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4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大外来入侵害虫——美国白蛾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118
1
作者 杨忠岐 张永安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5-471,F0004,共8页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是重大外来入侵害虫,对我国林业和园林绿化造成重大危害,尤其是近年来美国白蛾传入北京,严重威胁着我国“绿色奥运”的顺利举办和首都园林绿化及生态环境安全。根据美国白蛾多发生在居民区、乡镇和城市...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是重大外来入侵害虫,对我国林业和园林绿化造成重大危害,尤其是近年来美国白蛾传入北京,严重威胁着我国“绿色奥运”的顺利举办和首都园林绿化及生态环境安全。根据美国白蛾多发生在居民区、乡镇和城市的特点,作者开展对环境安全的生物防治技术研究。汲取前苏联等国家从美国白蛾的原产地引进天敌进行生物防治没有成功的经验和教训,立足调查和寻找我国本土天敌。经过21年的努力,发现和筛选出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新属新种)这种寄生美国白蛾的特优天敌;研究这种小蜂的行为学、生态学、生物学、解剖学及人工大量繁殖、放蜂防治技术;筛选出人工大量繁殖小蜂的替代寄主,解决小蜂的大量繁殖的瓶颈问题;通过放蜂防治试验,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同时,筛选出防治美国白蛾的高毒力HcNPV病毒毒株,研制出美国白蛾人工饲料,利用人工饲料大量饲养美国白蛾幼虫,然后接种扩增病毒,成功解决HcNPV病毒大量扩增生产和常年生产的技术难题,做到病毒的规模化生产和常年生产,保证大面积生产防治的需要和病毒质量。研究出利用天敌昆虫和病原微生物综合应用的防治模式:在美国白蛾幼虫期喷洒HcNPV病毒,蛹期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达到既控制当代美国白蛾的危害,又有效抑制其下代的种群数量,取得长期的持续控制美国白蛾的防治效果。上海市、大连市、烟台市和青岛市利用该项技术已经完全控制美国白蛾,特别是上海市利用本项生物防治技术防治后,已经连续6年没有再发现美国白蛾。由于该项生物防治技术利用的是自然界原有的控制害虫的生态因子,因而对环境安全,做到既消灭害虫,又保证生态环境和人畜的安全,也保护生物多样性。该项研究成果也为北京采用“绿色”防治技术有效控制美国白蛾提供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白蛾 生物防治 白蛾周氏啮小蜂 核型多角体病毒 人工繁殖 持续控制
下载PDF
哲罗鱼人工繁育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5
2
作者 徐伟 尹家胜 +3 位作者 姜作发 李永发 曹顶臣 王丙乾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6-30,共5页
1997年于乌苏里江段采捕17尾2+~4+龄(体重0.5~2kg)野生哲罗鱼(Huchotaimen),在池塘环境下人工培育。2001年3月挑选3尾7+龄以上、体重超过5kg的雌性个体,用虹鳟脑垂体对其进行催熟。当水温在8℃以上时,胸腔注射人工合成催产药物进行繁... 1997年于乌苏里江段采捕17尾2+~4+龄(体重0.5~2kg)野生哲罗鱼(Huchotaimen),在池塘环境下人工培育。2001年3月挑选3尾7+龄以上、体重超过5kg的雌性个体,用虹鳟脑垂体对其进行催熟。当水温在8℃以上时,胸腔注射人工合成催产药物进行繁殖试验。结果表明,在人工池塘养殖条件下,哲罗鱼性腺可发育至性成熟;催产药物HCG、S GnRH A和DOM的合剂可促使成熟的亲鱼排卵,效应时间11d,产卵量约在1100粒/kg,体重8.7kg和7.4kg雌鱼受精卵分别为56.3%和70.3%,孵化率分别为47.1%和66.7%。从卵受精到仔鱼孵出积温需要281.12TU,到仔鱼全部上浮摄食外源营养需要588.61TU;鱼苗生长到第29天时,开始摄食人工开口饲料。通过驯化养殖,86.7%的鱼苗可摄食人工饲料;鱼苗在水温8~17℃,溶氧7~10mg/L时能快速生长,低于这一温度生长开始减慢,4℃以下生长停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罗鱼 人工繁殖 胚胎发育 饲料驯养 鱼苗生长 冷水性鱼
下载PDF
中国设施蔬菜害虫天敌昆虫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9
3
作者 张帆 李姝 +4 位作者 肖达 赵静 王然 郭晓军 王甦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3463-3476,共14页
