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地松人工林中降雨对养分物质的淋溶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唐常源 王翌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79-383,共5页
降雨的水质在通过森林后会发生十分大的变化。本文选择了亚热带湿地松人工林,通过分别实测降雨过程中林外降雨、林内降雨及树干流的变化,及其相应的水质变化,分析了湿地松人工林地内雨量再分配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通过降雨过程湿地... 降雨的水质在通过森林后会发生十分大的变化。本文选择了亚热带湿地松人工林,通过分别实测降雨过程中林外降雨、林内降雨及树干流的变化,及其相应的水质变化,分析了湿地松人工林地内雨量再分配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通过降雨过程湿地松人工林地内营养元素的输入及循环过程的特点。分析结果表明,林外降雨、林内降雨及树干流的P、N、Ca、Mg、Na、K等浓度有很大的差异。与水分运动相对应,各种元素以点源或面源的形式进入流域,从而构成了两个过程与速度均不同的循环。此外,也讨论了降雨与树表面淋溶作用对林地物质输入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松林 雨量分配 物质循环 淋溶
下载PDF
南亚热带3种人工松林的凋落物水文效应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赵鸿杰 谭家得 +2 位作者 张学平 谢腾芳 王相娥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57,139,共5页
对南亚热带3种人工松林凋落物持水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松林的凋落物储量最大,达12.02 t.hm-2,加勒比松林1次之,为10.92 t.hm-2,加勒比松林2最小,只有2.34 t.hm-2;湿地松林、加勒比松林1和加勒比松林2的凋落物最大持水量分别为... 对南亚热带3种人工松林凋落物持水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松林的凋落物储量最大,达12.02 t.hm-2,加勒比松林1次之,为10.92 t.hm-2,加勒比松林2最小,只有2.34 t.hm-2;湿地松林、加勒比松林1和加勒比松林2的凋落物最大持水量分别为39.763、29.827 t.hm-2和3.323 t.hm-2;最大持水率分别为326.18%、272.88%和128.9%。凋落物持水量和凋落物持水率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按照对数方程增加。吸水速率呈现出湿地松林>加勒比松林1>加勒比松林2,而且各林分的凋落物吸水速率随浸泡时间的增长按幂函数方程下降。最大拦蓄量湿地松林居首位,为29.31 t.hm-2、加勒比松林1次之,为22.64 t.hm-2,加勒比松林2最小,仅为4.35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热带 人工松林 凋落物 水文效应 南亚热带 人工松林 凋落物 水文效应
下载PDF
鼎湖山人工松林生态系统蒸散力及计算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2
3
作者 闫俊华 周国逸 陈忠毅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8,17,共5页
Based on the consecutive measurement (1995-1997) of meteorology and microclimate of artificial Pinus forest in Mount Dinghu, we calculated the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by using four different methods to discuss th... Based on the consecutive measurement (1995-1997) of meteorology and microclimate of artificial Pinus forest in Mount Dinghu, we calculated the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by using four different methods to discuss the method which is fit for forest ecosystem. The results are given as follows.1) In terms of the enviromental conditions of forest ecosystem, we redefined some parameters in Penman equation and used it to calculate the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of artificial Pinus forest ecosystem in Mount Dinghu.Preliminary result is that Penman equation is worth spreading for calculating the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of forest ecosystem,compared with several other methods.2) The annual average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of the artificial Pinus forest in Mount Dinghu is 937.55 mm,according to Penman equation. It is 50% of the rainfall in the corresponding period. The highest mean monthly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is July and the lowest mean monthly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is January. This is completely consistent with the variations of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鼎湖山 人工松林 生态系统 蒸散力
