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期刊网络化 被引量:6
1
作者 许昌淦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18,共3页
期刊网络化随信息社会的到来逐渐溶入当前人们的生活,中国的学术期刊更是首当其冲,要求及时地进入网络。为达到期刊网络化,应用网络作为承载工具,必须及时作好思想、物质条件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迎接即将到来的转变。
关键词 期刊网络化 互联网 交流媒体
原文传递
发挥高校校报应有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田丽华 《传媒》 2003年第1期32-33,共2页
高校校报能不能在知识经济、信息时代作为高校科研成果、高新技术和社会的经济生产需求的连接点,能不能作为转化科研成果和及时反映企业或用人单位需求的直接平台?能不能在高校以改善生产力主体的构成,促进全社会劳动者素质的整体提高,... 高校校报能不能在知识经济、信息时代作为高校科研成果、高新技术和社会的经济生产需求的连接点,能不能作为转化科研成果和及时反映企业或用人单位需求的直接平台?能不能在高校以改善生产力主体的构成,促进全社会劳动者素质的整体提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作用?经过近两年的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校报 作用 知识经济 交流媒体 社会合作
下载PDF
大学生健康素养微信公众平台干预效果评价 被引量:23
3
作者 张华 董银凤 +5 位作者 孙志岭 高海霞 赵可 王赛男 陈康恺 庄宇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44-1647,共4页
目的了解微信公众平台干预大学生健康素养的效果,为丰富高校学生健康教育的手段与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南京市医学院校和非医学院校各1所,各校再随机抽取1个本科专业。将抽中专业大一年级的所有班级随机分为干预组(232名)和对照组... 目的了解微信公众平台干预大学生健康素养的效果,为丰富高校学生健康教育的手段与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南京市医学院校和非医学院校各1所,各校再随机抽取1个本科专业。将抽中专业大一年级的所有班级随机分为干预组(232名)和对照组(231名)进行问卷调查,干预组进行微信健康素养教育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微信健康素养教育干预。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健康素养总分及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健康技能和健康状况各维度得分分别为(72.97±11.65)(28.51±5.79)(23.25±6.45)(14.18±2.94)(7.03±2.90)分,与干预前相比,健康素养总分及健康知识、行为、技能均分均有提升(P值均<0.05)。干预后两组之间比较,除健康状况维度外,其余各维度及健康素养总均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组高健康素养比例上升至52.6%,边际健康素养及低健康素养比例分别下降为33.2%和14.2%,对照组健康素养构成的变化幅度不及干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干预有效提升了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可为今后大学生健康素养干预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信息交流媒体 干预性研究 学生
原文传递
基于微信平台和体育锻炼协同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赵婧怡 赵玉杰 周桐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8-450,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和体育锻炼协同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睡眠质量的影响,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改善睡眠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随机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济南某高校大一到大三612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6人),...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和体育锻炼协同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睡眠质量的影响,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改善睡眠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随机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济南某高校大一到大三612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6人),开展为期4个月基于微信平台和体育锻炼协同的干预研究,比较干预前后两组调查对象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大学生每周锻炼次数(3.37±1.74)次、每次锻炼时间(1.61±0.79) h均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t值分别为3.75,4.36;8.04,7.18,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组大学生的心理病理症状(7.52%)、睡眠障碍检出率(4.58%)均低于对照组及干预前(χ^2值分别为4.48,5.01;8.40,8.71,P值均<0.05)。干预组的目标专注(3.07±0.81)、情绪控制(3.16±0.79)、积极认知(3.20±0.83)、家庭支持(2.93±0.75)及人际协助(3.07±0.80)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t值分别为3.87,2.42,4.04,3.22,3.76;7.33,5.64,8.46,8.43,7.66,P值均<0.05)。干预组的自我效能(28.05±3.16)、希望(26.05±2.84)、韧性(24.33±2.71)、乐观(24.03±2.82)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t值分别为15.30,6.57,6.81,6.32;17.46,9.78,10.81,10.32,P值均<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和体育锻炼协同干预能增加大学生的锻炼时间和锻炼次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改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交流媒体 身体锻炼 干预性研究 精神卫生 睡眠 健康促进 学生
原文传递
智能化技术在名医传承中的应用与实践 被引量:19
5
