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7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膜覆盖对土壤水温和春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41
1
作者 王俊 李凤民 +1 位作者 宋秋华 李世清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05-210,共6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地膜覆盖对土壤水温状况及春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地膜覆盖对土壤的增温作用在春小麦生育期内呈“U”型变化 ,地膜覆盖可以通过防止蒸发和提升土壤深层水分至作物可利用层来增加土壤中有效水含量 ,利于作...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地膜覆盖对土壤水温状况及春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地膜覆盖对土壤的增温作用在春小麦生育期内呈“U”型变化 ,地膜覆盖可以通过防止蒸发和提升土壤深层水分至作物可利用层来增加土壤中有效水含量 ,利于作物利用 .地膜覆盖的增温保墒作用利于作物前期生长和水分利用 ,在生育后期覆膜 ,作物根系发育受到抑制 ,作物蒸散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下降 ,影响产量的形成 .对照(CK)、播前灌水 (W )、全程覆膜 (M)、播前灌水 +覆膜 3 0d(WM3 0 )、播前灌水 +覆膜 60d(WM 60 )及播前灌水 +全程覆膜 (WMw) 6个处理的产量分别为 2 5 5 4、2 42 4、2 75 0、3 13 8、3 3 0 5、3 12 3kg·hm-2 ,最佳覆膜时间在 40~ 60d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土壤水温 春小麦 产量形成 土壤水分 半干旱地区
下载PDF
再生稻产量形成特点与关键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41
2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4 位作者 张林 朱永川 蒋鹏 郭晓艺 刘茂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02-1717,共16页
发展再生稻是充分利用秋季光热资源,提高稻田产出效益的一条重要途经。根据已报道资料,结合笔者20余年的研究结果,综述了再生稻产量形成特点及关键调控技术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1)头季稻中上部节的再生穗抽穗期比下部抽穗早、着生... 发展再生稻是充分利用秋季光热资源,提高稻田产出效益的一条重要途经。根据已报道资料,结合笔者20余年的研究结果,综述了再生稻产量形成特点及关键调控技术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1)头季稻中上部节的再生穗抽穗期比下部抽穗早、着生叶片数少、出叶速度快、生育期短、穗子小、成穗率和结实率较高。头季稻抽穗后光合物质主要供给穗部籽粒灌浆结实,分配给再生芽生长利用的光合物质极少,是齐穗后大量再生芽开始死亡的机理所在;改善头季稻抽穗期间植株行间的光照条件对再生芽生长的促进作用,必须在一定光合物质供给基础上才能显现。头季稻齐穗后品种间再生力取决于头季稻的叶粒比,强再生力品种头季稻单位颖花的绿叶面积占有量较大,其光合产物满足头季稻高产之后剩余量较多,对再生稻高产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杂交组合间再生力与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2)水稻品种再生力可分为4级,头季稻及再生稻两季高产品种的库源特征:穗粒数160—190粒、叶粒重比0.0737—0.0827 cm2·mg-1、有效穗232.12—249.40万/hm2、结实率81.54%—85.74%、千粒重28.58—30.07 g、单穗重4.13—4.43 g。(3)促芽肥提高再生力的作用,是通过施氮延缓了头季稻生长后期绿叶衰老速度,提高母茎叶片全氮含量及其净光合速率,增加叶片当时的光合产物向头季稻穗部输入比例,减少先期贮藏于母茎鞘中光合产物向穗部输入量,相对地提高了母茎鞘干物重而增强再生力。促芽肥对再生稻的作用效果在品种间的表现不尽相同,头季稻穗粒数较多的大穗型品种要提早施用促芽肥并增加施用量,才能获得较高的再生稻产量。利用杂交中稻齐穗期剑叶叶绿素计读数(SPAD值)可预测再生稻促芽肥高效施用量;通过防治纹枯病保护头季稻基部叶片和适度烤田提高根系活力,是再生稻高产的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再生力 产量形成 调控技术
下载PDF
密肥条件对水稻氮素吸收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11
3
作者 苏祖芳 周培南 +1 位作者 许乃霞 张亚洁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81-286,共6页
