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8篇文章
< 1 2 1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中国人口密度模拟 被引量:222
1
作者 卓莉 陈晋 +3 位作者 史培军 辜智慧 范一大 一之瀬俊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6-276,共11页
人口密度网格化比人口密度行政单元化更接近人口的实际分布,而且是实现人口数据与其他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资源数据、环境数据复合,提高人口、资源、环境综合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选用专门针对亚洲地区开发的DMSP/OLS非辐射定标夜间... 人口密度网格化比人口密度行政单元化更接近人口的实际分布,而且是实现人口数据与其他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资源数据、环境数据复合,提高人口、资源、环境综合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选用专门针对亚洲地区开发的DMSP/OLS非辐射定标夜间灯光平均强度遥感数据模拟了中国的人口密度:基于灯光强度信息模拟了灯光区内部的人口密度,基于人口—距离衰减规律和电场叠加理论模拟了灯光区外部的人口密度,是应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模拟人口密度研究的拓展和深入,研究结果与其他研究基本一致,但所需数据量较少,更适合于大尺度人口密度的快速估算,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DMSP/OLS夜间灯光强度数据具有实现人口以及其他社会经济数据空间网格化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密度 夜间 中国 综合管理能力 DMSP 社会经济 灯光强度 数据模拟 OLS 统计数据 人口数据 资源数据 数据复合 平均强度 辐射定标 亚洲地区 理论模拟 衰减规律 研究结果 快速估算 数据空间 网格化 单元化 数据量 大尺度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的中国人口密度模拟 被引量:159
2
作者 田永中 陈述彭 +4 位作者 岳天祥 朱莉芬 王英安 范泽孟 马胜男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83-292,共10页
土地利用数据综合了影响人口分布的众多因素的信息。根据分县控制、分城乡、分区建模的思路,建立基于土地利用的中国1km栅格人口模型。对农村人口采用线性加权模型进行模拟,根据全国12个农业生态区内人口与各类农业用地之间的相关关系... 土地利用数据综合了影响人口分布的众多因素的信息。根据分县控制、分城乡、分区建模的思路,建立基于土地利用的中国1km栅格人口模型。对农村人口采用线性加权模型进行模拟,根据全国12个农业生态区内人口与各类农业用地之间的相关关系选取指标,采用逐步回归计算各指标的回归系数,并结合土地的生产力及其与人口的相关性,确定各指标的加权系数。对城市人口,建立基于城镇规模的人口距离衰减加幂指数模型。结果分析表明,“胡焕庸”线以东人口占全国的94.58%,人口密度是该线以西的21倍;东部人口集中于黄淮海地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东北平原及沿海地区,东南沿海又表现为“点轴”分布的特点。验证表明,模拟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人口分布 人口模型 人口密度
下载PDF
近20年来北京都市区人口增长与分布 被引量:157
3
作者 冯健 周一星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03-916,共14页
利用第5次人口普查数据,研究1982~2000年北京都市区人口增长与分布规律.首先分析都市区人口增长特征,并提炼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的空间模型,发现: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人口郊区化,在90年代幅度加大;80年代北京都市区人口空间增长过程的相... 利用第5次人口普查数据,研究1982~2000年北京都市区人口增长与分布规律.首先分析都市区人口增长特征,并提炼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的空间模型,发现: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人口郊区化,在90年代幅度加大;80年代北京都市区人口空间增长过程的相似性大于差异性,整体上呈现出一定的同质性特点;而90年代则差异性大于相似性,异质性特征日渐突出.继而,通过数学模型的回归研究北京都市区人口分布及空间结构的演化趋势.单核心模型的同归表明,Clark模型在拟合北京城市人口分布方面占据优势,而Smeed模型拟合都市区人口分布的效果更好,参数变化说明当前郊区化的主体仍属'近郊化'.多核心模型的回归表明,1990年都市区双中心结构刚刚发育,2000年多核心结构比较明显但并不成熟;主要的次中心在影响人口分布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近20年来,基于人口分布的北京都市区空间结构渐趋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市区人口 人口增长 人口分布 增长特性 空间模型 分布模型 人口密度
下载PDF
中国人口分布的密度分级与重心曲线特征分析 被引量:161
4
作者 葛美玲 封志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2-210,共9页
依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将人口密度图分层显示,并形成中国人口分布图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人口重心曲线,根据人口重心曲线上点的邻近性实施人口密度再分级,由此获得了更具空间集聚特征的人口密度图... 依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将人口密度图分层显示,并形成中国人口分布图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人口重心曲线,根据人口重心曲线上点的邻近性实施人口密度再分级,由此获得了更具空间集聚特征的人口密度图。基于人口密度分级的多圈层迭加分析表明:随着人口密度增大,人口分布重心逐渐由西北向东南移动,由稀疏趋于稠密,中国人口分布多圈层集聚特征明显。人口重心曲线表明,人口分布总体上是从高密度向低密度分布过渡的,其中在低密度中也有高密度地区分布,高密度地区也有相对稀疏的地区。基于人口重心曲线的中国人口密度再分级表明,中国人口密度可以适度划分为9级,据此可以将中国人口地理分布划分为集聚核心区、高度集聚区、中度集聚区、低度集聚区、一般过渡区、相对稀疏区、绝对稀疏区、极端稀疏区、基本无人区等9大类型区。统计表明,中国3/4以上的人口集中分布在不到1/5的国土面积上,半数以上的国土面积上居住着不到2%的人口,研究结果较好地揭示了中国人口分布的空间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人口密度 人口重心 人口重心曲线 GIS 中国
下载PDF
上海地区盛夏高温分布和热岛效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0