作者 李敬华 王映辉 +7 位作者 李宗友 于琦 田野 王一萌 张竹绿 王伟斌 黄燕 刘欣源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0年第11期1049-1053,共5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传统中医传承模式及手段越来越丰富,传承结果也越来越客观、严谨、智能。但名医传承信息化过程中亦存在资料采集困难、数据处理困难、算法应用困难、分析总结困难等问题。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深度学习算法、知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传统中医传承模式及手段越来越丰富,传承结果也越来越客观、严谨、智能。但名医传承信息化过程中亦存在资料采集困难、数据处理困难、算法应用困难、分析总结困难等问题。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深度学习算法、知识图谱技术等技术方法的融入,为名医传承信息化带来了技术革新。在此形势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大健康智能研发中心团队,围绕规划名医传承与挖掘开展了一系列中医药领域专业应用系统研究,研发了古今医案云平台、医案大数据分析平台、云医案APP、名医传承工作站。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模式局限下的医案采集效率低、名医经验总结缺少客观数据支持,以及信息壁垒等问题,从而推进了名医经验传承,提升师徒带教的传授能力与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名医经验 传承 信息交流媒体 古今医案云平台
原文传递
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5
6
作者 俞文敏 周建生 王杰 《中华护理教育》 2007年第3期108-109,共2页
报告了利用全军远程医学信息网,对全院医疗护理人员开展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实践。应用信息网1年多来,提高了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节约了继续医学教育的经费,对构建终身教育的脊梁起到了较好的作用。认为远程继... 报告了利用全军远程医学信息网,对全院医疗护理人员开展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实践。应用信息网1年多来,提高了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节约了继续医学教育的经费,对构建终身教育的脊梁起到了较好的作用。认为远程继续医学教育是很好的继续医学教育模式,应加以大力推广和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远程 教育 护理 继续 信息交流媒体 信息传播
下载PDF
基于微信平台的围手术期干预在乳腺癌全程个案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赵文娟 朱燕梅 +1 位作者 李晓玲 秦洁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30-634,共5页
背景与目的: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医疗保健在内的各行各业中。本研究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围手术期干预在乳腺癌患者全程个案管理中的实施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9年6月拟行乳腺... 背景与目的: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医疗保健在内的各行各业中。本研究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围手术期干预在乳腺癌患者全程个案管理中的实施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9年6月拟行乳腺切除的乳腺癌女性患者12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实施全程个案管理,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围手术期微信新媒体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的基础生命体征指标、患者对乳腺癌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生活质量、医护人员对患者状态的满意度评价。结果: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进入手术室(T1)时的平均动脉压(MVP)与心率(HR)均明显大于在实施麻醉(T2)、切皮(T3)、术中探查牵拉(T4)、术毕(T5)的各时间点(均P<0.05),观察组MVP与HR在后4个时间点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对照组MAP与HR在T4时间点明显高于其他3个时间点及观察组相同时间点(均P<0.05);两组的血氧饱合度在以上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观察组患者对乳腺癌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合格率、术后随访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医护人员对观察组患者状态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乳腺癌全程个案管理中,基于微信平台的围手术期干预能更好地稳定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基础生命体征指标,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促进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同时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状态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围手术期 信息交流媒体 微信
原文传递
微信联合传统宣教方式在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中效果评价 被引量:15
8
作者 方毅为 王圣然 +5 位作者 沈堃宇 柯帅 胡帆 赵聪 王夏 王强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98-601,共4页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2017年我国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者人数占全部青年人群感染人数的比例从5.8%上升至18.9%,高校已经成为艾滋病的重灾区[1-2]。微信作为大学生网络通讯常用软件,将其与传统的宣教方式联合应用于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2017年我国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者人数占全部青年人群感染人数的比例从5.8%上升至18.9%,高校已经成为艾滋病的重灾区[1-2]。微信作为大学生网络通讯常用软件,将其与传统的宣教方式联合应用于艾滋病相关知识宣教中,是高校艾滋病宣教的有益探索。此外,大学生在现在及未来社会中还充当了信息传递者的重要角色,对高校学生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产生较大辐射效益[3]。本研究旨在调查高校新生对艾滋病的认知和态度,并对微信联合传统宣教方式在高校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交流媒体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健康教育 学生