设施蔬菜是现代农业生产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设施蔬菜的发展不仅使蔬菜生产的品种和产量得到快速增长,也为有机蔬菜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设施蔬菜种植条件也给害虫提供了适宜生长、繁殖和危害的生态环境,严重影响了蔬菜的... 设施蔬菜是现代农业生产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设施蔬菜的发展不仅使蔬菜生产的品种和产量得到快速增长,也为有机蔬菜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设施蔬菜种植条件也给害虫提供了适宜生长、繁殖和危害的生态环境,严重影响了蔬菜的质量和产量,成为制约设施蔬菜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而治理化学农药污染不仅要求逐步减少其使用量,更需要寻求优化升级与替代传统防治方法的技术。天敌昆虫作为传统的生物防治产品,在控制设施蔬菜虫(螨)害,保证其产量和品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和绿色农业的发展,以天敌昆虫释放为主的生物防治技术在害虫综合治理(IPM)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天敌资源非常丰富,但目前在设施蔬菜生产中应用的种类相当有限。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在设施蔬菜害虫生物防治及应用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天敌昆虫资源和应用基础、技术研发和配套技术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概述了设施蔬菜害虫的主要发生种类及其危害特点、主要害虫天敌资源及其生物防治的技术途径等,重点介绍了蚜虫、粉虱、叶螨、蓟马等几种重大害虫的生物防治实例,并分析了中国天敌昆虫人工繁殖(人工饲料、规模化生产)的研究进展。此外,还综述了中国温室蔬菜害虫的天敌应用技术研究成果,从天敌昆虫保护利用、释放技术、控害效果评价、规模化生产等方面对设施蔬菜应用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展望了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蔬菜 害虫 天敌昆虫 人工繁殖 生物防治
下载PDF
中国的红豆杉资源及其开发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68
4
作者 包维楷 陈庆恒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75-380,共6页
系统论述了红豆杉属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中国所有红豆杉野生资源的分布现状、蕴藏量及可开发前景,紫杉醇的分离、提纯、临床试验等的研究现状,红豆杉资源系统产业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的重点和对策。为中国的红豆杉野... 系统论述了红豆杉属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中国所有红豆杉野生资源的分布现状、蕴藏量及可开发前景,紫杉醇的分离、提纯、临床试验等的研究现状,红豆杉资源系统产业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的重点和对策。为中国的红豆杉野生资源的保护、人工规模化繁殖栽培及其进一步规模产业开发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指明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杉资源 人工繁殖 资源开发利用
下载PDF
亚洲玉米螟无琼脂半人工饲料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6
5
作者 宋彦英 周大荣 何康来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24-328,共5页
