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ybrid-augmented intelligence: collaboration and cognition 被引量:64
1
作者 Nan-ning ZHENG Zi-yi LIU +6 位作者 Peng-ju REN Yong-qiang MA Shi-tao CHEN Si-yu YU Jian-ru XUE Ba-dong CHEN Fei-yue WANG 《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7年第2期153-179,共27页
The long-term goa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is to make machines learn and think like human beings. Due to the high levels of uncertainty and vulnerability in human life and the open-ended nature of problems t... The long-term goa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is to make machines learn and think like human beings. Due to the high levels of uncertainty and vulnerability in human life and the open-ended nature of problems that humans are facing, no matter how intelligent machines are, they are unable to completely replace human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ntroduce human cognitive capabilities or human-like cognitive models into AI systems to develop a new form of AI, that is, hybrid-augmented intelligence. This form of AI or machine intelligence is a feasible and important developing model. Hybrid-augmented intelligenc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basic models: one is human-in-the-loop augmented intelligence with human-computer collaboration, and the other is cognitive computing based augmented intelligence, in which a cognitive model is embedded in the machine learning system. This survey describes a basic framework for human-computer collaborative hybrid-augmented intelligence, and the basic elements of hybrid-augmented intelligence based on cognitive computing. These elements include intuitive reasoning, causal models, evolution of memory and knowledge, especially the role and basic principles of intuitive reasoning for complex problem solving, and the cognitive learning framework for visual scene understanding based on memory and reasoning. Several typical applications of hybrid-augmented intelligence in related fields are gi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machine collaboration Hybrid-augmented intelligence Cognitive computing Intuitivereasoning Causal model Cognitive mapping Visual scene understanding Self-driving cars
原文传递
打开算法黑箱:建构“人-机协同”的新闻伦理机制——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林凡 林爱珺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55,共5页
本文用控制论详细分析了算法黑箱的产生机理,剖析智能新闻生产、分发、接收过程中技术黑箱的运作逻辑及其带来的伦理风险,用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讨论技术道德化的可能性与路径,主张将价值理性嵌入人工智能打造新闻道德智能体,在不同阶... 本文用控制论详细分析了算法黑箱的产生机理,剖析智能新闻生产、分发、接收过程中技术黑箱的运作逻辑及其带来的伦理风险,用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讨论技术道德化的可能性与路径,主张将价值理性嵌入人工智能打造新闻道德智能体,在不同阶段对算法主体实施“监控、预警与奖惩”的伦理干预,构建“人-机协同”算法新闻伦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传播 行动者网络理论 算法黑箱 新闻道德智能体 -协同