原文传递
微信和参与式课堂对大学生健康素养干预效果评价 被引量:13
9
作者 康利莎 梁晓珊 +1 位作者 李慧敏 庾钰祥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15-1018,共4页
目的探讨微信和参与式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育对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为高校制定健康教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某非医学高校10个班级的378名大一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干预组(193名)接受微信和参与式... 目的探讨微信和参与式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育对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为高校制定健康教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某非医学高校10个班级的378名大一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干预组(193名)接受微信和参与式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健康素养教育,对照组(185名)不接受混合式健康素养教育,两组研究对象其他健康教育活动均不受限制。于健康教育前后对所有大学生进行《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一般情况、健康素养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组健康素养总分、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技能得分分别为(54.34±6.03)(23.91±2.44)(12.39±2.32)分,6类健康问题中的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健康信息得分分别为(5.59±1.34)(10.17±1.57)(12.88±1.55)(6.33±1.58)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0,2.50,3.94,2.50,2.79,2.48,2.12,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组健康素养水平为71.5%(138/193),对照组为51.9%(96/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0,P<0.01)。结论微信和参与式课堂相结合的教育可有效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可为高校开展健康素养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交流媒体 健康教育 健康促进 干预性研究 学生
原文传递
大学生短视频社交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相关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强 王翱航 张珏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6-589,593,共5页
目的了解大学生短视频社交媒体使用行为对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做好大学生短视频社交媒体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松江大学城5所高校1369名大学生,使用短视频社交媒体依赖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进行问卷调... 目的了解大学生短视频社交媒体使用行为对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做好大学生短视频社交媒体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松江大学城5所高校1369名大学生,使用短视频社交媒体依赖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进行问卷调查,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短视频社交媒体依赖者占31.99%,大学生短视频依赖者与非依赖者在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短视频社交媒体依赖者在心理健康如“焦虑”(1.73±0.67)等负向因子上的得分高于非依赖组(1.64±0.42),在吸烟、饮酒、吃甜食(1.88±0.40,1.91±0.32,2.15±0.51)等生理健康因子上的得分高于非依赖组(1.70±0.33,1.79±0.29,1.54±0.47)(P值均<0.05)。结论过多使用短视频社交媒体与大学生身心健康负性相关。应增强大学生的短视频媒介批判能力,健全大学生短视频社交媒体依赖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交流媒体 精神卫生 行为 学生
原文传递
FLV流媒体技术在远程手术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谭珂 潘新华 郭天泉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911-912,共2页
建立可在Internet上运行的远程手术教学系统,为远程的学习者提供廉价、便捷的手术教学培训。本文采用FLV流媒体技术进行视频格式转换和压缩编码、配置视频服务器并制作教学页面。完成后的视频文件数据量大幅缩减,手术教学视频远程播放... 建立可在Internet上运行的远程手术教学系统,为远程的学习者提供廉价、便捷的手术教学培训。本文采用FLV流媒体技术进行视频格式转换和压缩编码、配置视频服务器并制作教学页面。完成后的视频文件数据量大幅缩减,手术教学视频远程播放流畅并可实现进度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V 信息交流媒体 外科手术 教育 远程 教学
下载PDF
微信新媒体在临床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林佳才 崔芳 +3 位作者 武雷 伍思婷 刘若卓 鲁向辉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3期459-460,共2页
临床医学英语教学是培养未来走向国际高水准医生的重要环节,但传统临床医学英语教学效果及效率不尽如人意。随着智能手机和微信软件的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文本、图片及公众号出现在人们眼前,从而使微信新媒体教学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临床医学英语教学是培养未来走向国际高水准医生的重要环节,但传统临床医学英语教学效果及效率不尽如人意。随着智能手机和微信软件的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文本、图片及公众号出现在人们眼前,从而使微信新媒体教学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该文就利用微信新媒体在临床医学英语的教学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为利用新媒体进行教学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交流媒体 临床医学 微信 英语