下载PDF
次生栎林和人工松林土壤呼吸对温度敏感性的室内模拟 被引量:7
4
作者 向珊珊 王国兵 +3 位作者 罗治建 阮宏华 张增信 栾以玲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96-1301,共6页
土壤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是影响全球气候变暖不确定性的因素之一。为了解在排除其他生态因子的影响下天然阔叶林和人工针叶林土壤呼吸对温度敏感性的差异,选择了苏南丘陵次生栎林和火炬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集2种林分0~10cm表层土壤... 土壤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是影响全球气候变暖不确定性的因素之一。为了解在排除其他生态因子的影响下天然阔叶林和人工针叶林土壤呼吸对温度敏感性的差异,选择了苏南丘陵次生栎林和火炬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集2种林分0~10cm表层土壤,分别进行了5℃、15℃、25℃和35℃的室内恒温培养实验。用传统的密闭气室碱液吸收法测定它们的CO2释放量的动态变化,并测定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次生栎林对温度的敏感性即Q10值大于火炬松人工林;在5℃、15℃和25℃培养时2种林分土壤呼吸累积释放CO2量的差异不显著,并且土壤释放co:的动态变化一致,而35℃时,次生栎林显著大于火炬松人工林;在25℃培养时,次生栎林土壤呼吸累积释放co:量与5℃和15℃相比并没有显著增加,反而低于火炬松人工林;次生栎林的全碳、全氮、全钙、全磷含量以及碳氮比显著大于火炬松人工林。模拟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天然阔叶林可能比人工针叶林释放更多的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土壤呼吸 Q10值 次生栎林 人工松林
下载PDF
城乡梯度森林土壤有效氮季节动态 被引量:2
5
作者 余明泉 杜天真 +1 位作者 陈伏生 胡小飞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7-143,共7页
亚热带地区土壤中有效氮主要以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形式存在,是限制林木生长的主要因子。以位于南昌市城乡生态界面的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城区、郊区、乡村3个不同梯度土壤有效氮月份动态监测。结... 亚热带地区土壤中有效氮主要以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形式存在,是限制林木生长的主要因子。以位于南昌市城乡生态界面的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城区、郊区、乡村3个不同梯度土壤有效氮月份动态监测。结果表明:不同月份对土壤有效氮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01),土壤有效氮具有明显的季节波动;城乡梯度对土壤有效氮、硝态氮占矿质氮的比例(相对硝化速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01),其中土壤铵态氮的年平均含量为城区>郊区=乡村,而硝态氮、矿质氮和相对硝化速率均为城区>郊区>乡村。可见,城市化过程不仅影响森林土壤有效氮的总量,还影响其形态组成;硝态氮是城区和郊区森林土壤中有效氮的主要形式,而铵态氮是乡村森林土壤中有效氮的主要形式。因此,在城市森林管理中应加强土壤硝态氮的养分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氮 城乡梯度 城市森林 人工松林 南昌市
下载PDF
黄土高原人工油松林水文生态效应 被引量:52
6
作者 赵鸿雁 吴钦孝 刘国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76-379,共4页
在陕北黄龙山区利用对降水和设置在林分中的径流小区进行长期定位观测的方法 ,研究了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油松林的水文生态效应 ,据 1 995~ 2 0 0 0年观测结果 ,中龄人工油松林林冠平均截留率为2 5 .1 % ,树干茎流量占大气降水量的 3.... 在陕北黄龙山区利用对降水和设置在林分中的径流小区进行长期定位观测的方法 ,研究了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油松林的水文生态效应 ,据 1 995~ 2 0 0 0年观测结果 ,中龄人工油松林林冠平均截留率为2 5 .1 % ,树干茎流量占大气降水量的 3.3% ,枯枝落叶层的截留率为 1 1 .6%。在森林的作用下 ,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与农地相比 ,林地容重低 8.6% ,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和阳离子代换量分别高 1 30 .1 %、84.2 %和 5 3.2 % ,细土颗粒组分比例增加。与此同时 ,林地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则分别减少 84.5 %和 99.9% ,表明了人工油松林巨大的水文生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人工松林 水文生态效应 水文效益
下载PDF
黄土高原人工油松林林冠截留动态过程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赵鸿雁 吴钦孝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0-23,共4页
