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73篇文章
< 1 2 2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 被引量:808
1
作者 段成荣 周福林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9-36,共8页
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倍受关注的重要课题 ,但是 ,有关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却一直模糊不清。利用 2 0 0 0年人口普查抽样数据 ,本文对我国留守儿童的规模、结构、分布、家庭类型和受教育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留守儿童 中国 生活状况 人口流动 人口普查 家庭类型 受教育状况
原文传递
留守儿童研究综述 被引量:389
2
作者 周福林 段成荣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0-64,F0003,共6页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认识,对2006年以前国内关于留守儿童的文献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研究发现,尽管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多学科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的方法也在逐渐规范化。但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缺乏系统性、整体...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认识,对2006年以前国内关于留守儿童的文献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研究发现,尽管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多学科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的方法也在逐渐规范化。但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研究中的结论存在一些矛盾,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还很多。要明确留守儿童的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准确把握全国留守儿童总体状况,制定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指标体系,以便准确地掌握情况、了解问题,为制定对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人口流动 社会问题
下载PDF
城乡流动人口的经济地位获得及决定因素 被引量:279
3
作者 赵延东 王奋宇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15,共8页
本文使用了国际间移民研究中常用的理论概念,通过对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对中国城乡流动人口的经济地位获得情况及决定因素进行了研究与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城乡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对其经济地位获得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正规教育与... 本文使用了国际间移民研究中常用的理论概念,通过对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对中国城乡流动人口的经济地位获得情况及决定因素进行了研究与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城乡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对其经济地位获得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正规教育与培训的作用。流动人口的社会资本对其经济地位获得的作用则更为明显。值得注意的是,流动人口不仅面临着对原有的人力资本进行转换,使之能更好地在新的环境中发挥作用的问题,还面临着突破在“乡土社会”中形成的“原始社会资本”的束缚,建立新型社会资本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地位 城市 农村 人口流动 自变量 因变量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217
4
作者 张强 张怀超 刘占芳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8年第1期6-11,共6页
乡村振兴是相对于农村衰落而言。农村衰落主要表现为农村居住人口过度减少而导致的空心化、老龄化等现象。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将快速工业化、城镇化阶段以解决"促进农业劳动力就业转移问题"为主的指导思想转变为新时期以解决&q... 乡村振兴是相对于农村衰落而言。农村衰落主要表现为农村居住人口过度减少而导致的空心化、老龄化等现象。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将快速工业化、城镇化阶段以解决"促进农业劳动力就业转移问题"为主的指导思想转变为新时期以解决"转移后问题"为主的指导思想;需要对国民经济分配格局做出重大调整,更快地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各项短板;需要改变各种发展要素主要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局面,创造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相互融通的新格局,在激发农村内部动力和积极性的同时,更加开放地吸引、吸纳农村外部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 人口流动 农村病