下载PDF
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少年自杀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1
13
作者 邱亚飞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4-907,912,共5页
近年来社交媒体使用是否会影响青少年自杀自伤行为一直被学界关注,厘清二者的关系及作用机制对于青少年的自杀预防工作至关重要。研究主要从社交媒体使用和自杀自伤的概念、二者之间的影响方向及影响机制展开综述,在此基础上指出面对网... 近年来社交媒体使用是否会影响青少年自杀自伤行为一直被学界关注,厘清二者的关系及作用机制对于青少年的自杀预防工作至关重要。研究主要从社交媒体使用和自杀自伤的概念、二者之间的影响方向及影响机制展开综述,在此基础上指出面对网络原住民的青少年应如何做好自杀预防工作,为未来的危机干预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交流媒体 自杀 工具使用行为 青少年
原文传递
助产士门诊应用手机辅助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艳平 陈丽金 +2 位作者 贾金平 杨若雅 黄奕祥 《中华护理教育》 2018年第5期359-363,共5页
目的探讨通过手机新媒体辅助助产士门诊对第1胎孕妇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一2016年8月在广州市某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建卡并按时产检的360例第1胎孕妇。随机分为接受常规产检的空白对照组、常规产检基础上参加助产士门诊... 目的探讨通过手机新媒体辅助助产士门诊对第1胎孕妇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一2016年8月在广州市某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建卡并按时产检的360例第1胎孕妇。随机分为接受常规产检的空白对照组、常规产检基础上参加助产士门诊的条件对照组和在条件对照组基础上参与手机新媒体为载体的干预组,每组各120例,对比干预前后3组之间孕妇孕产期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及自然分娩意愿是否有差异。助产士在门诊采用视频、模具、现场参观、现场指导等方法,与孕妇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并根据孕周以手机新媒体为载体,每周为干预组孕妇推送围产期保健知识,并在线对孕妇的疑问适时进行解答。结果干预前,3组孕妇孕产期保健知识得分分别为空白对照组(5.18±2.02)分、条件对照组(5.06±2.15)分、干预组(5.20±2.2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5,P=0.86);经过2个月的干预后,空白对照组孕妇得分为(5.23±1.69)分、条件对照组(6.96±1.34)分、干预组(7.93±1.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83,P<0.001)。3组孕妇自愿选择自然分娩方式的比率分别为空白对照组为58.7%,条件对照组为68.9%,干预组为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手机新媒体辅助助产士门诊开展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第1胎孕妇孕产期保健知识水平,提高其自然分娩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产士 信息交流媒体 健康教育 产妇卫生保健服务
下载PDF
微信小程序应用于5岁儿童龋病预防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任乐文 谢玲 +1 位作者 丁月 汪平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47-1650,共4页
目的 评估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口腔卫生宣教对5岁儿童龋病预防的临床效果,为新技术应用于儿童龋病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8—10月于合肥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123例5岁高龋活性乳牙列儿童,由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64名)和对... 目的 评估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口腔卫生宣教对5岁儿童龋病预防的临床效果,为新技术应用于儿童龋病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8—10月于合肥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123例5岁高龋活性乳牙列儿童,由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64名)和对照组(59名)。对照组接受常规口腔卫生宣教,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微信小程序接收刷牙提醒及口腔宣教视频推送。比较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两组儿童的患龋风险、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龋失补牙面数、龋失补牙数、监护人口腔健康知信行状况。结果 干预后6个月,高患龋风险儿童比例实验组(14.06%)低于对照组(67.80%)(Z=-5.85,P<0.05);菌斑指数实验组[1(1,2)]低于对照组[2(2,3)],龋失补牙面数实验组(12.17±8.30)低于对照组(15.18±6.24),监护人口腔健康知信行得分实验组[78(74,81)]高于对照组[68(63,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t值分别为-6.67,-2.29,8.94,P值均<0.05)。结论 应用微信小程序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可有效降低儿童患龋风险,改善儿童口腔卫生情况,提高监护人口腔健康知信行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交流媒体 龋齿 口腔卫生 健康促进 干预性研究 儿童 学龄前
原文传递
风险感知在社交媒体使用和大学生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意愿中的作用
16
作者 郭修杨 王骋昊 张国珍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7-821,共5页