5
作者 丁金才 张志凯 +1 位作者 奚 红 周红妹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12-420,T002,共10页
摘 要 根据1997~1998年的7~8月高温加密观侧资料和卫星遥感资料,应用自然正交函数分解技术(EOF),对上海地区盛夏高温分布的气候平均场和第一特征场进行了分析。上海地区盛夏平均高温场分布具有显著的城市热岛效应特征。作者详细... 摘 要 根据1997~1998年的7~8月高温加密观侧资料和卫星遥感资料,应用自然正交函数分解技术(EOF),对上海地区盛夏高温分布的气候平均场和第一特征场进行了分析。上海地区盛夏平均高温场分布具有显著的城市热岛效应特征。作者详细讨论了市区建成面积、土地利用类别、人口密度和人为热等都市化因素对热岛效应范围和强度的影响,并做出定量的估计,提出了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若干对策。第一特征场分析表明,风向是影响上海地区热岛效应范围和强度变化的最主要的气象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 地面风 上海 夏季 气温 卫星遥感资料 自然正交函数分解技术 土地利用类别 人口密度
下载PDF
中国人口密度数字模拟 被引量:119
6
作者 刘纪远 岳天祥 +5 位作者 王英安 邱冬生 刘明亮 邓祥征 杨小唤 黄裕婕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24,共8页
运用基于格点生成法的人口密度空间分布模拟模型,通过运行净第一性生产力空间分布、数字高程、城市规模及其空间分布和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分布等数据集,模拟了中国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规律。模拟结果表明,人口密度的最高值集中在北京、上... 运用基于格点生成法的人口密度空间分布模拟模型,通过运行净第一性生产力空间分布、数字高程、城市规模及其空间分布和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分布等数据集,模拟了中国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规律。模拟结果表明,人口密度的最高值集中在北京、上海和郑州之间的三角区(BSZ)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同时,这个BSZ峰值三角区有发展为以上海-南京-杭州大都市密集区、武汉市、西安市、北京-天津-唐山大都市密集区和沈阳-大连大都市密集区为顶点的五角形峰值区的趋势,珠江三角洲峰值区也正在向外围地区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密度 空间分布 数字模拟 中国 数字高程模型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GIS的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质量同人口分布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84
7
作者 高志强 刘纪远 庄大方 《遥感学报》 EI CSCD 1999年第1期66-70,T001,共5页
基于用数字环境模型对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上,生成了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图和人口密度分布图。首先分析了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等级面积构成及分布状况,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全部分布在东南沿... 基于用数字环境模型对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上,生成了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图和人口密度分布图。首先分析了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等级面积构成及分布状况,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全部分布在东南沿海和四川盆地地区,之后,用相关分析方法及关系曲线分析了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质量同人口分布的关系,得出了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同人口存在着实质性的相关关系,中国东南沿海和四川盆地地区是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也是人口密度和土度资源利用程度最高的地区,而西北及青藏高原区是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比较差的地区,也是人口密度比较低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生态环境质量 人口密度 遥感 GIS
下载PDF
中国人口密度时空演变与城镇化空间格局初探--从2000年到2010年 被引量:126
8
作者 毛其智 龙瀛 吴康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8-43,共6页
中国人口密度的时空演变是折射城镇化空间格局的最直接表征。本文利用乡镇和街道尺度的"五普"和"六普"人口资料,对2000-2010年中国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变化进行初步考察,并基于人口密度视角提出城镇化格局的识别指标... 中国人口密度的时空演变是折射城镇化空间格局的最直接表征。本文利用乡镇和街道尺度的"五普"和"六普"人口资料,对2000-2010年中国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变化进行初步考察,并基于人口密度视角提出城镇化格局的识别指标,进而分析2000年以来我国城镇格局的演变特征。研究旨在廓清21世纪以来中国人口再分布的变化规律,深化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的基本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密度 城镇化 城市群 中国 人口普查
下载PDF
地震人员伤亡估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91
9
作者 马玉宏 谢礼立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40-147,共8页
本文将目前国内外地震人员伤亡的评估方法区分为将生命损失用货币单位来衡量和单独估算人员伤亡数量两大类,并对评估方法进行了系统详细的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利用以倒塌率作为主要影响因素的6种估算方法对1976年唐山地震、1... 本文将目前国内外地震人员伤亡的评估方法区分为将生命损失用货币单位来衡量和单独估算人员伤亡数量两大类,并对评估方法进行了系统详细的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利用以倒塌率作为主要影响因素的6种估算方法对1976年唐山地震、1996年云南丽江7.0级地震及内蒙古包头西6.4级地震的人员伤亡进行了评估,并与三次地震人员伤亡的实际统计结果进行了比较。最后,提出了一种较精确、适用的伤亡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人员伤亡 倒塌 破坏 估计方法 易损性 货币 人口密度 生命损失
