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7篇文章
< 1 2 1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纯粹经济损失的赔偿与一般侵权行为条款 被引量:137
1
作者 葛云松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89-736,共48页
关键词 纯粹经济损失 一般侵权行为 赔偿 财产利益 交通堵塞 交通肇事 受害人 他人
原文传递
交通肇事逃逸的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53
2
作者 劳东燕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14,共12页
对交通肇事逃逸问题的研究,应抓住两条线索:一是逃逸规定的规范保护目的;二是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场合涉及的行为结构。逃逸规定的规范目的仅在于救助伤者,而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场合成立行为复数(即交通肇事行为与不救助行为)。我国《刑法》... 对交通肇事逃逸问题的研究,应抓住两条线索:一是逃逸规定的规范保护目的;二是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场合涉及的行为结构。逃逸规定的规范目的仅在于救助伤者,而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场合成立行为复数(即交通肇事行为与不救助行为)。我国《刑法》第133条中的两个"逃逸"需作相同解释,在不救助的意义上来理解。"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属于结合犯,是交通肇事罪(基本犯)与遗弃罪的结合;"因逃逸致人死亡"则是结合犯的结果加重犯,仅限于遗弃行为过失致人死亡的情形。如果逃逸行为本身可评价为故意杀人的实行行为,则应以交通肇事罪(基本犯)与故意杀人罪对肇事者数罪并罚。作为定罪情节的逃逸不能为交通肇事罪(基本犯)的构成要件所包容,应对其作独立的评价,按遗弃罪或故意杀人罪对肇事者追究刑事责任。指使逃逸行为本质上是唆使肇事者不予救助,视情况成立遗弃罪、故意杀人罪或窝藏罪;对指使逃逸行为的处理无需以认可过失共同犯罪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肇事 逃逸 指使 结合犯 规范保护目的
原文传递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问题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赵秉志 田宏杰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0-25,共6页
关键词 交通肇事 逃逸致人死亡 轧逃 故意杀人罪 判定
原文传递
论刑法如何对自动驾驶进行规制——以交通肇事罪为视角 被引量:40
4
作者 卢有学 窦泽正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3-80,共8页
自动驾驶汽车的逐步推广,对我国传统《刑法》中交通肇事罪之规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诸如"无行为无犯罪"原则失灵、主观罪过存疑、因果关系的可解释性存疑,以及交通肇事共犯体系的消解。但是,传统《刑法》仍可对因自动驾驶汽车... 自动驾驶汽车的逐步推广,对我国传统《刑法》中交通肇事罪之规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诸如"无行为无犯罪"原则失灵、主观罪过存疑、因果关系的可解释性存疑,以及交通肇事共犯体系的消解。但是,传统《刑法》仍可对因自动驾驶汽车的制造商与操控者未尽谨慎义务而造成的交通事故进行规制。至于自动驾驶汽车本身所引发的交通事故,能够构成交通肇事罪,对它的刑事处罚应设计为修改程序、永久销毁"两阶层"惩治体系,并且二者的适用无顺序性,视自动驾驶汽车实际对公共道路交通安全所造成的法益侵害之大小择一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交通肇事 谨慎义务 辨认能力 控制能力 刑事责任
下载PDF
6496例颅脑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37
5
作者 李冰 李宗敏 +2 位作者 郭建欣 张红芹 王明阳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97-199,共3页
目的研究当今沿海开放县级卫星城市的颅脑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6496例颅脑损伤患者填写《颅脑损伤流行病学调查表》,内容包括年龄因素、受伤机制、时间分布、伤情资料、治疗方式及治疗结果等。表格均由本科神经外科医师复审。所取... 目的研究当今沿海开放县级卫星城市的颅脑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6496例颅脑损伤患者填写《颅脑损伤流行病学调查表》,内容包括年龄因素、受伤机制、时间分布、伤情资料、治疗方式及治疗结果等。表格均由本科神经外科医师复审。所取的数据均经质控验证。结果⑴颅脑损伤的高危年龄阶段为15~44岁。⑵摩托车事故占交通肇事的53.2%,为主要车型,其次为坠落伤占17.31%。⑶颅脑损伤下半年明显高于上半年,5月、6月、10月、11月为高峰期。⑷1d内的高峰时间为9点、10点、18点、20点和21点。⑸院前行气管插管是后继抢救成功的关键。结论颅脑损伤是可以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加以防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特征 颅脑损伤患者 神经外科医师 摩托车事故 年龄因素 受伤机制 时间分布 治疗结果 治疗方式 年龄阶段 交通肇事 高峰时间 抢救成功 气管插管 干预措施 调查表 坠落伤 高峰期
原文传递
醉酒驾车之刑事法规制进路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孙国祥 黄星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9-44,共6页
