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9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证据 被引量:258
1
作者 胡鞍钢 刘生龙 马振国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26,共13页
利用一个包含人力资本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索洛增长理论入手,分析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模型的推理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均产生不利影响。再根据理论模型的结果构造了人口老龄化和人口... 利用一个包含人力资本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索洛增长理论入手,分析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模型的推理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均产生不利影响。再根据理论模型的结果构造了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长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模型,收集和使用中国1990~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理论模型的推理结果进行实证检验,证实了理论模型的推理结果。实证研究还表明:(1)初始的人均GDP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说明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条件收敛的情形;(2)人力资本投资、储蓄率和劳动参与率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人口增长 经济增长 劳动年龄人口 人口扶养比
原文传递
中国人口的最新动态与趋势——结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75
2
作者 童玉芬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15-25,共11页
人口普查不仅可以为人口研究,而且可以为国家制定相关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提供数据支撑,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结合历年人口统计和以往各次普查数据,研究对中国最新人口态势和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归纳与分析,发现我... 人口普查不仅可以为人口研究,而且可以为国家制定相关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提供数据支撑,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结合历年人口统计和以往各次普查数据,研究对中国最新人口态势和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归纳与分析,发现我国人口的最新变化主要体现为:全国人口规模继续增长,但增长速度和幅度持续放缓,并向零增长和负增长趋近;人口的老龄化速度加快,劳动力人口持续减少。研究认为,应采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治理出生性别比、持续提升人口素质、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等措施,以适应人口形势的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口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人口增长 老龄化
下载PDF
近20年来北京都市区人口增长与分布 被引量:157
3
作者 冯健 周一星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03-916,共14页
利用第5次人口普查数据,研究1982~2000年北京都市区人口增长与分布规律.首先分析都市区人口增长特征,并提炼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的空间模型,发现: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人口郊区化,在90年代幅度加大;80年代北京都市区人口空间增长过程的相... 利用第5次人口普查数据,研究1982~2000年北京都市区人口增长与分布规律.首先分析都市区人口增长特征,并提炼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的空间模型,发现: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人口郊区化,在90年代幅度加大;80年代北京都市区人口空间增长过程的相似性大于差异性,整体上呈现出一定的同质性特点;而90年代则差异性大于相似性,异质性特征日渐突出.继而,通过数学模型的回归研究北京都市区人口分布及空间结构的演化趋势.单核心模型的同归表明,Clark模型在拟合北京城市人口分布方面占据优势,而Smeed模型拟合都市区人口分布的效果更好,参数变化说明当前郊区化的主体仍属'近郊化'.多核心模型的回归表明,1990年都市区双中心结构刚刚发育,2000年多核心结构比较明显但并不成熟;主要的次中心在影响人口分布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近20年来,基于人口分布的北京都市区空间结构渐趋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市区人口 人口增长 人口分布 增长特性 空间模型 分布模型 人口密度
下载PDF
我国人口态势与消费模式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38
4
作者 彭希哲 朱勤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8-58,共11页
