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林和天然林红松幼龄材与成熟材的界定及解剖、物理性质的比较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宏伟 刘迎涛 朱成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2-43,共2页
根据人工林和天然林红松的管胞长度、生长轮宽度、生长轮密度和晚材率等性能指标的测试结果,采用最优分割法分析得出:人工林红松幼龄材与成熟材的界限为15a,天然林红松幼龄材与成熟材的界限为35a。通过人工林和天然林红松解剖、物理性... 根据人工林和天然林红松的管胞长度、生长轮宽度、生长轮密度和晚材率等性能指标的测试结果,采用最优分割法分析得出:人工林红松幼龄材与成熟材的界限为15a,天然林红松幼龄材与成熟材的界限为35a。通过人工林和天然林红松解剖、物理性质的比较,总体上表现为幼龄材性质低于成熟材,人工林材性劣于天然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红松 天然红松 幼龄材 成熟材 界定 木材性质比较
下载PDF
残差自回归模型在人工林红松树高生长规律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毅 顾凤岐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6-79,共4页
以吉林省通化县三棚林场调查的1株人工林红松解析木数据为基础,拟合树高生长数据,对比传统的树木理论生长模型中的约翰逊-舒马赫(Johnson-Schumacher)生长模型、逻辑斯蒂(Logistic)生长模型、米切利希(Mitscherlich)生长模型、坎派兹(Go... 以吉林省通化县三棚林场调查的1株人工林红松解析木数据为基础,拟合树高生长数据,对比传统的树木理论生长模型中的约翰逊-舒马赫(Johnson-Schumacher)生长模型、逻辑斯蒂(Logistic)生长模型、米切利希(Mitscherlich)生长模型、坎派兹(Gompertz)生长模型、理查德(Richards)生长模型的拟合结果。以5种树木理论生长模型中拟合最好的坎派兹生长模型为基础,根据时间序列分析理论,建立残差自回归模型,预测树高生长。结果证明:残差自回归模型,比传统的树木理论生长模型能更好地用于描述红松人工林的树高生长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红松 树高 残差自回归模型
下载PDF
人工林红松木材碳素储存量与物理特征的径向变异 被引量:1
3
作者 郭明辉 秦磊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7-102,共6页
【目的】对人工林红松木材碳素储存量与物理特征的径向变异进行研究,以弥补我国木材碳素储存研究的不足,为提高木材碳素储存量、高效合理地定向培育人工林红松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首先测定和计算红松木材的各项物理特征及其碳素储存... 【目的】对人工林红松木材碳素储存量与物理特征的径向变异进行研究,以弥补我国木材碳素储存研究的不足,为提高木材碳素储存量、高效合理地定向培育人工林红松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首先测定和计算红松木材的各项物理特征及其碳素储存量,再采用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对木材碳素储存量分别与生长轮密度、生长轮宽度、晚材率和生长速率的径向变异规律进行分析,最后得到它们之间的径向变异规律图、拟合图以及回归方程等。【结果】木材碳素储存量在径向变异上先略微减小,接着随树木的不断生长呈增大趋势,而在树木成熟后又逐渐减小至平稳状态,且波动较大,并与各项物理特征的径向变异趋势在第18年左右有一个峰值。木材碳素储存量与生长轮密度的径向变异趋势相似,二者的拟合度较高,相关系数为0.757,相关性较显著;木材碳素储存量与生长轮宽度在前期的径向变化相似,而中期和后期的径向变异不一致,二者的拟合度较低,相关系数为-0.301,相关性较弱;木材碳素储存量与晚材率在中期和后期的径向变化相似,二者的拟合度较高,相关系数为0.656,相关性较显著;木材碳素储存量与生长速率在前期和中期的径向变异趋势都不同,二者的拟合度较低,相关系数为-0.268,相关性不显著。【结论】人工林红松木材的碳素储存量与各项物理特征指标之间均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而气候因子、生长环境、遗传因素等是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可以通过对林木的合理经营和发展,增强人工林的碳素储存功能,直接抑制CO2向大气中排放,从而改善生态环境、缓解温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红松 碳素储存量 物理特征 径向变异
下载PDF
不同坡向人工林红松木材碳素储存量的分形研究
4
作者 秦磊 郭明辉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39,共6页
本文以东北林业大学老山生态站阳坡和阴坡的人工林红松为研究对象,基于分形理论,从非线性角度出发,对红松木材碳素储存量进行分形分析,研究其规律性变化,旨在明确不同地理位置间木材碳素储存能力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老山生态站阳坡和... 本文以东北林业大学老山生态站阳坡和阴坡的人工林红松为研究对象,基于分形理论,从非线性角度出发,对红松木材碳素储存量进行分形分析,研究其规律性变化,旨在明确不同地理位置间木材碳素储存能力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老山生态站阳坡和阴坡红松木材碳素储存量的径向变异趋势相近;阴坡的碳素储存能力高于阳坡;阴坡红松幼龄材和成熟材碳素储存量的分形维数平均值明显高于阳坡,其碳素储存量的梯度分布较阳坡更复杂,且木材碳素储存效果明显优于阳坡。这为选择有利于提高木材碳素储存效果的人工林红松立地条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人工林红松 碳素储存量 坡向 分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