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2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9
1
作者 郭建荣 姜虹 崔健君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1-63,共3页
关键词 分娩镇痛 研究进展 分娩疼痛 产生机制
原文传递
植物细胞中的活性氧及其生理作用 被引量:115
2
作者 田敏 饶龙兵 李纪元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5-241,共7页
介绍了植物体中活性氧的产生机制、在植物细胞多种生理活动中的功能及其与其它信号因子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 植物细胞 活性氧 生理作用 产生机制 相互作用 信号因子 生理活动 植物体
下载PDF
活性氧与植物抗病性 被引量:77
3
作者 郭泽建 李德葆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0年第9期881-891,共11页
Oxidative burst is one of the earliest responses in plant resistance to pathogen attack.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 oxidative burst is composed of two phases. The first burst is weak and biologically nonspecific, where... Oxidative burst is one of the earliest responses in plant resistance to pathogen attack.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 oxidative burst is composed of two phases. The first burst is weak and biologically nonspecific, whereas the phase Ⅱ burst is massive and produced only as an incompatible interaction. The rapid transient production of active oxygen speci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lant defense strategy against diseases. It involves: 1) antimicrobial activity, 2) substrate for oxidative cross_linking of cell wall, 3) triggering factor of hypersensitive response, 4) mobile signal inducing local and 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 by itself or its derivatives, 5) induction of phytoalexin accumulation, and 6) regulation of gene transcription. Emerging data indicate that the oxidative burst initiates from the activation of NADPH oxidase system resembling that of animal phagocytes. The generation of active oxygen species by a pH_dependent peroxidase is also present in some plants. Further, there is a complete system in plants to regulate the accumulation and scavenging of active oxygen species to protect plants from secondary infec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avoid the oxidative str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 信号传导 防卫反应 植物抗病性 产生机制
下载PDF
根分泌物对根际微生物生态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79
4
作者 熊明彪 何建平 宋光煜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5-148,共4页
本文从根分泌概念着手 ,依据近 2 0年来国内外有关根分泌研究的一些成果 ,就根分泌物的概念、产生机制进行了综合论述 ,并重点讨论了植物根分泌物对根际微生物代谢、生态分布、病原微生物抑制作用的影响以及土壤环境对根分泌物的影响。
关键词 植物 根分泌物 产生机制 根际微生物 生态分布 土壤
原文传递
战略联盟内部的相互信任及其建立机制 被引量:53
5
作者 王蔷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2000年第3期13-17,共5页
战略联盟是近年来涌现的企业发展战略中极为重要的一种组织形式,也是管理理论界探讨的热门话题之一。本文探讨了战略联盟内部成员企业在组建和运转过程中的相互信任问题,剖析了战略联盟内部相互信任的定义、作用及其形式,并提出了建... 战略联盟是近年来涌现的企业发展战略中极为重要的一种组织形式,也是管理理论界探讨的热门话题之一。本文探讨了战略联盟内部成员企业在组建和运转过程中的相互信任问题,剖析了战略联盟内部相互信任的定义、作用及其形式,并提出了建立相互信任的各种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联盟 相互信任 企业 评估审核体系 产生机制
全文增补中
中国黄土的物质来源及其粉尘的产生机制与搬运过程 被引量:72
6
作者 孙继敏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5-183,共9页