下载PDF
中国人口空间流动格局与省际流动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86
5
作者 张耀军 岑俏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71,共18页
利用"五普"及"六普"数据,运用空间分析方法,从省内流动和省际流动两个角度,分省、市、县三个层面对我国人口空间流动格局进行了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省外流入人口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中、西部人口向东部沿海... 利用"五普"及"六普"数据,运用空间分析方法,从省内流动和省际流动两个角度,分省、市、县三个层面对我国人口空间流动格局进行了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省外流入人口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中、西部人口向东部沿海集中化流动,热点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个全国性集聚中心的存在。运用一般回归模型和空间回归模型,结论表明影响省内和省外人口流入的因素同中有异。第三产业的发展和较高的职工工资是城市吸引省内和省外流动人口的重要因素,社会公共资源对省内人口流入影响较大,而就业率和城市化水平对省外人口流入影响较大。这些发现可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培育发展中西部城市群、加快发展中小城市等战略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动 空间分布 集聚中心 城市吸引力 新型城镇化
原文传递
作为市场化的人口流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 被引量:149
6
作者 蔡昉 王德文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19,共9页
文章利用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等有关资料,分析了改革以来中国大规模人口迁移的空间分布特征、决定因素,及其与市场化改革之间的关系。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使得中国大规模人口迁移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具有区别一般迁移理论的独特之... 文章利用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等有关资料,分析了改革以来中国大规模人口迁移的空间分布特征、决定因素,及其与市场化改革之间的关系。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使得中国大规模人口迁移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具有区别一般迁移理论的独特之处。伴随经济增长的市场化改革程度和市场发育的不平衡性,是决定人口迁移基本方向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快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和劳动力市场建设,特别是清除阻碍劳动力市场发育的各种制度性障碍,将起到引导和规范人口迁移、促进持续经济增长的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市场化 人口流动 中国 人口迁移 户籍制度
原文传递
人口迁移和流动的成因、趋势与政策 被引量:132
7
作者 蔡昉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8-16,共9页
1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人口迁移形成日益高涨的浪潮。本文认为,中国目前迁移的特殊动力是长期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而形成的扭曲的产业结构和人口分布格局;而改革以来扩大了的城乡和地区收入差距为迁移提供... 1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人口迁移形成日益高涨的浪潮。本文认为,中国目前迁移的特殊动力是长期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而形成的扭曲的产业结构和人口分布格局;而改革以来扩大了的城乡和地区收入差距为迁移提供了追加的动力。对人口迁移特征的分析表明,这个迁移过程是符合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规律的,具有不可避免的性质。并预测了未来的趋势和可能的政策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 中国 产业结构 人口 收入水平 市场机制
原文传递
中国跨地区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基于286个城市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检验 被引量:139
8
作者 李拓 李斌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3-83,127,共11页
文章构建指标体系测算中国286个城市2002~2012年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运用空间计量及门限模型对中国跨地区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及相对收入水平是吸引外来人口的首要因素;人口的地理饱和度对人口... 文章构建指标体系测算中国286个城市2002~2012年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运用空间计量及门限模型对中国跨地区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及相对收入水平是吸引外来人口的首要因素;人口的地理饱和度对人口流动有正向影响;以房价负担表征的人口的经济饱和度对人口流动的影响具有门限效应,2007年之前影响不显著,2007年之后则对人口流动产生显著抑制作用;产业结构与城市化也是影响人口流动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动 公共服务 收入差距 人口饱和度