下载PDF
集聚与服务业发展——基于人口空间分布的视角 被引量:93
10
作者 钟粤俊 陆铭 奚锡灿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5-47,共13页
服务业发展关系到内需增长和人民福利,中国服务业发展不足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体现之一。基于中国服务业占比偏低约10个百分点的事实,本文研究人口密度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研究显示,人口密度显著促进了服务业发展,特别是影响... 服务业发展关系到内需增长和人民福利,中国服务业发展不足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体现之一。基于中国服务业占比偏低约10个百分点的事实,本文研究人口密度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研究显示,人口密度显著促进了服务业发展,特别是影响了居民的服务业消费。同时,本文发现人口流动障碍抑制了人口密度对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结合中国的人口空间分布,我们的反事实测算表明,城市人口密度下降和劳动力流动障碍导致中国城市服务业在GDP和就业中的占比偏低3~5个百分点。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将人口导向人口密度较低的农村和小城市,以及城市面积快速扩张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帮助移民融入所在城市,更有利于实现平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密度 人口空间分布 服务业 结构转型
原文传递
China’s urban expansion from 1990 to 2010 determined with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被引量:67
11
作者 WANG Lei LI CongCong +8 位作者 YING Qing CHENG Xiao WANG XiaoYi LI XueYan HU LuanYun LIANG Lu YU Le HUANG HuaBing GONG Pe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2012年第22期2802-2812,共11页
Based on the same data source of Landsat TM/ETM+ in 1990s,2000s and 2010s,all urban built-up areas in China are mapped mainly by human interpretation.Mapping results were checked and refined by the same analyst with t... Based on the same data source of Landsat TM/ETM+ in 1990s,2000s and 2010s,all urban built-up areas in China are mapped mainly by human interpretation.Mapping results were checked and refined by the same analyst with the same set of criteria.The results show during the last 20 years urban areas in China have increased exponentially more than 2 times.The greatest area of urbanization changed from Northeastern provinces in 1990s to the Southeast coast of China in Jiangsu,Guangdong,Shandong,and Zhejiang in 2010s.Urban areas are mostly converted from croplands in China.Approximately 17750 km 2 croplands were converted into urban lands.Furthermore,the conversion from 2000 to 2010 doubled that from 1990 to 2000.During the 20 years,the most urbanized provinces are Jiangsu,Guangdong,Shandong and Zhejiang.We also analyzed built-up areas,gross domestic production (GDP) and population of 147 cities with a population of greater than 500000 in 2009.The result shows coastal cities and resource-based cities are with high economic efficiency per unit of built-up areas,resource-based cities have the highest population density,and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most coastal provinces are lower than central provinces and Guangdong.The newly created urban expansion dataset is useful in many fields including trend analysi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simulation of urban development dynamics;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urbanization,population growth and migration;studies of carbon emissions and climate change;adaptation of climate change;as well as land use and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市 城市扩张 卫星遥感 LANDSAT 城市建成区 资源型城市 国内生产总值 人口密度
原文传递
人口数据空间分布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54
12
作者 金君 李成名 +1 位作者 印洁 林宗坚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8-282,共5页
