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阜康市白杨河矿区煤层气井产气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梁雅娟 俞浩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22年第5期40-42,59,共4页
为查明新疆阜康市白杨河矿区煤层气井产气能力及其分布,基于现场现有大量生产数据,采用翁氏模型、月产/累产比模型、灰色系统模型、时间序列模型、典型曲线模型进行产气预测,并对比各模型产气预测效果,查明研究区各煤层气井产能情况。... 为查明新疆阜康市白杨河矿区煤层气井产气能力及其分布,基于现场现有大量生产数据,采用翁氏模型、月产/累产比模型、灰色系统模型、时间序列模型、典型曲线模型进行产气预测,并对比各模型产气预测效果,查明研究区各煤层气井产能情况。结果表明:翁氏模型与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生产情况更为吻合,适用性更强;从开采10 a后的产气预测结果看,白杨河矿区各井累计产气量平均在513万m^(3)左右,呈现出西部较高、东部次之、中部较差的分布规律。本次研究可为研究区经济评价、生产管理等工作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杨河矿区 煤层 预测 翁氏模型
下载PDF
新疆乌鲁木齐矿区煤层气储层测井评价与产能预测研究
2
作者 俞浩 《中国煤层气》 2022年第2期3-7,共5页
为查明新疆乌鲁木齐矿区煤层气井产能影响因素与产气能力,基于现场测试、测井、生产数据,通过测井拟合与产能动态预测,研究乌鲁木齐矿区煤层气产能影响因素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煤储层兰氏体积、兰氏压力、含气量呈现出中部稍大... 为查明新疆乌鲁木齐矿区煤层气井产能影响因素与产气能力,基于现场测试、测井、生产数据,通过测井拟合与产能动态预测,研究乌鲁木齐矿区煤层气产能影响因素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煤储层兰氏体积、兰氏压力、含气量呈现出中部稍大、东北与西南两侧稍小、区域分布差异不大的趋势,临储比呈现出北部大、南部较小的趋势;孔隙度、渗透率呈现出中部稍小,南北两侧稍大,分布差异较小的趋势;研究区煤层气井产能北部最大、中部较小、区域差异小,平均在629万m^(3)左右,产能与临储比、含气量、孔隙度等参数的分布特征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矿区 煤层 测井评价 预测
下载PDF
300Wh/kg NCM811 + Si/C体系动力电池产气分析及可靠性模型
3
作者 伍永彬 牛少军 +1 位作者 王育文 吴凯 《中国基础科学》 2019年第S01期13-17,共5页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还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九车的“心'脏”,是我国新能源汽车戏略卖现的关镀。开发安全、高比能量、长寿命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是各国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必要举措。为了响应国家重...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还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九车的“心'脏”,是我国新能源汽车戏略卖现的关镀。开发安全、高比能量、长寿命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是各国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必要举措。为了响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要求,宇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承担了“新一代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化技术开发”,该项目旨在开发满足产业化应用需求的300 Wh/kg高比能锂需子动力电想。本项目开发的NCM811+Si/C体糸的软包动力电芯•,能量密度达到304 Wh/kg,电恐满足国标的性能要求、安全要求。软包电芯在使用过程中产气导玫的电芯玻胀,是考案软包电恋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对NCM811+Si/C体糸的产气及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且为了预测工况条件下的尹气惰况,采取预测模型方法,建立了产气可靠性棋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0 Wh/kg 硅碳锂离子电池 软包动力电芯 可靠性模型 预测
原文传递
多元回归和BP人工神经网络在预测混合厌氧消化产气量过程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文阳 张良均 +1 位作者 李娜 周红艳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47-752,共6页
对脂肪类单基质和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混合厌氧消化过程的产气阶段进行基于多元回归和BP人工神经网络的产气量预测模型比较研究。实验数据分别取自反应过程的第1~16天和第17~70天。结果表明:多元回归模型的预测平均准确率分别为75.69%... 对脂肪类单基质和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混合厌氧消化过程的产气阶段进行基于多元回归和BP人工神经网络的产气量预测模型比较研究。实验数据分别取自反应过程的第1~16天和第17~70天。结果表明:多元回归模型的预测平均准确率分别为75.69%和79.29%;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平均准确率为79.05%。通过对比2种模型的预测结果可知,两种模型都有较高的预测准确率,但BP模型的预测准确率更高,更适用于混合厌氧消化产气量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回归 BP人工神经网络 混合厌氧消化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半连续式混合厌氧消化产气量预测 被引量:5
5
作者 赖夏颉 张文阳 +1 位作者 张良均 陈俊德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9-463,共5页
研究采用BP神经网络和模糊神经网络(FNN)模型对逐步提高有机负荷的半连续式餐厨垃圾和猪粪混合厌氧消化试验进行日产气量预测。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为77.63%,FNN模型为82.33%,2种模型均可用于产气预测,但FNN模型在传统... 研究采用BP神经网络和模糊神经网络(FNN)模型对逐步提高有机负荷的半连续式餐厨垃圾和猪粪混合厌氧消化试验进行日产气量预测。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为77.63%,FNN模型为82.33%,2种模型均可用于产气预测,但FNN模型在传统神经网络模型基础上加入了模糊控制,可提高其准确率,更适用于混合厌氧消化产气量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厌氧消化 半连续 BP神经网络 模糊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原料组分的能源草厌氧发酵产气预测模型 被引量:5
6
作者 胡克勤 李连华 +3 位作者 孙永明 孔晓英 张毅 袁振宏 《新能源进展》 2016年第2期100-104,共5页
