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荀子的人性论新探 被引量:6
1
作者 赵士林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60-68,共9页
关键词 人性 自然天性 “伪” 荀子 “学” “心” 孟子 虚壹而静 人性
原文传递
法律起源的人性之问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练军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47-153,176,共8页
传统的法律考古学式研究和经典作家的经济分析方法,难以真正揭示法律的确切本质。从人性出发探寻法律产生的根源,是值得尝试的第三条道路。没有人性之恶及其衍生出来的种种暴行,人类社会应该不需要法律。人性之恶实乃法律起源的必要条... 传统的法律考古学式研究和经典作家的经济分析方法,难以真正揭示法律的确切本质。从人性出发探寻法律产生的根源,是值得尝试的第三条道路。没有人性之恶及其衍生出来的种种暴行,人类社会应该不需要法律。人性之恶实乃法律起源的必要条件。法律的诞生乃是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在这个过程中,人性之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堪称法律起源的内在动力。从认识论上说,法律的起源乃是人类自律意志的产物,正是自律意志使人类意识到必须通过法律以实现惩恶扬善。人类社会永远离不开法律,其根源在于人性之善与人性之恶彼此间的战争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起源 人性 人性 自律意志
下载PDF
金溟若谈朱自清及其他
3
作者 瞿炜 《文学自由谈》 2024年第3期148-153,共6页
一百年前的1924年,朱自清在温州写下一组短小的散文《温州的踪迹》。这组作品成为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描述了人间的至美与险恶。其首篇《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是对一幅画的解读,是人文之美;《绿》《白水漈》是对胜景的抒情,... 一百年前的1924年,朱自清在温州写下一组短小的散文《温州的踪迹》。这组作品成为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描述了人间的至美与险恶。其首篇《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是对一幅画的解读,是人文之美;《绿》《白水漈》是对胜景的抒情,为自然之美;《生命的代价——七毛钱》是对人世悲苦的控诉,为人性之恶。从文本的形式和意义上来看,我认为这更是一组具有现代意识的散文诗,足可以和波德莱尔的《巴黎的忧郁》相媲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散文 波德莱尔 朱自清 人性 《巴黎的忧郁》 现代意识 《绿》 自然
原文传递
平庸之恶与恶之取向——从《丽娜》探析卢卡斯笔下恶的平庸性 被引量:5
4
作者 庞好农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2-79,共8页
卢卡斯在《丽娜》里从系统力量、情境力量和特质取向三个方面揭示了平庸之恶的实质和表现形式,把犯下平庸之恶的个人完全同化于极权体制之中,使其默认极权体制所隐含的反道德、反伦理和反法制元素。情境力量的巨大压力会导致受害者放弃... 卢卡斯在《丽娜》里从系统力量、情境力量和特质取向三个方面揭示了平庸之恶的实质和表现形式,把犯下平庸之恶的个人完全同化于极权体制之中,使其默认极权体制所隐含的反道德、反伦理和反法制元素。情境力量的巨大压力会导致受害者放弃社会伦理或法律意识,激发潜伏在人性中的恶的本能,犯下毁损人权、人性和社会正义的平庸之恶。卢卡斯关于平庸之恶的描写不仅抨击了现代社会的反人类问题,而且还警示人们平庸之恶从未远离现实,旨在通过对恶的认知来陶冶心性,生成抵制平庸之恶的正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蒂斯·卢卡斯 《丽娜》 平庸 人性
下载PDF
关于恶之起源、涵义与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欣复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2期83-87,共5页
关于恶之起源、涵义与作用李欣复在文艺学界热烈展开的恶之作用及其与艺术的关系问题讨论,颇受学术界的注目。但人性善恶这个古老的争论不清问题、本来属于历史哲学范踌,只有从这个角度深入探究恶之本质与起源,弄清其成因,涵义及表... 关于恶之起源、涵义与作用李欣复在文艺学界热烈展开的恶之作用及其与艺术的关系问题讨论,颇受学术界的注目。但人性善恶这个古老的争论不清问题、本来属于历史哲学范踌,只有从这个角度深入探究恶之本质与起源,弄清其成因,涵义及表现,它是否为历史动力之一及同艺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时代 人性 私有制 起源 涵义 马克思 历史作用 经典作家 种族 题材内容
下载PDF
人性之恶与现实之恶的双重揭露——评笛福的《摩尔·弗兰德斯》 被引量:4
6
作者 晏清皓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03-106,共4页