分析人口数据地理空间分布化的必要性,针对常用的表示人口分布方法的不足,提出将人口数据分布到规则格网上的数字人口模型(DigitalPopulationModel,简称DPM),并详细阐述了DPM建立的原理及实现的技术方法,以及目标区域格网划分的原则、... 分析人口数据地理空间分布化的必要性,针对常用的表示人口分布方法的不足,提出将人口数据分布到规则格网上的数字人口模型(DigitalPopulationModel,简称DPM),并详细阐述了DPM建立的原理及实现的技术方法,以及目标区域格网划分的原则、方法。通过样区实验,证实该方法表示分布人口的准确性、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密度 地理单元 数字人口模型 数据
下载PDF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65
13
作者 王临清 李枭鸣 朱法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6-109,共4页
通过对不同发达国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发达国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都是以焚烧方式为主,垃圾焚烧处理的比例与国家的发达程度并没有完全的对应关系,而是与国家或地区的土地资源的紧缺程度关系较大。土地资源的紧... 通过对不同发达国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发达国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都是以焚烧方式为主,垃圾焚烧处理的比例与国家的发达程度并没有完全的对应关系,而是与国家或地区的土地资源的紧缺程度关系较大。土地资源的紧缺程度以人口密度表示,定量研究了发达国家垃圾处理方式与人口密度的关系,结合中国各省份(除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外)的人口密度、垃圾处理现状,对各地区的垃圾处理方式提出建议,应因地制宜地调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应用比例,以利于更好地解决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 人口密度 垃圾焚烧
下载PDF
基于GIS的中国2000年人口之分布格局研究——兼与胡焕庸1935年之研究对比 被引量:62
14
作者 葛美玲 封志明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1-57,共7页
人口地理研究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ArcGIS为工具,以第五次人口普查分县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了中国2000年之人口分布,并在GIS支持下,直观显示了中国2000年人口密度图。研究表明,中国2000年人口分... 人口地理研究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ArcGIS为工具,以第五次人口普查分县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了中国2000年之人口分布,并在GIS支持下,直观显示了中国2000年人口密度图。研究表明,中国2000年人口分布仍保持东密西疏,东南部人口密中有疏,西北部人口疏中有密的空间格局;人口密度在100人/km2以上的地区占全国人口的91.19%,占国土面积的32.24%;人口密度在100人/km2以下的地区人口比重只有8.81%,面积占67.76%;在GIS工具帮助下,清楚界定了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和浙闽沿海地区等若干人口密度超过500人/km2的人口密集地区。研究认为,1960年来中国人口分布的地理格局并未发生大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人口分布 人口密度 胡焕庸线
原文传递
近2 ka河西走廊及毗邻地区沙漠化过程的气候与人文背景 被引量:53
15
作者 王乃昂 赵强 +1 位作者 胡刚 谌永生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5-100,共6页
根据古城废弃、湖泊退缩、频降尘期等发生时代的相对一致性,确定历史时期河西走廊沙漠化过程存在3次大发展时期,即南北朝、唐末五代和明清两朝,它们均对应近2ka来的气候干冷阶段。清代中期河西走廊人口密度突破了干旱地带人口压力的&qu... 根据古城废弃、湖泊退缩、频降尘期等发生时代的相对一致性,确定历史时期河西走廊沙漠化过程存在3次大发展时期,即南北朝、唐末五代和明清两朝,它们均对应近2ka来的气候干冷阶段。清代中期河西走廊人口密度突破了干旱地带人口压力的"临界指标",水资源利用率超过40%,是晚近沙漠化土地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沙漠化过程 气候干冷 人类活动 清代 湖泊 人口密度
下载PDF
2000-2010年中国不同地区人口密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6
16
作者 王露 封志明 +1 位作者 杨艳昭 游珍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90-1798,共9页
人口空间分布及其集疏变化是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科学基础之一。2000-2010年中国人口变化格局及其驱动因素有待进一步梳理。鉴于此,以分县为基本研究单元,利用2000年与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数据,首先根据人口密度变化将中国不同地区划分为... 人口空间分布及其集疏变化是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科学基础之一。2000-2010年中国人口变化格局及其驱动因素有待进一步梳理。鉴于此,以分县为基本研究单元,利用2000年与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数据,首先根据人口密度变化将中国不同地区划分为快速增加、缓慢增加、缓慢降低和快速降低四个类型,并分析其空间格局与地域特征。在此基础上,选取11个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对全国及四类地区的人口密度变化影响因素及其地域差异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相较于2000年,2010年全国超过60%的分县单元人口密度增加,平均增速为21人/km2,主要分布在城镇密集地区;不到40%的分县单元人口密度减少,平均降低13人/km2,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省份、老城区和边境地区;2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密度变化均有影响,但社会经济因素影响更大。高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条件和通讯能力是人口密度增加的主要"拉力",而地区内稠密的人口是人口密度降低的主要"推力"。上述结论基本理清了中国近10年来人口增减变化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地域影响因素,可为未来人口发展和区域规划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密度 影响因子 偏最小二乘法回归 推拉力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人口分布的自然成因 被引量:55
