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道家的“德性论”和“人情论”——从老子到庄子和黄老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中江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5-14,共10页
在东周子学乃至整个中国思想的大传统中,说到人性问题,我们想到的往往总是儒家,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需要加以调整了。且不说在佛学世界中有一个复杂的"佛性论"①,就是在道家、道教的思想世界中,"人性"(可称为"... 在东周子学乃至整个中国思想的大传统中,说到人性问题,我们想到的往往总是儒家,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需要加以调整了。且不说在佛学世界中有一个复杂的"佛性论"①,就是在道家、道教的思想世界中,"人性"(可称为"德性"、"道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视域,只是它的表现方式和形态跟儒学、佛学有所不同罢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一问题开始受到道家、道教思想的研究者们注意的原因,其中围绕庄子的人性论以及特征、围绕唐代以来道教的"心性论"而展开的讨论相对多一些②。在这里,我关心的是早期道家"德性"和"人情"观念的演变和变异,更具体地说,主要是想讨论一下早期道家思想史中"德"、"自然"、"天"和"人情"等几个概念,看一看这几个观念在同其他观念的紧密关联中,是如何从《老子》开始并向《庄子》和黄老学的不同方向演变的。这样做,当然是首先设定了《老子》(包括简本)是处在这一演变链条的开端,而《庄子》和黄老学都是之后的产物。从《老子》之后,道家思想以放射状分化而形成的多种谱系和儒家一样是十分复杂的,虽然东周晚期的思想家没有对道家分化出多少种支流做出概括。受思想内部自我扩展的驱动,加上同其他学派的竞争和社会激烈变化的刺激,《老子》的一些概念在之后变得十分多样和丰富,这在有关人类本性及存在方式的"德"、"自然"和"天"等概念上看也同样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 人情 老子 庄子 黄老
下载PDF
徂徕学派与法家的“人情论” 被引量:6
2
作者 韩东育 《日本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2-118,共17页
朱熹理学对社会发展的滞碍作用 ,在日本江户时代中后期日渐凸显。不甘安于停滞的思想家 ,在“古学派”尤其是“徂徕学派”的积极倡导下 ,发起了一场以反对朱熹“性理”哲学为核心的思想启蒙运动。在这场运动中 ,作为朱子学根源之一的先... 朱熹理学对社会发展的滞碍作用 ,在日本江户时代中后期日渐凸显。不甘安于停滞的思想家 ,在“古学派”尤其是“徂徕学派”的积极倡导下 ,发起了一场以反对朱熹“性理”哲学为核心的思想启蒙运动。在这场运动中 ,作为朱子学根源之一的先秦“人性论”遭到批判 ,而法家的“人情论”则迅速取“人性论”而代之。徂徕学派的工作 ,为明治维新的到来做了传统文化背景下的思想准备 ,它创生了“日本近世新法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治维新 徂徕学派 法家 人性 人情 日本哲学 思想启蒙运动
原文传递
论韩非子与老子、黄老之关系——以人性论为线索
3
作者 王宏强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2-18,共7页
韩非子尽管深受老子和黄老道家的影响,但从人性论角度看其思想与老子颇有不同,与黄老道家则有更多的相似。老子追求超越升华的精神境界,反对“人”成为任何他者的工具,但黄老道家和韩非子则力图直面战国时代的现实问题,主张以“因情而... 韩非子尽管深受老子和黄老道家的影响,但从人性论角度看其思想与老子颇有不同,与黄老道家则有更多的相似。老子追求超越升华的精神境界,反对“人”成为任何他者的工具,但黄老道家和韩非子则力图直面战国时代的现实问题,主张以“因情而治”的方式加强对“人”的控制。老子以“道”的视角观察宇宙、俯瞰人类、审视人性,对人类文明进步和权力异化有深刻的反思意识;韩非子及部分黄老道家则聚焦于在列国纷争中如何加强统治的现实问题。老子超越了时代,黄老和韩非子则顺应了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黄老 韩非子 人性 人情
下载PDF
论韩非子“因情而治”的内在逻辑及黄老学渊源
4
作者 王宏强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3-60,共8页
