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5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津冀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关系定量测度 被引量:372
1
作者 王少剑 方创琳 王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244-2254,共11页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着极其复杂的交互耦合关系,如何实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将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议题,也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命题。首先构建了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借助物理学耦合模...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着极其复杂的交互耦合关系,如何实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将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议题,也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命题。首先构建了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借助物理学耦合模型,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动态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了1980—2011年京津冀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过程与演进趋势。结果表明:人口城市化和生态压力分别对城市化子系统与生态环境子系统的贡献份额最大,明显高于其他因素;在耦合协调度测算模型中,城市化子系统与生态环境子系统3种不同贡献份额所得出的耦合协调度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表明耦合协调度模型受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子系统贡献份额比例的影响很小;1980年以来京津冀地区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呈现出S型曲线变化,协调类型从严重不协调-城市化受阻发展到高级协调-生态环境滞后类型;正确认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胁迫的时空动态耦合规律,采取恰当的区域发展政策和适当的城市发展战略,对进一步加快区域城市化进程,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京津冀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 交互耦合关系 耦合协调度模型 协调发展类型 京津冀
下载PDF
京津冀协同发展:挑战与困境 被引量:259
2
作者 薄文广 陈飞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0-118,共9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着三大关键挑战:三地产业结构差异明显,难以形成产业良性互动;发展差距过大,促使要素单向流动;缺乏协同治理机制,导致"三者共输"。京津冀不平等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三地背后各自为战的利益出发点、中央相关... 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着三大关键挑战:三地产业结构差异明显,难以形成产业良性互动;发展差距过大,促使要素单向流动;缺乏协同治理机制,导致"三者共输"。京津冀不平等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三地背后各自为战的利益出发点、中央相关制度设计以及非政府力量发展迟缓的共同作用使得京津冀协同发展比较艰难。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央无意的"错位"及有意的"缺位"下,在津冀地方政府无法打破"首先为北京(即中央)服务"的政治态势下,在京津冀未能构建利益协调机制下,真正市场意义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将是一个长期的宏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发展 不平等 利益协调机制
原文传递
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 被引量:199
3
作者 陆大道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5-270,共6页
本文回顾了京津冀大城市群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经济联系与利益矛盾。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京津两市和河北省的经济发展特点及已形成的优势。根据各自的特点、优势和符合国家战略利益的原则,提出了京津冀大城市群中北京、天津、河北省的功能... 本文回顾了京津冀大城市群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经济联系与利益矛盾。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京津两市和河北省的经济发展特点及已形成的优势。根据各自的特点、优势和符合国家战略利益的原则,提出了京津冀大城市群中北京、天津、河北省的功能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定位 协同发展 京津冀
原文传递
2013年元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强霾污染成因分析 被引量:189
4
作者 王跃思 姚利 +7 位作者 王莉莉 刘子锐 吉东生 唐贵谦 张军科 孙扬 胡波 辛金元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26,共12页
