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0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业发展的趋势研判与理性思考 被引量:250
1
作者 厉无畏 王慧敏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11,共7页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市场化的大背景下 ,国际产业的发展也呈现出了新的特征 ,产业的集聚发展、相互间渗透发展以及产业持续发展构成了当今产业发展的主旋律。把握国际产业的发展趋势 ,可以在我国产业战略调整中通过簇群化进一步...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市场化的大背景下 ,国际产业的发展也呈现出了新的特征 ,产业的集聚发展、相互间渗透发展以及产业持续发展构成了当今产业发展的主旋律。把握国际产业的发展趋势 ,可以在我国产业战略调整中通过簇群化进一步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融合化实现产业创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 ;通过生态化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发展 簇群化 融合化 生态化 发展趋势 中国 国际竞争力 产业创新 产业结构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产业融合与产业创新 被引量:160
2
作者 厉无畏 《上海管理科学》 2002年第4期4-6,共3页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跨地区、跨行业的企业兼并浪潮迭起,产业间的界限渐趋模糊,出现了不同产业相互渗透、交叉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其特征在于融合发展的结果出现了新的产业或新的增长点。产业融合的新趋势对我国新一...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跨地区、跨行业的企业兼并浪潮迭起,产业间的界限渐趋模糊,出现了不同产业相互渗透、交叉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其特征在于融合发展的结果出现了新的产业或新的增长点。产业融合的新趋势对我国新一轮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促进产业融合可以提升传统产业水平,并实现产业创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创新 中介机制 产业融合 组织协调机制 企业主体机制 经济增长点
下载PDF
创新要素对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中国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63
3
作者 李培楠 赵兰香 万劲波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4-612,共9页
基于2007-2012年中国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数据,运用面板回归方法和BP神经网络方法,就人力资本、内部资金、外部技术和政府支持等创新要素投入对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技术开发阶段,内部资金、外部技术以及人力资... 基于2007-2012年中国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数据,运用面板回归方法和BP神经网络方法,就人力资本、内部资金、外部技术和政府支持等创新要素投入对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技术开发阶段,内部资金、外部技术以及人力资本中研发人员比重对产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人力资本中研发人员数量和政府支持对产业创新绩效具有负向影响;在成果转化阶段,人力资本对产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外部技术对产业创新绩效具有负向影响,内部资金对产业创新绩效具有"倒U型"关系,政府支持对产业创新绩效具有"正U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要素 产业创新 创新绩效
原文传递
中国中小板上市公司产业创新的绩效研究 被引量:136
4
作者 陆国庆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8-148,共11页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而产业创新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等的系统集成,是国家竞争力的基本决定因素。本文构建了包括创新外溢效应、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产业效应等变量的分析框架,通过对中国中小板上市公司2006、2007、2...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而产业创新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等的系统集成,是国家竞争力的基本决定因素。本文构建了包括创新外溢效应、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产业效应等变量的分析框架,通过对中国中小板上市公司2006、2007、2008年的创新活动调查分析,检验了创新绩效与上述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企业绩效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而与创新环境与行业背景如政府支持力度和创新机遇等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甚至呈负相关,与外溢效应呈显著的负相关性,与创新人力资本投入、公司年龄、公司Q值也呈现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绩效 创新外溢效应 产业创新 中小板上市公司
原文传递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理论基础、动力机制及其实现 被引量:96
5
作者 陈修颖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5-450,共6页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是社会经济大转型时期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对空间结构惯性、区域发展与空间结构的互动关系等理论问题的探讨,明确了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的被动性和阶段性等一般规律;八大动力机制的系统分析为空间结构重组提供了理论依据;...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是社会经济大转型时期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对空间结构惯性、区域发展与空间结构的互动关系等理论问题的探讨,明确了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的被动性和阶段性等一般规律;八大动力机制的系统分析为空间结构重组提供了理论依据;区域空间结构组成的五大要素的优化是实现结构重组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 动力机制 理论基础 空间结构惯性 区域发展 互动关系 被动性 阶段性 优化 流动空间 空间体系 国家力量 横向区域协作力 生产力梯度力 产业升级 产业创新 中国 全球化
下载PDF
前沿技术差距与科学研究的创新效应——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谁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 被引量:131
6
作者 孙早 许薛璐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23,共19页
当中国的科研投入总量开始被归入世界第一梯队、总体科技水平逐步接近世界前沿水平(前沿差距缩小)时,国家的科研投入方向(偏向应用还是偏向基础)开始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决定着科学研究对创新增长的贡献度。本文从理论与经验两个层面证明... 当中国的科研投入总量开始被归入世界第一梯队、总体科技水平逐步接近世界前沿水平(前沿差距缩小)时,国家的科研投入方向(偏向应用还是偏向基础)开始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决定着科学研究对创新增长的贡献度。本文从理论与经验两个层面证明,面对不同的前沿差距水平,客观上存在一个最优技术差距水平,当前沿差距小于最优技术差距时,应用研究投入持续维持在一个过高水平上将会对创新增长产生抑制作用;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则可通过增强本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缩小最优技术差距,扭转应用研究对创新增长边际递减的负面效应。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中国产业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性拐点之上,只有持续保持对基础研究投入的强劲势头,才能最终使得中国的产业创新实现从模仿创新向原始创新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前沿差距 产业创新
原文传递