韩非子的“人情”主要指人在处理人己物我关系时表现出的趋利避害的真实情态。其“因情而治”的治道设计有助于君主顺应并利用人们趋利避害的行为趋向和心理定势,在掌控和控御臣民之“人情”共性的基础上,高效便捷地使政治事务和社会生... 韩非子的“人情”主要指人在处理人己物我关系时表现出的趋利避害的真实情态。其“因情而治”的治道设计有助于君主顺应并利用人们趋利避害的行为趋向和心理定势,在掌控和控御臣民之“人情”共性的基础上,高效便捷地使政治事务和社会生活整齐划一,既可以克服君主德智不足的弊端,又能够实现以简驭繁的高效治理。“因情而治”的内在要求是君道无为而臣道有为,臣民各处其宜、皆用其能,在臣民各守其分、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中为国家贡献智慧和才干,君主则在臣民之具体作为中保持“无为”姿态。韩非子“因情而治”治道方略的理论渊源正在黄老那里,韩非子将黄老立足“天—地—人”宏大视野下展开的“因情而治”收缩至君臣关系的维度以佐助强力统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家 韩非子 黄老道家 人情 因情而治
下载PDF
韩非“人情论”新探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宏强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3-45,共13页
韩非所言之"人情"即人真实的情态,集中体现于人趋利避害的本能反应,但韩非所聚焦的这一"人情"只是这种"情态"中的本能部分,他有意无视"人之为人"的根本"人情"。这是韩非对先秦性情论... 韩非所言之"人情"即人真实的情态,集中体现于人趋利避害的本能反应,但韩非所聚焦的这一"人情"只是这种"情态"中的本能部分,他有意无视"人之为人"的根本"人情"。这是韩非对先秦性情论"窄化"和"修正"的结果。韩非人情论贯穿着一条主线,即对所有臣民实施"因人情"而治,其根本目的在于满足君本能的"人情"。在韩非那里,"因人情"和"逆人情"实为一事之两面,因循的只是趋利避害的本能人情,悖逆的则是"人之为人"的根本人情。于是在韩非思想系统中所有的人皆追逐于"物",精神生活被摈除于人之"心"。韩非"因人情"而治的治国方略切中的只是战国时代国君最为关注的问题,并未切中战国时代的"真正问题",即最广大民众生存和生活如何可能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家 韩非子 人性 人情 法治
原文传递
欧阳修与濮议之争新论
6
作者 顾友泽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121,共9页
追奉宋英宗生父濮安懿王使用何典,执政派与台谏派展开了激烈论辩。台谏派依据纲纪礼法、皇权合法性等原则,主张英宗称其生父濮安懿王为皇伯;而以欧阳修为代表的执政派则以人情论为理论基础,对经典的理解不依傍汉唐经传而自我发明,解释... 追奉宋英宗生父濮安懿王使用何典,执政派与台谏派展开了激烈论辩。台谏派依据纲纪礼法、皇权合法性等原则,主张英宗称其生父濮安懿王为皇伯;而以欧阳修为代表的执政派则以人情论为理论基础,对经典的理解不依傍汉唐经传而自我发明,解释《仪礼》中“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报”,主张称皇考。濮议之争表面以执政派胜利而终结,但欧阳修因被误认为执政派的首议者,遭到公议的排斥,其政治生命与自然生命提前终结,成为濮议最大的受害者。欧阳修以及执政派对濮议之争走向的不确定性未有充分预估,在论辩中丧失了先机。欧阳修以及执政派之所以坚持主张称亲,是因为他们认为称皇考或亲既有理论依据和历史经验,且符合其同情英宗的心理,欲借此帮助英宗建立心理安全。欧阳修遭到台谏派最激烈的攻击,既因为他是执政派的代言人,又与其高度的学术自信和偏执的性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濮议之争 误解 人情
下载PDF
韩非“法通人情”论探析——解读韩非的治乱思想 被引量:1
7
作者 宋洪兵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64-266,共3页
关键词 韩非 治乱思想 荀子 性恶 人情
原文传递
日本徂徕学派对儒法“人情论”的继承与超越 被引量:1
8
作者 宋洪兵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7-112,共6页
就观念形态的主调而言,日本的近代化,自始至终都是一个“脱儒”的过程。日本徂徕学派对儒法“人情论”所做的近代转换工作,则可视为这一过程的中心和枢纽。徂徕学派对儒法“人情论”取长补短、融为一炉的改造,最终形成了具有近代意义的... 就观念形态的主调而言,日本的近代化,自始至终都是一个“脱儒”的过程。日本徂徕学派对儒法“人情论”所做的近代转换工作,则可视为这一过程的中心和枢纽。徂徕学派对儒法“人情论”取长补短、融为一炉的改造,最终形成了具有近代意义的政治优位、公私分治、政教分离的思想,为日本的早期近代化铺平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法家 人情 徂徕学派
下载PDF
人情味与牛脾气
9
作者 舒展 《民主》 1997年第5期40-41,共2页