原文传递
人口流动对经济增长地区差距的影响 被引量:107
9
作者 段平忠 刘传江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9-110,共12页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地区差距逐渐扩大,人口流动对经济增长差距的收敛作用明显,本文通过建立人口流动与经济增长之间计量模型分析指出,人口流动的地区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地区差距高度相关,无素质差异的流动人口对整体经济增长没有显著...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地区差距逐渐扩大,人口流动对经济增长差距的收敛作用明显,本文通过建立人口流动与经济增长之间计量模型分析指出,人口流动的地区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地区差距高度相关,无素质差异的流动人口对整体经济增长没有显著的贡献,但流动人口确实对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贡献作用,且这种作用呈递减趋势。本文还发现,中国经济增长在改革开放的前十年具有明显的条件收敛机制,但在1990年以后,条件收敛不复存在,这一结论对三大地带内部的收敛机制同样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动 地区差距 经济增长 条件收敛
下载PDF
人口迁移与流动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96
10
作者 杜小敏 陈建宝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7-88,共12页
在对近十年来我国人口迁移和流动的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初步考察的基础上,文章利用面板数据的变系数模型分别实证考察了人口迁移和流动对我国各地区(省域)经济的影响。结果发现:(1)我国各地区间人口迁移相对平稳,而人口流动在2000年以后呈... 在对近十年来我国人口迁移和流动的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初步考察的基础上,文章利用面板数据的变系数模型分别实证考察了人口迁移和流动对我国各地区(省域)经济的影响。结果发现:(1)我国各地区间人口迁移相对平稳,而人口流动在2000年以后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且空间流向极不均衡;(2)人口的迁移和流动对中国整体经济来说是一个帕累托改进;(3)户籍制度对于发达地区起到了人才沙漏的作用;(4)对于中部的绝大部分地区以及西部的一些人口输出大省,伴随人口迁出而引起的人力资本流失对当地经济的负面影响开始凸显出来,人口流出虽然基本出现一个正面影响,但对本地经济发展的贡献并不如我们预想的那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 变系数面板模型
原文传递
城市公共服务的供给差异及其对人口流动的影响 被引量:100
11
作者 侯慧丽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8-125,128,共8页
文章以公民权理论中的公民资格概念为基础,将城市的公共服务按照权利主体和内容分为工业公民资格公共服务和社会公民资格公共服务,并以此来考察不同规模的城市之间两种公共服务的供给差异及其对人口流动的影响。文章通过对全国流动人口... 文章以公民权理论中的公民资格概念为基础,将城市的公共服务按照权利主体和内容分为工业公民资格公共服务和社会公民资格公共服务,并以此来考察不同规模的城市之间两种公共服务的供给差异及其对人口流动的影响。文章通过对全国流动人口监测数据观察发现,城市提供的两种公共服务均对流动人口具有吸引力,获得了公共服务的流动人口更容易稳定;城市规模越大,流动人口获得工业公民资格公共服务的可能性越大,而获得社会公民资格公共服务的可能性越小,反之亦然。文章建议,在推进中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进程中,应加快中小城市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在超大、特大城市推动普惠的公共服务,以促进人口的合理流动和城市化的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 城市规模 人口流动 城镇化
原文传递
人口流动对中国城乡居民健康差异的影响 被引量:98
12
作者 牛建林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6-63,205,共18页
城乡流动对农村常住人口的总体健康状况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城乡流动经历对流动者健康状况存在损耗效应,另一方面,城乡流动现象通过选择机制使处于不同健康状况的居民在城乡之间重新布局:在流动初期,农村地区年轻、健康的个体更倾向于... 城乡流动对农村常住人口的总体健康状况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城乡流动经历对流动者健康状况存在损耗效应,另一方面,城乡流动现象通过选择机制使处于不同健康状况的居民在城乡之间重新布局:在流动初期,农村地区年轻、健康的个体更倾向于流出户籍所在地,在流动末端,健康状况明显变差的个体最先返回户籍所在地农村。在户籍限制真正消除前,城乡人口流动不可避免地将一部分健康风险和疾病负担转移给农村,这不仅制约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一定程度还加剧了城乡卫生资源配置与需求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动 城乡健康差异 自评一般健康
原文传递