刑事司法对于规制醉驾行为之罪名"争"多"论"少,洞见其症结乃是处罚醉酒犯罪的刑事立法过于粗疏所致。醉驾肇事行为的定性,依托原因自由行为之法理,结合醉驾行为人所处限制行为能力或无行为能力状况之不同,区别对待... 刑事司法对于规制醉驾行为之罪名"争"多"论"少,洞见其症结乃是处罚醉酒犯罪的刑事立法过于粗疏所致。醉驾肇事行为的定性,依托原因自由行为之法理,结合醉驾行为人所处限制行为能力或无行为能力状况之不同,区别对待,力求主观罪过之精确认定。基于完善立法的考量,可在交通肇事罪中增添加重情节条款,将醉驾、飙车、无证驾驶等情况作为交通肇事罪加重处罚情节,以达至一举多得之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驾行为 交通肇事 醉酒犯罪 公共安全
原文传递
危险驾驶行为的刑法规制 被引量:22
7
作者 孟君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43-47,共5页
现阶段,以危险方式驾驶机动车辆而导致交通事故的现象有增无减,这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德国、日本、英国等国家的刑法规范对危险驾驶行为进行独立的刑法评价,成立危险驾驶罪。我国刑法对因危险驾驶行为而导致交通事故... 现阶段,以危险方式驾驶机动车辆而导致交通事故的现象有增无减,这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德国、日本、英国等国家的刑法规范对危险驾驶行为进行独立的刑法评价,成立危险驾驶罪。我国刑法对因危险驾驶行为而导致交通事故的规定依附于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两个罪名。然而,危险驾驶行为有自己独立的罪质,我国刑法应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增设危险驾驶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驾驶 交通肇事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
下载PDF
自动驾驶交通肇事刑事责任的认定与分配 被引量:29
8
作者 龙敏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7-82,共6页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功能汽车"逐渐进化为"智能汽车",智能汽车将可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先普及的人工智能产品。智能汽车的自动驾驶功能在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运输便利性的同时,其危险性也不可避免。当智...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功能汽车"逐渐进化为"智能汽车",智能汽车将可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先普及的人工智能产品。智能汽车的自动驾驶功能在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运输便利性的同时,其危险性也不可避免。当智能汽车在自动驾驶中造成重大损害时,以人类行为为中心的传统刑法及刑事责任规则在刑事责任的认定中暴露出局限性,应当由谁来承担刑事责任难以明确。作为对人工智能产品刑法规制的应对,一方面,刑法应当区别于传统汽车相关操作主体,对其规定合理的注意义务和过失责任认定规则;另一方面,刑法要立足于智能汽车的人工智能特征,对自动驾驶造成的损害不能直接归因于人类行为时的刑事责任承担与分配予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汽车 自动驾驶 交通肇事 刑事责任
下载PDF
论交通肇事后逃逸 被引量:16
9
作者 侯国云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2003年第2期145-148,共4页
把交通肇事后逃逸界定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不符合立法的原意和刑法原理。因为救助被害人之后再行逃跑,仍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但此种情况下把逃逸作为加重处罚的情节就没有道理了。正确理解交通肇事... 把交通肇事后逃逸界定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不符合立法的原意和刑法原理。因为救助被害人之后再行逃跑,仍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但此种情况下把逃逸作为加重处罚的情节就没有道理了。正确理解交通肇事后逃逸,不能与是否救助被害人割裂开来。此外,还要充分注意逃逸的“假两面性”、“二重性”和“真实性”。关于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定性与处罚,要充分注意肇事者对被害人的死亡是否持放任态度。对于那些将伤者移入偏僻处隐藏或者佯装送往医院,途中抛弃后再逃逸的案件,则应按故意杀人罪论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肇事 逃逸 故意 "交通肇事后逃逸" 刑法 中国 全观
原文传递
关于民事责任能否转换为刑事责任的研讨 被引量:22
10
作者 于志刚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6年第6期33-40,共8页
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产生,源于不同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以客观存在的民事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为前提。在我国现实存在的司法解释之中,民事责任出现了向刑事责任的转化倾向,值得关注。刑事案件中民事赔偿责任的积极履行状态,可以有限... 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产生,源于不同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以客观存在的民事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为前提。在我国现实存在的司法解释之中,民事责任出现了向刑事责任的转化倾向,值得关注。刑事案件中民事赔偿责任的积极履行状态,可以有限度影响到刑事案件的量刑,这是可以接纳的刑事责任微调。但是,无能力赔偿而导致的由民事侵权向刑事犯罪的转化,即由非罪向罪的转化,是一种必须加以遏制的逆向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 刑罚 民事责任 刑事责任 交通肇事
