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CIMMYT人工合成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籽粒硬度puroindoline基因等位变异检测 |
陈锋
夏先春
王德森
Morten Lillemo
何中虎
|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27
|
|
2
|
川麦42中源于人工合成小麦的一个高产位点鉴定 |
李俊
魏会廷
胡晓蓉
李朝苏
汤永禄
刘登才
杨武云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8
|
|
3
|
川麦42遗传背景中人工合成小麦导入位点的SSR标记检测 |
廖杰
魏会廷
李俊
杨玉敏
曾云超
彭正松
杨武云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6
|
|
4
|
人工合成小麦Am3大穗多粒QTL的发掘与利用 |
王瑾
廖祥政
杨学举
周荣华
贾继增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
2008 |
14
|
|
5
|
四川近十年小麦主栽品种的品质状况 |
李朝苏
吴晓丽
汤永禄
杨武云
吴元奇
吴春
马孝玲
李式昭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4
|
|
6
|
合成六倍体小麦的遗传育种 |
郝明
张连全
黄林
甯顺腙
袁中伟
姜博
颜泽洪
伍碧华
郑有良
刘登才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11
|
|
7
|
川麦42的1BS染色体臂对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 |
李俊
魏会廷
杨粟洁
李朝苏
汤永禄
胡晓蓉
杨武云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2
|
|
8
|
人工合成小麦RSP的LMW-GS基因克隆 |
兰秀锦
龙海
刘千
颜泽洪
魏育明
刘登才
郑有良
|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9
|
抗条锈、抗穗发芽六倍体人工合成小麦Cereta/Aegilops tauschii783的SSR标记分析 |
李俊
魏会廷
杨武云
彭正松
|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
2005 |
9
|
|
10
|
CIMMYT新型人工合成小麦Pina和Pinb基因等位变异 |
李根英
夏先春
何中虎
孙其信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9
|
|
11
|
利用SSR标记分析川育12×人工合成小麦Syn780重组自交系群体中的偏分离现象 |
曾云超
李俊
杨玉敏
廖杰
彭正松
汤永禄
杨武云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
2007 |
6
|
|
12
|
人工合成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及新亚基的发现 |
王丽敏
林志珊
张增艳
陈耀锋
辛志勇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
2006 |
8
|
|
13
|
人工合成小麦育种优势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
朱欣果
万洪深
李俊
郑建敏
唐宗祥
杨武云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9
|
|
14
|
人工合成小麦抗白粉病未知基因的SSR标记 |
赵远玲
李祥羽
孙连发
陈立君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8
|
|
15
|
CIMMYT小麦puroindoline基因型的进一步鉴定与分析 |
陈锋
夏先春
Manila William
Morten Lillemo
Richard Trethowan
Roberto J Peňa
何中虎
|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6
|
|
16
|
人工合成小麦和地方品种穗发芽抗性育种利用效率 |
刘泽厚
王琴
叶美金
万洪深
杨宁
杨漫宇
杨武云
李俊
|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7
|
基于无人机多源影像数据的灌浆期人工合成小麦抗旱性评价 |
燕雯
金秀良
李龙
徐子涵
苏悦
张跃强
景蕊莲
毛新国
孙黛珍
|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8
|
利用人工合成小麦基因资源实现产量突破的育种实践 |
杨武云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9
|
利用SSR标记分析“川麦42”和“川麦43”的遗传差异 |
魏会廷
李俊
杨武云
彭正松
杨烈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
2006 |
6
|
|
20
|
不同诱导培养基对小麦花药培养胚状体诱导率的影响 |
周迪
孙连发
陈立君
|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2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