下载PDF
水下人-机协同搜救作业人因可靠性分析研究
3
作者 汪洋 贺宜聪 +3 位作者 段文杰 陈德山 赵江滨 吴兵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77,共11页
为分析水下人-机协同搜救作业人因可靠性并识别其关键影响因素,根据水下搜救训练实际和相关研究结论提取人因可靠性影响因素;建立人因可靠性影响因素体系,利用解释结构模型定性分析各影响因素间相关关系,将建立的各影响因素的解释结构... 为分析水下人-机协同搜救作业人因可靠性并识别其关键影响因素,根据水下搜救训练实际和相关研究结论提取人因可靠性影响因素;建立人因可靠性影响因素体系,利用解释结构模型定性分析各影响因素间相关关系,将建立的各影响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转换为贝叶斯网络拓扑结构,分别构建潜水员作业、无人遥控潜水器(ROV)作业、人-机协同作业人因可靠性分析贝叶斯网络;通过对3类贝叶斯网络进行推理,揭示影响人因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及其依赖关系,并定量分析3种作业模式下的人因可靠性变化。结果表明:人-机协同搜救作业中“误解意图”“通信不畅”“信息不对称”“作业精度不足”“丧失救助能力”等影响因素起到关键作用;当上述因素得到较好控制时,人-机协同搜救作业的人因可靠性将会表现出优于单纯的ROV或潜水员独立施救的效能。研究结果可为水下搜救作业人因可靠性分析与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搜救 -协同 因可靠性 解释结构模型 贝叶斯网络融合
下载PDF
基于6D位姿识别面向任意物体的智能人-机协同递送
4
作者 张树忠 朱祺 +5 位作者 张弓 陈旭飞 杨根 吴月玉 齐春雨 邸思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8-156,共9页
在日常实践中存在大量人与人之间的多样性物体递送需求,这可以依靠协作机器人来完成这些简单、耗时又耗力的任务.为此,针对人-机协同递送过程中无法精确识别物体位姿导致难以准确抓取的问题,引入基于Pn P算法(Perspective-nPoint)的物... 在日常实践中存在大量人与人之间的多样性物体递送需求,这可以依靠协作机器人来完成这些简单、耗时又耗力的任务.为此,针对人-机协同递送过程中无法精确识别物体位姿导致难以准确抓取的问题,引入基于Pn P算法(Perspective-nPoint)的物体6D位姿识别网络,实现待递送物体位姿的精确识别;提出改进的被递送物体数据集制作方法,实现面向任意物体的精准识别;通过视觉系统标定、坐标转换以及抓取方案改进,实现物体的精确位姿定位与准确抓取;为验证所提出的人-机协同递送系统的有效性,进行了基于LineMod数据集和自制数据集的人-机物体递送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面向自制数据集的物体递送提出的人-机递送系统平均误差距离为1.97 cm,递送平均成功率为76%,平均递送时间为30 s;如不考虑抓取姿势,其递送成功率可达89%;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应用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 物体递送 PnP算法 残差网络 数据集
下载PDF
基于积分强化学习的助力型人-机协同搬运研究
5
作者 齐春雨 张树忠 +2 位作者 陈旭飞 王馨裕 张弓 《机械设计与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6,共6页
日常实践中存在大量人类与人类之间的繁重物件转移和搬运操作,人们需要共同将此类物体笨拙地搬运至目标位置,这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随着协作机器人的广泛应用,这些简单、耗时又耗力的任务,都可让协作机器人作为人类的同事,以... 日常实践中存在大量人类与人类之间的繁重物件转移和搬运操作,人们需要共同将此类物体笨拙地搬运至目标位置,这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随着协作机器人的广泛应用,这些简单、耗时又耗力的任务,都可让协作机器人作为人类的同事,以自然又高效的方式无缝地协同工作,就像人类与人类一样。为此,针对人-机协同搬运中位置精度低,所需操作者交互力过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积分强化学习的助力型人-机协同搬运方法。根据人-机协同搬运的动力学模型,重点分析协同搬运的全流程。提出协同搬运的内外环数学模型,然后采用基于积分强化学习的自适应阻抗控制,来实现人与机器人的协同搬运。最后通过人-机协同搬运的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 物体搬运 阻抗控制 积分强化学习
原文传递
角色重塑与能力重构: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编辑工作的挑战与应对
6
作者 谢凡 《编辑学刊》 2024年第3期115-120,共6页