The intercepting dynamic processes of P.tabulaeformis forest canopy have been studied by local measuring methods for evaluating forest benefit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explaining mechanism of soil and water... The intercepting dynamic processes of P.tabulaeformis forest canopy have been studied by local measuring methods for evaluating forest benefit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explaining mechanism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he result showed that interception amount of the canopy averaged in six-years was 104.8mm and interception rate was 23.7%.The intercepting processes has a limited increasing processes with raining time.The maximum value of interception amount occurred in the middle process.Then intercepting amount changes like a wave, which can be described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linear and s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人工松林 林冠截留 动态过程
下载PDF
黄土高原人工油松林枯枝落叶截留动态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赵鸿雁 吴钦孝 从怀军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1-385,共5页
用定位观测的方法研究了人工油松林枯枝落叶的截流量及其截留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 ,黄土高原人工油松林枯枝落叶的截流量年均为49.3mm ,截留率为12.5%。枯枝落叶截留的动态过程受大气降水和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 ,也与其自身湿润程度有... 用定位观测的方法研究了人工油松林枯枝落叶的截流量及其截留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 ,黄土高原人工油松林枯枝落叶的截流量年均为49.3mm ,截留率为12.5%。枯枝落叶截留的动态过程受大气降水和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 ,也与其自身湿润程度有关。在次降水过程中 ,其截留的过程是当降水开始时 ,截留量增加迅速 ;降水持续到一定时间后 ,截流量的增量变小 ,达到最大值后 ,截流量在此处上下增减。枯枝落叶截留的动态过程可用直线和正弦函数的组合描述 ,且该函数能揭示枯枝落叶截留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因素对其过程的影响。该模型在计算森林水文及其水土保持效应评价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人工松林 枯枝落叶 截留 动态过程 截流量 森林水文效应 水土保持
下载PDF
岷江上游人工油松林凋落量及其持水特征 被引量:26
9
作者 鲍文 包维楷 +1 位作者 丁德蓉 何丙辉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7-571,共5页
通过对人工油松林凋落量及其持水性动态变化的监测和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2002.9~2003.10)凋落量是5.900t/hm2·a,月凋落量在0.166~1.775t/hm2之间变化,其中以10月凋落最盛,该月占了全年凋落量的30.09%;而凋落最少则出现在5月... 通过对人工油松林凋落量及其持水性动态变化的监测和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2002.9~2003.10)凋落量是5.900t/hm2·a,月凋落量在0.166~1.775t/hm2之间变化,其中以10月凋落最盛,该月占了全年凋落量的30.09%;而凋落最少则出现在5月,本月凋落量仅2.81%。凋落物自然含水量在13.75%~63.62%之间变化,半分解凋落物含水量普遍高于未分解凋落物,但2者月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凋落物自然含水量与其饱和持水率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并且2者有较好的拟合关系。未分解和半分解凋落物饱和持水率分别在85.05%~323.41%,147.66%~251.11%之间波动,半分解凋落物饱和持水率变幅相对较小,未分解凋落物呈现明显的"凸"形月变化,半分解凋落物则无明显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松林 凋落物 自然含水量 饱和持水率
下载PDF
辽东山区人工阔叶红松林植物多样性与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于立忠 朱教君 +4 位作者 史建伟 于水强 王作梅 卢正茂 丁国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225-2230,共6页