目的了解社交媒体使用对大学生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为早期预防HPV病毒相关疾病传播和进行预防性宣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2年3—4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医科大学3所大学... 目的了解社交媒体使用对大学生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为早期预防HPV病毒相关疾病传播和进行预防性宣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2年3—4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医科大学3所大学共抽取834名大学生进行线上与线下调查。通过问卷获取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社交媒体使用情况、风险感知、接种意愿等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HPV疫苗风险感知在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和HPV疫苗接种意愿中的作用。结果社交媒体使用(接触强度、满足度、信任度)、风险感知(风险感知障碍、风险感知利益)与大学生HPV疫苗接种意愿均存在相关性(r值分别为0.37,0.34,0.35;0.25,0.31,P值均<0.05)。中介作用分析结果显示,风险感知利益在社交媒体接触强度、社交媒体满足度、社交媒体信任度与HPV疫苗接种意愿之间均存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分别为0.03(95%CI=0.01~0.06),0.04(95%CI=0.02~0.07),0.04(95%CI=0.01~0.06),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18.00%,26.35%,23.00%。风险感知障碍在社交媒体满足度与HPV疫苗接种意愿之间存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为0.02(95%CI=0.00~0.04),中介效应占比为11.36%。结论风险感知利益是HPV疫苗接种意愿主要的相关因素,在社交媒体使用与HPV疫苗接种意愿之间发挥中介效应。应在社交媒体平台中加强HPV宣传教育,促进大学生掌握更多的HPV相关知识,提高主动预防HPV感染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风险 信息交流媒体 人乳头瘤病毒 疫苗 接种 回归分析 学生
原文传递
青少年社交媒体暴露与容貌焦虑及媒介健康素养关系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李韬 王滆洱 冯贺霞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63-1667,共5页
数字化为青少年提供了多元的娱乐和社交途径,但全新的媒介环境可能会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带来一定风险。文章阐述了社交媒体暴露与社交容貌焦虑之间的关系及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并将提升媒介健康素养作为潜在的可行解决方案,旨在阐明数... 数字化为青少年提供了多元的娱乐和社交途径,但全新的媒介环境可能会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带来一定风险。文章阐述了社交媒体暴露与社交容貌焦虑之间的关系及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并将提升媒介健康素养作为潜在的可行解决方案,旨在阐明数字媒介环境下青少年社交容貌焦虑的形成机制,为减轻青少年社交容貌焦虑提供治理建议,从而更好地帮助青少年在数字时代抵御风险、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交流媒体 焦虑 健康教育 青少年
原文传递
湖南省本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服务现状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琛 陈新 +1 位作者 王华丽 汤晓兰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05-1008,1011,共5页
目的了解湖南省本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的服务现状,为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微信手机客户端及IE浏览器,搜索湖南省37所本科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利用清博大数据平台的回溯功能,导... 目的了解湖南省本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的服务现状,为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微信手机客户端及IE浏览器,搜索湖南省37所本科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利用清博大数据平台的回溯功能,导出2019年6月1—30日搜索到的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指数(WCI)及其推文的阅读数、在看数等传播力指标,分析阅读数排名前10的公众号推文的特点。结果有19所本科院校开通了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占省内本科院校的51.16%。2019年6月湖南省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的平均微信传播指数为(159.3±81.3),共有推文267篇,公众号的平均发文数为(15.7±14.9)篇;总阅读数为38921次,篇均阅读数为145.8次;总在看数为607篇,平均在看数为2.3篇。在阅读数排名前10的推文中,有8篇来自传播指数排名前3位的3个公众号;有4篇是线上线下活动互动的文章,其他6篇推文均是结合热点时事、贴近大学生生活的文章;在推文形式上有2篇是视频推文。结论湖南省本科高校开通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的比例不高,已开通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力不强。微信公众号的建设质量是推文阅读数的重要影响因素,贴近大学生生活的推文阅读数较高,视频推文较受大学生喜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卫生 健康教育 信息交流媒体 微信公众号 学生保健服务 健康促进
原文传递
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益涵 谢斌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16-1920,共5页
青少年的社交媒体使用和心理健康问题长期受到关注,但对于两者关系方向和效应大小的结论结果不一致。为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主要从社交媒体和心理健康的概念化、二者间的中介和调节因素及保护和危险因素展开综述,总结过往的研究局限... 青少年的社交媒体使用和心理健康问题长期受到关注,但对于两者关系方向和效应大小的结论结果不一致。为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主要从社交媒体和心理健康的概念化、二者间的中介和调节因素及保护和危险因素展开综述,总结过往的研究局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交流媒体 精神卫生 工具使用行为 青少年
原文传递
多媒体课件的类型 被引量:2
20
作者 滑翔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4年第4期94-95,共2页
关键词 媒体课件 制作软件 网页课件 信息交流媒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