基于原料的组分,运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能源草厌氧发酵产气预测模型。以巴西象草、华南象草、矮象草、台牧B和七种不同月份收割的杂交狼尾草为样本,以组分C含量、N含量、C/N、纤维素含量、半纤维素含量以及木质素含量为自变量,以该能... 基于原料的组分,运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能源草厌氧发酵产气预测模型。以巴西象草、华南象草、矮象草、台牧B和七种不同月份收割的杂交狼尾草为样本,以组分C含量、N含量、C/N、纤维素含量、半纤维素含量以及木质素含量为自变量,以该能源草的累计产气率为因变量。一元线性分析结果显示,C元素含量、半纤维素含量和累积产气率之间的显著相关性较弱(R2=0.02,R2=0.03);C/N、纤维素含量与产气率之间有一定的显著相关性(R2=0.37,R2=0.313);N元素含量、木质纤维素含量和产气率之间的显著相关性较好(R2=0.461,R2=0.51)。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了两个置信度较高、相关性显著和误差较小的模型(R2=0.779,R2=0.783),并通过曲线拟合和标准误差计算,分析了模型的准确性,证实模型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草 厌氧发酵 线性回归分析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和人工神经网络的厌氧产气模型构建 被引量:5
7
作者 温沁雪 李奕芯 +4 位作者 杨硕 党宁 甘硕儒 李慧莉 陈志强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7-81,共5页
为模拟厌氧产甲烷规律,以稳定运行的猪粪秸秆厌氧共消化反应器为基础,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反应器的运行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猪粪秸秆厌氧共消化产气预测模型。利用SPSS中的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确定模型的输入、输出... 为模拟厌氧产甲烷规律,以稳定运行的猪粪秸秆厌氧共消化反应器为基础,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反应器的运行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猪粪秸秆厌氧共消化产气预测模型。利用SPSS中的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确定模型的输入、输出个数分别为5和1,利用试凑法确定模型隐藏层个数为9。确定模型拓扑结构后,应用标准BP算法和动量-自适应学习速率算法训练模型,结果表明动量-自适应学习速率算法有更好的训练效果。同时,对模型的性能进行验证发现,该模型的性能较好,说明厌氧消化产气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共消化 人工神经网络 数据挖掘 猪粪 秸秆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厌氧消化产气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黄小英 黄涛 +2 位作者 彭道平 刘轶鋆 张毅博 《四川环境》 2018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综述了厌氧消化产气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通过论述线性回归模型、动力学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并重点介绍人工神经网络产气预测模型,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今后产气预测模型的选择提供指导,为模型在实... 综述了厌氧消化产气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通过论述线性回归模型、动力学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并重点介绍人工神经网络产气预测模型,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今后产气预测模型的选择提供指导,为模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消化 预测模型 人工神经网络
下载PDF
多元回归和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混合厌氧消化产气量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周红艳 张文阳 李娜 《四川环境》 2012年第3期111-115,共5页
在中温且控制pH值条件下,对脂肪类单基质和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进行混合厌氧消化试验。基于多元回归原理和BP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对其建立产气量预测模型。由实验数据计算得出:两个阶段多元回归模型的预测平均准确率分别为75.69%和79.29%;B... 在中温且控制pH值条件下,对脂肪类单基质和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进行混合厌氧消化试验。基于多元回归原理和BP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对其建立产气量预测模型。由实验数据计算得出:两个阶段多元回归模型的预测平均准确率分别为75.69%和79.29%;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平均准确率为79.05%。通过对比两种模型的预测结果可知,两种模型都有较高的预测准确率,但BP模型的预测准确率更高,更适用于混合厌氧消化产气量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回归 BP人工神经网络 混合厌氧消化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煤层气双层合采直井产能预测及排采试验——以沁水盆地郑庄西南部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贾慧敏 胡秋嘉 +4 位作者 张聪 张文胜 刘春春 毛崇昊 王岩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2年第4期657-665,共9页
双层或多层合采是提高煤层气单井产量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沁水盆地南部郑庄区块合采井排采效率,基于郑庄西南部现场排采数据和排采试验结果,分别提出了通过动液面降至15号煤后产量变化趋势实时判断15号煤产气能力和通过地质工程关键参... 双层或多层合采是提高煤层气单井产量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沁水盆地南部郑庄区块合采井排采效率,基于郑庄西南部现场排采数据和排采试验结果,分别提出了通过动液面降至15号煤后产量变化趋势实时判断15号煤产气能力和通过地质工程关键参数、解吸初期排采参数预测15号煤产气能力方法,同时提出了“变速排采、控压放气、高压快提、高压稳产”的双层合采井排采管控方法并在沁水盆地郑庄西南部开展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动液面降至15号煤后如果产量持续上升,则15号煤产气效果较好;如果产气量趋于平稳,则表明15号煤产气量较低;15号煤深测向电阻率小于1000Ω·m,或施工压力相对较低的井产气能力差;利用煤层气井见套压后15号煤层底的流体压力与套压数据预测各层产气能力的方法,预测结果精确度较高;新排采方法效果较好,20口试验井平均达产周期由180 d下降至140 d,缩短了22.2%,平均单层产量由1000 m^(3)升至1200 m^(3),提高了20%。但试验井井间开发效果差异大,产气能力强的井稳产气量高、稳产时间长。产能预测方法和排采方法对双层合采井充分释放单井产能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合采 直井 排采管控 分层能力预测 郑庄西南部 沁水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