2013年元月,罕见强霾污染席卷我国中东部地区,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中国科学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利用其建立的“中国气溶胶观测研究网”(CARE.China)对整个强霾污染过程进行了全程追踪观测,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 2013年元月,罕见强霾污染席卷我国中东部地区,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中国科学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利用其建立的“中国气溶胶观测研究网”(CARE.China)对整个强霾污染过程进行了全程追踪观测,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次强霾污染涉及我国整个中东部地区,污染最严重的京津冀地区共计发生5次强霾污染过程,其中两次超强过程发生在9—15日和25—31日,北京PM2.5小时浓度最高值分别达到680和530嵋m-。,石家庄和天津等重要城市强霾污染状况与北京相似.天气系统弱、强冷空气活动少和极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局地气象条件及地理位置,是造成本次强霾污染形成的外部条件;一次排放的气态污染物向颗粒态的快速转化,是本次强霾污染“爆发性”和“持续性”的内部促发因子,特别是大气中燃油排放为主的大量NOx促发了燃煤排放气态SO2向颗粒态硫酸盐的快速转化.通过NOx/SO2协同转化途径分析,发现气态污染物在细颗粒表面的非均相反应可改变大气颗粒物的粒径及化学组分,促使颗粒物中的二次无机盐(如硫酸盐和硝酸盐等)的比例逐渐增大,导致颗粒物吸湿性显著增强,从而对强霾污染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霾过程 气象 复合污染 协同转化 京津冀
原文传递
京津冀地区气象要素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未来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72
5
作者 周兆媛 张时煌 +5 位作者 高庆先 李文杰 赵凌美 冯永恒 徐明洁 施蕾蕾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1-199,共9页
空气质量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息息相关。除了直接受局地大气污染物排放影响,空气质量也受局地气象要素的影响。本文利用相关分析法和主成分回归分析法详细阐述了2001-2010年北京、天津和石家庄的空气污染指数(API)与各气象要素的关系,并... 空气质量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息息相关。除了直接受局地大气污染物排放影响,空气质量也受局地气象要素的影响。本文利用相关分析法和主成分回归分析法详细阐述了2001-2010年北京、天津和石家庄的空气污染指数(API)与各气象要素的关系,并假设大气污染物排放相对稳定,结合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模拟结果,探讨未来各气象要素的可能变化及其对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①气压、气温、降水量和相对湿度与3个城市空气质量的关系较为密切。其中,气压与API指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他气象要素与API指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②未来京津冀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和气温均呈上升趋势,风速呈减弱趋势。降水量在2020s呈下降趋势,而后上升,总体呈上升趋势。相对湿度在2020s和2050s呈下降趋势,而后上升,总体呈上升趋势;③SRES A1B排放情景下,未来气候变化对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的改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北京的API指数变化幅度远大于天津和石家庄,3个城市在不同时段的API指数变化峰值均出现在6月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气候变化 空气质量 空气污染指数 气象要素
原文传递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京津冀生境质量时空演变 被引量:158
6
作者 吴健生 曹祺文 +2 位作者 石淑芹 黄秀兰 卢志强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457-3466,共10页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变化的核心内容,评估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境质量时空分异性是区域生态规划的基础,能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管理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在分析京津冀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以In VEST模型对生境质量进...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变化的核心内容,评估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境质量时空分异性是区域生态规划的基础,能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管理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在分析京津冀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以In VEST模型对生境质量进行总体评估,并基于流域划分,借助剖面线和空间自相关深入分析了生境质量格局时空分异性.结果表明:2000—2010年,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类型为:耕地转为建设用地、林地和草地间的相互转换及水体转为耕地,这导致景观结构异质性的减弱和破碎度的提升.两时期生境质量格局整体表现为东南部和南部较低、北部和西部较高.其中,东南部和南部2010年生境质量明显下降,发生了一定生境退化乃至丧失现象.各流域生境质量具有明显分段特征,较多样点在2010年出现不同程度退化,但也有部分有所改善.该区生境质量格局空间分布集聚性有所增强.2000年"高高"型生境质量流域空间聚集区为滦河流域和白河流域上游地区,"低低"型聚集区集中在永定河中下游和潮白河流域部分地区.2010年"高高"型和"低低"型空间聚集区在原有基础上各自向西南方向有所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境质量 In VEST 流域 京津冀
原文传递
京津冀与长江三角洲的局部收缩:格局、类型与影响因素识别 被引量:155
7
作者 吴康 龙瀛 杨宇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6-35,共10页