以迟熟中粳稻 95 16和杂交中籼稻汕优 6 3为材料 ,研究不同栽插密度 (行距 )和施氮量对水稻氮素吸收、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成熟期植株总吸氮量和穗部吸氮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但穗部吸氮量占总吸氮量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栽插... 以迟熟中粳稻 95 16和杂交中籼稻汕优 6 3为材料 ,研究不同栽插密度 (行距 )和施氮量对水稻氮素吸收、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成熟期植株总吸氮量和穗部吸氮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但穗部吸氮量占总吸氮量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栽插行距不同总吸氮量有差异。不同处理抽穗期群体总颖花量、植株吸氮量变化幅度较大 ,抽穗期单位氮素相对产颖花能力变化幅度较小 ,因而可以根据预期产量指标的颖花量和不同地力单位氮素相对产颖花能力 ,计算得出抽穗期相对吸氮量 ,并除以抽穗期氮肥利用效率 ,就可较确切地算出水稻的施氮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素 施肥量 产量形成 栽插密度 养分吸收
下载PDF
钾营养对甘薯某些生理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18
4
作者 史春余 王振林 +2 位作者 赵秉强 郭风法 余松烈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1-85,共5页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适量供钾可增加甘薯功能叶和块根中的ATP含量 ,增加块根中的脱落酸 (ABA)含量 ;提高叶片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装载效率和块根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卸载效率 ,促进碳水化合物由叶片向块根的运输 ;增加块根中的淀粉含...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适量供钾可增加甘薯功能叶和块根中的ATP含量 ,增加块根中的脱落酸 (ABA)含量 ;提高叶片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装载效率和块根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卸载效率 ,促进碳水化合物由叶片向块根的运输 ;增加块根中的淀粉含量 ,提高块根干重与单株干重的比率 ,促进块根迅速膨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钾营养 碳水化合物 ATP 脱落酸 产量形成
下载PDF
播期对春玉米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07
5
作者 刘明 陶洪斌 +3 位作者 王璞 易镇邪 鲁来清 王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23,共6页
以"郑单958"和"鲁单984"为材料,比较研究了两个播期(4月24日和5月15日)条件下春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探讨了春玉米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播期的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都存在显著差异。与4月2... 以"郑单958"和"鲁单984"为材料,比较研究了两个播期(4月24日和5月15日)条件下春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探讨了春玉米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播期的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都存在显著差异。与4月24日播期相比,5月15日播期的春玉米产量(干重)提高2157kg·hm-2(郑单958)和1137kg·hm-2(鲁单984)。粒重在播期间、品种间及播期与品种互作间差异均不显著。穗粒数在品种间不显著,但在播期间差异达显著水平,第2个播期穗粒数提高幅度达37.8%(郑单958)和11.2%(鲁单984)。通过对不同播期间气象因子的分析发现,降雨是影响华北平原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最重要气象因子。降雨主要通过对穗粒数的调节来影响产量。开花期降雨过多所带来的低温寡照影响玉米的受精授粉与结实;拔节至大喇叭口期降雨通过调节叶面积大小影响作物干物质积累,进而影响籽粒的发育情况。本试验中,5月15日是春玉米获得高产的最佳播期。合理安排播期,重视降雨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是华北平原春玉米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春玉米 产量形成 播期
下载PDF
氮肥对新疆高产棉花群体光合性能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99
6