《摩尔·弗兰德斯》中的摩尔是一个恶的化身。作者笛福以冷峻的笔墨,对她的拜金主义的婚姻观给予了无情的嘲讽,对她的偷盗行径和贪婪动机进行了有力的鞭挞,对她的残缺不全的人生做出了极具象征意味的诠释,与此同时,也对她赖以生存... 《摩尔·弗兰德斯》中的摩尔是一个恶的化身。作者笛福以冷峻的笔墨,对她的拜金主义的婚姻观给予了无情的嘲讽,对她的偷盗行径和贪婪动机进行了有力的鞭挞,对她的残缺不全的人生做出了极具象征意味的诠释,与此同时,也对她赖以生存的社会进行了应有的谴责。但他并未混淆社会与摩尔的界限,既无意借摩尔的堕落来抨击社会的黑暗,也无意用社会的丑陋来解释摩尔的邪恶,而是主次分明地揭示了人性之恶和现实之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笛福 《摩尔·弗兰德斯》 人性 现实 双重揭露
下载PDF
法律起源的人性之问
7
作者 刘练军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3年第5期113-114,共2页
人性之恶乃是法律起源的必要条件人性之恶指人性中邪恶的一面,它和人性本恶(或日人性恶)不是同一个概念,此点须留意。易言之,人性之恶的前提是承认人性中有善良的一面,但它又不接受人性本善(或日人性善)这个观念。人性乃是由善与恶两方... 人性之恶乃是法律起源的必要条件人性之恶指人性中邪恶的一面,它和人性本恶(或日人性恶)不是同一个概念,此点须留意。易言之,人性之恶的前提是承认人性中有善良的一面,但它又不接受人性本善(或日人性善)这个观念。人性乃是由善与恶两方面组成的复合体,且善和恶始终处于彼此较量、相互斗争的竞争性生存状态,此乃理解人性之恶的认知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人性 生存状态 人性 法律起源 人性本善 人性 复合体
原文传递
祥林嫂的打工失误
8
作者 陈仓 《各界》 2023年第9期2-3,共2页
1924年3月,鲁迅先生发表短篇小说《祝福》,主人公祥林嫂作为普通劳动者被奴役、被歧视,最终沦为乞丐,惨死在风雪夜。她的个人悲剧固然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但作为打工者,她不懂人情世故,不警惕人性之恶也是重要原因。俗话说,家门前事难做... 1924年3月,鲁迅先生发表短篇小说《祝福》,主人公祥林嫂作为普通劳动者被奴役、被歧视,最终沦为乞丐,惨死在风雪夜。她的个人悲剧固然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但作为打工者,她不懂人情世故,不警惕人性之恶也是重要原因。俗话说,家门前事难做;俗话又说,富贵走他乡。不言而喻,打工要远走他乡,彻底脱离原生家庭,坚决远离有毒有害的生活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祝福》 祥林嫂 普通劳动者 原生家庭 远走他乡 个人悲剧 人情世故
原文传递
一则华美而脆弱的暗黑童话 试比较舞台剧《坏小孩》与电视剧《隐秘的角落》
9
作者 陶易赟 《上海戏剧》 2023年第4期14-17,共4页
若回溯2020年的影视圈热词,“小白船”和“爬山”必然在列。这两个看似平凡却暗含惊悚的词汇皆出自于电视剧《隐秘的角落》(改编自紫金陈推理小说《坏小孩》),该剧凭借紧凑跌宕的悬疑叙事、对人性之恶的深度描刻迅速出圈,成为了当年现... 若回溯2020年的影视圈热词,“小白船”和“爬山”必然在列。这两个看似平凡却暗含惊悚的词汇皆出自于电视剧《隐秘的角落》(改编自紫金陈推理小说《坏小孩》),该剧凭借紧凑跌宕的悬疑叙事、对人性之恶的深度描刻迅速出圈,成为了当年现象级的热播作品。而今,这波来自3年前的热潮再度袭来,转身登上了话剧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舞台 悬疑叙事 推理小说 舞台剧 电视剧 人性 惊悚 暗黑童话
下载PDF
社会、历史与人性的大悲剧──《金瓶梅》主题思想新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彪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60-65,共6页
文章认为揭露人世之恶、人欲之恶、人性之恶是《金瓶梅》的三个主题层次。它从社会、伦理、哲学三个层次将人性与社会进行复合透视。《金瓶梅》的深刻意蕴在于指出了明末社会的历史趋势,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精神。
关键词 《金瓶梅》 西门庆 主题思想 人性 人性本体 封建社会 张竹坡 小说 悲剧 晚明社会
下载PDF
从钱钟书与曹禺的文学作品看人性之善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丽丽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16-120,共5页
曹禺和钱钟书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虽然两人分别致力于戏剧和小说创作的不同领域,却都能超越阶级、超越时代主潮,对人性之思进行深刻挖掘。他们的作品都表现出对人性善恶的独特理解,钱钟书倾向于表现人性之恶,曹禺则更执着... 曹禺和钱钟书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虽然两人分别致力于戏剧和小说创作的不同领域,却都能超越阶级、超越时代主潮,对人性之思进行深刻挖掘。他们的作品都表现出对人性善恶的独特理解,钱钟书倾向于表现人性之恶,曹禺则更执着于发掘罪恶人生中的人性之善。本文通过对人性善恶在二人作品中的表现进行阐释,进一步分析两位作家不同人性观形成之因,以此获得对人性的更深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钟书 曹禺 人性 人性
下载PDF
内部控制制度与人性之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昱乾 祁焕露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7-149,共3页