下载PDF
自动驾驶车辆交通肇事的刑法规制 被引量:25
11
作者 程龙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87,共7页
自动驾驶技术日趋成熟,相应的法律问题也随之显露。自动驾驶车辆肇事案陆续发生,关于如何对自动驾驶车辆交通肇事进行刑法规制的讨论已跃然出现。从人格责任出发,包括自动驾驶车辆在内的人工智能产品具备一定的辨认、控制自身行为的能力... 自动驾驶技术日趋成熟,相应的法律问题也随之显露。自动驾驶车辆肇事案陆续发生,关于如何对自动驾驶车辆交通肇事进行刑法规制的讨论已跃然出现。从人格责任出发,包括自动驾驶车辆在内的人工智能产品具备一定的辨认、控制自身行为的能力,也有局部的自我意识和刑罚感知能力,可以以特殊的形式承担刑事责任。具体到交通肇事的罪责承担上,应以自动驾驶系统与驾驶人对车辆的支配能力为中心,在辅助驾驶模式、共同驾驶模式和自主驾驶模式下分别讨论责任承担问题。同时,注意判断驾驶人的结果回避可能性、自动驾驶系统的意志自由,并且重视制造厂商和个人的监督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刑事责任 交通肇事 刑法规制
下载PDF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证据属性 被引量:20
12
作者 张栋 《中国司法鉴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2-74,共3页
我国刑法中规定的交通肇事罪是以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为前置条件的,因此,事故责任的判定对交通肇事罪能否成立意义重大,而围绕交通事故认定书的相关问题也就成为了法律适用中的难点。关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证据属性,应将... 我国刑法中规定的交通肇事罪是以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为前置条件的,因此,事故责任的判定对交通肇事罪能否成立意义重大,而围绕交通事故认定书的相关问题也就成为了法律适用中的难点。关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证据属性,应将其认定为鉴定结论,在具体案件的处理上,应以证据规则对作为鉴定结论的交通事故认定书的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只有经查证属实的交通事故认定书,才能作为定案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肇事 交通事故认定书 鉴定结论
下载PDF
论自动驾驶汽车交通肇事的刑事责任 被引量:24
13
作者 周铭川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6-43,共8页
对自动驾驶汽车交通肇事时刑事责任主体的确定,既要考虑自动驾驶的水平分级,又要在准确理解传统刑法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在当前弱人工智能背景下,不应认为自动驾驶系统可以成为犯罪主体。对驾驶员和使用者能否构成犯罪,应着重分析其... 对自动驾驶汽车交通肇事时刑事责任主体的确定,既要考虑自动驾驶的水平分级,又要在准确理解传统刑法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在当前弱人工智能背景下,不应认为自动驾驶系统可以成为犯罪主体。对驾驶员和使用者能否构成犯罪,应着重分析其对肇事结果有无过失,即便在高度自动化和完全自动化场合,留在车上的驾驶员和使用者仍有可能构成犯罪。虽然自动驾驶汽车的整车、零部件或程序的设计者、生产者、销售者可能因为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而承担产品责任或刑事责任,但由于他们对具体的驾驶违章行为所致具体肇事结果不可能预见和避免,无法对具体肇事结果产生注意义务,因而不能构成交通肇事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人工智能 交通肇事 刑事责任
下载PDF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应为独立罪名 被引量:16
14
作者 朱建华 都龙元 《广西社会科学》 2003年第5期109-111,共3页
在对刑法第 133条规定的“因逃逸致人死亡”这一行为的性质、罪过等方面进行法律分析的基础上 ,指出对这种行为仍定交通肇事罪是不恰当的 ,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应成立一个新的罪名“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罪”。
关键词 交通肇事 逃逸致人死亡 罪名 不作为
下载PDF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性解释——以质疑规范目的解释为切入点 被引量:24
15
作者 黄伟明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1-160,共10页
目的解释方法几乎成为交通肇事"逃逸"解释的主要方法。但其方法本身存在天然缺陷。通过目的解释将没有离开肇事现场也认定为"逃逸"的结论更让人难以接受。应该从"逃逸"的行为性去解释。刑法条文是交通肇... 目的解释方法几乎成为交通肇事"逃逸"解释的主要方法。但其方法本身存在天然缺陷。通过目的解释将没有离开肇事现场也认定为"逃逸"的结论更让人难以接受。应该从"逃逸"的行为性去解释。刑法条文是交通肇事"逃逸"解释的唯一对象。刑法条文的结构和逻辑关系证明了交通肇事"逃逸"是客观的加重量刑情节。交通肇事"逃逸"造成了刑法禁止的客观状态是加重处罚的合理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逃逸 交通肇事 规范目的解释 加重处罚
原文传递
涉智能网联汽车犯罪的刑法理论与适用 被引量:20
16