当前学术期刊必须重新认识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并探讨如何与之协同共生,通过持续性的“阵地”坚守和适应性的功能调整,更好地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重重挑战。面对新一轮技术冲击,期刊编辑要对“人-机协同”这一未来职业发展趋... 当前学术期刊必须重新认识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并探讨如何与之协同共生,通过持续性的“阵地”坚守和适应性的功能调整,更好地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重重挑战。面对新一轮技术冲击,期刊编辑要对“人-机协同”这一未来职业发展趋势有清醒认识,以协同思维重塑自身的职业角色,并通过不断学习、适应和创新,深耕专业领域,提升数字素养,从而在人工智能时代持续保持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工智能 ChatGPT 学术期刊 编辑工作 -协同 数字素养
原文传递
空战格斗飞行机动数据库建立及应用
7
作者 马金毅 王灿 +2 位作者 薛涛 艾剑良 董一群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9-47,共9页
空战格斗任务面临环境高复杂性、博弈强对抗性、响应高实时性、信息不完整性、边界不确定性等多项挑战。为此,已建立人类飞行员空战格斗飞行机动数据库ACED(Air Combat Engagement Database),系统采集人类优秀飞行员空战格斗飞行机动数... 空战格斗任务面临环境高复杂性、博弈强对抗性、响应高实时性、信息不完整性、边界不确定性等多项挑战。为此,已建立人类飞行员空战格斗飞行机动数据库ACED(Air Combat Engagement Database),系统采集人类优秀飞行员空战格斗飞行机动数据。基于该数据库,首先分析了空战格斗飞行机动方程,提出应重点分析飞行员在空战任务中的滚转角及法向过载决策指令;研究确定了近距空战格斗任务中的人类飞行员飞行机动决策时间窗,并采用能量谱分析方法确定了飞行员在近距空战格斗飞行机动中的滚转角决策频率;针对采用航炮作为主武器的近距空战格斗任务,研究了近距空战格斗敌机轨迹预测算法。相关方法可有效预测航炮炮弹生命周期内的敌机未来轨迹,有力支撑了航炮自动火控算法的研发,助力在相关空战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本文系列应用示例验证了已建立的空战格斗飞行机动数据库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空战 近距空战格斗 -协同 飞行动数据库 器学习
原文传递
人/机协同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汤志荔 张安 张莉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4,共4页
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是提高现代战斗机作战能力的核心因素。通过对传统的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人/机协同的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模型,该系统在"适当智能化"思想的指导下构建了新型的人/... 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是提高现代战斗机作战能力的核心因素。通过对传统的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人/机协同的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模型,该系统在"适当智能化"思想的指导下构建了新型的人/机关系,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智能,以适应未来网络化与信息化的战争环境。接着给出了系统体系结构模型,并讨论了系统的设计方法。最后指出在系统研究中所涉及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 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 体系结构 系统设计
下载PDF
WS-mCNC移动数控系统软件架构及其编译功能实现
9
作者 张飞 王治森 陈晓明 《制造业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4-98,共5页
将网络与移动通信技术引入数字化制造系统中,突破车间在数字化制造系统中的瓶颈,形成新的人-机协同制造模式。本文介绍了基于.NET Framework的WS-mCNC分布式移动数控系统组成,分析了其混合软件体系架构的组成及特点,并讨论了基于XML We... 将网络与移动通信技术引入数字化制造系统中,突破车间在数字化制造系统中的瓶颈,形成新的人-机协同制造模式。本文介绍了基于.NET Framework的WS-mCNC分布式移动数控系统组成,分析了其混合软件体系架构的组成及特点,并讨论了基于XML Web服务的混合模式数控编译器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数控 -协同 混合模式 编译 WEB服务
下载PDF
着眼于训练学生工程图学思维方式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2
10
作者 胡宜鸣 孟淑华 王丹虹 《工程图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109-113,共5页
从加强形体的构形与描述、重组投影基础部分体系、并行运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建立人-机协同的教学模式四方面,阐述着眼于训练学生工程图学思维方式的教学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 工程图学 思维方式 -协同教学模式 教学研究