本文应用STIRPAT扩展模型,考察近30年来我国人口规模、人口结构、居民消费及技术进步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居民消费与人口结构变化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已超过人口规模的单一影响力。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与碳排放增长高度相关,居民... 本文应用STIRPAT扩展模型,考察近30年来我国人口规模、人口结构、居民消费及技术进步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居民消费与人口结构变化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已超过人口规模的单一影响力。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与碳排放增长高度相关,居民消费模式变化正在成为我国碳排放的新的增长点;人口结构因素中,人口城镇化率的提高通过对化石能源消费、水泥制造及土地利用变化等的影响导致碳排放增长;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生产的影响大于对消费的影响,其对碳排放影响的主要途径是生产领域劳动力的丰富供应;家庭户规模减小导致人均消费支出的增加及总户数消费规模的扩张,以家庭户为分析单位考察其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较高的解释力。针对分析结果,探讨了未来我国低碳社会发展的相关应对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人口增长 消费模式 STIRPAT模型 岭回归
原文传递
水安全定义及其评价指数的应用 被引量:109
5
作者 张翔 夏军 贾绍凤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5-149,共5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短缺、人口增长和环境退化等压力日益增加,由此导致的安全问题已超越了传统的国家或公众安全的研究范畴,包括环境变化在内的综合安全研究势在必行,水资源及水生态环境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应纳入综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短缺、人口增长和环境退化等压力日益增加,由此导致的安全问题已超越了传统的国家或公众安全的研究范畴,包括环境变化在内的综合安全研究势在必行,水资源及水生态环境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应纳入综合安全的研究范畴。本文分析了环境变化与安全问题的本质联系,探讨了水安全的内涵,提出了水安全的定义;针对水安全评价问题,介绍了英国生态与水文中心提出的水贫穷指数,以及该指数监测水资源状况和水行业发展态势的应用情况,将水贫穷指数应用于海河流域,得出海河流域的水贫穷指数为46 6,表明海河流域的水安全状况处于中等程度,基本符合海河流域的实际情况,表明该指数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为研究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水安全评价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安全 评价指数 定义 海河流域 社会经济发展 安全评价方法 研究范畴 安全问题 环境变化 水生态环境 水资源状况 资源短缺 环境退化 人口增长 公众安全 势在必行 安全研究 应用情况 行业发展 安全状况 贫穷 实用性 态势
下载PDF
中国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协调性研究 被引量:112
6
作者 杨艳昭 封志明 +1 位作者 赵延德 游珍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68-1678,共11页
基于城市建成区面积和城区人口数据,构建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关系模型,对2000年和2010年中国657个城市的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协调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中国城市用地扩张和人口增长之间的协调性较弱,土地显著扩张是中国城... 基于城市建成区面积和城区人口数据,构建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关系模型,对2000年和2010年中国657个城市的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协调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中国城市用地扩张和人口增长之间的协调性较弱,土地显著扩张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主要类型,数量占城市总量的1/3;其次是人口显著增长类型,占城市数量的1/4,两极分化明显。②在空间分布上,土地显著扩张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沿江、沿线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人口显著增长的城市分布重心则相对西移,主要处于胡焕庸线以东的中西部地区。③从不同规模城市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的协调性来看,特大城市、大城市发展以土地快速扩张为主,且土地显著扩张所占比例最大;中、小城市发展以人口快速增长为主,并以人口显著增长占优。④由城市规模变动来看,小城市规模晋升多以人口快速增长实现,大、中城市规模晋升则更多通过土地快速扩张推进,特别是以房地产、新城建设等带动的用地驱动型城市化来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扩张 人口增长 协调性 城市 中国
原文传递
长三角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耦合态势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112
7
作者 周艳 黄贤金 +1 位作者 徐国良 李建豹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3-324,共12页
长三角是中国城市土地快速变动和人口快速集聚的热点地区,厘清并协调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间的关系,对统筹区域土地资源合理配置,调控人口流动及实现新型城镇化意义重大。以长三角1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重心耦合模型和基于人均约束... 长三角是中国城市土地快速变动和人口快速集聚的热点地区,厘清并协调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间的关系,对统筹区域土地资源合理配置,调控人口流动及实现新型城镇化意义重大。以长三角1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重心耦合模型和基于人均约束性构建的协调性系数,对1994-2012年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的总体耦合态势及演变、空间耦合特征及格局进行分析,并探讨影响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耦合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土地扩张速度整体快于人口增长速度,二者增长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和显著的空间差异特征。