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增强对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及黏液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李亚敏 金钰铌 +2 位作者 芮芳 雷静 陆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76-1480,共5页
目的以病理诊断为依据,评估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增强扫描诊断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serous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BOT)和交界性黏液性肿瘤(mucinous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M⁃BOT)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目的以病理诊断为依据,评估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增强扫描诊断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serous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BOT)和交界性黏液性肿瘤(mucinous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M⁃BOT)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9例S⁃BOT和46例M⁃BOT患者的术前影像、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并比较肿瘤的MSCT表现。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MSCT增强扫描诊断卵巢S⁃BOT和M⁃BOT的灵敏度为87.2%、特异度为89.1%、准确度为88.2%,Kappa值为0.763。S⁃BOT与M⁃BOT在分房、囊液均质、囊壁/间隔增厚、肿块最大经、肿块实性成分平扫CT值及强化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OT单/双房多见,M⁃BOT多房多见;S⁃BOT较M⁃BOT囊液密度更均质;M⁃BOT较S⁃BOT的囊壁/间隔增厚多见;S⁃BOT最大径小于M⁃BOT;S⁃BOT实性成分平扫CT值低于M⁃BOT;二者增强扫描均表现为渐进性延迟强化,S⁃BOT各期强化率均高于M⁃BOT。出血及钙化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分房、囊壁/间隔增厚及肿块实性成分平扫CT值在鉴别S⁃BOT及M⁃BOT中具有独立预测价值。结论MSCT增强扫描对卵巢S⁃BOT和M⁃BOT的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好,其或可作为卵巢S⁃BOT与M⁃BOT的鉴别诊断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交界浆液肿瘤 交界黏液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卵巢微乳头亚型交界性浆液性肿瘤5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倩 彭英霞 +1 位作者 王彬 杨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89-1291,共3页
目的 探讨卵巢微乳头亚型交界性浆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5例卵巢微乳头亚型交界性浆液性肿瘤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分析其免疫表型,结合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均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卵巢肿物,实性或囊... 目的 探讨卵巢微乳头亚型交界性浆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5例卵巢微乳头亚型交界性浆液性肿瘤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分析其免疫表型,结合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均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卵巢肿物,实性或囊性含囊内乳头,多可见卵巢表面乳头。镜下可见直接由大的具有纤维血管间质的乳头分出长丝状微乳头,微乳头的长径∶宽径大于5。免疫表型:CK7、CA125、ER、PR均阳性,p53阴性或灶性弱阳性,Ki-67增殖指数5%~25%。结论 卵巢微乳头亚型交界性浆液性肿瘤是经典型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向低级别浆液性癌的中间阶段,镜下形态及免疫表型可与后两者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交界浆液肿瘤 微乳头 低级别浆液 病理形态
下载PDF
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赵烨 王秋曼 +2 位作者 姚丽婷 韩骁 曹洁琼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1106-1107,共2页
目的主要研究微乳头亚型、伴有微浸润2种特殊病理类型与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SBOT)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05年1月至12月收治的68例SBOT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统计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预... 目的主要研究微乳头亚型、伴有微浸润2种特殊病理类型与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SBOT)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05年1月至12月收治的68例SBOT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统计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68例患者中有6例复发(6/68),其中2例伴有微浸润(2/6),4例为微乳头型(4/8)。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微乳头亚型、伴有微浸润与SBOT的预后相关(P<0.05)。结论对于有微乳头亚型和(或)伴有微浸润的SBOT患者,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此类患者术后随访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交界浆液肿瘤 病理 预后
下载PDF