供试昆虫的人工大量繁殖技术是现代害虫防治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在钻蛀性害虫的饲养方面,国内外普遍认为琼脂是必不可少的成冻物质,但存在高成本、煮溶费工等缺点。在周大荣等新7号有琼脂半人工饲料的基础上,以一种代号为JSMD的物... 供试昆虫的人工大量繁殖技术是现代害虫防治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在钻蛀性害虫的饲养方面,国内外普遍认为琼脂是必不可少的成冻物质,但存在高成本、煮溶费工等缺点。在周大荣等新7号有琼脂半人工饲料的基础上,以一种代号为JSMD的物质完全取代琼脂取得成功的无琼脂玉米螟半人工饲料(简称JSMD饲料)与新7号饲料相比,配制步骤从6步简化为3步;饲料成本减少61.0%;饲养效果除成活率、化蛹率与新7号饲料相同外,性比、雌雄蛹重均分别显著优于或超过前者;单雌平均产卵量也超过前者。在投入应用的11年中一次饲养的最大规模为60万头高质量蛹;年最高供卵量为20余万块。对促进我国玉米螟综合治理和行为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基础意义。并于1997年申请国家专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无琼脂饲料 人工饲料 人工繁殖
原文传递
脊尾白虾生物学及养殖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1
6
作者 王兴强 阎斌伦 +1 位作者 马甡 董双林 《齐鲁渔业》 2005年第8期21-23,共3页
对国内脊尾白虾生物学及养殖生态学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脊尾白虾养殖生态学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脊尾白虾 生物学特性 养殖生态学 人工繁殖 池塘养殖 低盐度养殖 综合养殖 病害防治
原文传递
齐口裂腹鱼人工繁殖的研究 被引量:55
7
作者 若木 王鸿泰 +4 位作者 殷启云 范兴旺 何曦 唐恩柱 段才军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5,共3页
关键词 冷水鱼 齐口裂腹鱼 人工繁殖 亲鱼捕捞 亲鱼暂养 亲鱼催产
下载PDF
鳗鲡繁殖生物学研究 Ⅲ.鳗鲡性腺发育组织学和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43
8
作者 林鼎 林浩然 《水生生物学集刊》 1984年第2期157-170,共14页
鳗鲡精巢发育可划分为6个时期,即精原细胞前增殖期,精原细胞后增殖期,精母细胞生长、成熟期,精子开始出现期,精子完全成熟期和精子退化吸收期。卵细胞的发育可划分为6个时相,即卵原细胞时相,卵母细胞单层滤泡时相,卵母细胞出现脂肪泡时... 鳗鲡精巢发育可划分为6个时期,即精原细胞前增殖期,精原细胞后增殖期,精母细胞生长、成熟期,精子开始出现期,精子完全成熟期和精子退化吸收期。卵细胞的发育可划分为6个时相,即卵原细胞时相,卵母细胞单层滤泡时相,卵母细胞出现脂肪泡时相,卵母细胞卵黄充满时相,卵母细胞核极化时相和卵母细胞退化时相。以卵细胞发育6个时相在卵巢中组成的差异,也可把卵巢划分为相应的6个时期。对鳗鲡性腺发育的分期,卵黄积累方式,产卵类型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鳗鲡 繁殖生物学 性腺发育 组织学 细胞学 人工繁殖
下载PDF
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50
9
作者 危起伟 李罗新 +14 位作者 杜浩 张晓雁 熊伟 张辉 沈丽 吴金明 张书环 王成友 李创举 柴毅 李奕慰 乔新美 刘志刚 高宇鹏 甘芳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共11页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在人工驯养条件下性腺发育并最终成熟是突破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的关键环节,有效的养殖模式对促进中华鲟性腺发育成熟、提前成熟以及实现雌雄同步成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不同养殖模式(水温和...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在人工驯养条件下性腺发育并最终成熟是突破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的关键环节,有效的养殖模式对促进中华鲟性腺发育成熟、提前成熟以及实现雌雄同步成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不同养殖模式(水温和营养调控)下对中华鲟性腺发育状况进行长期观测。结果显示,中华鲟在仿自然变温或恒温的养殖环境中,性腺均可发育至III期。采用配合饲料、饲料中添加鲜活鱼或冰鲜鱼以及仅用鲜活鱼或冰鲜鱼饲喂,均能够使部分中华鲟性腺发育启动,但添加鲜活鱼或冰鲜鱼组性腺发育启动的比例较高,其中,有3尾中华鲟性腺达IV期。成功对性腺发育至IV期的1尾雌鲟(12龄,体质量57 kg)和1尾雄鲟(14龄,体质量64 kg)实施了人工催产和授精,采获卵6.25万粒,精液2 850 mL,受精率为60.1%(36.3%~80.4%)。在(19.3±0.2)℃下经过约125 h,仔鱼大量孵出,获初孵仔鱼2.3万余尾。此次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的有效尝试可为今后养殖中华鲟的规模化繁育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水温 饵料 生态调控 人工繁殖 性腺 发育