长期以来 ,黄土高原的物质来源被笼统认为来自包括西北三大内陆盆地 (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 )在内的广阔的沙漠、戈壁地区 ,而且中国黄土被看作“沙漠”黄土的典型代表。但我们最新的研究揭示出 ,源自准噶尔和柴达木盆地的粉尘主要由... 长期以来 ,黄土高原的物质来源被笼统认为来自包括西北三大内陆盆地 (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 )在内的广阔的沙漠、戈壁地区 ,而且中国黄土被看作“沙漠”黄土的典型代表。但我们最新的研究揭示出 ,源自准噶尔和柴达木盆地的粉尘主要由低空气流搬运 ,受下风方向的山脉阻挡 ,就近堆积成山麓黄土。源自塔里木盆地的粉尘如果被近地面风搬运 ,则不可能移出盆地 ,而是堆积在昆仑山北麓 ,但如果被飙升到高空 ,则被西风急流携带 ,移出盆地而降落在北太平洋地区 ,无论哪种情况 ,该盆地的粉尘都不可能对黄土高原有重要贡献。因此 ,西北三大内陆盆地并非黄土高原的重要物源 ,而蒙古国南部及与之相邻的包括巴旦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毛乌素等在内的戈壁、沙漠地区才是黄土高原的主要物质来源区 ,且主要由近地面风 (基本在 30 0 0m以下 )从上述戈壁、沙漠地区搬运而来。中国黄土并不能简单看作“沙漠”黄土 ,包括冰川研磨作用、山体剥蚀作用、山前冲洪积作用等在内的“高山过程” ,才是产生大量粉土级物质的原因 ,戈壁、沙漠、黄土的带状分布 ,只不过是近地面风对山前冲、洪积物质的风力分异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物质来源 粉尘 搬运过程 产生机制
下载PDF
学习判断及其准确性 被引量:58
7
作者 陈功香 傅小兰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6-184,共9页
学习判断是元认知判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对未来记忆成绩的预测。产生机制及其准确性是学习判断研究的核心问题。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多种理论,试图说明学习判断的机制与准确性。Koriat的线索模型总结了以往的研究发现,加深了人们... 学习判断是元认知判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对未来记忆成绩的预测。产生机制及其准确性是学习判断研究的核心问题。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多种理论,试图说明学习判断的机制与准确性。Koriat的线索模型总结了以往的研究发现,加深了人们对学习判断的理解,但该模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文章指出了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判断 产生机制 准确性 延迟学习判断效应
下载PDF
转型期城市低收入邻里的类型、特征和产生机制:以南京市为例 被引量:57
8
作者 刘玉亭 吴缚龙 +1 位作者 何深静 李志刚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73-1082,共10页
本文以南京市为例,检查转型期城市贫困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着重分析贫困人口集中的低收入邻里的类型、特征及其产生机制。研究表明,转型期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的空间分布表现为在邻里或社区层面上的集中。城市贫困人口在邻里层次上的集聚... 本文以南京市为例,检查转型期城市贫困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着重分析贫困人口集中的低收入邻里的类型、特征及其产生机制。研究表明,转型期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的空间分布表现为在邻里或社区层面上的集中。城市贫困人口在邻里层次上的集聚,导致三种类型低收入邻里的产生,包括老城衰退邻里、退化的工人新村和农民工集聚区(城中村)。分析表明,这些低收入邻里的产生源于国家导向的城市发展政策和国家福利住房供应制度,并在住房市场化和房地产导向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得以强化。基于南京市的实证分析和实地调查,城市贫困人口的空间分布状况和低收入邻里的特征被检查,低收入邻里的产生机制得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贫困 低收入邻里 类型 产生机制 南京市
下载PDF
三七连作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7
9
作者 刘莉 刘大会 +4 位作者 金航 冯光泉 张金渝 韦美丽 赵振玲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1年第1期70-75,共6页
三七是云南独具特色的生物资源,它的根是著名、传统的重要中药材,云南文山是中国三七的道地产区,也是主要种植区。目前,三七种植在文山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三七生产上存在着严重的连作障碍问题,极大地限制了云南三七产业的... 三七是云南独具特色的生物资源,它的根是著名、传统的重要中药材,云南文山是中国三七的道地产区,也是主要种植区。目前,三七种植在文山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三七生产上存在着严重的连作障碍问题,极大地限制了云南三七产业的发展。本文综述了三七连作障碍产生的机制和控制的方法,并从病原微生物和土传病害增加、土壤盐分累积和酸化、养分失衡和植物自毒效应等方面综合分析了三七连作障碍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三七连作障碍的防治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连作障碍 产生机制 控制方法