根据对人工营造20年生阔叶红松林典型样地的调查,分析了人工阔叶红松林的生产力、植物多样性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人工营造的20年生红松-白桦、红松-色赤杨、红松-水曲柳混交林林地生产力分别达6.529、4.966和5.682t.hm-2.yr-1,高于... 根据对人工营造20年生阔叶红松林典型样地的调查,分析了人工阔叶红松林的生产力、植物多样性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人工营造的20年生红松-白桦、红松-色赤杨、红松-水曲柳混交林林地生产力分别达6.529、4.966和5.682t.hm-2.yr-1,高于同龄人工红松纯林(3.812t.hm-2.yr-1);而红松-刺楸、红松-紫椴混交林分别为2.945和2.84t.hm-2.yr-1,低于人工红松纯林.人工阔叶红松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植物多样性均高于红松纯林;红松纯林内的植物种数仅为人工阔叶红松混交林的42%~52%,植物总数量也只有混交林的11%~37%.人工营造阔叶红松林是迅速恢复、发展顶极阔叶红松林的一种有效措施,但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和人为的不断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阔叶红松林 生产力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类型人工阔叶红松林高等植物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22
11
作者 于立忠 于水强 +3 位作者 史建伟 孔祥文 丁国泉 卢正茂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53-1257,共5页
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等指标研究了辽宁东部山区人工营造20年生5种阔叶树水曲柳、刺楸、紫椴、色赤杨、白桦与红松形成的混交林及人工红松纯林内各层次高等植物物种多样性,并对该6种林分的垂直结构进... 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等指标研究了辽宁东部山区人工营造20年生5种阔叶树水曲柳、刺楸、紫椴、色赤杨、白桦与红松形成的混交林及人工红松纯林内各层次高等植物物种多样性,并对该6种林分的垂直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人工阔叶红松混交林内植物种类丰富,数量较多;红松纯林内的植物种数仅为人工阔叶红松混交林的42%~52%,植物总数量只有混交林的11%~37%.人工阔叶红松林各层次高等植物物种多样性均好于人工红松纯林,但与原始阔叶红松林相比,人工阔叶红松林的物种多样性还较低.在林分垂直结构方面,人工阔叶红松混交林的成层现象明显,层次结构复杂,垂直多样性丰富;红松纯林只有1个主林冠层,灌木层、草本层较矮,林分垂直结构单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阔叶红松林 物种多样性 水平多样性 垂直多样性
下载PDF
林分密度对人工油松林下植物的影响 被引量:23
12
作者 侯磊 张硕新 +2 位作者 陈云明 曹扬 王娟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6-52,共7页
分析了黄土丘陵区宜川县铁龙湾林场3种林分密度人工油松林对林下的植物组成、植物优势种、物种多样性和植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林下双子叶植物科的数目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单子叶植物在中密度林分下最少,在小、大密度林分下数... 分析了黄土丘陵区宜川县铁龙湾林场3种林分密度人工油松林对林下的植物组成、植物优势种、物种多样性和植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林下双子叶植物科的数目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单子叶植物在中密度林分下最少,在小、大密度林分下数量基本一致。在小、中、大密度林分下的优势种分别是豆科和蔷薇科、菊科、忍冬科。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各指数随林分密度增大而减小,只有草本Simpson指数(D)和Shannon-Wiener指数(H′)在中密度和大密度林分下比较接近。林下的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总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少。不同林分密度下灌木层各器官的生物量的分配呈现出不同,草本层的地下生物量均大于地上生物量,但地下生物量均随林分密度的增加呈现为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松林 林分密度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下载PDF
岷江上游中山区次生灌丛与人工油松林土壤理化性质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鲍文 包维楷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13,共4页
对岷江上游次生灌丛与人工油松林0—60cm深土壤理化性质对比测定,结果表明,人工油松林土壤容重为1.40g/m3,比次生灌丛(1.01g/m3)高0.39g/m3;人工油松林自然含水量略高于次生灌丛,而人工油松林饱和含水量、毛管含水量和非毛管含水量依次... 对岷江上游次生灌丛与人工油松林0—60cm深土壤理化性质对比测定,结果表明,人工油松林土壤容重为1.40g/m3,比次生灌丛(1.01g/m3)高0.39g/m3;人工油松林自然含水量略高于次生灌丛,而人工油松林饱和含水量、毛管含水量和非毛管含水量依次为:29.1%,20.9%,11.1%,它们分别比次生灌丛低23.8%,19.1%,1.9%;次生灌丛的土壤孔隙度是53.0%,高出人工油松林21%;土壤养分所测6项指标中,人工油松林土壤养分含量普遍低于次生灌丛,K表现尤为突出,是油松林的1.81倍;人工油松林和次生灌丛pH值分别为6.23和8.39。说明在人为干扰严重的环境下,人工油松林可能有恶化土壤物理性质、降低林地肥力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土壤 理化性质 人工松林 次生灌丛
下载PDF
黄土高原子午岭人工油松林碳储量与碳密度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孟蕾 程积民 +3 位作者 杨晓梅 韩娟娟 范文娟 胡秀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3-137,共5页