作者 张旺锋 王振林 +3 位作者 余松烈 李少昆 曹连莆 王登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89-796,共8页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 ,研究了施氮肥量对新疆高产棉花群体光合性能及产量形成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 ,在 0~30 0 kg.hm- 1施氮量范围内 ,随追氮肥量的增加 ,群体光合速率增强 ;过量追施氮肥虽然在盛花结铃期有扩大叶面积、增加冠层对光能...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 ,研究了施氮肥量对新疆高产棉花群体光合性能及产量形成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 ,在 0~30 0 kg.hm- 1施氮量范围内 ,随追氮肥量的增加 ,群体光合速率增强 ;过量追施氮肥虽然在盛花结铃期有扩大叶面积、增加冠层对光能的截获率和增强群体光合速率的趋势 ,但同时易引起棉株旺长 ,导致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光合速率的迅速下降 ;30 0 kg.hm- 1中等追施氮量下 ,群体光合速率稳定在相对较高水平。群体叶源量随追氮肥量增加而增加 ,过量追施氮肥处理群体叶源量最高 ,但其群体叶源量在生育后期所占比例较小 ;而中等追施氮量不仅有较高的群体叶源量 ,而且群体叶源量在生育后期所占比例高 ,保证了棉铃发育所需大量光合产物 ,棉花产量高。因此 ,提高生育后期的群体光合速率 ,延长其高值持续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光合性能 产量形成 棉花 新疆 高产群体 施用量
下载PDF
再生稻产量形成的生理生态特性与关键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105
7
作者 林文雄 陈鸿飞 +4 位作者 张志兴 徐倩华 屠乃美 方长旬 任万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2-401,共10页
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再生稻的发展现状,从发育遗传和生理生态角度综述了近年来再生稻产量形成的研究进展,提出采用人工收割高留桩栽培再生稻时,选择头季分蘖力相对较弱、再生季再生力强的重穗型杂交籼稻品种(组合)易获高产;而采用机械化... 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再生稻的发展现状,从发育遗传和生理生态角度综述了近年来再生稻产量形成的研究进展,提出采用人工收割高留桩栽培再生稻时,选择头季分蘖力相对较弱、再生季再生力强的重穗型杂交籼稻品种(组合)易获高产;而采用机械化收割低留桩栽培再生稻时,选择具强低位芽再生力的杂交籼稻品种或感光性弱的重穗型杂交粳稻品种(组合)、籼粳交水稻品种(组合)易获高产。头季成熟期至再生季齐穗期根系活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再生季产量的高低,再生季稻高产的前提是健壮的头季根系和一定数量新生根系的有效结合,这有利于促进腋芽的萌发成苗、增加每平方米穗数,是再生稻高产增产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提出适时早播、畦栽沟灌、二次烤田、重施促芽肥、适高留桩的人工收割高留桩再生稻栽培技术,并从品种选择、再生季施肥、留桩高度等方面探讨了机械化收割低留桩蓄留再生稻的关键栽培技术及生理生态机制。最后提出了我国再生稻发展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认为当前轻简化的机收低留桩再生稻是我国再生稻发展的方向,并对机收低留桩再生稻的进一步研究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产量形成 发育遗传特性 人工收割 机械化收割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旱种水稻生育特性与产量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85
8
作者 杨建昌 王志琴 +2 位作者 刘立军 郎有忠 朱庆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17,共7页
以杂交籼稻汕优 6 3和粳稻镇稻 88为材料 ,研究了旱种 (地膜覆盖栽培 )水稻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特性。与水种 (常规栽培 ,对照 )相比 ,旱种水稻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分蘖发生慢、叶面积指数小 ,干物质积累少 ,在拔节期则相反。旱... 以杂交籼稻汕优 6 3和粳稻镇稻 88为材料 ,研究了旱种 (地膜覆盖栽培 )水稻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特性。与水种 (常规栽培 ,对照 )相比 ,旱种水稻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分蘖发生慢、叶面积指数小 ,干物质积累少 ,在拔节期则相反。旱种水稻的各节间长度、分蘖成穗率、粒叶比 [颖花数 /叶 (cm2 ) ]、灌浆中后期的叶片光合速率、成熟期干物质积累以及活跃灌浆期均小于对照 ,但抽穗期的根干重、根冠比、灌浆前期的根系活力、平均灌浆速率、物质运转率和收获指数 ,则高于对照。旱种水稻的每穗粒数少于对照 ,单位面积的穗数则多于对照 ,结实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旱种水稻的粒重和产量 ,汕优 6 3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镇稻 88则显著低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旱种 生长发育 产量形成
下载PDF
玉米花生间作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02