文章基于2000年和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的短表和长表数据,分别从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就业人口等指标构建了测度指数对京津冀和长三角两个城市群区域的收缩状况进行了考察,并结合国内外经验和研究区实际,识别分析了影响收缩的五个方面因... 文章基于2000年和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的短表和长表数据,分别从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就业人口等指标构建了测度指数对京津冀和长三角两个城市群区域的收缩状况进行了考察,并结合国内外经验和研究区实际,识别分析了影响收缩的五个方面因素。结果表明:(1)京津冀和长三角分别有1/5和近1/2的市县区呈现局部收缩,且这种收缩还在加剧:(2)京津翼的收缩区集中在承德和张家口并遍布翼中南平原,长三角的收缩区呈现空间集聚和连绵状,集中于苏北、浙西南和除合肥、芜湖以外的安徽大部:(3)收缩类型大致可分为:欠发达外围收缩、特大城市中心城区收缩、工矿业收缩、行政区划调整收缩及县域、乡村、小城镇收缩五类;(4)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差异以及行政等级不同引起的人口流出是导致局部收缩的主要原因,郊区化、去工业化或产业转型、人口结构变化等西方城市常见的收缩表现仅在少数大城市中心城区或部分老工矿城镇有所体现;(5)影响我国城市区域收缩的因素和作用机制非常复杂,且具有突出的区域异质性,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深入仔细研究的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城市 城市群:区域差异 京津冀 长三角
下载PDF
京津冀区域霾天气特征 被引量:151
8
作者 赵普生 徐晓峰 +4 位作者 孟伟 董璠 何迪 石庆峰 张小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1-36,共6页
汇总京津冀区域内107个地面站的气象资料,利用14时实测的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资料对霾日进行判别,统计出各个站点1980~2008年中逐年及各月的霾日数.结果表明,北京、天津、河北霾天气整体变化趋势和波动特征较为相似,且均呈增加趋势,非城... 汇总京津冀区域内107个地面站的气象资料,利用14时实测的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资料对霾日进行判别,统计出各个站点1980~2008年中逐年及各月的霾日数.结果表明,北京、天津、河北霾天气整体变化趋势和波动特征较为相似,且均呈增加趋势,非城区站点平均霾日数明显呈增加趋势,且与市区站点霾日数的差距越来越小.京津冀区域霾日数的月际变化呈明显的双峰特征,即夏季和冬季霾日数较高.空间分布表明,霾日数高值区主要位于北京、天津、保定、石家庄、邯郸和邢台等地.多数站点霾日14时平均风速比非霾日低了1.0m/s以上,14时平均相对湿度则比非霾日高出2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能见度 特征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臭氧污染特征与来源分析 被引量:134
9
作者 潘本锋 程麟钧 +4 位作者 王建国 李文攀 谷萍 许人骥 宫正宇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23,共7页
2013—2014年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O3日最大8 h平均值第90百分位数平均为155~162μg/m3,京津冀地区已成为全国O3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京津冀地区O3污染程度有所加重。京津冀地区夏季O3浓度高,冬季浓度低,O3质量浓度较高的月份集中在5—9... 2013—2014年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O3日最大8 h平均值第90百分位数平均为155~162μg/m3,京津冀地区已成为全国O3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京津冀地区O3污染程度有所加重。京津冀地区夏季O3浓度高,冬季浓度低,O3质量浓度较高的月份集中在5—9月,12月—次年1月浓度最低。在O3污染较重的夏季,每日6:00~7:00,O3质量浓度最低,15:00~16:00 O3浓度最高。在空间分布上郊区点位的O3质量浓度往往高于主城区点位。京津冀区域夏季O3小时浓度和NO2浓度呈高度负相关关系,和其他污染物无明显的相关性。O3质量浓度和气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和大气相对湿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京津冀区域O3的主要来源为NOX和VOC等一次污染物在日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控制O3前体物的源排放,尤其是控制好VOC的排放是控制O3污染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臭氧 污染 来源
下载PDF
京津冀产业空间转移、地区专业化与协同发展--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123
10
作者 孙久文 姚鹏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89,共9页
从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可以分析京津冀一体化对制造业空间格局的影响。我们利用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地区间专业化指数、SP指数来测算这一影响,研究结论显示:区域经济一体化促使京津冀实现了产业分工;在京津冀三省市之间,北京与河北、天... 从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可以分析京津冀一体化对制造业空间格局的影响。我们利用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地区间专业化指数、SP指数来测算这一影响,研究结论显示:区域经济一体化促使京津冀实现了产业分工;在京津冀三省市之间,北京与河北、天津之间的专业化指数较大,这说明北京与河北、天津形成了不同的制造业格局,专业化分工较为明显,但是河北与天津之间的专业化指数较小,并且呈现出小幅度下降趋势;北京正逐步将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行业转移到河北与天津,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为主的制造业格局。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几点建议是:打破行政分割,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以协同创新为先导,构建京津冀区域分工新格局;在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基础上,形成区域产业综合发展的新局面;尽快建立区域利益协调机制,推动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有序流动;完善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为协同创新提供支持,让人民群众尽快感受到交通一体化带来的实惠和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地区专业化 协同发展 新经济地理学