17
作者 方瑜 欧阳志云 +4 位作者 郑华 肖燚 牛俊峰 陈圣宾 逯非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488-3495,共8页
中国多样化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人口分布的区域差异性,明晰人口分布格局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对于增进对人地关系的理解,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人口密度为指标,采用洛伦兹曲线与空间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分析... 中国多样化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人口分布的区域差异性,明晰人口分布格局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对于增进对人地关系的理解,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人口密度为指标,采用洛伦兹曲线与空间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中国人口分布状况,并探讨了自然因素组合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以及人口分布与年均温度、年均降水量、干燥度、净初级生产力、地表粗糙度、距海岸线距离等16个指标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中国人口分布集聚现象显著,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以高、中、低人口密度为主,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正空间关联特征;人口密度与河网密度、年均温度、年均降水量、净初级生产力、≥5℃积温、降水量变异、相对湿度、温暖指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相对高差、平均高程、日照时数、地表粗糙度、距海岸线距离呈显著负相关;气候因子(年均温度、温暖指数、降水量变异、净初级生产力)、地形因子(地表粗糙度、相对高差)和水系因子(河网密度)为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建议加强对东部高人口密度区的生态环境监控,避免因人口增长导致生态环境退化;同时,强调对中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生态环境保育,增强这些地区的人口承载能力,减缓东部地区高人口密度的生态环境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密度 自然环境 人地关系 中国
原文传递
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指标的系统聚类分析 被引量:33
18
作者 罗贞礼 《湖南地质》 2002年第4期252-254,共3页
生态安全研究是目前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前沿课题。本文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以湖南省14个地州市为样本,从1999年社会经济和土地生态环境压力、土地生态环境质量、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能力等多方面的运行数据中选取人口... 生态安全研究是目前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前沿课题。本文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以湖南省14个地州市为样本,从1999年社会经济和土地生态环境压力、土地生态环境质量、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能力等多方面的运行数据中选取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人均耕地、人均GDP、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等24个指标,对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作了系统聚类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安全评价指标 系统聚类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 人口密度 城镇化水平 人均耕地 人均GDP 森林覆盖率 水土流失
下载PDF
青藏高原人口分布与环境关系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44
19
作者 廖顺宝 孙九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2-67,共6页
本文利用GIS工具定量地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人口分布与海拔高度、土地利用、道路网、河流水系等环境因素的关系以及人口密度与居民点密度之间的关系 ,这些客观存在的关系是进行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的基础。在此基础上 ,文章进一步分析和... 本文利用GIS工具定量地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人口分布与海拔高度、土地利用、道路网、河流水系等环境因素的关系以及人口密度与居民点密度之间的关系 ,这些客观存在的关系是进行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的基础。在此基础上 ,文章进一步分析和探讨了青藏高原人口分布与其它地区人口分布的差异性及其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人口分布 环境 定量分析 人口密度 GIS
下载PDF
中国主要城市化地区测度——基于人口聚集视角 被引量:51
20
作者 江曼琦 席强敏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6-46,204-205,共21页
基于人口聚集的新视角,以一定人口密度下连片聚集的人口规模为标准,测度分析我国主要城市化地区的状况,结果表明:主要城市化地区具有高度聚集的特征;城市行政地域范围与基于聚集视角的主要城市化地区的空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10年来人口... 基于人口聚集的新视角,以一定人口密度下连片聚集的人口规模为标准,测度分析我国主要城市化地区的状况,结果表明:主要城市化地区具有高度聚集的特征;城市行政地域范围与基于聚集视角的主要城市化地区的空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10年来人口大规模向主要城市化地区聚集,但其面积扩大快于人口增长;主体功能区规划中设计的主要城市化地区范围过大、现状聚集性较差,不利于我国集约紧凑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城市化地区 城市实体地域 人口聚集 人口密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