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微乳头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湛丽 王金华 宋光耀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18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微乳头型(micropapillary SBT)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微乳头型SB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患者,年龄35~61岁,以"下腹不适,盆腔包块"为主要临床症状就诊,术前检查血CA12...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微乳头型(micropapillary SBT)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微乳头型SB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患者,年龄35~61岁,以"下腹不适,盆腔包块"为主要临床症状就诊,术前检查血CA125升高。5例肿瘤发生在双侧卵巢,2例为单侧。5例伴有卵巢表面肿物。肿物囊性或囊实性,直径5~13 cm,呈乳头状、菜花状或结节状。3例伴有腹膜种植及2例淋巴结受累,3例输卵管受累,4例腹水肿瘤细胞阳性。镜下主要表现为微乳头结构与筛状结构。免疫组化P53弱表达或不表达,Ki-67阳性细胞〈20%。结论微乳头型SBT好发于双侧卵巢,多伴有血CA125值升高,伴有表面肿物者易腹膜种植、淋巴结受累及其他脏器种植,临床医生手术时应注意详查卵巢外肿瘤种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界浆液肿瘤 微乳头型 腹膜种植
下载PDF
探讨M2型丙酮酸激酶和组织蛋白酶D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和交界性浆液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海宁 施志军 李冀红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5年第26期4541-4543,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和交界性浆液性肿瘤组织中M2型丙酮酸激酶(M2-PK)和组织蛋白酶D(Cath-D)的表达水平,为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防止复发提供指导性的意见。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分别对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对照组)和交界性浆液... 目的探讨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和交界性浆液性肿瘤组织中M2型丙酮酸激酶(M2-PK)和组织蛋白酶D(Cath-D)的表达水平,为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防止复发提供指导性的意见。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分别对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对照组)和交界性浆液性肿瘤(观察组)组织中M2-PK、Cath-D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对比两组M2-PK、Cath-D表达的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M2-PK在对照组和观察组肿瘤组织表达中阳性率分别为38.00%和72.00%,Cath-D在肿瘤组织表达中阳性率分别为24.00%和66.00%,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2-PK蛋白在观察组肿瘤检测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00%和61.54%,Cath-D蛋白分别为66.00%和78.57%。结论 M2-PK和Cath-D蛋白的表达对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2型丙酮酸激酶 组织蛋白酶D 卵巢浆液囊腺瘤 交界浆液肿瘤
原文传递
卵巢低级别浆液性肿瘤合并高级别浆液性癌2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6
作者 李岩 马洪军 +5 位作者 李晓霞 郭静 袁传涛 刘飞飞 李磊 张仁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07-1009,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低级别浆液性肿瘤(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和低级别浆液性癌)合并高级别浆液性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2例卵巢低级别浆液性肿瘤合并高级别浆液性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年龄分... 目的探讨卵巢低级别浆液性肿瘤(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和低级别浆液性癌)合并高级别浆液性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2例卵巢低级别浆液性肿瘤合并高级别浆液性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年龄分别为59、48岁,肿瘤均发生于双侧卵巢。镜下见肿瘤形态相似,低级别和高级别成分在卵巢内和卵巢外均可见,低级别浆液性癌呈混合性分化好的乳头和腺样结构,瘤细胞形态温和,核分裂象较少,无坏死和多核巨细胞。高级别浆液性癌呈乳头/微乳头/巢状乳头、不规则筛孔、裂隙样腔隙、实性和腺样结构,有中等至明显的非典型性核,核分裂象易见,其中1例可见良性与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腺纤维瘤区域。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CK7、CAl25、WT-1、PAX8,ER(+,1%~10%),低级别区p53和Ki-67表达均低于高级别区。结论卵巢低级别浆液性癌很少进展为高级别浆液性癌,低级别浆液性肿瘤和高级别浆液性癌同时发生可被认为发生了去分化。p53基因可能在低级别浆液性肿瘤向高级别浆液性癌转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高级别浆液 低级别浆液 交界浆液肿瘤
下载PDF
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两种亚型的组织及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吴珺 罗娟 +3 位作者 吴勤丽 宋云 廖旭慧 张海 《肿瘤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814-817,共4页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S-BOT)微乳头型与经典类型的组织及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7例S-BOT病例,结合相关文献对其进行重新分型,并分析不同亚型肿瘤的组织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经重新评估后,7例被归入微乳头型组,20...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S-BOT)微乳头型与经典类型的组织及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7例S-BOT病例,结合相关文献对其进行重新分型,并分析不同亚型肿瘤的组织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经重新评估后,7例被归入微乳头型组,20例被归入经典类型组。两组病例在年龄、单双侧、肿瘤局部是否有自然破裂、肿瘤表面是否有新生物及镜下盆腹膜种植、可见砂粒体及淋巴结受累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微乳头型组瘤体较经典类型组小(P<0.05),在镜下有着可区分的组织学特征,7例微乳头型者均具有>5mm的连续性特殊微乳头状结构区;该微乳头长度是其宽度的5倍或5倍以上,几乎不具有支持性纤维轴心;有时可见筛状结构与微乳头混合存在。而经典类型S-BOT的乳头为粗大的乳头,并有典型的水肿性纤维血管轴心,乳头旁散在与乳头表面细胞相似的细胞巢团。[结论]与经典类型S-BOT相比,微乳头型S-BOT具有独特的、镜下可辨识的微乳头结构,诊断主要基于镜下特殊的形态特点及其>5mm的连续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交界浆液肿瘤 微乳头型 病理学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探讨CT对于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S-BOT)与交界性黏液性肿瘤(M-BOT)的鉴别诊断价值