为准确估计子午岭林区人工油松林群落的碳库分配特征,运用湿烧法对该群落空间尺度上的碳储量及碳密度进行了估算,并分析了各层次碳储量分配特征。结果表明,人工油松林群落平均含碳率为0.4462,空间尺度上各层次差异显著;整个油松林碳储量... 为准确估计子午岭林区人工油松林群落的碳库分配特征,运用湿烧法对该群落空间尺度上的碳储量及碳密度进行了估算,并分析了各层次碳储量分配特征。结果表明,人工油松林群落平均含碳率为0.4462,空间尺度上各层次差异显著;整个油松林碳储量为7.6498Tg(1Tg=106t),储碳密度为164.55t/hm2,各层碳储量依次为:土壤>乔木层>枯落物层>草本层>灌木层,从而呈现空间分配不均的特征。此外,子午岭人工油松林林龄在20a,生长进入中期,林相整体生长旺盛,此阶段若对林木实施规范的人工抚育管理措施,将使其具有较大的碳吸存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子午岭 人工松林 碳密度 碳储量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人工油松林地土壤大孔隙定量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石辉 王峰 李秧秧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8-32,共5页
根据水分穿透曲线和Poiseulle方程原理,定量研究了黄土丘陵区人工油松林地原状土大孔隙的半径范围、个数及分布情况。黄土丘陵区人工油松林地田间持水量至饱和含水量之间的大孔隙半径为0.2~3mm.孔径〉1mm的特大孔隙仅占大孔隙总数的... 根据水分穿透曲线和Poiseulle方程原理,定量研究了黄土丘陵区人工油松林地原状土大孔隙的半径范围、个数及分布情况。黄土丘陵区人工油松林地田间持水量至饱和含水量之间的大孔隙半径为0.2~3mm.孔径〉1mm的特大孔隙仅占大孔隙总数的2.2%,表现出特大孔隙较少、小孔隙较多的特点。土壤剖面上部的大孔隙加权平均半径较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大孔隙半径逐渐减小。大孔隙所占过水断面面积在1.27%~18.13%之间,大部分样品大孔隙所占过水断面面积〈5%。坡位、坡度、坡形、坡向对大孔隙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大孔隙虽然占土壤体积的很小一部分,但其平均半径与水流通量和饱和导水率之间有显著幂函数关系,分别决定了水流通量的77%和饱和导水率的75%变异。植物强化土壤渗透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根层土壤大孔隙的优势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松林 土壤大孔隙 水分穿透曲线 饱和导水率
下载PDF
辽西低山丘陵区人工油松林和沙棘林的水文生态效应 被引量:18
16
作者 魏晶 吴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087-2092,共6页
利用设置在不同地类内的径流小区,对辽西大凌河流域的沟壑丘陵区进行定位观察,探讨辽西半干旱区主要造林树种油松和沙棘的水文生态效应.结果表明:2002年6月~2004年6月平均降水量为238.9mm时,油松和沙棘平均林冠截留量分别为55.5mm和76... 利用设置在不同地类内的径流小区,对辽西大凌河流域的沟壑丘陵区进行定位观察,探讨辽西半干旱区主要造林树种油松和沙棘的水文生态效应.结果表明:2002年6月~2004年6月平均降水量为238.9mm时,油松和沙棘平均林冠截留量分别为55.5mm和76.05mm,其截留率分别为23.08%和32.28%,即约有1/4~1/3降水被林冠截留.油松林中凋落物平均截留率为14.17%,沙棘林为20.8%.油松林和沙棘林年均径流深分别为2.516mm和0.893mm;侵蚀量为15.57t km^-2和0.76t km^-2;林地内径流深和侵蚀量约为荒地(对照)的1/20和1/50.林地土壤理化性质,除土壤容重之外,0~20cm土层的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饱和含水量和非毛管持水量都高于2~40cm土层;油松林和沙棘林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荒地;pH、全磷和速效磷在地类和不同土层深度中没有显著差异.沙棘林和油松林的非毛管持水量分别是荒地的275.9%和18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山丘陵 人工松林 沙棘林 水文生态效应
下载PDF
皇甫川流域人工油松林地土壤微生物的垂直分布 被引量:13
17
作者 邵玉琴 赵吉 岳冰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41-545,共5页
对皇甫川流域人工油松 (artificial Pinus tabulaeformis)林地土壤微生物的垂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和好气性细菌数量依次排列为 :0~ 1 0cm>2 0~ 3 0 cm>1 0~ 2 0 cm>3 0~ 40 cm>40... 对皇甫川流域人工油松 (artificial Pinus tabulaeformis)林地土壤微生物的垂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和好气性细菌数量依次排列为 :0~ 1 0cm>2 0~ 3 0 cm>1 0~ 2 0 cm>3 0~ 40 cm>40~ 5 0 cm;芽孢型细菌的分解转化活动强度依次为 :0~ 1 0 cm>2 0~ 3 0 cm>1 0~ 2 0 cm>3 0~ 40 cm>40~ 5 0 cm;放线菌数量依次排列为 :0~1 0 cm>1 0~ 2 0 cm=3 0~ 40 cm>2 0~ 3 0 cm>40~ 5 0 cm;真菌数量依次排列为 :0~ 1 0 cm>1 0~ 2 0 cm>2 0~ 3 0 cm>3 0~ 40 cm>40~ 5 0 cm ;纤维素分解菌数量依次排列为 :0~ 1 0 cm >1 0~ 2 0 cm=2 0~ 3 0 cm>3 0~ 40 cm>40~ 5 0 cm.研究结果显示出土壤微生物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甫川流域 人工松林 土壤微生物 垂直分布 沙地生态系统 生物量碳 生物总量
下载PDF
子午岭地区辽东栎和油松林建群种的更新生态位宽度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雷利平 王孝安 +2 位作者 郭华 田丽 朱志红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446-1453,共8页