2长三角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耦合关系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人地耦合关系整体上呈现出增强—减弱—增强的态势,土地重心与人口重心间的距离不断缩小,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间协调性逐步增强;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空间耦合类型中,人口过快增长型和人地基本协调型数量有所减少,但其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集中的趋势;土地快速扩张型的数量有所增加,在空间上呈现扩散的趋势,各城市人地配置协调程度不高。3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交通发展与区位条件变化、政策因素等是影响长三角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及其耦合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扩张 人口增长 耦合态势 驱动机制 长三角
原文传递
建立农民社会养老年金保险计划的经济社会条件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9
8
作者 杨翠迎 庹国柱 《中国农村观察》 1997年第5期57-61,共5页
建立农民社会养老年金保险计划的经济社会条件的实证分析西北农业大学经贸学院杨翠迎首都经贸大学金融系庹国柱一、引言从本世纪50年代起,一些发达国家在其社会和经济改革过程中,相继为其为数不多的农民建立起社会养老年金保险计划... 建立农民社会养老年金保险计划的经济社会条件的实证分析西北农业大学经贸学院杨翠迎首都经贸大学金融系庹国柱一、引言从本世纪50年代起,一些发达国家在其社会和经济改革过程中,相继为其为数不多的农民建立起社会养老年金保险计划(以下简称农民年金保险计划),从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金保险 实证分析 社会养老 农业劳动力 社会条件 工业化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 人口增长 农业人口 结构份额
原文传递
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研究 被引量:85
9
作者 李国平 罗心然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33,共9页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重要的人口集聚区和经济增长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研究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对于促进区域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京津冀地区2000-2010年各区(县)和2000-2014年各城市的人口、...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重要的人口集聚区和经济增长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研究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对于促进区域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京津冀地区2000-2010年各区(县)和2000-2014年各城市的人口、GDP数据,运用人口—经济增长弹性、地理集中度、不一致指数、重心分析等方法探究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1在总量规模上,京津冀地区整体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度较高,但各城市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度存在较大差异。2在空间分布上,从地理集中度来看,京津冀地区人口、经济地理集中度均呈现北部低、中南部高的分布特征,其中北京、天津经济地理集中度高于人口地理集中度,河北多数城市人口地理集中度高于经济地理集中度;从重心来看,京津冀地区整体的人口与经济重心都向东北方向移动,且经济重心的移动幅度大于人口重心,2个重心偏离距离不断加大,此外各城市的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分离。最后,提出了促进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增长 经济布局 协调发展 京津冀地区
原文传递
中国省域能源消费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被引量:75
10
作者 吴玉鸣 李建霞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8年第3期93-98,共6页
能源消费对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针对目前相关研究大多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很少进行截面数据分析及特别缺乏空间计量经济分析的现状,以省域为空间样本,应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2002-2005年中国省域的... 能源消费对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针对目前相关研究大多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很少进行截面数据分析及特别缺乏空间计量经济分析的现状,以省域为空间样本,应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2002-2005年中国省域的能源消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我国省域能源消费在空间上存在依赖性,能源消费行为受到本地能源消费和相邻省域的能源消费的共同影响,经济增长对省域能源消费的弹性系数显著为正,人口增长的正向作用也不容忽视,但是能源价格对能源消费未能起到应有的调节作用(弹性系数不显著为正),政府决策部门在制定能源消费政策和价格调控措施时,必须考虑到空间作用机制对能源消费的差异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人口增长 能源价格 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
下载PDF
人口增长对荒漠化的驱动作用 被引量:46