8
作者 杨庆芬 《中外医疗》 2021年第2期190-192,共3页
目的探讨CT对于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S-BOT)与交界性黏液性肿瘤(M-BO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方便选择2019年1—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32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患者(S-BOT组)及36例交界性粘液性肿瘤患者(M-BOT组)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CT对于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S-BOT)与交界性黏液性肿瘤(M-BO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方便选择2019年1—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32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患者(S-BOT组)及36例交界性粘液性肿瘤患者(M-BOT组)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病理予以确诊,对其CT形态学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S-BOT组的边界清楚占比率为59.37%,与M-BOT组(86.1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2,P<0.05);S-BOT组的单房率、双房率、多房率分别为31.25%、28.12%、40.63%,与M-BOT组(11.11%、8.33%、88.8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3、4.566、17.631,P<0.05);S-BOT组的囊壁与间隔增厚率、结节与肿块发生率、地图样发生率以及囊液均质发生率分别为6.25%、40.62%、43.75%、78.13%,与M-BOT组(38.89%、16.67%、19.44%、25.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30、4.830、4.689、19.125,P<0.05);S-BOT组的出血发生率为0.00%,与M-BOT组(16.6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钙化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OT与M-BOT通过CT检测,其形态学特征显示出的差异性比较明显,可用于两类肿瘤的鉴别诊断,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交界浆液肿瘤 交界黏液肿瘤 鉴别诊断 形态学
下载PDF
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杨佳 嵇梦颖 +5 位作者 李雨荆 孙莹 晋一超 纪统慧 王秀丽 戴辉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114-118,共5页
目的 分析卵巢交界性肿瘤(BOTs)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75例经手术病理确诊BOT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随机选取275例经手术病理确诊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BETs)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并比较患者的年龄、生育情况、症状体征... 目的 分析卵巢交界性肿瘤(BOTs)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75例经手术病理确诊BOT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随机选取275例经手术病理确诊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BETs)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并比较患者的年龄、生育情况、症状体征、超声影像学检查结果、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手术记录及病理结果等临床资料,分析BOTs的危险因素。根据术后病理类型将部分BOTs患者分为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MBOTs)组和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SBOTs)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超声显示成分以实性为主、囊壁有乳头、有血流信号、糖类抗原125(CA125)及糖类抗原199(CA199)升高均为BOT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OTs与BETs在肿瘤最大径、肿瘤位置、是否多房和血清癌胚抗原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BOTs组超声显示肿瘤最大径≥10 cm、多房、有血流信号和CA199升高者占比均高于SBOTs组,超声显示肿瘤位于双侧、有乳头和CA125升高者占比均低于SBOT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OTs患者超声检查显示以实性成分为主、多房、有乳头、有血流信号且血清CA125、CA199水平升高,临床可据此与BETs相鉴别。肿瘤最大径≥10 cm、多房、有血流信号提示MBOTs可能性大;MBOTs更易出现CA199升高,SBOTs更易出现CA125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交界肿瘤 超声检查 肿瘤标志物 卵巢交界黏液肿瘤 卵巢交界浆液肿瘤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卵巢交界性浆液性与黏液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杜国智 宋斌 +1 位作者 王麒 杨卫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2277-2280,共4页