作者 刘宪权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3-65,共13页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刑事风险主要有:智能网联汽车因程序设置瑕疵,所引发的“内忧”;智能网联汽车受外界干扰,所引起的“外患”。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者、生产者面临的刑事风险相较使用者等其他主体可能更大。在涉智能网联汽车犯罪的刑事...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刑事风险主要有:智能网联汽车因程序设置瑕疵,所引发的“内忧”;智能网联汽车受外界干扰,所引起的“外患”。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者、生产者面临的刑事风险相较使用者等其他主体可能更大。在涉智能网联汽车犯罪的刑事责任认定时应遵循“打折”分配原则,即根据汽车自动驾驶智能等级程度,对各相关主体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划分。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模式下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引发交通事故的,应以重大责任事故罪追究智能网联汽车程序设置研发者、生产者的刑事责任。智能网联汽车超载运输,危害公共安全,应以危险驾驶罪追究智能网联汽车所有人、管理人的刑事责任。行为人对处于自动驾驶模式下的智能网联汽车使用暴力或者抢控自动驾驶程序所控制的驾驶操纵装置,干扰智能网联汽车正常行驶、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应按妨害安全驾驶罪论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 智能等级 刑事责任分配 交通肇事 危险驾驶 妨害安全驾驶
下载PDF
算法优化语境下自动驾驶汽车交通肇事的困境纾解 被引量:21
17
作者 陈禹衡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CSSCI 2021年第3期60-73,共14页
自动驾驶汽车的算法不断优化,但同时也出现了责任分配不明、道德争议困局、算法偏见风险等问题。自动驾驶汽车依赖于系统学习功能下的人机互动,并非适格的追责主体,而算法的介入程度则影响责任分配,生产者主要负有生产风险控制责任,但... 自动驾驶汽车的算法不断优化,但同时也出现了责任分配不明、道德争议困局、算法偏见风险等问题。自动驾驶汽车依赖于系统学习功能下的人机互动,并非适格的追责主体,而算法的介入程度则影响责任分配,生产者主要负有生产风险控制责任,但不负道德责任,使用者负有日常检查与风险制止责任。对于诸如隧道难题之类的道德争议难题,预先植入功利主义的道德算法会有“泛道德化”风险,而由功利主义演化出的罗尔斯算法在实际适用中也存在缺陷。相反,基于自我保护原则编译算法,能够实现全局最优的选择结果。人工智能系统中的算法偏见无法被根本消除,只能对先天算法偏见进行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对后天算法偏见补充相关规范文件并且加入预警程序,避免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 自动驾驶汽车 交通肇事 道德算法 算法偏见
下载PDF
自动驾驶汽车交通肇事的刑法应对 被引量:20
18
作者 黄波 《天府新论》 CSSCI 2018年第4期112-118,共7页
自动驾驶汽车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并将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自动驾驶汽车在法律层面所引发的驾驶人角色的消解、心态的异化、谨慎义务的变化,给交通肇事罪的主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的认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此,刑法... 自动驾驶汽车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并将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自动驾驶汽车在法律层面所引发的驾驶人角色的消解、心态的异化、谨慎义务的变化,给交通肇事罪的主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的认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此,刑法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主要包括承认自动驾驶系统的驾驶人地位、给予驾驶人必要的容忍和信赖、赋予驾驶人恰当的谨慎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汽车 交通肇事 驾驶人 刑法
下载PDF
论网约车平台的侵权责任 被引量:20
19
作者 夏利民 王运鹏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102-110,共9页
网约车本身的特殊性增加了肇事责任认定、责任分担上的困难。在网约车交通肇事的侵权关系中,可能有司机、乘客、网约车平台、第三人等四方主体,按照运行支配与运行利益相结合的"二元"道路交通事故赔偿理论,网约车平台和网约... 网约车本身的特殊性增加了肇事责任认定、责任分担上的困难。在网约车交通肇事的侵权关系中,可能有司机、乘客、网约车平台、第三人等四方主体,按照运行支配与运行利益相结合的"二元"道路交通事故赔偿理论,网约车平台和网约车司机都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主体,至于二者承担的责任比例,既决于运行支配和运行利益的分析,还要考虑网约车司机与网约车平台的法律关系。实际运营中,这种法律关系包括自有车辆直接雇佣、租赁车代驾以及社会车辆加盟等三种模式,对这三种模式进行区分,同时对责任期间进行界定,是解决这中复杂难题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约车 交通肇事 侵权责任
下载PDF
危险驾驶行为的刑事处罚探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石红卫 陆之悦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9年第5期29-32,共4页
针对我国交通肇事现状,危险驾驶行为按照交通肇事罪加以定罪量刑,不能体现罚当其罪。建议在立法上增设"危险驾驶罪",将危险驾驶行为犯罪化,以明确国家对此类行为的否定性评价,从而对危险驾驶行为进行有效遏止,实现公平正义。
关键词 交通肇事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 危险驾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