11
作者 慈龙骏 刘玉平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0年第1期28-33,共6页
以毛乌素沙区为例 ,分析沙区几十年来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揭示荒漠化发展的人为驱动力。毛乌素沙区解放以来人口平均以 3 %的速率快速增长 ,在较高的人口增长压力下 ,一方面导致了对粮食需求的增加 ,在比较原始落后的生产... 以毛乌素沙区为例 ,分析沙区几十年来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揭示荒漠化发展的人为驱动力。毛乌素沙区解放以来人口平均以 3 %的速率快速增长 ,在较高的人口增长压力下 ,一方面导致了对粮食需求的增加 ,在比较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下 ,投入低 ,粮食单产增长速度远远低于人口增长速度 ,为了满足粮食需求 ,必然导致对草地的大量开垦 ,该地区解放以来人口增长率和垦殖指数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当地自然条件恶劣 ,土壤含沙量大 ,开垦后的旱作农业 ,在强劲的风力下 ,风蚀严重 ,土地很快发生退化。人口增长另一方面导致燃料需求的增加 ,该地区燃料的 5 0 %以上依靠砍烧天然植被 ,加剧了天然植被的破坏 ,对荒漠化发展有促进作用。典型地区荒漠化监测资料和人口变化资料进行的相关分析说明 ,当地荒漠化发生发展速率与人口密度存在相关关系。控制人口增长、减轻土地压力、退耕还牧和保护植被是促进当地荒漠化土地逆转所必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区 荒漠化 人口增长 环境 资源
下载PDF
中国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的社会经济学初步分析 被引量:46
12
作者 李双成 杨勤业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7,共7页
从回顾建国以来中国森林资源的变化历程入手 ,计算了不同时段的森林采伐率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其中工业用材和燃料、薪柴是导致高森林采伐率主要因素 ;人口数量及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森... 从回顾建国以来中国森林资源的变化历程入手 ,计算了不同时段的森林采伐率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其中工业用材和燃料、薪柴是导致高森林采伐率主要因素 ;人口数量及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森林资源消长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动态变化 人口增长 采伐率 社会经济学
下载PDF
资源约束条件下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1
13
作者 彭水军 包群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0-119,共10页
文章通过将存量有限且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引入生产函数,构建了一个产品种类扩张型的四部门内生增长模型。首先,通过对模型的市场均衡分析,给出了平衡增长路径的经济增长率以及均衡解存在的一个充分性条件,系统地探讨了在人口增长、自然... 文章通过将存量有限且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引入生产函数,构建了一个产品种类扩张型的四部门内生增长模型。首先,通过对模型的市场均衡分析,给出了平衡增长路径的经济增长率以及均衡解存在的一个充分性条件,系统地探讨了在人口增长、自然资源不断耗竭的约束条件下内生技术进步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其次,通过对平衡增长路径进行比较静态分析,讨论了各经济变量以及经济环境参数的变化对稳态增长率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并给出其经济学解释;最后是综合结论及政策涵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增长 资源耗竭 内生增长 可持续发展 平衡增长路径
下载PDF
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与碳税减排政策设计 被引量:53
14
作者 李齐云 商凯 《财政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1-44,共4页
我国的能源消费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而迅速增长,与之相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下简称碳排放量)以及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学者的关注。我国以矿物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一段... 我国的能源消费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而迅速增长,与之相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下简称碳排放量)以及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学者的关注。我国以矿物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仍占主导地位,持续攀升的能源消耗和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使我国的能源发展面l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排放量 政策设计 碳税 温室气体排放量 持续快速发展 能源消费 人口增长 能源结构
原文传递
近20年来广州市人口增长与分布的时空间演化分析 被引量:47
15
作者 周春山 罗彦 陈素素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1-647,共7页
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不仅人口增长迅速,而且内部迁居也频繁。利用第三、四和五次人口普查资料,采用数学模型对近20年来广州市人口分布的变化特点进行深入的探讨。首先分析了广州市人口的增长情况,广州市人口增长较前20年要缓,... 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不仅人口增长迅速,而且内部迁居也频繁。利用第三、四和五次人口普查资料,采用数学模型对近20年来广州市人口分布的变化特点进行深入的探讨。首先分析了广州市人口的增长情况,广州市人口增长较前20年要缓,人口增长地区差异比较明显,城市中心的周边地区人口增长迅速,中心城区总体上人口减少;其次分析了广州市的人口分布状况,广州人口分布趋向规则化,均衡化,人口分布重心向东北向偏移,人口密度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的趋势变化,郊区化现象比较明显等;最后对广州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分布随城市规模和时空间变化特点进行了模型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 人口分布 人口增长