有一家报纸的副刊编辑,牛年来京约稿,召集几位作者小聚,并要求写几个字。一文友说:“牛年咱也不能免俗,我且以牛为喻,出个上联,哪位来对个下联?”于是七嘴八舌凑出了下面一副楹联: “孺子牛,开荒牛,大蟒牛,老黄牛——牛年要有牛劲; 中国... 有一家报纸的副刊编辑,牛年来京约稿,召集几位作者小聚,并要求写几个字。一文友说:“牛年咱也不能免俗,我且以牛为喻,出个上联,哪位来对个下联?”于是七嘴八舌凑出了下面一副楹联: “孺子牛,开荒牛,大蟒牛,老黄牛——牛年要有牛劲; 中国人,外国人,经济人,文化人——人间须讲人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情 经济人 副刊编辑 人情 鲁迅 文化人 外国人 文友 楹联 人道主义
原文传递
新儒学文学观的流变
10
作者 叶渭渠 《日本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4-138,共15页
江户时代 ,日本儒学者掀起对中国古典研究热潮 ,探讨宋学 ,促使儒学与神道学融合 ,实现学问日本化 ,同时开展独创性的文学论。以藤原惺窝、林罗山为代表 ,积极肯定宋儒学“陈善闭邪”之说 ,主张文学以劝惩和载道作为最大的目的。以伊藤... 江户时代 ,日本儒学者掀起对中国古典研究热潮 ,探讨宋学 ,促使儒学与神道学融合 ,实现学问日本化 ,同时开展独创性的文学论。以藤原惺窝、林罗山为代表 ,积极肯定宋儒学“陈善闭邪”之说 ,主张文学以劝惩和载道作为最大的目的。以伊藤仁斋、荻生徂徕为代表 ,强调文学不应附加任何伦理价值的判断 ,以人情为本 ,主张“道人情论” ,开始萌生前近代文学思想的诸因素。这一时期以这两大学派为中心 ,展开了“劝善惩恶论”和“道人情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观 道人 近代文学 荻生徂徕 热潮 学思 流变 人情 儒学 宋儒
原文传递
论韩非人情论的价值观意蕴
11
作者 周四丁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0-96,共7页
韩非的人情论不是没有善恶判断的价值中立,置于“相为”关系中就会发现,它蕴含着鲜明丰富的价值观。韩非认为“父诮子怨”的自为心是依赖相为关系而产生的,因而主张“以利之为心”的利他价值观。韩非不是将利他作为善恶的标准,而是作为... 韩非的人情论不是没有善恶判断的价值中立,置于“相为”关系中就会发现,它蕴含着鲜明丰富的价值观。韩非认为“父诮子怨”的自为心是依赖相为关系而产生的,因而主张“以利之为心”的利他价值观。韩非不是将利他作为善恶的标准,而是作为维护相为关系的方法,它具有工具性价值,终极目的在于通过相为关系凝聚国力、统一天下。只有坚持长远利他,才能增进不同主体的共同利益进而巩固相为关系。富强也是相为关系中不同主体的价值观共识,君主的利他体现在满足臣民的富贵愿望,臣民的利他体现在满足君主的霸王愿望。韩非更深入地认识到自为心会导致君臣利异,根源在于臣民想获得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利益。针对君臣利异,韩非提出了公、私之分,公利是践行法治所增进的国家利益;私利不是一般意义的个人利益,而是破坏法制所获得的个人利益。君主要守护公利,要防止臣民破坏法治。韩非强调把公利作为需要维护的核心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 人情 相为关系 利他 富强 公利
下载PDF
用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做事
12
作者 潘福能 《领导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6期23-24,共2页
用人是为了做事。为了更好地做事,要尽量使用有才能的人。但是,对某种人的过分的畸形的重视,导致了这样的一些现象的发生:一种是惟文凭论。认为文凭越高的人越能办事。招个办事员,本来高中毕业的就可以了,现在非要本科的,而且是... 用人是为了做事。为了更好地做事,要尽量使用有才能的人。但是,对某种人的过分的畸形的重视,导致了这样的一些现象的发生:一种是惟文凭论。认为文凭越高的人越能办事。招个办事员,本来高中毕业的就可以了,现在非要本科的,而且是名牌大学的本科。招个部门领导,要教授博士。不少地方高薪聘请教授博士去任职,没有听说有很成功的。再一种是惟人情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做事 用人 高中毕业 名牌大学 部门领导 高薪聘请 办事员 人情
下载PDF
戴震人情论初探
13
作者 魏倩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38-38,41,共2页
戴震以"血气心知"的人性论为基础,提出了他的理欲观,他反对程朱"天理人欲"的对立观点,提出了理欲统一的新的伦理思想,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 戴震 人情 理欲观
下载PDF
