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69篇文章
< 1 2 2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省水能资源开发管理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50
1
作者 孙道成 武术 孙丹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08年第12期8-12,共5页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和公共性的社会资源。水能资源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资源及其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辽宁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能资源与其他能源相比,具有清洁、可再生等优点。...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和公共性的社会资源。水能资源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资源及其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辽宁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能资源与其他能源相比,具有清洁、可再生等优点。水能资源的开发与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坚持统筹规划、综合开发的原则,协调兴利与除害、开发与保护等各种关系,同时要高度重视水能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能资源开发 管理问题 辽宁省 可持续发展战略 人与自然和谐 组成部分 科学发展观 开发保护
下载PDF
中国地下水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42
2
作者 姜建军 《环境保护》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A期16-17,共2页
地下水污染问题已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对保障饮水安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与自然和谐以及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影响。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工作 水污染现状 中国 人与自然和谐 污染问题 小康社会 饮水安全 经济社会
下载PDF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与实现途径 被引量:28
3
作者 王金南 张吉 杨金田 《环境保护》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3A期42-45,共4页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符合我国当前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符合我国当前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环境保护新时期面临的巨大挑战和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友好型 社会 资源节约型 科学发展观 人与自然和谐 保障能力 资源环境 国民经济 环境保护
下载PDF
对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21
4
作者 余源培 《湖南社会科学》 2005年第4期1-5,共5页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人类对待自然界的态度,在经历了古代的“崇拜”“敬畏”、近代的“征服”“统治”之后,作为否定之否定的“和谐”形态,是对前两个阶段的积极扬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必须坚持“...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人类对待自然界的态度,在经历了古代的“崇拜”“敬畏”、近代的“征服”“统治”之后,作为否定之否定的“和谐”形态,是对前两个阶段的积极扬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要用“人类相对中心论”取代“人类绝对中心论”。解决当代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是废除资本主义制度。人与自然和谐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在我国如果不解决严重的生态问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将难以实现。为此要确立新的“社会—自然”观,树立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 为本 类相对中心论 科学发展观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演进历程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29
5
作者 张赓 马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9-17,共9页
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是在继承和升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吸收和发展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借鉴和批判西方生态思潮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实践探索、科学总结而形成的。从1921年建党到1949新中国成立为党的生态思想萌芽期,1949年到1978年为思... 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是在继承和升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吸收和发展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借鉴和批判西方生态思潮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实践探索、科学总结而形成的。从1921年建党到1949新中国成立为党的生态思想萌芽期,1949年到1978年为思想探索期,1978年到2012年为思想发展期,2012年十八大以来为思想成熟期,这几个阶段的生态文明思想一脉相承、赓续发展。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文明思想具有时代性与历史性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统一、人民性与价值性统一的理论特征,这是党的生态文明思想永葆科学性、先进性的根本保证。进入新时代,发展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不断推进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创新,持续推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生态文明思想 环境保护 人与自然和谐
下载PDF
走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 被引量:18
6
作者 周生贤 《中国环保产业》 EI CAS 2008年第1期4-7,共4页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走具有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的现代化道路,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服从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走具有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的现代化道路,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服从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赋予环境保护最重要、最根本的时代重任,是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以人为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是指导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和谐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环境保护工作 人与自然关系 社会主义建设 人与自然和谐 为本
下载PDF
“3+4”:三大块区域协调互动机制与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形成 被引量:27
7
作者 孙红玲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22,共11页