中国人口流动模式的稳定性及启示——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数据的思考 被引量:96
13
作者 周皓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41,126,127,共16页
文章以七普公报数据为基础,描述了中国人口流动更趋活跃、绝对规模陡增的新特点。整体而言,中国人口流动仍表现为以近距离流动为主、以省内流动为主、以“乡—城”流动为主、以(向)东部地区(流动)为主的相对稳定模式,反映了人口流向引... 文章以七普公报数据为基础,描述了中国人口流动更趋活跃、绝对规模陡增的新特点。整体而言,中国人口流动仍表现为以近距离流动为主、以省内流动为主、以“乡—城”流动为主、以(向)东部地区(流动)为主的相对稳定模式,反映了人口流向引导机制、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匹配关系等的稳定性。文章指出,七普数据存在人口普查误差率与流动人口重登率之谜;在技术上存在传统抽样调查技术对流动人口调查的适用性问题;在现实中存在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现象严重、人口流向引导机制的资本化、政策引导力的弱化、落户意愿地点在政策目标与流动人口现实选择之间的错位、乡城流动为主的模式对乡村振兴计划的阻碍等问题。迫切需要构建以居住地为基础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从人的角度加强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计划;深化改革与完善经常性登记制度;并加强专门针对流动人口的抽样调查方法研究,以及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和户籍迁移人口的相关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普查 人口流动 绝对规模 模式
原文传递
流动儿童与社会的整合 被引量:78
14
作者 周皓 章宁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9-73,共5页
文章主要是着眼于流动儿童成长过程,采用社会学的整合视角,从静态与动态两方面考察了流动儿童与迁入地社会的整合状况,并对影响整合状况的原因做了探索性的分析。结论认为,从总体来说,流动儿童群体内部的整合较好。但流动儿童与其居住... 文章主要是着眼于流动儿童成长过程,采用社会学的整合视角,从静态与动态两方面考察了流动儿童与迁入地社会的整合状况,并对影响整合状况的原因做了探索性的分析。结论认为,从总体来说,流动儿童群体内部的整合较好。但流动儿童与其居住的社区之间的整合程度并不十分理想。尽管时间在整合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其他方面如生活背景、家庭背景等都对这种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人口流动 儿童整合 多元LOGISTIC回归 迁入地 居住时间
原文传递
人口流动性、公共收入与支出——户籍制度变迁动因分析 被引量:86
15
作者 夏纪军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56-65,共10页
本文分析了人口流动性的内生决定 ,以此解释中国户籍管理政策变迁的动因。文章表明 ,分权框架下的区际竞争将推动政府降低人口流动成本。一般而言 ,集权 ①框架下的最优流动性水平普遍低于分权框架下的流动性水平。与我国近 2 0年来户... 本文分析了人口流动性的内生决定 ,以此解释中国户籍管理政策变迁的动因。文章表明 ,分权框架下的区际竞争将推动政府降低人口流动成本。一般而言 ,集权 ①框架下的最优流动性水平普遍低于分权框架下的流动性水平。与我国近 2 0年来户籍政策变化相一致的是 ,跨区劳动力配置需求的上升增加了户籍管制的效率损失成本 ,将推动人口流动成本下降。我们认为 ,除了协调地方公共品供给外部性、限制地区间税收竞争以最大化税收收入这两个基本原因之外 ,我国户籍管制的另一个特殊原因是便于执行地区差别政策。而设置流动成本的效率性取决于政府目标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一致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动 管制 中国 分权 公共品供给 社会福利最大化 成本下降 区际 普遍 执行
原文传递
春运人口流动透视的转型期中国城市网络结构 被引量:91
16
作者 魏冶 修春亮 +1 位作者 刘志敏 陈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54-1660,共7页
基于春运人口流动大数据,选取对外联系度、优势流、城市位序-规模分析等方法对转型期中国城市网络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城市网络层级结构中蕴藏着位序-规模规律,但与理想的帕累托分布有所区别,城市规模彼此差异相对较小;2空间距离... 基于春运人口流动大数据,选取对外联系度、优势流、城市位序-规模分析等方法对转型期中国城市网络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城市网络层级结构中蕴藏着位序-规模规律,但与理想的帕累托分布有所区别,城市规模彼此差异相对较小;2空间距离与城市等级在城市网络联系中发挥支配性作用,保证了城市网络的层级性与有序性;3中国城市网络核心联系呈现"两横三纵"特征,该特征与铁路大动脉的空间分布高度吻合;4东部地区城市网络联系更加密切,而西北、西南地区则相对稀疏,基本上以"胡焕庸线"为界,而"兰新线"是突破这一限制的潜在力量;5中国东北地区未形成明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联系形成带状网络;6华北与华南地区的"灯下黑"现象值得警惕,缓解这一问题的可行办法是核心城市功能的对外疏散,加强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的联系;7带状区域发展或许将成为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流行模式和中坚力量。总体上看,针对于揭示转型期中国城市网络结构特征,春运人口流动数据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是城市与人口研究领域一个值得深入挖掘的重要数据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网络 春运 人口流动