9
作者 焦念元 宁堂原 +4 位作者 杨萌珂 付国占 尹飞 徐国伟 李增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4324-4330,共7页
为了进一步揭示玉米花生间作体系中玉米间作产量优势的光合机理,于2010—2011年在河南科技大学试验农场研究了间作玉米功能叶的光-光响应曲线和光-CO2响应曲线特点、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与构成、干物质积累及灌浆速率。结果表明:间作... 为了进一步揭示玉米花生间作体系中玉米间作产量优势的光合机理,于2010—2011年在河南科技大学试验农场研究了间作玉米功能叶的光-光响应曲线和光-CO2响应曲线特点、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与构成、干物质积累及灌浆速率。结果表明:间作提高了玉米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改变了叶绿素构成,显著提高了净光合速率,延缓衰老;间作提高了玉米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光饱和时的最大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和羧化效率,显著降低了CO2补偿点;PS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光化学猝灭系数变化不明显。间作明显提高玉米生育后期单株干物质,主要在于促进了籽粒的生长,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偏土地当量(PLER-M)高于其所占面积比例的106.6%—120.3%,表现出明显的间作产量优势。这说明间作玉米产量间作优势主要来源于其生育后期净光合速率的提高,促进光合物质向籽粒的分配,净光合速率的提高是通过羧化效率和表观量子效率的提高,增强CO2的固定能力实现的,而非是光能传递、转化效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玉米 光合特性 羧化效率 产量形成
下载PDF
有限灌溉条件下作物——水分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6
10
作者 马忠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5-79,共5页
从有限灌溉的有效性、作物吸水、光合与蒸腾、生长与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率等方面综合论述了有限灌溉条件下作物与水分的关系,认为作物对有限供水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低抗效应,适度水分亏缺时,光合作用受气孔限制而下降。但由于气孔的... 从有限灌溉的有效性、作物吸水、光合与蒸腾、生长与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率等方面综合论述了有限灌溉条件下作物与水分的关系,认为作物对有限供水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低抗效应,适度水分亏缺时,光合作用受气孔限制而下降。但由于气孔的最优化调控,光合与蒸腾和产量与蒸散量的比值达最高,水分利用率明显提高。如何减小有限灌溉的风险性、增强人为可控性是未来节水灌溉发展的方向和研究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蒸腾 产量形成 水分利用率 有限灌溉 作物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新疆地区棉花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86
11
作者 宋艳玲 张强 董文杰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4年第3期15-20,共6页
经分析发现新疆棉区近 5 0年来气候变暖变湿并且日照时数明显减少。利用COPRAS动力评估模型研究得出 :气候变化对新疆棉区不同区域的棉花生长发育影响是不同的 ,北疆棉区、南疆盆地西缘区和南疆盆地东缘区棉花的开花期和吐絮期明显提前 ... 经分析发现新疆棉区近 5 0年来气候变暖变湿并且日照时数明显减少。利用COPRAS动力评估模型研究得出 :气候变化对新疆棉区不同区域的棉花生长发育影响是不同的 ,北疆棉区、南疆盆地西缘区和南疆盆地东缘区棉花的开花期和吐絮期明显提前 ,棉花停止生长期明显延后 ,70年代、80年代和 90年代比 6 0年代全生育期分别平均延长 8 2d、2 4d和 5 2d ;近 5 0年来新疆地区棉花模拟产量明显增加 ,平均增产为 15 7kg hm2 10年 ,尤其在北疆棉区。棉花模拟产量波动性明显加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新疆 棉花生产 生长发育 产量形成 COPRAS动力评估模型
下载PDF
水稻强化栽培对植株生理与群体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73
12
作者 王绍华 曹卫星 +2 位作者 姜东 戴廷波 朱艳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36,共6页
