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01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00
1
作者 付凌晖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9-81,共3页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度量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1978-2008年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经济总量增长明显带动了产业结构升级,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协整检验 因果检验
下载PDF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被引量:552
2
作者 刘伟 李绍荣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4-21,共8页
本文对中国经济的实证分析说明 ,过去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靠制度改革由第三产业拉动的 ,然而第三产业的结构扩张会降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对经济规模的正效应 ,因此只有通过提高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效率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经济规模 要素效率 中国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原文传递
产业政策推动地方产业结构升级了吗?--基于发展型地方政府的理论解释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612
3
作者 韩永辉 黄亮雄 王贤彬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3-48,共16页
本文在理论阐述政府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理及依赖条件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产业政策对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程度及机制。本文创新地利用产业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对产业政策予以定量识别,结合省区面板数... 本文在理论阐述政府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理及依赖条件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产业政策对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程度及机制。本文创新地利用产业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对产业政策予以定量识别,结合省区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政策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中的驱动作用,并考察产业政策力量与市场力量的协同互补效应以及政府能力在产业政策影响机制中的作用。研究发现,产业政策的出台与实施显著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推进作用高度依赖于地方市场化程度;产业政策对结构优化升级的推进作用还取决于地方政府能力。上述发现表明,作为发展中经济体,中国的各级政府能够发挥发展型政府角色,在顺应市场深化和机制完善的基础上,借助政府能力与政策工具,合理制定和推行产业政策,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市场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政策 产业结构 市场化 政府能力
原文传递
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 被引量:476
4
作者 林毅夫 蔡昉 李周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20,204,共18页
本文认为 ,在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上 ,除了立足于赶超型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或进口替代战略以外 ,还有一种更为成功的经济发展道路 ,即比较优势战略 ,这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实现经济成功的核心所在。比较优势战略使得经济发展在每个阶... 本文认为 ,在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上 ,除了立足于赶超型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或进口替代战略以外 ,还有一种更为成功的经济发展道路 ,即比较优势战略 ,这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实现经济成功的核心所在。比较优势战略使得经济发展在每个阶段上都能发挥当时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 ,从而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并提升资源禀赋的结构。文章指出 ,实行比较优势战略要求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发挥政府维护市场竞争性和规则性的经济职能 ,并特别表现在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比较优势战略与金融危机没有必然联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优势战略 赶超战略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亚洲“四小龙” 金融危机 “东亚奇迹” 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资源禀赋结构
原文传递
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能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吗? 被引量:482
5
作者 徐敏 姜勇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1,共19页
运用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从时间维度和区域差异视角探讨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消费差距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中国城乡消费差距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性,产业结构升级能有效缩小城乡消费差距,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作用效果存在差异。1... 运用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从时间维度和区域差异视角探讨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消费差距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中国城乡消费差距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性,产业结构升级能有效缩小城乡消费差距,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作用效果存在差异。1993~2002年产业结构升级拉大城乡消费差距,而2003~2012年“减缩”作用显著,且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东部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消费差距影响不显著,但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中部拉大城乡消费差距;西部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存在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城镇化发展、政府行为等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经济开放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等拉大城乡消费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城乡差距 溢出效应 空间计量
原文传递
产业结构调整与生产率提升的经济增长效应——基于中国城市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420
6
作者 于斌斌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3-98,共16页
本文基于一个两部门经济增长模型,利用2003-2012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率提升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论显示,空间溢出效应是考察产业结构调整与生产率提升影响... 本文基于一个两部门经济增长模型,利用2003-2012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率提升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论显示,空间溢出效应是考察产业结构调整与生产率提升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从整体层面看,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动力已由产业结构调整转换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并且产业结构"服务化"倾向的高级化调整是导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结构性减速"阶段的重要原因。同时,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率提升的经济增长效应受到经济发展阶段和城市人口规模的约束:工业化阶段的地区经济增长更多地依赖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而城市化阶段的地区经济增长则可以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中获得较为明显的"结构红利";中等规模及以上城市的经济增长动力逐渐转换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而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需谨慎地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调整,以避免破坏具有"结构性增速"特征的工业化结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不仅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化解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负向影响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全要素生产率 动态空间面板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与东亚主要国家和地区间的比较优势与贸易互补性 被引量:326