下载PDF
管氏肿腿蜂的人工繁育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10
作者 周娜 姚圣忠 +2 位作者 胡德夫 宋淑霞 翟金玲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69-575,共7页
较系统地论述了肿腿蜂科昆虫的种类与分布,重点阐述了管氏肿腿蜂的人工繁殖技术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同时指出现存的问题和亟需开展的研究方面,以期促进管氏肿腿蜂的研究及在生物防治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 肿腿蜂科 管氏肿腿蜂 人工繁殖 生物防治 进展
原文传递
厚壳贻贝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44
11
作者 常抗美 吴剑锋 《南方水产》 2007年第3期26-30,共5页
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是我国贻贝的主要养殖品种,其苗种主要依靠天然苗种和半人工采苗获得。2006年浙江海洋学院于嵊泗县石柱育苗厂,首次突破了厚壳贻贝规模化全人工繁殖和稚贝海区中间培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厚壳贻贝亲贝通过... 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是我国贻贝的主要养殖品种,其苗种主要依靠天然苗种和半人工采苗获得。2006年浙江海洋学院于嵊泗县石柱育苗厂,首次突破了厚壳贻贝规模化全人工繁殖和稚贝海区中间培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厚壳贻贝亲贝通过室内强化培养,经人工催产可获得成熟受精卵,受精率可达95%。在水温16℃时,受精卵在受精后25min出现第一极体,受精后39h50min发育至直线绞合幼虫期,胚胎孵化率达92%,在水温15.8~21℃的条件下,经39d室内人工培育,获平均壳长0.694mm的附着稚贝1304.7×104ind;附着稚贝经102d海区中间培育,获平均壳长13.95mm的稚贝404.46×104ind,海区保苗成活率达31%。该研究结果为今后厚壳贻贝大规模苗种生产奠定了重要理论和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壳贻贝 人工繁殖 胚胎发育 苗种生产
下载PDF
白蜡吉丁肿腿蜂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及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47
12
作者 武辉 王小艺 +6 位作者 李孟楼 杨忠岐 曾繁喜 王红艳 白玲 刘松君 孙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6-54,共9页
采用室内测定并结合林间实地调查的方法,研究了新发现的寄生于蛀干害虫白蜡窄吉丁的外寄生蜂——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 Yang et Yao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人工繁殖技术。结果表明,白蜡吉丁肿腿蜂外寄生于白蜡窄吉丁的幼虫和... 采用室内测定并结合林间实地调查的方法,研究了新发现的寄生于蛀干害虫白蜡窄吉丁的外寄生蜂——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 Yang et Yao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人工繁殖技术。结果表明,白蜡吉丁肿腿蜂外寄生于白蜡窄吉丁的幼虫和蛹及预蛹,是自然控制该害虫的一种重要寄生蜂,自然寄生率为13.9%左右。该蜂在天津1年发生5代,世代重叠明显,寿命长。白蜡吉丁肿腿蜂的卵、幼虫、茧蛹期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6.89±0.79)℃,(17.03±1.42)℃,(16.90±1.68)℃和(15.31±0.47)℃。有效积温分别为(33.82±4.13)日.度、(49.11±7.93)日.度、(128.88±27.87)日.度和(277.00±14.15)日.度。雌性成蜂易于低温保存,对寄主有较强的搜索力和攻击力。繁蜂寄主容易大量获得,是生物防治白蜡窄吉丁的重要理想天敌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吉丁肿腿蜂 白蜡窄吉丁 生物学特性 生物防治 人工繁殖
下载PDF
点带石斑鱼亲鱼培育、产卵和孵化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8