原文传递
京津冀区域臭氧污染趋势及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22
11
作者 程麟钧 王帅 +2 位作者 宫正宇 杨琦 王业耀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21,共8页
为研究京津冀区域的臭氧(O_3)污染情况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对2013—2015年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80个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点位的监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13—2015年,京津冀区域O_3污染状况整体呈加重趋势,其中2014年污染状况最为严... 为研究京津冀区域的臭氧(O_3)污染情况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对2013—2015年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80个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点位的监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13—2015年,京津冀区域O_3污染状况整体呈加重趋势,其中2014年污染状况最为严重。13个城市中O_3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为北京和衡水,连续3年均超标,且处于上升态势中。区域内不同城市O_3污染趋势并不相同。京津冀区域O_3浓度变化呈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末和夏季的O_3污染最严重。O_3-8 h(臭氧日最大8 h均值)年均值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北京中北部、承德和衡水等,2013—2015年第90百分位O_3-8 h的高值区均集中分布在北京。O_3的浓度峰值时间要晚于NOx2~5 h。O_3在春、夏季呈单峰分布,白天15:00左右出现最大值,在秋、冬季浓度较低,全天波动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臭氧 时空分布
下载PDF
基于重心-GTWR模型的京津冀城市群城镇扩展格局与驱动力多维解析 被引量:118
12
作者 王海军 张彬 +6 位作者 刘耀林 刘艳芳 徐姗 邓羽 赵雲泰 陈宇琛 洪松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76-1092,共17页
城镇用地扩展格局及驱动力研究对城市群发展规划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基于城镇用地扩展强度指数、城镇用地扩展差异指数、分形维数、土地城镇化率和重心转移模型,多维解析了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展格局特征,并耦合重心转... 城镇用地扩展格局及驱动力研究对城市群发展规划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基于城镇用地扩展强度指数、城镇用地扩展差异指数、分形维数、土地城镇化率和重心转移模型,多维解析了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展格局特征,并耦合重心转移模型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构建重心-GTWR模型,在对空间格局进行长时间序列多维度指标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该模型依序对其特征进行驱动力解读,进而总结凝练京津冀区域发展的主导模式与城市核心驱动力。主要结论为:(1)1990-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展强度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高峰时期在2005-2010年,在2005年之前高速发展城市集中在北京、天津、保定和廊坊,2005年之后集中在邢台和邯郸;(2)城市群城镇用地重心虽呈现出发散态势,但城市之间的局部相互作用力逐渐增强,城镇用地扩展驱动力表现出空间溢出特征;(3)京津冀城市群空间发展模式由以北京和天津为中心的双核发展模式向多核发展模式转变,并出现北部资源运输核心、中部经济发展核心和南部投资发展核心三大功能核心组团,城市群趋向于多核功能协同发展模式;(4)重心-GTWR模型结合了时空非平稳性和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将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展作为一个时空变化系统进行分析,经验证,该模型在城镇用地扩展格局驱动力分析研究中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用地扩展 驱动力 重心转移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京津冀
原文传递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制创新与区域政策研究 被引量:117
13
作者 毛汉英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4,共13页