7
作者 于津平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3-40,共8页
东亚经济贸易关系的加强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为了分析这一影响 ,必须对中国与东亚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模式进行比较。本文利用东亚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数据测算了1 980年至 1 997年中国与其他主要东亚经济体之间的行业比较优势... 东亚经济贸易关系的加强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为了分析这一影响 ,必须对中国与东亚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模式进行比较。本文利用东亚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数据测算了1 980年至 1 997年中国与其他主要东亚经济体之间的行业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结果表明 :中国的出口与印度尼西亚、韩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中国台湾的进口之间互补性较小 ,而中国的进口与中国台湾、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出口之间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因此与上述经济体合作关系的加强有可能导致中国贸易顺差的减少。中国与日本之间的贸易无论在出口还是在进口上均具有互补性 ,对日经济关系的加强有利于中日两国更好地发挥现有的比较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东亚国家 东亚地区 比较优势 韩国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 泰国 台湾省 出口贸易 产业结构 国际贸易
原文传递
产业结构、城市规模与中国城市生产率 被引量:407
8
作者 柯善咨 赵曜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6-88,115,共14页
本文分析产业结构和城市规模对我国城市经济效益的协同影响机制,估计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最优城市规模以及在城市规模约束下产业结构转变的边际效益。使用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计量估计显示,生产性服务业一制造业结构对生产率的影响... 本文分析产业结构和城市规模对我国城市经济效益的协同影响机制,估计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最优城市规模以及在城市规模约束下产业结构转变的边际效益。使用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计量估计显示,生产性服务业一制造业结构对生产率的影响取决于城市规模,城市需要达到一定的门槛规模方能从上下游产业关联中获得效益。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城市经济效益发生先增长后下降的倒U型变化,而城市规模增大的边际收益则随产业结构向服务业转变而增加。我国大部分地级市的实际规模仍小于最优规模,因此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同时,中小规模的地级市应该推动当地制造业的发展和人口集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关联效应 城市门槛规模 城市最优规模 结构一规模协同效应
原文传递
产业结构、风险特性与最优金融结构 被引量:391
9
作者 龚强 张一林 林毅夫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6,共13页
本文考察银行和金融市场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对产业发展的不同作用。研究发现,当产业的技术和产品较为成熟时,风险相对较低,资金回报较稳健,银行是更加有效的融资渠道;而在技术前沿的产业中,创新和研发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风险和市场... 本文考察银行和金融市场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对产业发展的不同作用。研究发现,当产业的技术和产品较为成熟时,风险相对较低,资金回报较稳健,银行是更加有效的融资渠道;而在技术前沿的产业中,创新和研发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都较高,金融市场能够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金融结构也必将随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变迁。在中国经济由成熟制造业主导的阶段,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许多产业不断接近世界技术前沿,金融市场的重要性将逐步显现,但良好的市场投资环境是金融市场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本文发现与相关经验事实一致,能够为解析中国金融体系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同时为以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为目标的金融改革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金融结构 发展阶段 银行 金融市场
原文传递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50
10
作者 郭克莎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4-45,63,共13页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产业结构 外资利用 产业升级
原文传递
财税政策激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 被引量:383
11
作者 张同斌 高铁梅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70,共13页
本文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考察了财政激励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而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结果显示,财政激励政策比税收优惠政策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出增长。财税政策的激励... 本文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考察了财政激励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而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结果显示,财政激励政策比税收优惠政策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出增长。财税政策的激励作用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的提高和内部结构的优化都具有积极影响,并且税收优惠政策的效果更为显著。政府在财税政策制定时,应注重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并考虑政策的短期适应性和长期战略性,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科学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激励 税收优惠 高新技术产业 产业结构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原文传递
论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 被引量:382
12
作者 马骏 《金融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27,共10页
中国建立绿色金融体系有助于启动新的增长点,提升经济增长潜力,加速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的绿色转型,提升经济的技术含量,缓解环境问题对财政的压力,维护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为了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于绿色产业,... 中国建立绿色金融体系有助于启动新的增长点,提升经济增长潜力,加速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的绿色转型,提升经济的技术含量,缓解环境问题对财政的压力,维护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为了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于绿色产业,必须提高绿色项目的投资回报率,降低污染性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促进绿色投资,强化消费者的绿色环保和消费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体系 绿色产业 绿色投资 企业社会责任 产业结构
原文传递
中国能源强度与经济结构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91
13
作者 韩智勇 魏一鸣 范英 《数理统计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52,共7页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伴随着能源强度下降的特征引起部分学者对中国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数据真实性的怀疑,因此,对中国能源强度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迄今为止,对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如何影响能源强度变化仍然缺少定量研究。本...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伴随着能源强度下降的特征引起部分学者对中国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数据真实性的怀疑,因此,对中国能源强度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迄今为止,对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如何影响能源强度变化仍然缺少定量研究。本文分析了中国能源强度的变化趋势,说明其前后趋势基本上是一致、合理的。以此为基础,将能源强度变化分解为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提出了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的计算方法,对我国能源强度变化中的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构表明:1998-2000年间,我国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各产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其中工业能源强度下降是总体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经济结构 能源强度 能源消费 产业结构