屈永祥和他的永祥八宝盖碗茶
14
作者 张宁梅 奚流 《回族研究》 CSSCI 1994年第4期101-103,共3页
屈永祥和他的永祥八宝盖碗茶张宁梅,奚流在宁夏永祥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屈永祥的人生轨迹上,记载着这样一些令人炫目的光点:1987年,办起一个小店,开始他的茶叶经营生涯;1989年,正式办理了辞职手续,当上一个私营... 屈永祥和他的永祥八宝盖碗茶张宁梅,奚流在宁夏永祥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屈永祥的人生轨迹上,记载着这样一些令人炫目的光点:1987年,办起一个小店,开始他的茶叶经营生涯;1989年,正式办理了辞职手续,当上一个私营企业老板;1990年,生产出第一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碗 消费者 《回族研究》 “诚信” 无形资产 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 人情 人生自我价值 公认名牌产品 宁夏回族自治区
原文传递
从“不失人情论”探讨医患关系的处理技巧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晓云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3年第4期458-459,共2页
经典著作《不失人情论》中分析了医患关系的正确处理方法,可用于指导实习医学生更好地处理医患关系。通过分析《不失人情论》中对病人、旁人、医人的关系,探讨古今医患关系的共性,并结合名医陈湘君教授处理医患关系的技巧,阐述如何处理... 经典著作《不失人情论》中分析了医患关系的正确处理方法,可用于指导实习医学生更好地处理医患关系。通过分析《不失人情论》中对病人、旁人、医人的关系,探讨古今医患关系的共性,并结合名医陈湘君教授处理医患关系的技巧,阐述如何处理医患关系的方法,及医学生医患关系教学的注意点,即在实习阶段,应通过学习经典及言传身教方法相结合的医学伦理指导方法,来提高医学生处理医患关系的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失人情 经典学习 医患关系 医德教育 医学伦理学
下载PDF
《医宗必读·不失人情论》出典考辩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英强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5年第4期44-45,共2页
通过文献调查和有关资料的对比分析,证明了《医宗必读·不失人情论》的内容与张景岳《类经》对《素问·方盛衰论》“不失人情”一语的注文雷同。据此认为:“医宗必读·不失人情论》所反映的基本思想,并非李中梓所倡导。... 通过文献调查和有关资料的对比分析,证明了《医宗必读·不失人情论》的内容与张景岳《类经》对《素问·方盛衰论》“不失人情”一语的注文雷同。据此认为:“医宗必读·不失人情论》所反映的基本思想,并非李中梓所倡导。因为这一思想在早于李氏《医宗必读》面世的景岳《类经》中,便已经有了与之基本相同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古藉 医宗必读 不失人情 类经
下载PDF
人情味与牛脾气
17
作者 舒展 《中国民政》 1997年第5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牛脾 人道主义 文艺作品 《新港》 鲁迅 经济人 人情 梁启超 康有为 副刊编辑
下载PDF
百家姓
18
作者 段逸山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3-33,共1页
明代李中梓的《医宗必读·不失人情论》论述病人之情、旁人之情、医人之情。在剖析医人之情时说:“有素不相识,遇延辨症,病家既不识医,则倏赵倏钱,医家莫肯任怨,则惟苓惟梗。”反映了医家不负责任的应付心态。其中“赵”、“... 明代李中梓的《医宗必读·不失人情论》论述病人之情、旁人之情、医人之情。在剖析医人之情时说:“有素不相识,遇延辨症,病家既不识医,则倏赵倏钱,医家莫肯任怨,则惟苓惟梗。”反映了医家不负责任的应付心态。其中“赵”、“钱”分别与“芩”、“梗”对举,黄芩、桔梗系临床常用中药,则赵、钱便犹如张三、李四,属于通称。古人认为汉人的姓氏以张、王、李、赵为四大姓氏。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姓氏》:“张、王、李、赵,皆黄帝之后也。”“赵”居其末,“钱”还排不上号,为何不用排在第一、二位的“张”、“王”,却以“赵”、“钱”表示通称?这就涉及《百家姓》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人之情 不失人情 病人之情 医宗必读 旁人之情 常用中药 李中梓 医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