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林尾巨桉树木表面轴向生长应变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晓丽 姜笑梅 殷亚方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5-98,共4页
为评估人工林尾巨桉生长应力水平并揭示其变异情况,采用应变片法对其表面轴向生长应变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表面轴向生长应变为拉应变,活立木胸高处表面轴向生长应变平均值基本分布在650×10-6~1 100×10-6之间;生长应变的测... 为评估人工林尾巨桉生长应力水平并揭示其变异情况,采用应变片法对其表面轴向生长应变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表面轴向生长应变为拉应变,活立木胸高处表面轴向生长应变平均值基本分布在650×10-6~1 100×10-6之间;生长应变的测试一般需要3 min左右,这时应力释放完毕,应变值达到稳定.尾巨桉两个家系间及树干两个方位(南、北向)间的表面轴向生长应变差异不显著,沿树高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片法 人工林 表面轴向生长应变
下载PDF
人工林尾巨桉两个无性系轴向生长应变水平的评估 被引量:3
2
作者 瞿超 殷亚方 +1 位作者 姜笑梅 李悦 《桉树科技》 2005年第1期7-13,共7页
本文利用应变片法测定了人工林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2个无性系 DH33-27和 EC1中生长良好的各30株活立木胸高处的轴向生长应变,并根据测得的2个无性系的生长因子及立地情况评价其与生长应变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 本文利用应变片法测定了人工林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2个无性系 DH33-27和 EC1中生长良好的各30株活立木胸高处的轴向生长应变,并根据测得的2个无性系的生长因子及立地情况评价其与生长应变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评估了2 个无性系生长应变水平的差异及无性系重复力,研究结果表明:1)无性系 DH33-27与 EC1 生长应变在0.05水平下差异显著,DH33-27生长应变均值比 EC1小18%,2个无性系轴向生长应变主要分布在401×10^(-6)~550×10^(-6)之间,DH33-27生长应变变化幅度比 EC1小 31%。2)2个无性系重复力:R=0.76,单株重复力:R=0.10,表明本研究中尾巨桉2个无性系生长应变的差异主要来自无性系基因型。3)2个无性系轴向生长应变同胸径、树高等生长因子均不相关。本研究将有助于通过人工林尾巨桉生长应力测定,对人工林尾巨桉进行选育、栽培、木材性质的早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活立木 重复力 轴向生长应变 无性系 生长应变 人工林 轴向 评估
下载PDF
SEM-EDXA分析不同生长应力木材细胞壁微区木质素沉积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晓丽 殷亚方 +1 位作者 姜笑梅 边明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358-3361,共4页
选取具不同生长应力水平的人工林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正常木为研究对象,借助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系统,结合以溴元素做标记的X射线能谱分析技术,分析了尾巨桉细胞壁微区木质素沉积与生长应力的关系。研究... 选取具不同生长应力水平的人工林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正常木为研究对象,借助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系统,结合以溴元素做标记的X射线能谱分析技术,分析了尾巨桉细胞壁微区木质素沉积与生长应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木纤维细胞壁各微区间木质素含量的大小关系与生长应力高低无关,其含量顺序为细胞角隅>复合胞间层>次生壁(S1>S2>S3);而随着生长应力增大,木纤维细胞壁各微区木质素含量均下降,木质化进程减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正常木 生长应力 细胞壁 木质素含量
下载PDF
人工林尾巨桉原木内部轴向残余应变径向分布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晓丽 殷亚方 姜笑梅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5-110,共6页
采用"中心板锯割法"结合"应变片法"对人工林尾巨桉原木内部轴向残余应变径向分布进行测试和研究。结果表明:原木内部轴向残余应变径向上分布沿髓心的对称性较好,在靠近树皮处为拉应变,向髓心方向拉应变逐渐减小,到... 采用"中心板锯割法"结合"应变片法"对人工林尾巨桉原木内部轴向残余应变径向分布进行测试和研究。结果表明:原木内部轴向残余应变径向上分布沿髓心的对称性较好,在靠近树皮处为拉应变,向髓心方向拉应变逐渐减小,到某个树干半径后减为0,随即转变为压应变,向髓心方向压应变逐渐增大,径向分布的回归方程为:y=-21.075x2+4.5297x+890.75(r=0.87),在0.01水平相关性极显著,拉应变向压应变转变的树干半径为0.681R;在不同原木高度上内部轴向残余应变的径向分布模式相似,回归曲线相关性均在0.01水平极显著,但随着原木高度的增加相关性下降;原木直径影响内部轴向残余应变径向分布曲线的变化梯度,直径越小,曲线越陡峭。本研究提出原木直径对内部轴向残余应变径向变化梯度的影响具有一个临界值的观点,原木直径小于这个临界值时,随着直径的减小,内部轴向残余应变径向分布的变化梯度显著增大,对于本研究中的尾巨桉,原木直径的临界值为19.9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内部轴向残余应变径向分布 中心板锯割法 应变片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