目的探讨CT对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S-BOT)与黏液性肿瘤(M-BOT)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行CT扫描检查,同时比较不同类型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学征象、密度以及增强率差异。结果S-BOT组和M-BOT组的... 目的探讨CT对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S-BOT)与黏液性肿瘤(M-BOT)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行CT扫描检查,同时比较不同类型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学征象、密度以及增强率差异。结果S-BOT组和M-BOT组的肿瘤最大直径为(11.80±5.01)cm和(18.62±7.84)cm,平扫密度为(38.34±11.24)HU和(51.13±13.22)HU;囊液平均密度(25.34±8.52)HU和(21.11±7.26)HU;S-BOT组和M-BOT组动脉期强化率为(46.82±25.91)%和(30.25±13.14)%,静脉期强化率为(75.83±31.63)%和(50.62±15.67)%,延迟期强化率为(93.55±27.50)%和(48.60±15.32)%,M-BOT组的最大直径明显高于S-BOT组(P<0.05),但S-BOT组的软组织平扫密度以及囊液平均密度明显高于M-BOT组(P<0.05);S-BOT组增强扫描各期的强化率明显高于M-BOT组(P<0.05),S-BOT组与M-BOT组在增持扫描中均表现出延迟强化的征象。36例S-BOT中单发病灶20例,多发病灶16例。50例M-BOT患者中单发病灶4例,多发病灶46例。结论S-BOT与M-BOT的CT征象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需结合实验室检查分析,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交界浆液肿瘤 卵巢交界黏液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IGF-1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邓艳 陈莉 张美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2期4619-4622,共4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生长因子(insulin-likegrowthfactor-1,IGF-1)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与卵巢浆液性腺癌生物学行为、预后的关系,以期为该肿瘤早期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ON二步法,检测IGF-1在37例... 目的:探讨胰岛素生长因子(insulin-likegrowthfactor-1,IGF-1)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与卵巢浆液性腺癌生物学行为、预后的关系,以期为该肿瘤早期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ON二步法,检测IGF-1在37例卵巢浆液性腺癌、16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12例良性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对37例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进行随访。结果:①卵巢浆液性腺癌、交界性浆液性肿瘤、良性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IGF-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86%(24/37)、43.75%(7/16)、8.33%(1/12),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IGF-1的表达高于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和良性卵巢浆液性肿瘤,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又高于良性卵巢浆液性肿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IGF-1蛋白表达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而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③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IGF-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在3年以上生存组中均显著低于3年内死亡组(P<0.01)。结论:①IGF-1蛋白在卵巢良性浆液性肿瘤、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其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IGF-1参与了肿瘤由良性向恶性转化、发展,有望成为卵巢癌早期的诊断辅助标记。②卵巢浆液性腺癌中IGF-1蛋白表达促进癌演进,并与癌细胞转移、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F-1 卵巢良浆液肿瘤 卵巢交界浆液肿瘤 卵巢浆液腺癌
原文传递
蛋白酪氨酸激酶PTK7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海燕 印永祥 +7 位作者 郭庆 韦玮 文娟娟 彭李博 马恒辉 石群立 时姗姗 王建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81-486,共6页
背景与目的:新近发现的蛋白酪氨酸激酶-7(protein tyrosine kinase-7,PTK7)基因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浸润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PTK7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转移和预后等指标的关系,分析PTK7表达在卵... 背景与目的:新近发现的蛋白酪氨酸激酶-7(protein tyrosine kinase-7,PTK7)基因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浸润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PTK7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转移和预后等指标的关系,分析PTK7表达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制备3株卵巢癌细胞系(HO8910、SKOV3、A2780)爬片,并收集14例正常输卵管上皮组织,6例良性浆液性卵巢肿瘤,51例交界性浆液性卵巢肿瘤和97例卵巢浆液性癌组织蜡块,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两步法检测PTK7蛋白的表达,结合相关病理指标,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Kaplan-Meier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TK7在卵巢癌细胞株HO8910及A2780中呈阴性表达,在SKOV3中成弱阳性表达。PTK7在92.86%(13/14)的正常输卵管上皮、83.33%(5/6)的良性浆液性卵巢肿瘤、45.10%(23/51)的交界性浆液性卵巢肿瘤和28.87%(28/97)的浆液性卵巢癌中阳性表达。正常输卵管上皮与良性浆液性肿瘤、良性浆液性肿瘤与交界性浆液性肿瘤之间PTK7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1,P=0.102)。浆液性卵巢癌与正常输卵管上皮、良性浆液性肿瘤以及交界性浆液性肿瘤之间PTK7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12,P=0.048)。PTK7在交界性浆液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与其临床分期、淋巴结和(或)腹膜转移情况有关(P=0.038,P=0.038),与其发生部位、年龄无关(P=0.088,P=0.896)。PTK7在卵巢浆液癌中的表达与其临床分期、WHO分级、MDACC病理分级有关(P=0.011,P=0.004,P=0.000),与其发生部位、转移情况、肿瘤直径、年龄无关(P=0.326,P=0.524,P=0.588,P=0.584)。卵巢浆液癌中PTK7阳性组的生存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7)。结论:PTK7在输卵管正常上皮、良性浆液性卵巢肿瘤、交界性浆液性卵巢肿瘤和浆液性癌中表达呈逐步下调趋势。PTK7表达与卵巢上皮性浆液性肿瘤的较晚临床分期、高组织分级、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K7基因 卵巢浆液 卵巢良浆液肿瘤 卵巢交界浆液肿瘤
