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世界”概念的缘起
被引量:
8
1
作者
鲍永玲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8-128,共11页
在"人居领地"时代,反映实在整体之大全结构秩序的概念随着人类宇宙意识的孕育而萌生,而人类世界视野的扩展进一步催生了对人类此世和内在秩序的观照。在此背景下,汉语概念"世界"既脱胎于本土"宇宙"之时...
在"人居领地"时代,反映实在整体之大全结构秩序的概念随着人类宇宙意识的孕育而萌生,而人类世界视野的扩展进一步催生了对人类此世和内在秩序的观照。在此背景下,汉语概念"世界"既脱胎于本土"宇宙"之时空相融的内涵结构,又借机印度佛教传入中土而成为一个颇为新鲜且具佛教渊源的词语。在公元二、三世纪的佛经翻译里,它与"世"、"世间"、"世上"等一起,对译于梵语和巴利语的loka、loka-dhātu和laukika等印度小乘和大乘佛教的术语。"世界"在汉语概念史上的缘起、滥觞和流变,深刻反映着古代中国人是如何借助古印度佛教文化的冲击而更加深入地认识自我和宇宙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
领地
世界
loka
原文传递
题名
“世界”概念的缘起
被引量:
8
1
作者
鲍永玲
机构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出处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8-128,共11页
基金
2011年上海市社科规划青年课题(项目编号:2011EZX00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1年度重大项目<汉语与中国思想的特质: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语言哲学向度>(项目编号:11JJD720012)资助
文摘
在"人居领地"时代,反映实在整体之大全结构秩序的概念随着人类宇宙意识的孕育而萌生,而人类世界视野的扩展进一步催生了对人类此世和内在秩序的观照。在此背景下,汉语概念"世界"既脱胎于本土"宇宙"之时空相融的内涵结构,又借机印度佛教传入中土而成为一个颇为新鲜且具佛教渊源的词语。在公元二、三世纪的佛经翻译里,它与"世"、"世间"、"世上"等一起,对译于梵语和巴利语的loka、loka-dhātu和laukika等印度小乘和大乘佛教的术语。"世界"在汉语概念史上的缘起、滥觞和流变,深刻反映着古代中国人是如何借助古印度佛教文化的冲击而更加深入地认识自我和宇宙的。
关键词
人居
领地
世界
loka
分类号
B3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世界”概念的缘起
鲍永玲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8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