国内外智能制造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15
7
作者 王友发 周献中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4-160,共7页
本文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源,选取1992—2015年收录的智能制造研究文献为样本,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内外智能制造领域的研究现状、主题及热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献内容进... 本文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源,选取1992—2015年收录的智能制造研究文献为样本,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内外智能制造领域的研究现状、主题及热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献内容进一步对国内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述评和分析,找出与国外存在的差距,为中国学者今后在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 产业创新 内容分析法 共词分析法
下载PDF
产业创新系统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被引量:89
8
作者 张治河 胡树华 +1 位作者 金鑫 谢忠泉 《科研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6-39,共4页
产业创新系统研究是继技术创新理论和国家创新系统理论之后创新管理领域兴起的新兴前沿领域。本文在综合研究国内外产业创新管理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产业创新系统模型,对其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创新 产业创新 产业创新系统 创新管理 产业政策 产业技术
下载PDF
产业创新:新经济下的产业升级模式 被引量:71
9
作者 张耀辉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17,共4页
本文从剖析产业升级概念开始,用高附加值产业代替低附加值产业的过程定义产业升级,以此为前提,提出了产业创新对产业升级的作用,比较详尽地分析了产业创新以分工创新为主要模式更为合理的理由,并以此为根据提出了产业创新的政策。
关键词 产业升级 产业创新 分工创新 新经济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理论阐释 被引量:84
10
作者 何玉长 方坤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6-67,共12页
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实体经济是当前中国重要的经济战略。新一代人工智能体现了当代先进科技生产力,人工智能技术渗透于生产力各要素中,综合作用于生产劳动过程。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为人工智能融合实体经济创造了客观条件,实体... 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实体经济是当前中国重要的经济战略。新一代人工智能体现了当代先进科技生产力,人工智能技术渗透于生产力各要素中,综合作用于生产劳动过程。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为人工智能融合实体经济创造了客观条件,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亟需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智能化乃客观必然。其运行机制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实体经济,促进实体经济技术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从而促进经济常态化增长。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实体经济,一方面在于人工智能技术升级实体经济,包括开发智能农业,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智能产业支撑体系和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服务业和文化教育产业智能化。另一方面在于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实体经济,包括人工智能产业链相关行业创新,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产业创新,物联网与智能商业模式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实体经济 深度融合 技术升级 产业创新
原文传递
基于产业对接与转移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量:75
11
作者 张贵 王树强 +1 位作者 刘沙 贾尚键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4年第4期14-20,共7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由区域目标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实现合理的产业分工以及产业转移成为三地协同发展的重大课题。目前,京津和津冀间优势产业的重合度较高,存在严重的产业趋同,其竞争倾向较高;京冀间相似系数较低,产业差异明显,其协作倾...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由区域目标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实现合理的产业分工以及产业转移成为三地协同发展的重大课题。目前,京津和津冀间优势产业的重合度较高,存在严重的产业趋同,其竞争倾向较高;京冀间相似系数较低,产业差异明显,其协作倾向较强,转移产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转移企业多为资源消耗型,转移主要集中在较近的城乡边缘区,且已进入由梯度转移为主向转变城市功能为主以及产业创新、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并行的新阶段。京津冀产业对接与转移的总体思路应以技术"进链"、企业"进群"、产业"进带"、园区"进圈"为主线,形成"项目带动、企业拉动、集群驱动、产城互动、区域联动"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京津冀 产业创新 功能定位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65
12
作者 胡洪彬 《经济学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25,共10页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生产力,是契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引领的生产力,也是能带来高品质社会生活的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生产力,是契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引领的生产力,也是能带来高品质社会生活的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源于对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探索与总结,也源于新时代新征程使命任务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深刻揭示并回答了新时代如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命题,为新时代新征程我国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指明了科学方向,也为推进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支撑和中国机遇。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推进我国科技创新力及科技创新资源整合力的全面提升,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高度重视生产关系的调整和优化,坚持扩大开放和实现合作共赢,由此才能通过生产力的跃迁为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夯实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产业创新 实践进路
原文传递
发展新质生产力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被引量:59
13
作者 洪银兴 《当代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共3页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讲到,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1]以科技创新引领现...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讲到,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1]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2023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再次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 产业创新 现代化产业体系 电子信息 科技创新资源 颠覆性技术 新动能