以粳稻品种武香粳 9号为材料 ,研究了 SRI(system of rice intensification)下植株生理特性、群体发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 ,在 SRI方式下 ,水稻根系活力增强 ,叶片可溶性糖、非蛋白氮、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增加 ,营养器官的物... 以粳稻品种武香粳 9号为材料 ,研究了 SRI(system of rice intensification)下植株生理特性、群体发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 ,在 SRI方式下 ,水稻根系活力增强 ,叶片可溶性糖、非蛋白氮、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增加 ,营养器官的物质转运率提高 ,群体质量明显改善 ;但群体茎蘖数和穗数不足 ,限制了 SRI的产量。在 SRI条件下 ,双本栽插能显著提高水稻群体茎蘖数 ,改善营养器官物质的运转和群体质量 ,有助于提高 SRI的产量 ;增施氮肥在提高水稻群体茎蘖数的同时降低了营养器官物质的转运 ,因此不宜过分依赖增加氮肥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栽培 植株生理 群体发育 水稻 节水栽培 高产栽培 产量形成
下载PDF
氮肥对新疆棉花产量形成期叶片光合特性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74
13
作者 勾玲 闫洁 +3 位作者 韩春丽 赵瑞海 张旺锋 杨新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88-493,共6页
在新疆生态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氮肥用量对棉花产量形成期叶片光合特性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适量追施氮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叶片光合性能,提高植株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维持叶片较高的PSⅡ潜在活性(Fv... 在新疆生态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氮肥用量对棉花产量形成期叶片光合特性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适量追施氮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叶片光合性能,提高植株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维持叶片较高的PSⅡ潜在活性(Fv/Fo)和PSⅡ光化学最大效率(Fv/Fm);提高中下部叶片的光合速率,延缓了叶片衰老,保证了棉花生育后期光合产物的形成,从而使棉花达到高产。这种调节效应因品种和生育时期的不同而异。新陆早6号在盛铃前期叶片叶绿素含量、NR活性、光合速率及Fv/Fo和Fv/Fm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盛铃后期至吐絮期叶绿素含量、Fv/Fo和Fv/Fm、叶片光合速率等指标均以中氮处理(300 kg/hm2)最高,高氮处理易造成植株盛花期生长过旺,群体荫蔽,影响了叶片光合作用;新陆早7号中氮处理与高氮处理之间差异不明显。因此,生产上应根据不同品种和生育时期进行合理施肥,避免因施肥不当造成产量下降和浪费肥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氮肥 光合特性 产量形成
下载PDF
施氮量对高产早稻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76
14
作者 曾勇军 石庆华 +1 位作者 潘晓华 韩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09-1416,共8页
以高产早稻组合陆两优996(两系)和金优463(三系)为材料,通过不同的氮肥施用量对其氮素吸收特征、群体结构及产量形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施氮有利于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茎、叶、穗中的氮素含量,提高叶面积指数,促进齐穗期以前... 以高产早稻组合陆两优996(两系)和金优463(三系)为材料,通过不同的氮肥施用量对其氮素吸收特征、群体结构及产量形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施氮有利于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茎、叶、穗中的氮素含量,提高叶面积指数,促进齐穗期以前特别是分蘖盛期至齐穗期的干物质生产和氮素积累。施氮量增加,分配到茎和叶中氮素的量及比例增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稻谷生产效率下降。(2)每穗粒数和有效穗数是影响双季早稻产量的最主要因素,适量施氮可以提高临界茎重以上的茎蘖比例,增加每穗粒数。过量施氮会抑制水稻的前期分蘖,降低临界茎重以上的茎蘖比例,使每穗粒数降低,同时影响后期特别是乳熟期以后的物质生产和氮素吸收。本试验条件下,穗型较大、株型紧凑的组合陆两优996,施氮量以225kghm-2为宜;而分蘖力较强、穗型较小、株型较松散的组合金优463,施氮量以180kg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 早稻 氮素利用 产量形成
下载PDF
“旺壮重”栽培对双季杂交稻产量形成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0
15
作者 邹应斌 黄见良 +3 位作者 屠乃美 李合松 黄升平 张杨珠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43-350,共8页