本文认为基于区域协调与生态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主体功能区布局作为区划理论与规划方式的创新具有较强指导意义,但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决定于利益驱动而不是主体功能区布局;主张将综合区竞争发展与类型区有序开发的特点结合起来... 本文认为基于区域协调与生态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主体功能区布局作为区划理论与规划方式的创新具有较强指导意义,但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决定于利益驱动而不是主体功能区布局;主张将综合区竞争发展与类型区有序开发的特点结合起来,构建沿海帮助内地、生态"受益区"与"贡献区"互补的泛珠三角、泛长三角和大环渤海"三大块"横向区域财政经济利益共同体,从而促进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形成,即采取"3+4"方案一揽子解决日益严重的地区差距拉大与生态功能弱化等共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 区域协调发展 主体功能区 互动机制
原文传递
大坝的河流生态效应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毛战坡 彭文启 周怀东 《中国水利》 2004年第15期43-45,共3页
在河流上建坝改变了河流的水文、水力特性,物理化学特性以及河流生态学特性,严重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成为河流生态系统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研究表明,大坝对河流生态系统的生态效应是规划、建造、设计以及大坝泄流等过程的复合... 在河流上建坝改变了河流的水文、水力特性,物理化学特性以及河流生态学特性,严重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成为河流生态系统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研究表明,大坝对河流生态系统的生态效应是规划、建造、设计以及大坝泄流等过程的复合函数,需要在大坝的规划、设计、建造、运行过程中,根据河流生态系统的特点,充分考虑流域土地利用、生态恢复、流量适应性管理等措施,减轻大坝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 河流生态系统 泄流 流域水资源 人与自然和谐 水力特性 水文 对策研究 可持续发展 适应性管理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被引量:23
9
作者 陆新元 熊跃辉 +1 位作者 曹立平 张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5年第3期1-5,共5页
在剖析和谐社会及人与自然和谐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对社会和谐的破坏作用,阐明了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通过分析加强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可以促进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促使社... 在剖析和谐社会及人与自然和谐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对社会和谐的破坏作用,阐明了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通过分析加强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可以促进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促使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促进经济繁荣和持续发展,阐明了以人与自然和谐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进而全面论述了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 和谐社会 物质基础
下载PDF
美丽中国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被引量:24
10
作者 黄贤金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共7页
结合十九大报告内容,阐述了以人与自然为核心的美丽中国建设的内涵,即包括:"三个阶段"的战略任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三个方针",支撑美丽中国的"三个体系",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的"三个职责&... 结合十九大报告内容,阐述了以人与自然为核心的美丽中国建设的内涵,即包括:"三个阶段"的战略任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三个方针",支撑美丽中国的"三个体系",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的"三个职责",以及体现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的"三个自然";分析了美丽中国所体现的资源环境可持续承载、秩序国土以及新型绿色化等方面的格局特征;基于上述认识,尤其是国土空间是美丽中国的载体性质,从自然资源统一管理体系、国土空间融合机制、国土空间治理体系、绿色发展共享机制以及生态资本富民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支撑美丽中国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中国 绿色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 类命运共同体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下载PDF
综合研究以生态修复为指导思想的水土保持技术路线探讨 被引量:15
11
作者 姜德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6-89,共4页
生态修复的理论和实践证明,我国大多数地区都具有一定的生态修复自然条件和潜力。水土流失防治的指导思想要从注重工程建设向充分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积极开展流域治理的思路上转变,流域治理的总体布局、措施配置等要更加尊重... 生态修复的理论和实践证明,我国大多数地区都具有一定的生态修复自然条件和潜力。水土流失防治的指导思想要从注重工程建设向充分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积极开展流域治理的思路上转变,流域治理的总体布局、措施配置等要更加尊重自然规律,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负面干扰,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在防治标准、评价指标体系、不同类型区的关键技术措施等方面,还需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技术 生态修复 关键技术措施 流域治理 水土流失 防治标准 人与自然和谐 地区 评价指标体系 技术支持
下载PDF
当代多自然型城市河流的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15
12
作者 朱晨东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05年第2期23-25,共3页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资金条件限制, 在整治城市河道时, 只考虑了其水力技术要素, 不关心其在城市中的其他功能, 更不会顾及生态、环境和景观设计。从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 人们开始改善对水及水环境的认识,开发滨水地区正成为我国城市建设...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资金条件限制, 在整治城市河道时, 只考虑了其水力技术要素, 不关心其在城市中的其他功能, 更不会顾及生态、环境和景观设计。从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 人们开始改善对水及水环境的认识,开发滨水地区正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热点, 在治理城市河道或湖泊时, 生态化改造及景观设计开始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北京市提出了“水清、岸绿、流畅、通航”的治理口号, 并以此为标准治理了历史悠久、被掩盖多年的皇家水道———长河及昆玉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流治理 水环境 生态化改造 人与自然和谐 自然状态
下载PDF
大思路: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 被引量:10
13
作者 黄静兰 《综合运输》 2005年第10期40-42,共3页