原文传递
产业集群区位选择形成机制分析 被引量:34
14
作者 于树江 李艳双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0-122,119,共4页
本文在对产业集群理论主要研究领域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产业集群区位选择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区位的成本限制、区位选择的路径依赖性及空间吸聚作用机理等内容,并结合国外的实证调查,揭示了不同区位条件对产业集群创新的影响。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区位选择 成本 产业创新 路径依赖
下载PDF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45
15
作者 王艾青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1-34,共4页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产业创新均具有经济增长效应,三者具有内在逻辑性与辩证关系。技术创新为经济增长创造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并对制度创新提出需求,为产业创新提供新的基础;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提供条件,推动生产函数向生...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产业创新均具有经济增长效应,三者具有内在逻辑性与辩证关系。技术创新为经济增长创造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并对制度创新提出需求,为产业创新提供新的基础;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提供条件,推动生产函数向生产可能性边界靠近;技术创新通过制度创新进行扩散,进而扩展为产业创新;产业创新为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提供新的更高的基础条件,从而促进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 产业创新 内在逻辑性
下载PDF
构建创新型城市的要素分析 被引量:40
16
作者 邹德慈 《中国科技产业》 2005年第10期13-15,共3页
关键词 城市活力 创新 要素分析 构建 人类进步 人类文明史 生产力 产业创新 生活
下载PDF
产业融合——突破传统范式的产业创新 被引量:37
17
作者 吴颖 刘志迎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7-69,共3页
产业融合是建立在科技发展并不断融合基础之上的新型产业革命 ,它将导致社会经济系统的深刻变化。产业融合是一种突破传统范式的产业创新 ,丰富了传统的产业创新理论。在技术融合的基础上 ,产业和企业的融合必将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和产... 产业融合是建立在科技发展并不断融合基础之上的新型产业革命 ,它将导致社会经济系统的深刻变化。产业融合是一种突破传统范式的产业创新 ,丰富了传统的产业创新理论。在技术融合的基础上 ,产业和企业的融合必将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能力 ,进而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对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融合 技术融合 产业创新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产业创新研究 被引量:49
18
作者 李颖 贺俊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1-106,共6页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跃进的攻坚期,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是确保我国跻身世界级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把握时代契机,通过数字经济“鼎新革故”赋能产业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价值创造...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跃进的攻坚期,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是确保我国跻身世界级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把握时代契机,通过数字经济“鼎新革故”赋能产业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价值创造和分配的逻辑发生改变,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打破边际递减规律,生产模块化激发架构创新。这些变化从要素、价值、技术、资源全方位为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创新提供新思路。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产业创新的基础路径包括数据要素驱动、底层技术推动、新型商业模式和产业组织变革带动以及跨产业联动等;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产业创新的具体路径包括以优化区域布局弥合“数字鸿沟”以及以行业选择破除“卡脖子”技术封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制造业 产业创新 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区域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测度 被引量:49
19
作者 苗峻玮 冯华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1-118,共8页
评价体系是引导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通过选取31个省份的相关数据,构建涵盖要素层面、产业层面、社会层面三个维度的区域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测度结果显示:当前我国地区间高质量发展水平不均衡,各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自东向西... 评价体系是引导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通过选取31个省份的相关数据,构建涵盖要素层面、产业层面、社会层面三个维度的区域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测度结果显示:当前我国地区间高质量发展水平不均衡,各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自东向西逐步减弱的特点。依据研究结果将样本省份划分为领先地区、优势地区、中等地区、追赶地区四类,提出应当从对标领先地区、发挥区域优势、提升创新要素质量等方向入手提高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为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新的思路,为各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产业创新 评价体系 区域差异
下载PDF
中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产业效应分析——对1999年度沪市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陆国庆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7-34,共8页
产业效应是企业业绩的重要影响因子 ,也是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追求的目标之一。本文运用市场股价变动法 ( Tobin's Q)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产业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 ,得出结论是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时选择进入产业效应较高的产业 ,产业创... 产业效应是企业业绩的重要影响因子 ,也是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追求的目标之一。本文运用市场股价变动法 ( Tobin's Q)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产业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 ,得出结论是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时选择进入产业效应较高的产业 ,产业创新型资产重组的绩效显著优于非产业创新型资产重组的绩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效应 产业创新 资产重组 上市公司 中国 市场股价变动法 1999年度 沪市 实证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