1996~ 1999年在湖南省醴陵市白兔潭镇 ( N2 7°2 9′)进行了双季稻“旺壮重”栽培的定位试验 ( 6.67hm2 )和与传统栽培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 1)早稻 V4 0 2单产 7981.5~ 84 94 .5kg/ hm2 ,晚稻 V198为 84 81.5~ 8980 .5kg/ hm... 1996~ 1999年在湖南省醴陵市白兔潭镇 ( N2 7°2 9′)进行了双季稻“旺壮重”栽培的定位试验 ( 6.67hm2 )和与传统栽培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 1)早稻 V4 0 2单产 7981.5~ 84 94 .5kg/ hm2 ,晚稻 V198为 84 81.5~ 8980 .5kg/ hm2 ,分别比传统栽培增产 11.7%和 13.3% ;( 2 )高产水稻群体成穗率高 ( 71.3%~ 76.8% ) ,群体内透光好 ,净同化率高 ,干物质生产量大 ( 4年平均 V4 0 2为 13973.1kg/ hm2 ,V198为 15560 .6kg/ hm2 ) ,前期干物质生产量大的早发群体与中后期干物质生产量的比例顺调 ,但早稻前期干物质生产年间因气温不同有差异 (分蘖期占成熟期总干重的 10 .6%~ 17.5% ) ;( 3)根系生长量和吸收表面积随地上部植株生长迅速增加 ,齐穗期早稻接近最大值 ,晚稻仍缓慢增加 ,但在“旺壮重”栽培条件下 ,抽穗后仍具有较强的根系活力与吸收能力 ,吸收约占全生育期吸收总量 5%的 P素和约 10 %的 N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物质 根系活力 净同化率 双季杂交稻 产量形成 “旺壮重”栽培 高产栽培
下载PDF
水稻产量形成与叶片含氮量及叶色的关系 被引量:60
16
作者 王绍华 刘胜环 +3 位作者 王强盛 丁艳锋 黄丕生 凌启鸿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5,共5页
以 6个中晚熟水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时期叶片含氮量与分蘖发生、穗粒形成及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分蘖发生率随出生时叶片含氮量提高而提高 ,分蘖发生与终止的临界叶片含氮量随分蘖出生期推迟而逐步提高 ;穗颖花数主要受倒 2叶期... 以 6个中晚熟水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时期叶片含氮量与分蘖发生、穗粒形成及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分蘖发生率随出生时叶片含氮量提高而提高 ,分蘖发生与终止的临界叶片含氮量随分蘖出生期推迟而逐步提高 ;穗颖花数主要受倒 2叶期、倒 1叶期叶片氮状况影响 ,结实率与抽穗期叶片氮状况有关 ,穗颖花数和结实率最高时叶片含氮量粳稻为 2 7~ 2 8g·kg-1,籼稻为 2 5g·kg-1左右。试验发现 ,N -n叶龄期、倒 2叶期和抽穗期主茎顶 4叶叶色接近或略深于顶 3叶为不同品种高产的共同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形成 叶片含氮量 叶色 氮素营养
下载PDF
不同密度对新疆高产棉花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64
17
作者 吕新 张伟 曹连莆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2-148,共7页
研究了北疆棉区推广棉种新陆早 10号与新陆早 12号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冠层结构特征和光合特性的差异 ,得出高密度植棉理论密度 2 2 5 0 0 0株 /hm2 是较为适宜的种植密度。研究结果显示 ,群体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形成理想群体冠层... 研究了北疆棉区推广棉种新陆早 10号与新陆早 12号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冠层结构特征和光合特性的差异 ,得出高密度植棉理论密度 2 2 5 0 0 0株 /hm2 是较为适宜的种植密度。研究结果显示 ,群体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形成理想群体冠层和获得高产。 2品种相比 ,新陆早 10号较新陆早 12号对高密度反应敏感 ,高密种植可获得较高产量。因此在高密条件下选择新陆早 10号 ,中高密条件下选择新陆早 12号栽培种植较为适宜。叶面积指数升高 ,叶片平均倾斜角度减小 ,群体散射辐射透过系数和群体直射辐射透过系数降低 ,对光能的截获率增加 ,由此得出了不同品种对种植密度的反应表现及理想群体冠层结构的合理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密度 棉花 冠层结构 新疆 光合作用 产量形成
下载PDF
UV-B辐射增强对水稻生长发育及其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54
18
作者 唐莉娜 林文雄 +2 位作者 吴杏春 梁义元 陈芳育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1278-1282,共5页