机制创新与区域政策是政府对区域发展的方向、目标、速度、格局和路径进行调控的政策手段。本文探讨了机制创新与区域政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保障作用,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根据京津... 机制创新与区域政策是政府对区域发展的方向、目标、速度、格局和路径进行调控的政策手段。本文探讨了机制创新与区域政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保障作用,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近中期的主要任务,提出了当前机制创新与区域政策应重点服务于: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构建一体化的现代交通网络、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五大方面;并基于长远和全局视角,阐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制创新与宏观区域政策,包括: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机制与政策、区域要素市场一体化机制与政策、区域协同创新机制与政策、区域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与政策和区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这些政策旨在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发展 一体化 机制创新 区域政策
原文传递
京津冀地区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空间集聚及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07
14
作者 贺三维 邵玺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5-102,共8页
基于京津冀150个县市单元2000-2012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的多指标评价体系、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以及耦合协调分析的方法,对京津冀地区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的发展阶段、时空演变特征及空间集聚模式加以分析,... 基于京津冀150个县市单元2000-2012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的多指标评价体系、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以及耦合协调分析的方法,对京津冀地区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的发展阶段、时空演变特征及空间集聚模式加以分析,并进一步探索了城镇化子系统的耦合协调类型及其空间分布规律。提出如下结论:①市辖区的人口城镇化发展滞后,未来发展应当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更加注重人的城镇化,着重解决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及居住质量问题;②县域地区土地开发潜力巨大,但开发动力不足,应当以新型城镇化为契机,各县域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培育具有内生比较优势的产业,主动承接京津资源,推动经济发展与土地建设;③促进京津冀内部的交通一体化和公共基础服务均等化,促进京津冀资源要素的自由流转和市场一体化,减少京津对河北以及市辖区对县域的虹吸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耦合协调 空间集聚 京津冀
原文传递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问题与建议 被引量:106
15
作者 孙虎 乔标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8-74,共7页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研究产业协同发展既有实践需要,也有理论价值。协同发展是区域多目标下的共赢,其意味着各自产业之间能够相互影响,相互感应。目前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存在区域发展价值取向单一、市场活力弱、河北...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研究产业协同发展既有实践需要,也有理论价值。协同发展是区域多目标下的共赢,其意味着各自产业之间能够相互影响,相互感应。目前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存在区域发展价值取向单一、市场活力弱、河北承接转移能力差等困境。未来在诸多保障措施中,应特别重视京津冀三地增量利益共享机制、环境保护和治理以及新兴产业培育等。在未来规划实施过程中,要能对协同发展水平进行客观度量。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目前河北的经济主要受自身资本存量和劳动力影响,北京对其影响非常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发展 产业
下载PDF
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研究——基于体制机制视角探讨 被引量:104
16
作者 王喆 周凌一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8-75,共8页
京津冀是生态超负和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之一。资源管理体制的尚未统一与系统性缺失,地方利益追求的制约和地方治理成本收益不对等,共同造成了京津冀生态环境治理的困局。基于生态治理利益相关者的多元化和区域性环境问题的"脱域... 京津冀是生态超负和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之一。资源管理体制的尚未统一与系统性缺失,地方利益追求的制约和地方治理成本收益不对等,共同造成了京津冀生态环境治理的困局。基于生态治理利益相关者的多元化和区域性环境问题的"脱域化"特征,京津冀生态环境一体化建设要以协同发展为契机,从区域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和区域府际协同治理两大路径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生态环境 协同治理 体制机制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地热资源成藏模式与潜力研究 被引量:103
17
作者 王贵玲 张薇 +4 位作者 蔺文静 刘峰 朱喜 刘彦广 李郡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74-1085,共12页