下载PDF
中国地区金融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被引量:313
14
作者 范方志 张立军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36-48,共13页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金融结构转变与实体经济部门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联机制,然后具体实证分析了1978~2000年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金融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经济增长的关系,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金融结构转变与实体经济部门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联机制,然后具体实证分析了1978~2000年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金融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经济增长的关系,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结构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原文传递
“复合行政”的提出——解决当代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行政区划冲突的新思路 被引量:280
15
作者 王健 鲍静 +1 位作者 刘小康 王佃利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4-48,共5页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出现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萌动 ,遭遇到许多现行行政区划的阻碍 ,典型地表现为“行政区经济”。本文认为 ,造成当代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行政区划冲突的根本原...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出现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萌动 ,遭遇到许多现行行政区划的阻碍 ,典型地表现为“行政区经济”。本文认为 ,造成当代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行政区划冲突的根本原因 ,不在于行政区划本身 ,而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尚未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因此 ,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跳出行政区划调整的传统思路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为此 ,我们提出了“复合行政”的新理念 ,按照政府管理范式从统治向治理转变的角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行政 区域经济一体化 行政区划 行政区经济 中国 产业结构
原文传递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演进与生产率增长研究——对中国1978~2007年“结构红利假说”的检验 被引量:309
16
作者 干春晖 郑若谷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5-65,共11页
要素转移推动着产业结构演进,进而影响生产率的增长。本文在估计三次产业资本存量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1978—1992年、1992—2001年及2001—2007年三个阶段生产要素构成的变化和产业结构演进以及要素生产率水平和增长率的差异,并利用偏... 要素转移推动着产业结构演进,进而影响生产率的增长。本文在估计三次产业资本存量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1978—1992年、1992—2001年及2001—2007年三个阶段生产要素构成的变化和产业结构演进以及要素生产率水平和增长率的差异,并利用偏离一份额法分析了产业结构的生产率增长效应。本文发现劳动力和资本的结构变动度在加快,而产业结构的变化则较为平滑;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产业内部,尤其是第二产业内部;劳动力要素的产业间流动具有"结构红利"现象,资本的产业间转移却并不满足结构红利假说。反而存在"结构负利"。劳动力和资本两种要素的所有这些特点都呈现出阶段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生产率增长 结构红利假说
原文传递
产业发展的趋势研判与理性思考 被引量:250
17
作者 厉无畏 王慧敏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11,共7页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市场化的大背景下 ,国际产业的发展也呈现出了新的特征 ,产业的集聚发展、相互间渗透发展以及产业持续发展构成了当今产业发展的主旋律。把握国际产业的发展趋势 ,可以在我国产业战略调整中通过簇群化进一步...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市场化的大背景下 ,国际产业的发展也呈现出了新的特征 ,产业的集聚发展、相互间渗透发展以及产业持续发展构成了当今产业发展的主旋律。把握国际产业的发展趋势 ,可以在我国产业战略调整中通过簇群化进一步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融合化实现产业创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 ;通过生态化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发展 簇群化 融合化 生态化 发展趋势 中国 国际竞争力 产业创新 产业结构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就业弹性的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215
18
作者 张车伟 蔡昉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2-30,共9页
通过分析中国就业弹性变化趋势和特点、产业结构变化与就业以及劳动力价格变化与就业等之间的关系 ,本文尝试回答经济增长能否创造出足够多的就业机会 ,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的关系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等问题 ;同时 ,根据对就业弹性变化... 通过分析中国就业弹性变化趋势和特点、产业结构变化与就业以及劳动力价格变化与就业等之间的关系 ,本文尝试回答经济增长能否创造出足够多的就业机会 ,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的关系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等问题 ;同时 ,根据对就业弹性变化趋势的研究 ,文章在最后还简要分析了WTO的就业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 经济增长 中国 产业结构 劳动力价格 发展趋势 WTO
原文传递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来自283个城市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50
19
作者 唐文进 李爽 陶云清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5-49,共15页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积极意义。在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83个地级以上城市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槛模型等回归方法,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及其各维...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积极意义。在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83个地级以上城市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槛模型等回归方法,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及其各维度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瓶颈,具有门槛效应;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长期且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不同区域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非线性效应具有异质性,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效应从东部到中西部逐级增强。因而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应加大建设数字金融基础设施的力度,尤其要重视增加落后地区的普惠金融服务供给和提升其数字化程度,同时,也要防止数字普惠金融的过度发展为产业结构升级带来负的外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普惠金融 数字普惠金融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升级 金融发展 非线性效应
下载PDF
金融抑制、产业结构与收入分配 被引量:240
20
作者 陈斌开 林毅夫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23,共21页
本文分析了金融抑制产生的机制,发现政府发展战略是造成金融抑制背后的根本原因:为支持违背本国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政府通过金融抑制的方式来降低其生产成本。本文的理论模型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金融抑制导致穷人面对... 本文分析了金融抑制产生的机制,发现政府发展战略是造成金融抑制背后的根本原因:为支持违背本国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政府通过金融抑制的方式来降低其生产成本。本文的理论模型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金融抑制导致穷人面对更高的贷款利率和更低的存款利率,造成金融市场的"机会不平等",使得穷人财富增长更慢,甚至陷入贫困陷阱。(2)在比较优势发展战略下,"先富带动后富"的"滴落"机制将发生作用,收入分配格局会不断改善;若政府推行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战略,个体财富收敛速度将减慢,收入分配趋于恶化,甚至造成长期"两极分化"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战略 金融抑制 产业结构 收入分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