在盆栽条件下 ,研究UV B辐射 (2 80~ 32 0nm)增强对 3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 (组合 )的生长发育及其产量构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 ,UV B辐射增强明显抑制水稻生长 ,使株高变矮、分蘖数减少、叶面积和干物质量下降 ,但其抑制程度依品种、水稻... 在盆栽条件下 ,研究UV B辐射 (2 80~ 32 0nm)增强对 3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 (组合 )的生长发育及其产量构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 ,UV B辐射增强明显抑制水稻生长 ,使株高变矮、分蘖数减少、叶面积和干物质量下降 ,但其抑制程度依品种、水稻所处的生长阶段的不同而不同 .株高在苗期下降幅度最大 ,为9.4 %~ 12 .2 % ;干物质量在分蘖期下降幅度最大 ,地下部和地上部干物质量分别下降 4 5 .3%~ 5 9.8%、5 4 .9%~ 5 9.0 % .增强的UV B辐射使水稻主茎不同叶位的出叶时间延迟 ,生育期延长 .汕优 6 3、南川、IR6560 0 85的抽穗时间分别比对照延迟 2d、3d和 7d ,成熟期分别推迟 3d、4d和 9d .UV B辐射增强明显降低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 ,叶片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Fv、Fv/Fm、Fv/Fo下降 .与对照相比 ,汕优 6 3、南川、IR6560 0 85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下降了 11.9%、12 .8%、2 9.7% .UV B辐射增强使水稻每株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下降 ,最终导致水稻籽粒产量下降 2 5 .2 %~ 31.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辐射增强 水稻 生长发育 产量形成
下载PDF
马铃薯在不同密度及施肥处理下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54
19
作者 张宝林 高聚林 刘克礼 《中国马铃薯》 2003年第3期137-140,共4页
马铃薯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内呈双峰曲线变化 ,峰值分别出现在块茎形成期和淀粉积累期 ;增施氮、磷、钾肥 ,尤其是氮、磷肥 ,可以提高马铃薯叶片中叶绿素含量 ;采取合理的栽培措施 ,防止叶片的早衰 ,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 ,使马... 马铃薯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内呈双峰曲线变化 ,峰值分别出现在块茎形成期和淀粉积累期 ;增施氮、磷、钾肥 ,尤其是氮、磷肥 ,可以提高马铃薯叶片中叶绿素含量 ;采取合理的栽培措施 ,防止叶片的早衰 ,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 ,使马铃薯群体在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较高的光合活性 ,是获得马铃薯高产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密度 施肥 叶片 叶绿素含量 生育期 双峰曲线变化 产量形成
下载PDF
播期推迟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和籽粒品质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64
20
作者 张敏 王岩岩 +5 位作者 蔡瑞国 李婧实 王文颇 周印富 李彦生 杨树宗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5-330,共6页
为了明确推迟播期对小麦产量形成和品质的影响,选用2个冬小麦品种(轮选987和京冬8号),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播期推迟对小麦群体动态、物质积累、产量构成和籽粒品质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播期推迟能显著降低小麦冬前分蘖数,促进春季分蘖... 为了明确推迟播期对小麦产量形成和品质的影响,选用2个冬小麦品种(轮选987和京冬8号),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播期推迟对小麦群体动态、物质积累、产量构成和籽粒品质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播期推迟能显著降低小麦冬前分蘖数,促进春季分蘖的发生和成穗,提高分蘖成穗率。播期对小麦植株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存在基因型差异。播期推迟引起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进而导致籽粒产量下降,且京冬8号出现显著下降时对应的播期早于轮选987。播期推迟后小麦籽粒中的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同时二者的主要组成成份也随之改变。因此,冀东地区选用轮选987且适当早播(10月5日播种)可以获得高产;推迟播期至10月10日则籽粒品质提高,但要注意加强小麦生育后期的田间管理,防止粒重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播期推迟 产量形成 籽粒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