下载PDF
卵巢交界性浆液性与黏液性肿瘤的CT鉴别诊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汉文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11期1844-1846,共3页
目的:探讨CT在卵巢交界性浆液性与黏液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34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患者与34例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患者,对其CT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交界性浆液性肿瘤患者的肿瘤最大... 目的:探讨CT在卵巢交界性浆液性与黏液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34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患者与34例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患者,对其CT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交界性浆液性肿瘤患者的肿瘤最大径与平扫密度均明显低于黏液性肿瘤患者(P<0.05),且交界性浆液性肿瘤患者各期的软组织成分强化率与囊液平均密度均显著高于黏液性肿瘤(P<0.05);在形态特征方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中的单、双房占比明显高于浆液性肿瘤,而多房占比明显低于交界性浆液性肿瘤(P<0.05);而交界性浆液性肿瘤的边界清晰率及出血占比浆液性肿瘤更低(P<0.05);此外,交界性浆液性肿瘤患者的囊液均质占比率明显高于浆液性肿瘤患者(P<0.05);而两组患者的钙化情况却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卵巢交界性浆液性与黏液性肿瘤在CT扫描下的各项形态学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有助于该项疾病的鉴别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交界浆液肿瘤 卵巢交界黏液肿瘤 CT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卵巢浆液性肿瘤中IMP3和P16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贺红梅 赵长燕 邵长好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1期1471-1474,1479,共5页
目的探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mRNA结合蛋白(IMP3)和P16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IMP3和P16蛋白在100例正常卵巢组织、204例良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42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64例卵巢浆液性腺癌中的... 目的探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mRNA结合蛋白(IMP3)和P16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IMP3和P16蛋白在100例正常卵巢组织、204例良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42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64例卵巢浆液性腺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IMP3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良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卵巢交界性肿瘤、卵巢浆液性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00%(0/100)、1.47%(3/204),9.52%(4/42),64.06%(4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16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中的阳性率为3%(3/100),在良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中的阳性率为5.88%(12/204),在卵巢交界性肿瘤中的阳性率为85.71%(36/42),在卵巢浆液性腺癌中的阳性率为93.75%(6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MP3蛋白的表达与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的年龄无关(P>0.05),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大小及临床分期均呈显著的相关性(P<0.05);P16蛋白的表达与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的年龄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大小均呈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IMP3、P16与卵巢浆液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卵巢良性、交界性、恶性肿瘤的鉴别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3 P16 免疫组化 卵巢浆液腺癌 卵巢交界浆液肿瘤
下载PDF
卵巢浆液性肿瘤该怎么办?
15
作者 甘琳路 《保健文汇》 2019年第11期259-259,共1页
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听起来十分陌生,但是实际上却是一种在生活中很普遍的妇科疾病。这种囊腺瘤大多数呈现良性,但是症状类型之间具有明显的区分,在治疗时也会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一般情况下在判断卵巢浆液性囊腺瘤时,可... 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听起来十分陌生,但是实际上却是一种在生活中很普遍的妇科疾病。这种囊腺瘤大多数呈现良性,但是症状类型之间具有明显的区分,在治疗时也会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一般情况下在判断卵巢浆液性囊腺瘤时,可以通过组织学水平上的肉眼观察做出判断,通常情况下的判断依据是发现带有特征性的肿瘤,这种肿瘤外表光滑而且颜色属于麦秆色。通过显微观察,可以发现肿瘤组织的单层上皮处有明显的柱状或者平滑状的纤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浆液肿瘤 交界浆液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