关键词 交通运输业 一体化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区域经济发展 东北老工业基地 环渤海经济圈 经济社会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 基础设施条件
原文传递
都江堰——我国传统治水文化的璀璨明珠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可可 黎沛虹 《中国水利》 2004年第18期75-78,共4页
都江堰工程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各部分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完善的整体,通过各自功能的有效发挥,达到自动分水、泄洪、排沙、沉沙、稳定引水量的目的。工程布局合理,配合巧妙,功效显著,蕴涵着丰富、精深的科学哲理。都江堰工... 都江堰工程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各部分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完善的整体,通过各自功能的有效发挥,达到自动分水、泄洪、排沙、沉沙、稳定引水量的目的。工程布局合理,配合巧妙,功效显著,蕴涵着丰富、精深的科学哲理。都江堰工程的建成,造就了一个“天府之国”,使之无论在分裂还是在统一时期,都是十分重要的经济中心,灌区的经济地位一直维持至今。在长期的实践中所形成与发展的都江堰治水科技与文化,具有我国传统科学技术的普遍特点,显示了我国传统科技的优越性。它又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观念的具体表现,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理想,而这是建立在对自然规律深刻的认识与把握的基础之上的。都江堰是我国传统治水文化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历史经验与智慧,具有极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江堰工程 水文化 泄洪 治水 排沙 人与自然和谐 引水量 中国 经济中心 经济地位
下载PDF
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 被引量:18
15
《中国城市林业》 2007年第3期7-8,共2页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以人为本,全面推进我国城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弘扬城市绿色文明,提升城市品味,促进人与自然和...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以人为本,全面推进我国城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弘扬城市绿色文明,提升城市品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构建和谐城市的重要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城市 评价指标 人与自然和谐 城市生态建设 科学发展观 为本 生态良好 居环境
下载PDF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图书馆建筑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俭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8-89,共2页
图书馆建筑的人文关怀,重要的是关注人在图书馆内活动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尊重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图书馆建筑,才能营造有益于人在其中健康愉悦地阅读、工作和交流的空间环境。为此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图书馆建筑理念,兼顾... 图书馆建筑的人文关怀,重要的是关注人在图书馆内活动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尊重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图书馆建筑,才能营造有益于人在其中健康愉悦地阅读、工作和交流的空间环境。为此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图书馆建筑理念,兼顾读者和馆员的需要,为图书馆选定环境优雅的馆址,处理好自然环境与人造景观的关系,建造园林式图书馆,营造宜人的绿色空间,倡导绿色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建筑 绿色建筑 人与自然和谐
下载PDF
城市规划与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7
17
作者 范先明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年第5期143-144,共2页
分析了在城市规划领域中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指出在城市规划理念和城市建设中应充分考虑人与自然和谐,真正使城市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 城市规划 环境保护 人与自然和谐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荷兰等欧洲国家生态修复所见所思 被引量:14
18
作者 姜德文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共2页
荷兰等欧洲国家在保护和改善环境时,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十分重视生态修复工作,充分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增加和保护植被。在开展生态修复工作中,坚持生态修复的目标和标准因地而定、采用社会化方法、重视公众参与、实行资... 荷兰等欧洲国家在保护和改善环境时,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十分重视生态修复工作,充分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增加和保护植被。在开展生态修复工作中,坚持生态修复的目标和标准因地而定、采用社会化方法、重视公众参与、实行资源统一管理等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人与自然和谐 欧洲
下载PDF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制约因素与对策思考 被引量:14
19
作者 崔晓莹 李慧明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26,共5页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目前还存在如资源约束下的超小农生产模式局限、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法治薄弱、生态环境监管存在空白、科技支撑体系不健全、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淡薄等诸多制约因素。其原因除了农业污染的负外部性不断扩大等之外,还与地...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目前还存在如资源约束下的超小农生产模式局限、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法治薄弱、生态环境监管存在空白、科技支撑体系不健全、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淡薄等诸多制约因素。其原因除了农业污染的负外部性不断扩大等之外,还与地方政府狭隘的发展观与政绩观相关联。因此,应采取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明确责任、建立奖惩机制等措施,以切实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制约因素 人与自然和谐 技术支撑体系
原文传递
生物质能利用的现状、前景及应用指标 被引量:17
20
作者 倪维斗 《电力技术经济》 2009年第2期1-6,15,共7页
简要地介绍了世界各国在其特殊的国情下生物质能的应用情况,对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利用进行了分析,指出对其合理利用的原则是"将合适的能源放在合适的地方";提出了生物质液体燃料应用的几个重要指标,其中之一是基于全生命周期分... 简要地介绍了世界各国在其特殊的国情下生物质能的应用情况,对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利用进行了分析,指出对其合理利用的原则是"将合适的能源放在合适的地方";提出了生物质液体燃料应用的几个重要指标,其中之一是基于全生命周期分析的"绿度"。最后强调: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一定要因地制宜;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最高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液体燃料 可再生能源 全生命周期分析 人与自然和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