通过实地调查并采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对子午岭地区主要树种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的幼苗、幼树和成树在不同坡向的辽东栎林、油松+辽东栎混交林和人工油松林3种群落中的生态位宽度进行了分析研... 通过实地调查并采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对子午岭地区主要树种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的幼苗、幼树和成树在不同坡向的辽东栎林、油松+辽东栎混交林和人工油松林3种群落中的生态位宽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辽东栎和油松的更新生态位宽度在不同群落中各不相同,成树的生态位宽度与群落类型一致;(2)辽东栎幼苗和幼树在阳坡和阴坡人工油松林中的生态位宽度分别是0.951、0.95和0.98、0.94,且生态位宽度显著大于其它2个群落,表明辽东栎幼苗和幼树能很好地适应人工油松林的环境条件;(3)在阳坡,油松幼苗的生态位宽度在辽东栎林最大为0.79,且极显著大于其它2个群落,而阳坡油松幼树的生态位宽度在人工油松林中最大为1.00;在阴坡,油松幼苗的生态位宽度在人工油松林最大为0.63,而阴坡油松幼树的生态位宽度却在油松+辽东栎混交林最大为0.83,且极显著大于其它2个群落;表明油松幼苗适应阳坡的辽东栎林环境和阴坡的人工油松林环境,油松幼树适应阳坡的人工油松林环境和油松+辽东栎林环境。结果表明,人工种植油松林有利于该地区的植被恢复,人工油松林和油松+辽东栎混交林会在该地区存在较长时间,而阳坡的油松+辽东栎混交林存在时间会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宽度 辽东栎 油松 不同坡向 人工松林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人工和天然油松林物种多样性比较 被引量:16
19
作者 邓娟 上官周平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6-131,136,共7页
以甘肃省正宁县中湾林场为研究点,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应用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了人工油松林和天然油松林群落α多样性动态特征、群落结构特征及群落相似性。结果表明,人工油松林和天然... 以甘肃省正宁县中湾林场为研究点,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应用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了人工油松林和天然油松林群落α多样性动态特征、群落结构特征及群落相似性。结果表明,人工油松林和天然油松林均具有比较丰富的物种组成,分别为69种和57种,两种群落多样性指数变化规律一致,依次为灌木层、草本层和乔木层。群落总体的多样性除Pielou指数的最大值出现在阴坡的天然林外,群落总体的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均在阴坡的人工林达到最高峰,表明生长在阴坡的人工油松林,其群落总体的多样性指数较大。不同坡向的天然林群落相似性显著高于处于不同坡向的人工林,无论在物种组成还是在多样性及群落空间结构上,天然林和人工林均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在黄土丘陵区通过适当人工抚育措施可以有效地增加林下植被的种类和盖度,促进人工林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松林 天然油松林 物种多样性 相似性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不同森林群落类型植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桐 王玉杰 +2 位作者 王云琦 张会兰 王彬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2-88,共7页
为了揭示晋西黄土区不同森林群落类型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持作用,对晋西黄土区人工油松林、人工刺槐林及天然次生林林下植物组成及土壤化学性质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3种林分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晋西黄土区不同森林群落类型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 为了揭示晋西黄土区不同森林群落类型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持作用,对晋西黄土区人工油松林、人工刺槐林及天然次生林林下植物组成及土壤化学性质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3种林分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晋西黄土区不同森林群落类型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共出现40个植物种,灌木6种,草本34种。3种森林群落类型林下植物种数为人工刺槐林>人工油松林>天然次生林;2)3种森林群落类型林下物种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人工林>天然林。人工刺槐林林下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小于人工油松林,而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大于人工油松林;3)与2006年相比,2012年研究区内植被种类增加,人工林内植物种的增加要比天然次生林内明显;4)3种森林群落类型林下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关联大小为土壤养分>有机质>p H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黄土区 人工松林 人工刺槐林 天然次生林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