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发布以来,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内控建设及内控实践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同时内控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内控制度需要人这一主体来执行,企业人员主动遵循规则是内控制度生存和发挥作用的土... 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发布以来,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内控建设及内控实践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同时内控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内控制度需要人这一主体来执行,企业人员主动遵循规则是内控制度生存和发挥作用的土壤。企业内控制度的实施效果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即制度本身设计的科学性以及人员的道德水平。相关理论和实践证明,科学有效、设计缜密的内控制度在人性之恶面前不堪一击,单位组织在人心向善的氛围下可以弥补内控制度设计的缺陷,因此企业在完善内控制度设计的同时,应重视单位组织文化建设,弘扬正气,抑制人性之恶,鼓励人心向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控制度 人性 弘扬正气 人心向善
下载PDF
谈东野圭吾的消极文学——从“白夜”行至“幻夜”的女人和她们的武器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叶 《文教资料》 2017年第7期17-18,47,共3页
东野圭吾是日本著名的推理小说作家,其作品深受读者的欢迎,在其“没有什么元素不能被运用到推理小说中”这一想法的推动下,掺杂着人性之恶的两部消极文学的巅峰之作《白夜行》和《幻夜》由此诞生。这两部小说最引人注目的是文中的两位恶... 东野圭吾是日本著名的推理小说作家,其作品深受读者的欢迎,在其“没有什么元素不能被运用到推理小说中”这一想法的推动下,掺杂着人性之恶的两部消极文学的巅峰之作《白夜行》和《幻夜》由此诞生。这两部小说最引人注目的是文中的两位恶女,在日本社会男权至上文化的冲击下,以至强至恶的姿态令男人们臣服,并成为她们的武器,小说发人深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社会现实 女人武器
下载PDF
麦尔维尔《贝尼托·塞莱诺》中的“恶”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亚敏 《外国语言文学》 2014年第2期124-131,144,共8页
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中篇小说《贝尼托·塞莱诺》自1855年发表以来,引发了各种不同的解读。早期人们认为故事表现了麦尔维尔对"恶"的关注,叛乱的黑人代表了恶。从20世纪后半叶以来,很多评论家认为作品其实揭示了麦尔... 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中篇小说《贝尼托·塞莱诺》自1855年发表以来,引发了各种不同的解读。早期人们认为故事表现了麦尔维尔对"恶"的关注,叛乱的黑人代表了恶。从20世纪后半叶以来,很多评论家认为作品其实揭示了麦尔维尔对蓄奴制和白人种族优越论的批判。这两种解读法并不能完全解释作品中对黑人白人的暴行皆有描写。麦尔维尔在作品中表现了他对"恶"的一贯关注。作品显示,人性之恶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人一旦掌握有某种权力便会显露出来的一种劣根。同时,麦尔维尔也批判了美国船长德拉诺代表的另一种恶,因为他的"天真",他不仅对自己的"恶"毫无意识,还为蓄奴制和美国以天定命运说为代表的扩张主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尔维尔 《贝尼托·塞莱诺》 人性 天真
原文传递
试析余华长篇小说中的人性之恶与人性之善 被引量:1
15
作者 侯玲宽 《社会科学论坛》 2010年第5期176-179,共4页
对人性之恶的揭示和人性之善的表达是余华在其长篇小说中着重表现的主题,人性的善恶在这里是互动的,他们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生发,在揭示人性之恶时,余华无疑是深刻的,但对人性善的表达却缺乏一种形而上的深层挖掘,缺乏崇高感,这也是... 对人性之恶的揭示和人性之善的表达是余华在其长篇小说中着重表现的主题,人性的善恶在这里是互动的,他们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生发,在揭示人性之恶时,余华无疑是深刻的,但对人性善的表达却缺乏一种形而上的深层挖掘,缺乏崇高感,这也是中国当代作家创作中普遍存在的共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人性 形而上 崇高
下载PDF
寻找走近张炜的路径──从《柏慧》的家族观念看张炜的内心世界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永建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9-93,共5页