下载PDF
江苏省人口、耕地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1
16
作者 叶忱 黄贤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1-73,共3页
本文通过建立动态多元回归模型 ,对经济发达地区———江苏省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投资增加与耕地资源之间动态变化弹性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 ,提出了促进江苏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发展 人口增长 耕地资源 江苏 可持续利用
下载PDF
基于空间相互作用模型的商业布局——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被引量:43
17
作者 薛领 杨开忠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5-273,共9页
在分析北京市海淀区人口增长与商业发展的基础上,运用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和模型, 定量地测算了海淀区各个街乡的人口潜能与商业吸引力,对该区的人口与商业分布状况及其空间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根据人口增长的组合预测结果对未来海淀区... 在分析北京市海淀区人口增长与商业发展的基础上,运用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和模型, 定量地测算了海淀区各个街乡的人口潜能与商业吸引力,对该区的人口与商业分布状况及其空间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根据人口增长的组合预测结果对未来海淀区各个街乡商业配置进行了具体的测算,在为商业发展布局规划提供决策支持的同时,探讨一种城市商业活动的空间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相互作用 商业布局 商业发展 测算 城市商业 人口增长 北京市海淀区 潜能 吸引力 活动
下载PDF
铁路与石家庄城市的崛起:1905—1937年 被引量:40
18
作者 江沛 熊亚平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0-197,共28页
近代以来,随着华北铁路网络的形成与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华北区域城市兴起的条件、布局及特点发生了明显变化,由于铁路枢纽地位的形成和近代商贸流通体系的需要,一些地方逐渐形成新兴的城市。1905—1937年间正太、京汉铁路与石家庄城市崛... 近代以来,随着华北铁路网络的形成与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华北区域城市兴起的条件、布局及特点发生了明显变化,由于铁路枢纽地位的形成和近代商贸流通体系的需要,一些地方逐渐形成新兴的城市。1905—1937年间正太、京汉铁路与石家庄城市崛起间的关系,便具体展示了铁路运输业与石家庄城市的交通运输业、工商业,城市人口增长和街市扩展等方面的关联作用,及以铁路为代表的新式交通对近代华北城市群体的分布特点、城市空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37年 石家庄 崛起 铁路运输业 城市空间结构 交通运输业 铁路网络 城市兴起 流通体系 铁路枢纽 京汉铁路 关联作用 人口增长 分布特点 城市群体 等级规模 近代 工商业 华北 商贸 新兴 街市
原文传递
1982~2010年广州市人口增长与空间分布演变研究 被引量:44
19
作者 周春山 边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85-1092,共8页
基于第三、四、五和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利用数学模型对1982~2010年广州市近30 a来的人口增长与空间分布规律深入探讨。得出以下结论:①近30 a来广州市人口保持稳定增长,人口分布总体上趋于分散,人口变化趋于缓和,尤其是近10 a来广州中... 基于第三、四、五和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利用数学模型对1982~2010年广州市近30 a来的人口增长与空间分布规律深入探讨。得出以下结论:①近30 a来广州市人口保持稳定增长,人口分布总体上趋于分散,人口变化趋于缓和,尤其是近10 a来广州中心城区人口密度缓慢降低,近郊区人口密度较快增长,远郊区人口密度逐步增加的特征更加明显;②人口空间分布由"峰值单中心+外围小中心"结构演变为"扁平化多中心+外围小中心";③广州市人口发展已进入成熟晚期阶段向老年阶段的过渡时期,但中心城区人口缺口尚未出现;④广州市人口郊区化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2000年以来郊区化明显加快,属于市中心发展型郊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增长 人口空间分布 郊区化 广州
下载PDF
京津冀都市圈人口增长特征及其解释 被引量:43
20
作者 李国平 陈秀欣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1-202,共12页
根据1990年和2000年相关资料,对京津冀都市圈人口数量增长和密度增长的特征加以分析,利用人口初始规模、区位条件、经济因素3类变量建立计量回归模型,对都市圈133个区县人口增长及其差异进行解释。计量回归结果发现自然条件和经济因素... 根据1990年和2000年相关资料,对京津冀都市圈人口数量增长和密度增长的特征加以分析,利用人口初始规模、区位条件、经济因素3类变量建立计量回归模型,对都市圈133个区县人口增长及其差异进行解释。计量回归结果发现自然条件和经济因素的共同作用是造成都市圈内人口增长差异的重要原因。一个地区如果平均高程较低,人均GDP增长较快,第三产业发展较好、增长较快,接近中心城市、市场潜力较大,则人口相应增长较快。模型同样推导出,区位条件和经济因素都为影响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后者的影响作用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增长 影响因素 京津冀都市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