下载PDF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消除 被引量:50
10
作者 钟大鹏 张新运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0-51,共2页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体能的恢复 ,是当前体育科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就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分类、判断及消除手段进行综述。
关键词 运动疲劳 产生机制 消除手段 运动生理学
下载PDF
运动疲劳的产生机制研究综述 被引量:48
11
作者 杨磊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7-49,共3页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 ,对运动疲劳的产生机制进行综合性分析。随着运动生理学的发展 ,对于运动疲劳产生机制的认识 ,已经从单纯的能量消耗或代谢产物堆积 ,向着多因素、多层次、多环节、综合作用的认识发展。单一因素的致疲劳理论 ,已经...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 ,对运动疲劳的产生机制进行综合性分析。随着运动生理学的发展 ,对于运动疲劳产生机制的认识 ,已经从单纯的能量消耗或代谢产物堆积 ,向着多因素、多层次、多环节、综合作用的认识发展。单一因素的致疲劳理论 ,已经逐渐被综合性疲劳理论所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疲劳 产生机制 综述 中枢疲劳 外周疲劳
下载PDF
运动性疲劳概述 被引量:36
12
作者 付克翠 陈菊平 陈元武 《四川体育科学》 2004年第2期30-32,36,共4页
一个世纪以来,运动性疲劳一直是体育科学研究中重要的课题,本文旨在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对有关运动性疲劳的研究:疲劳的概念及其分类、疲劳的产生机制与学说、疲劳的测定与判断、疲劳的恢复与预防等做了较全面的概述。
关键词 运动性疲劳 概述 分类 产生机制 测定方法 恢复手段 预防措施
下载PDF
镇江香醋中川芎嗪的测定及生成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36
13
作者 贺铮怡 敖宗华 +2 位作者 吴珏 李国权 陶文沂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6-39,共4页
本实验采用GC/MS法对镇江香醋中的川芎嗪(即四甲基吡嗪)成分进行定性鉴定,采用反相HPLC测定含量。回归方程:A=16.783C-4.9495,R2为0.9999。川芎嗪浓度在30.7μg/mL~153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该方法平均回收率:96.5%,RSD... 本实验采用GC/MS法对镇江香醋中的川芎嗪(即四甲基吡嗪)成分进行定性鉴定,采用反相HPLC测定含量。回归方程:A=16.783C-4.9495,R2为0.9999。川芎嗪浓度在30.7μg/mL~153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该方法平均回收率:96.5%,RSD为0.102。陈放两月成品中川芎嗪含量为76.97μg/mL。应用这一方法针对镇江香醋的生产工艺定点采样,分析川芎嗪的产生机制。结果显示,川芎嗪主要来自于陈放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镇江香醋 产生机制 陈放
下载PDF
农田土壤温室气体产生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4
作者 翟胜 高宝玉 +2 位作者 王巨媛 董杰 张玉斌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488-2493,共6页
农田土壤通过微生物呼吸、植物根系呼吸和土壤动物呼吸,释放大量温室气体,成为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CO2、CH4和N2O)的重要来源。文章在阐述土壤温室气体产生机制的基础上,着重从土壤生物、土壤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湿度、有机质、pH、Eh... 农田土壤通过微生物呼吸、植物根系呼吸和土壤动物呼吸,释放大量温室气体,成为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CO2、CH4和N2O)的重要来源。文章在阐述土壤温室气体产生机制的基础上,着重从土壤生物、土壤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湿度、有机质、pH、Eh、土壤质地等)、水肥管理及耕作措施等角度对农田土壤温室气体释放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对土壤温室气体的减排措施进行了总结,并就今后农田土壤温室气体的研究重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温室气体 产生机制 影响因素 减排措施 研究展望
下载PDF
技术入股型产学研合作创新的道德风险分析 被引量:27
15
作者 张米尔 武春友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2001年第2期29-32,共4页