寻找走近张炜的路径从《柏慧》的家族观念看张炜的内心世界李永建《柏慧》是一部很独异的作品,完全可以看作张炜的心灵秘史和人格宣言,对了解、研究张炜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世界有着重大的文献价值。不过,解读这部作品的内蕴并非一件... 寻找走近张炜的路径从《柏慧》的家族观念看张炜的内心世界李永建《柏慧》是一部很独异的作品,完全可以看作张炜的心灵秘史和人格宣言,对了解、研究张炜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世界有着重大的文献价值。不过,解读这部作品的内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家族》中作为局部的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炜 家族观念 《古船》 路径 人性 自我救赎 历史进步 羞愧感 斗争方式 价值评判
下载PDF
现实和文学中的恶与希望——刘庆邦《神木》新解读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辉 《芒种》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7,共2页
在先锋小说写作的叙事图景之中,人性之恶的存在无疑成为作家逼近存在、拷问人性的重要维度。在余华看来,恶自然保有一种对人性之实在状态的释放功能,其中,我们可以深刻地体悟到这世界的真实面相以及人之基本的存在境况。
关键词 刘庆邦 文学世界 人性 人性 现代性 作家 神木 余华 两个世界 作品
原文传递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下女性原欲意识创作分析——以陈染、卫慧小说为例
18
作者 刘洪举 杜欢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7-159,共3页
作为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两大基本命题之一,性欲论一直处于弗洛伊德理论体系的中心位置。性欲意指一种与社会文明守约相冲突的本能冲动,弗洛伊德将这种性本能称之为原欲(力比多),并认为这是由人的潜意识产生的,因此可以将其作为... 作为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两大基本命题之一,性欲论一直处于弗洛伊德理论体系的中心位置。性欲意指一种与社会文明守约相冲突的本能冲动,弗洛伊德将这种性本能称之为原欲(力比多),并认为这是由人的潜意识产生的,因此可以将其作为对人的本性探索的重要依据。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种: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人的原始本能,以“快乐”为第一原则支配行动,“原欲”即存在于本我之中;自我是原欲和理性的共存,遵循“现实”这一基本原则;超我则是超越自我,以社会伦理道德约束本我,以遏制人性之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能冲动 原欲 力比多 陈染 社会伦理道德 人性 弗洛伊德理论 超越自我
原文传递
《洛丽塔》中的人性之恶--基于幽暗意识的现代启示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茂君 《语文学刊》 2021年第5期111-116,共6页
采用张灏的幽暗意识理论对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洛丽塔》进行解读并发现亨伯特(们)人性中的黑暗势力与生俱来。其根深蒂固的特性要求人们对其加以警觉,从而避免堕入黑暗。各种儿童虐待的现实数据表明儿童虐待和忽视儿童虐待长期并普遍存在... 采用张灏的幽暗意识理论对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洛丽塔》进行解读并发现亨伯特(们)人性中的黑暗势力与生俱来。其根深蒂固的特性要求人们对其加以警觉,从而避免堕入黑暗。各种儿童虐待的现实数据表明儿童虐待和忽视儿童虐待长期并普遍存在,它要求各国在法律层面对儿童加以保护,要求教育者对儿童加强教育,使其学会自我保护,也要求家庭对儿童更加关心和爱护,也要求全社会共同努力,不仅要直视幽暗,还要克服幽暗,让洛丽塔的悲剧不再上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丽塔 人性 幽暗意识 警示
下载PDF
反乌托邦叙事下的现实隐喻——评阿拉伯小说国际奖获奖作品《第二次狗战》
20
作者 唐珺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CSSCI 2022年第3期34-41,共8页
约旦籍巴勒斯坦斋作家易卜拉欣·纳斯鲁拉的获奖小说《第二次狗战》构想了一个反乌托邦的未来世界。在道德沧丧、暴力横行的社会中,个体与政权共同触发了荒彦的“第二次狗战”,人类文明因人性之恶深陷重建与毁灭的轮回危机。本文从... 约旦籍巴勒斯坦斋作家易卜拉欣·纳斯鲁拉的获奖小说《第二次狗战》构想了一个反乌托邦的未来世界。在道德沧丧、暴力横行的社会中,个体与政权共同触发了荒彦的“第二次狗战”,人类文明因人性之恶深陷重建与毁灭的轮回危机。本文从社会学视角对该小说的现实隐喻予以解读,认为小说通过虚构未来映射当下,批判了人类社会自古至今的暴力与极端倾向,引发了读者对癌疫、人性、体制、战争及人类未来命运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狗战》 易卜拉欣·纳斯鲁拉 反乌托邦 人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