13
作者 陈国华 张本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28-435,共8页
采用经埋植外源激素法诱导所得的点带石斑鱼功能性雄鱼和人工养殖的雌鱼进行亲鱼培育、产卵和孵化的试验研究。在 1 999— 2 0 0 0年的两年中 ,繁殖仔鱼 71 0 3万尾。结果表明 ,雌鱼的绝对生殖力为 535.0 1万粒卵 ,相对生殖力为 81 0 .... 采用经埋植外源激素法诱导所得的点带石斑鱼功能性雄鱼和人工养殖的雌鱼进行亲鱼培育、产卵和孵化的试验研究。在 1 999— 2 0 0 0年的两年中 ,繁殖仔鱼 71 0 3万尾。结果表明 ,雌鱼的绝对生殖力为 535.0 1万粒卵 ,相对生殖力为 81 0 .2 1粒 /g体重。水泥池中培育的点带石斑鱼能自然产卵 ,产卵能常在 1 8:30— 2 1 :0 0间进行。产卵水温为 2 1 .0— 31 .5℃。产卵与水温相关 ,水温高于 2 4℃时 ,产卵呈一定的周期性 ,即连续产卵 5— 7天 ,停产数天后再开始下一个产卵周期 ;水温低于 2 4℃时 ,产卵受到抑制。水温对胚胎发育有明显的影响 ,水温 2 5.5— 2 8.5℃胚胎发育时间为 2 1h53min ,仔鱼活力好。盐度为 30— 33时 ,胚胎发育正常 ,盐度降低造成孵化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带石斑鱼 人工繁殖 亲鱼培育 胚胎发育 孵化率 产卵试验
下载PDF
大鲵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3
14
作者 阳爱生 刘国钧 《淡水渔业》 1979年第2期1-5,共5页
大鲵[Megalobatrachus davidianus (Blanchard)]通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一种希有的珍贵动物。
关键词 大鲵 娃娃鱼 人工繁殖 动物 两栖纲 初步研究
下载PDF
中国淡水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现状 被引量:44
15
作者 杨君兴 潘晓赋 +4 位作者 陈小勇 王晓爱 赵亚鹏 李建友 李再云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7-280,共14页
随着鱼类资源的持续衰退以及保护水产学的兴起,鱼类人工增殖放流已由传统渔业增殖发展成为特有珍稀鱼类种群恢复的主要技术手段。近年来,我国淡水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涉及水系多、规模大且种类丰富,取得了显著效果并积累了大量基础资料和... 随着鱼类资源的持续衰退以及保护水产学的兴起,鱼类人工增殖放流已由传统渔业增殖发展成为特有珍稀鱼类种群恢复的主要技术手段。近年来,我国淡水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涉及水系多、规模大且种类丰富,取得了显著效果并积累了大量基础资料和经验。为深入开展人工增殖放流基础研究,规范技术并提升生态效益,该文收集整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分别从基础理论、塘养种群管理及效果评价等方面阐述人工增殖放流的理论背景,并结合我国"四大家鱼"、中华鲟、胭脂鱼、滇池金线鲃及其他珍稀濒危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现状,讨论了野外监测和效果评价的作用和意义,提出放流种群遗传局限性、数量和规格权衡以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权衡等问题,旨在为相关研究和人工放流实践提供系统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鱼类 人工繁殖 增殖放流 中国
下载PDF
大鳞鲃的人工繁殖、胚胎发育和耐盐碱测定 被引量:43
16
作者 徐伟 耿龙武 +2 位作者 李池陶 金国雄 刘晓勇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5-260,共6页
2008-2010年进行大鳞鲃的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观察,并测定了胚胎、仔鱼的耐盐碱能力。结果表明,大鳞鲃是产漂流性卵的鱼类,繁殖性周期为1年产卵1次类型。水温19~23℃时,催产药物的效应时间在21~26 h,1.4~2.3 kg的雌性亲鱼产卵量在8... 2008-2010年进行大鳞鲃的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观察,并测定了胚胎、仔鱼的耐盐碱能力。结果表明,大鳞鲃是产漂流性卵的鱼类,繁殖性周期为1年产卵1次类型。水温19~23℃时,催产药物的效应时间在21~26 h,1.4~2.3 kg的雌性亲鱼产卵量在8×105~1.4×106粒,人工繁殖的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平均为63.9%、81.5%、86.6%。大鳞鲃的卵为灰白色,直径约1.5 mm,遇水后卵膜会迅速吸水膨胀,1 h后达到最大为4.5 mm。水温20~23℃时,从卵授精到仔鱼孵出需要的积温为49.82℃.d,到仔鱼平游摄食需要积温125.14℃.d,刚出膜的仔鱼全长(6.07±0.18)mm,当达到(8.30±0.47)mm开始平游摄食。在耐盐碱实验中,测得大鳞鲃的胚胎72 h在盐度3.2以下、碱度14.32 mmol/L以下的水体中对成活率无影响;仔鱼96 h在盐度5.1以下、碱度14.32 mmol/L以下的水体对成活率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鳞鲃 人工繁殖 胚胎发育 盐碱