京津冀地区雾霾较为严重,同时地热资源丰富,因此,充分利用地热资源是调整该地区能源结构,减缓雾霾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在分析京津冀地区构造、大地热流、地温梯度等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分别总结了京津冀地区隆起山地对流型与沉积盆地传... 京津冀地区雾霾较为严重,同时地热资源丰富,因此,充分利用地热资源是调整该地区能源结构,减缓雾霾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在分析京津冀地区构造、大地热流、地温梯度等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分别总结了京津冀地区隆起山地对流型与沉积盆地传导型地热资源的成藏模式与赋存条件,并对两种地热资源的资源量、开发利用现状与潜力进行了分析。京津冀地区地热资源储量折合标准煤约1383亿t,年地热流体可开采热量折合标准煤1100万t,但目前地热流体年开采热量仅相当于114万t标准煤,约占总量的10%,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华北平原 地热 成藏模式
下载PDF
京津冀冬季与夏季PM_(2.5)/PM_(10)及其水溶性离子组分区域性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101
18
作者 刀谞 张霖琳 +3 位作者 王超 陈烨 吕怡兵 滕恩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0-69,共10页
为研究京津冀地区冬、夏两季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与水溶性离子组成特征,于2013年2月、7月对北京、天津、石家庄及4个国家大气背景点进行了PM2.5及PM10的采样,分析了质量浓度及9种水溶性离子,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颗粒物污染冬季重于夏... 为研究京津冀地区冬、夏两季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与水溶性离子组成特征,于2013年2月、7月对北京、天津、石家庄及4个国家大气背景点进行了PM2.5及PM10的采样,分析了质量浓度及9种水溶性离子,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颗粒物污染冬季重于夏季,冬季污染水平石家庄>天津>北京,夏季污染天津、北京>石家庄,区域内PM2.5与PM10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冬季为0.8796,夏季为0.8424,说明整个区域颗粒物污染有较为相近的来源,大气颗粒物污染表现出区域性特征;(2)京津冀地区PM2.5及PM10中的9种水溶性离子浓度规律为NO-3、SO2-4、NH+4>Cl-、Ca2+>K+、Na+>F-、Mg2+.该地区水溶性离子污染冬季最重为石家庄,夏季则为北京;(3)在京津冀地区二次离子NO-3、SO2-4、NH+4是主要的污染离子,3种离子质量浓度总和在PM2.5、PM10中冬季分别占48.9%、27.8%,夏季分别占58.7%、48.5%.二次离子主要集中在PM2.5中,其对细离子浓度的升高起到直接作用,且二次离子的构成关系也在发生变化.整个区域向硝酸型污染转变,二次离子的季节分布也呈现区域特征,冬季NO-3离子质量浓度比重最大.夏季则为SO2-4;(4)粒径越小富集水溶性离子的能力越强,在PM1中分布了50%以上的水溶性离子,73.9%—94.8%的水溶性离子分布在PM2.5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大气颗粒物 水溶性离子
下载PDF
基于城市联系强度与城市流的京津冀城市群空间联系研究 被引量:96
19
作者 刘建朝 高素英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7-61,共5页
强化空间联系是破解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从区域和产业两大维度,采用经济联系强度模型与城市流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城市群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联系,但较为松散。京津... 强化空间联系是破解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从区域和产业两大维度,采用经济联系强度模型与城市流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城市群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联系,但较为松散。京津之间经济联系非常紧密,而与其他城市联系均相对松散,说明京津两市的空间集聚效应大于扩散效应;石家庄、唐山与京津空间联系最为紧密,唐山由于产业结构偏重,城市流不如石家庄,两者依然是京津冀城市群次核心城市的主要候选者;其余城市与京津的联系强度及城市流都较小,说明其与京津的落差在进一步加大,这也导致了其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存在较高难度,京津"孤岛"仍将进一步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联系强度 城市流 空间联系 城市群 京津冀
下载PDF
京津冀城市群地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时空分析 被引量:95
20
作者 李卓 孙然好 +1 位作者 张继超 张翀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7418-7426,共9页
基于MODIS NDVI遥感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稳定性分析、重新标度极差分析等数理方法,反演了2005—2015年京津冀地区植被覆盖时空演变趋势和稳定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植被未来变化趋势进行评估和预测。结果表明:(1)2005—2015年京津冀地... 基于MODIS NDVI遥感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稳定性分析、重新标度极差分析等数理方法,反演了2005—2015年京津冀地区植被覆盖时空演变趋势和稳定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植被未来变化趋势进行评估和预测。结果表明:(1)2005—2015年京津冀地区植被覆盖度呈上升趋势(增长速率0.065/10年),增长过程经历两次飞跃期后,进入平稳波动阶段;(2)京津冀地区植被恢复以显著改善为主(47.45%),不显著变化区域占全区面积的三分之一(33.9%),主要以华北平原为中心展布,退化区域比重为6.8%,零星散布于各大城市周边;(3)京津冀地区植被持续恢复为主,植被覆盖持续改善区域比重超过一半以上(58.8%),反持续性改善比重为34.4%,主要集中在张家口、沧州以及保定东南地区;持续退化比重为4.8%,主要分布在天津、廊坊、沧州一带。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辨识京津冀城市群地区的植被动态演化和生态网络连通性现状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MODIS NDVI 植被覆盖变化 持续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