下载PDF
大语言模型应用于图书馆建设未来学习中心的适应性、风险与策略
11
作者 翟羽佳 《图书馆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85,共9页
文章运用文献综述和理论建构的方法,探讨了大语言模型在图书馆转型为未来学习中心过程中的适应性、风险与应用策略。通过揭示大语言模型自回归性洞察学习过程、自组织性促进知识构建、提示优化拓展主体间互动以及多模态融合提升学习体... 文章运用文献综述和理论建构的方法,探讨了大语言模型在图书馆转型为未来学习中心过程中的适应性、风险与应用策略。通过揭示大语言模型自回归性洞察学习过程、自组织性促进知识构建、提示优化拓展主体间互动以及多模态融合提升学习体验等特质,展现其在未来学习中心的应用优势。同时,识别了大语言模型在学习伦理方面的风险,包括算法对创造力的解构、智能依赖与自主学习的失衡,以及知识伪造的可能性。为应对风险,提出构建面向人-机协同学习关系的服务体系,实现促进人-机创造力联结、激发学习共同体主体性、动态管理智能学习生态以及形成全感知多模态的学习场景等目标,旨在为图书馆建设未来学习中心提供学理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图书馆转型 未来学习中心 AIGC -协同学习
原文传递
模拟人-机器人协同探测任务中的空间语言交互规律研究
12
作者 隋雨檠 吴雨婷 +1 位作者 肖承丽 周仁来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49-558,共10页
航天员和机器人在太空中完成协同探测任务时离不开空间信息的交流,为了将月面人机交互从以机器人为中心转变为以航天员为中心,降低航天员的认知负荷,进行了中国人空间语言交互规律的研究。40名志愿者参与了实验1,在该实验中向不同状态... 航天员和机器人在太空中完成协同探测任务时离不开空间信息的交流,为了将月面人机交互从以机器人为中心转变为以航天员为中心,降低航天员的认知负荷,进行了中国人空间语言交互规律的研究。40名志愿者参与了实验1,在该实验中向不同状态的不同合作对象发出空间指令,结果表明:在描述空间信息时存在合作者中心偏好,90%的指令是从合作者的视角来描述的;当不与合作者产生视线交流时,对人类合作者采用物体中心描述的比例比机器人更高(P<0.05);中国被试常用的空间指令类型是自然指令和算法指令。30名志愿者参与了实验2,在该实验中接收不同视角和不同类型的空间指令并做出相应行动,结果表明:在完成听话者中心和物体中心指令时,反应又快又准确,完成说话者中心指令则需要付出最多的认知努力(Ps<0.01);被试对算法指令的反应更快(P<0.001);不同被试对“前/后”概念的界定存在显著差异(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语言交流 -协同探测 视角采择 认知负荷
下载PDF
智慧系统及其在智慧城市应用的前沿技术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张彩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877-3886,共10页
为解决城市"复杂巨系统"组织运行中的人-机-物协同融合等共性问题,构建面向智慧城市应用服务的通用平台,结合智慧系统基础理论研究,通过对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华为技术... 为解决城市"复杂巨系统"组织运行中的人-机-物协同融合等共性问题,构建面向智慧城市应用服务的通用平台,结合智慧系统基础理论研究,通过对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中外企业智慧系统在智慧城市中的实际应用分析,明确了智慧系统的基本内涵与特征,提出了智慧系统的通用组成,开展了智慧系统体系架构的设计,并从感、传、智、用4个系统单元设计技术和一个系统总体设计技术角度,全面阐述了智慧系统面向智慧城市应用的前沿技术体系构成及其应用方向,为智慧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技术指引和系统构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系统 智慧城市 体系架构 --物协同 云计算 大数据 工智能 智能决策
下载PDF
长江下游深水航道引航作业人-机-环境协同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光华 《中国水运》 2023年第4期130-133,共4页
长江下游深水航道水域拥有大型船舶进出长江的唯一航道,航运条件优越,但因其通航环境复杂多变,船舶拥堵现象突出,沿岸码头船舶靠离泊频繁,发生船舶碰撞事故的概率较大,而其中因人为因素而导致的海事事故并不罕见。鉴于此,研究从人-机-... 长江下游深水航道水域拥有大型船舶进出长江的唯一航道,航运条件优越,但因其通航环境复杂多变,船舶拥堵现象突出,沿岸码头船舶靠离泊频繁,发生船舶碰撞事故的概率较大,而其中因人为因素而导致的海事事故并不罕见。鉴于此,研究从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理论视角出发,结合具体引航作业案例,分析海事事故中的人-环、人-机、机-环协同风险控制不力因素,强调引航作业中人-机-船协同控制的重要性,阐释制定人-环境协同控制的引航方案的注意事项,进而提出船舶航运交通安全组织方案,以保障长江下游复杂航道引航工作中的国际船舶航行及靠离泊作业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航道 引航作业 引航安全 --环境协同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