下载PDF
青海湖裸鲤人工繁殖及鱼苗培育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8
17
作者 史建全 祁洪芳 +3 位作者 杨建新 惠金莉 毛月风 王东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6,共4页
关键词 裸鲤 人工繁殖 鱼苗培育 鲤鱼 青海湖
下载PDF
西伯利亚鲟的人工繁殖 被引量:41
18
作者 曲秋芝 高艳丽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2-495,共4页
取7龄西伯利亚鲟(AcipenserbaeriBrandt),第1次产卵前4个月,放入2组不同温度的水池中越冬,Ⅰ组水温13~14℃;Ⅱ组7~8℃。每组4尾雌鱼,6尾雄鱼。催产前水温升至15~16℃,人工催产结果,Ⅰ组1尾雌鱼排卵和2尾雄鱼排精,Ⅱ组3尾雌鱼排卵,5... 取7龄西伯利亚鲟(AcipenserbaeriBrandt),第1次产卵前4个月,放入2组不同温度的水池中越冬,Ⅰ组水温13~14℃;Ⅱ组7~8℃。每组4尾雌鱼,6尾雄鱼。催产前水温升至15~16℃,人工催产结果,Ⅰ组1尾雌鱼排卵和2尾雄鱼排精,Ⅱ组3尾雌鱼排卵,5尾雄鱼排精;雌鱼排卵全部采用输卵管切割手术取卵,获得成熟卵3.26kg,共计21.5×104粒;用“半干法”授精,获受精卵19.11×104粒,受精率86.7%~95.6%;孵出鱼苗12.5×104尾,孵化率40%~68.9%。结果说明,在人工培育条件下,西伯利亚鲟能够成熟并成功地进行人工繁殖;产前培育温度变化对西伯利亚鲟性腺发育和人工繁殖效果有明显影响;与养殖施氏鲟的人工繁殖比较,催产效应时间基本相同;雄鱼发育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人工繁殖
下载PDF
美国的匙吻鲟及其渔业 被引量:38
19
作者 刘家寿 余志堂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75-83,共9页
匙吻鲟科(Polyodontidae)鱼类全世界仅有两个种,一个是分布在北美洲的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另一个为我国所特有的白鲟(Psephurus gladius)。匙吻鲟摄食浮游生物,生长十分迅速,既可以游钓,也可以进行商业捕捞,其卵和肉都具有较高... 匙吻鲟科(Polyodontidae)鱼类全世界仅有两个种,一个是分布在北美洲的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另一个为我国所特有的白鲟(Psephurus gladius)。匙吻鲟摄食浮游生物,生长十分迅速,既可以游钓,也可以进行商业捕捞,其卵和肉都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在美国,匙吻鲟的分布曾相当广泛,但随着水利工程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匙吻鲟 生物学 人工繁殖 渔业
下载PDF
黄颡鱼的规模人工繁殖试验 被引量:31
20
作者 王卫民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9-12,共4页
1998年5月4日至5月30日在湖北省孝感市野猪湖和武汉市大舒特种水产养殖场进行了黄颡鱼较大规模的人工繁殖试验,共进行7次人工催产,其中催产雌鱼612尾,计458kg,雄鱼383尾,计459kg,获鱼卵150万粒... 1998年5月4日至5月30日在湖北省孝感市野猪湖和武汉市大舒特种水产养殖场进行了黄颡鱼较大规模的人工繁殖试验,共进行7次人工催产,其中催产雌鱼612尾,计458kg,雄鱼383尾,计459kg,获鱼卵150万粒左右。本文对黄颡鱼的繁殖季节,雌雄比例,注射方法,几种催产激素对黄颡鱼催产效果,流水孵化与静水孵化的效果,人工鱼巢的设置,苗种培育等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最后总结了这次黄颡鱼规模人工繁殖的经验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人工繁殖 繁殖试验 规模繁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