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民法总则》对亲属身份行为的调整——兼评我国《民法总则》相关之规定 被引量:7
1
作者 姜大伟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2-30,共9页
亲属身份行为是表意行为,潘德克吞范式民法总则未能实质性解决亲属身份行为得否适用法律行为的一般规则问题,学说上亦存在"适用说""不适用说"以及"区别适用说"等三种立场。亲属身份行为作为法律行为的下... 亲属身份行为是表意行为,潘德克吞范式民法总则未能实质性解决亲属身份行为得否适用法律行为的一般规则问题,学说上亦存在"适用说""不适用说"以及"区别适用说"等三种立场。亲属身份行为作为法律行为的下位概念,当家庭法对其无具体规定时自当适用法律行为制度的一般规则。但基于亲属身份共同生活关系的事实先在性、伦理性以及法效的既定性、安定性等品格,我国民法典总则上法律行为制度的设计应为亲属身份行为的调整预留适度空间。瑕疵亲属身份行为的效力认定规则应区别于财产行为,其被认定无效或撤销后的法律效果应不具有溯及力为宜。同时还应制定亲属身份行为瑕疵治愈规则,以尊重和保护身份关系的安定性以及家庭共同体成员的身份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属身份行为 法律行为 效力规则 民法典总则
下载PDF
《民法典》视域下亲属身份行为与财产行为的冲突与整合 被引量:4
2
作者 冯源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2-72,共11页
亲属身份行为作为淡化法律行为通用性的不稳定因素,主要由于身份的“事实先在性”,也与身份作为组织社会的工具功能密切相关。家庭现代化变迁中不平等的身份逐渐被改造为平等的家庭成员角色;婚姻家庭的形式多元化又令身份的改变、转换... 亲属身份行为作为淡化法律行为通用性的不稳定因素,主要由于身份的“事实先在性”,也与身份作为组织社会的工具功能密切相关。家庭现代化变迁中不平等的身份逐渐被改造为平等的家庭成员角色;婚姻家庭的形式多元化又令身份的改变、转换成为常态,对身份的迷失通常伴随对家庭自治的误解,围绕家庭财产关系爆发众多而集中的冲突,徘徊于适用财产法原理和身份法原理之间。对身份类型进行整合作为解决这类法律纠纷的有益思路,区分家庭中“绝对-真实身份”而限制意思自治的范围,建立“相对-虚假身份”以不同法理交替适用的关联性,从而实现对亲属身份行为认知的多视角结合与规制的多方利益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 亲属身份行为 意思自治 家庭现代化 利益平衡
下载PDF
亲属身份行为的立法构造——兼论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继承编草案之完善 被引量:3
3
作者 陈信勇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19年第6期86-95,共10页
亲属身份行为应当成为身份法的核心概念之一。由于各种原因,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与民法其他各编之间的不协调现象依然存在,婚姻家庭编、继承编草案在亲属身份行为方面也存在不少疏漏。只有在勘定亲属身份行为边界的基础上,把握亲属身份... 亲属身份行为应当成为身份法的核心概念之一。由于各种原因,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与民法其他各编之间的不协调现象依然存在,婚姻家庭编、继承编草案在亲属身份行为方面也存在不少疏漏。只有在勘定亲属身份行为边界的基础上,把握亲属身份行为的成立状态、效力性能和生效样态等动态特征,才可以为婚姻家庭编、继承编草案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属身份行为 婚姻家庭编 继承编 立法建议
下载PDF
论意思自治在亲属身份行为中的表达及其维度 被引量:35
4
作者 冉克平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0-132,共13页
近几十年来,意思自治所蕴含的个人主义、自由原则从财产法扩张至婚姻家庭法,这为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各种自治行为适用总则编奠定了价值基础。意思自治在财产法上呈现强烈的工具主义面向,而家庭法作为“情感-经济共同体”与财产法判然有... 近几十年来,意思自治所蕴含的个人主义、自由原则从财产法扩张至婚姻家庭法,这为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各种自治行为适用总则编奠定了价值基础。意思自治在财产法上呈现强烈的工具主义面向,而家庭法作为“情感-经济共同体”与财产法判然有别,意思自治在其间的贯彻受到亲属伦理、家庭共同体维护以及弱者保护等理念的制约。意思自治在婚姻家庭编中表现为纯粹亲属身份行为与身份财产混合行为,前者参照适用民法典总则编中的法律行为制度时应兼顾家庭法的特殊价值取向;后者兼具家庭法与财产法的双重价值,工具价值逐渐增强而伦理因素渐趋削弱,参照适用合同编与物权编等规范时具有更大的自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家庭编 意思自治 纯粹亲属身份行为 身份财产混合行为 体系化 理性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