下载PDF
我国人口流动中的健康选择机制研究 被引量:91
17
作者 齐亚强 牛建林 +1 位作者 威廉·梅森 唐纳德·特雷曼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2-112,共11页
利用2008年中国流动与健康调查数据,对农村留守人口、农村外出返乡人口、乡城流动人口以及城镇居民等不同流动特征群体之间的健康差异进行比较,并系统检验了我国人口流动过程中的两种健康选择机制——"健康移民"(healthy migr... 利用2008年中国流动与健康调查数据,对农村留守人口、农村外出返乡人口、乡城流动人口以及城镇居民等不同流动特征群体之间的健康差异进行比较,并系统检验了我国人口流动过程中的两种健康选择机制——"健康移民"(healthy migrant)效应和"三文鱼偏误"(salmon bias)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人口流动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健康移民"和"三文鱼偏误"选择效应。在控制被访者的年龄、性别、主要社会经济特征以及相关健康行为后,流动人口自评一般健康、慢性病状况、经常性身体不适和肺活量等健康指标显著优于农村留守人口,乡城流动人口患有慢性病和出现经常性身体不适的可能性也显著低于农村返乡人口。在控制相关变量后,乡城流动人口与城镇居民的健康状况(除慢性病和心率过高症状外)不存在显著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动 健康选择 健康移民假说 三文鱼偏误假说
原文传递
论旅游接待地的社会压力问题 被引量:56
18
作者 申葆嘉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8-51,共4页
一、前言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旅游作为一种经济活动来看待,发展旅游事业主要着眼于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但是,旅游活动的实践告诉我们,旅游现象远比人们所能认识到的要复杂得多。旅游活动所引起的人口流动,已经给旅游接待地社会造成了... 一、前言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旅游作为一种经济活动来看待,发展旅游事业主要着眼于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但是,旅游活动的实践告诉我们,旅游现象远比人们所能认识到的要复杂得多。旅游活动所引起的人口流动,已经给旅游接待地社会造成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随着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旅游经济效益的不断增长而与日俱增。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接待 旅游活动 社会压力 旅游经济效益 旅游现象 经济不发达 人口流动 经济活动 迅速发展 当地居民
下载PDF
对当前我国流动人口的认识和思考 被引量:60
19
作者 李荣时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0-15,共6页
流动人口是处于一定方向下持续移动的人口。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把离开常住地出外谋生就业的人口视为流动人口。从人口学方面分析,流动人口分布较广,年龄构成轻,文化程度较低,在外停留时间长。人口流动中存在着影响农村农业发... 流动人口是处于一定方向下持续移动的人口。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把离开常住地出外谋生就业的人口视为流动人口。从人口学方面分析,流动人口分布较广,年龄构成轻,文化程度较低,在外停留时间长。人口流动中存在着影响农村农业发展、增加城市管理难度、侵犯合法权益等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各级政府部门要提高对这一战略问题的认识,加强调控和疏导,达到有序、有度,使流动人口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迁移人口 流窜犯罪分子 人口问题 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村劳动力 暂住人口 认识和思考 户口登记 人口流动
原文传递
中国自杀率下降趋势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82
20
作者 张杰 景军 +2 位作者 吴学雅 孙薇薇 王存同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7-113,221,共17页
中国自杀率在1987—2008年间呈显著下降趋势。运用国家有关数据描述其间全国总自杀率及自杀率在性别、城乡人口中的分布,验证了全国自杀率逐年下降的显著性,并将自杀率与经济发展、流动人口等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与时间序列分析。中国的... 中国自杀率在1987—2008年间呈显著下降趋势。运用国家有关数据描述其间全国总自杀率及自杀率在性别、城乡人口中的分布,验证了全国自杀率逐年下降的显著性,并将自杀率与经济发展、流动人口等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与时间序列分析。中国的自杀率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及流动人口的增长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以此作为理论假设,用扭力情境的变化解释中国自杀率和经济发展关系,显示中国自杀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原有冲突情境的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率 扭力 经济发展 人口流动 自杀预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