技术入股作为一种重要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受到广泛的重视 ,但在我国经过多年的实践 ,该模式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造成这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合作创新过程中存在不容忽视的道德风险。由此 ,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 ,分析了技术入股型产学研合... 技术入股作为一种重要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受到广泛的重视 ,但在我国经过多年的实践 ,该模式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造成这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合作创新过程中存在不容忽视的道德风险。由此 ,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 ,分析了技术入股型产学研合作创新的道德风险的产生机制和表现形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入股 合作创新 道德风险 产学研合作 产生机制 表现形式 风险防范 关联交易 合作伙伴
下载PDF
脑出血后脑水肿产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6
作者 徐长军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2003年第2期176-178,共3页
为了探索脑出血后脑水肿产生机制,对近5年来脑出血后脑水肿产生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致包括三个阶段:早期(发病几个小时)是因为血浆蛋白积聚、血脑屏障渗透性升高引起;... 为了探索脑出血后脑水肿产生机制,对近5年来脑出血后脑水肿产生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致包括三个阶段:早期(发病几个小时)是因为血浆蛋白积聚、血脑屏障渗透性升高引起;第二阶段(1天)是因为凝血酶的作用;第三阶段(大约3天)是因为红细胞溶解和血红蛋白的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水肿 产生机制 血浆蛋白 血脑屏障 凝血酶 血红蛋白
原文传递
肝性胃肠功能不全的产生机制 被引量:32
17
作者 倪若愚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59-261,共3页
肝脏功能不全引起胃肠道分泌、吸收、运动、屏障、循环等方面的功能障碍,我们称之为肝性胃肠功能不全(HGI,hepaticgastrointestinalinsuficiency),严重时则称为肝性胃肠衰竭(HGIF)。... 肝脏功能不全引起胃肠道分泌、吸收、运动、屏障、循环等方面的功能障碍,我们称之为肝性胃肠功能不全(HGI,hepaticgastrointestinalinsuficiency),严重时则称为肝性胃肠衰竭(HGIF)。胃肠道是肝脏病影响最早、最严重的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功能不全 HGII 炎症介质 产生机制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黄曲霉毒素的产生机制及污染防控策略 被引量:34
18
作者 邢福国 李旭 张晨曦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26,64,共15页
黄曲霉是一种广泛分布的环境习居菌,经常在种植、贮藏、加工、运输过程污染玉米、花生等富含脂肪酸的粮食及相关食品和饲料,并会产生多种有毒次生代谢产物。其中,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产生的最主要真菌毒素之一,是公认的一类致癌物。黄曲... 黄曲霉是一种广泛分布的环境习居菌,经常在种植、贮藏、加工、运输过程污染玉米、花生等富含脂肪酸的粮食及相关食品和饲料,并会产生多种有毒次生代谢产物。其中,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产生的最主要真菌毒素之一,是公认的一类致癌物。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贸易争端;更重要的是,黄曲霉毒素具有高毒性、高致癌性、致突变性和免疫抑制性,严重威胁人畜健康。因此,黄曲霉毒素合成、调控及防控的相关工作一直是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阐述已知的黄曲霉毒素产生途径及相关调控机制,并介绍了多种有效的防控手段。重点讨论光照、温度、水活度、营养物质、pH值、氧化胁迫等环境因子对黄曲霉毒素合成的影响及已明确的调控机制;阐明了参与不同环境因子调控毒素合成的关键转录因子;同时分别从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不同技术层面介绍了多种有效抑制或降解黄曲霉毒素的方法,总结了黄曲霉毒素污染防控策略;并对今后的关键研究方向和重点防控措施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 黄曲霉毒素 环境因子 产生机制 防控策略
下载PDF
肉滋味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9
作者 李建军 文杰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7-28,42,共3页
综述肉滋味呈味物种类特征及肉滋味产生的机制以及影响肉滋味的各种因素。
关键词 肉滋味 呈味物 产生机制 种类特征
原文传递
水产品中组胺产生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概述 被引量:27
20
作者 谢超 王阳光 邓尚贵 《肉类研究》 2009年第4期74-78,共5页
组胺是鱼体中游离组氨酸,在组胺酸脱羧酶催化下,发生脱羧反应而形成的一种胺类。组胺通过与细胞膜上的两类受体(H1和H2)作用而发挥毒性。为了更好地让消费者、生产者了解组胺,本文重点阐述了水产品中组胺的产生机制及水产品中组按生成... 组胺是鱼体中游离组氨酸,在组胺酸脱羧酶催化下,发生脱羧反应而形成的一种胺类。组胺通过与细胞膜上的两类受体(H1和H2)作用而发挥毒性。为了更好地让消费者、生产者了解组胺,本文重点阐述了水产品中组胺的产生机制及水产品中组按生成的影响因素,为从事水产品的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以及相关行业工作者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组胺 产生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