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9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译是历史的奇遇——我译法国文学 被引量:14
1
作者 许钧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7-105,共9页
在长江讲坛,讲文学、讲经济、讲哲学的题目很多,但讲翻译,这是第一次。关于翻译,我想谈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请各位指正。 一、“十六字”翻译特征 首先,翻译的特征是“历史悠久”。人类的历史非常悠久,在历史上,只要持不同语言的人们... 在长江讲坛,讲文学、讲经济、讲哲学的题目很多,但讲翻译,这是第一次。关于翻译,我想谈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请各位指正。 一、“十六字”翻译特征 首先,翻译的特征是“历史悠久”。人类的历史非常悠久,在历史上,只要持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想要交流,就会有翻译的需要,所以翻译史与人类的交流史同样悠久。在这悠久的历史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文学 勒克莱齐奥 杜拉斯 普鲁斯特 罗曼·罗兰 《悲惨世界》 海上劳工 当代中国文学 交流史 《巴黎圣母院》
原文传递
教育交流与教育现代化 被引量:11
2
作者 田正平 肖朗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9-149,共11页
一部世界教育史 ,就是一部各民族教育相互交流史。本文回顾了近代以来欧美及中外教育交流的历史轨迹 ,揭示了教育交流对推动教育现代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和重要意义 。
关键词 教育交流 教育现代化 世界教育 民族教育 交流史
原文传递
漂流音乐长河──读冯文慈先生《中外音乐交流史》 被引量:11
3
作者 田青 《人民音乐》 1998年第12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交流史 音乐文化现象 木卡姆 民族音乐 民族文化建设 维吾尔 中外文化交流 中国传统 音乐交流 音乐文化交流
原文传递
汉代的敦煌郡 被引量:12
4
作者 吴礽骧 余尧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24-32,共9页
敦煌,自古以来是中西交通的咽喉之地。研究敦煌,对于探索古代中西交通史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自清代以来,许多学者就开始注目于西陲史地。近代王国维、向达、夏鼐诸先生,曾结合敦煌石室遗书、汉简,以及实地的考... 敦煌,自古以来是中西交通的咽喉之地。研究敦煌,对于探索古代中西交通史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自清代以来,许多学者就开始注目于西陲史地。近代王国维、向达、夏鼐诸先生,曾结合敦煌石室遗书、汉简,以及实地的考察资料,对敦煌史地进行过深入研究,作出了宝贵的贡献。对敦煌史地的研究,业已成为“敦煌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石室 中西交通 交流史 酒泉 都尉 匈奴列传 汉简 公元前 汉王朝 地理志
下载PDF
中国云南与印度古代交流史述略(上) 被引量:11
5
作者 周智生 《南亚研究》 CSSCI 2002年第1期55-64,共10页
关键词 文明古国 交流史 中国西南 述略 海上丝绸之路 古代 东方 事实 联系 印度
原文传递
民族形象与文化交流史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鲍绍霖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1994年第4期107-116,共10页
学者们早已做了很多关于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史的研究,探索了这方面一些重要的史实、影响及结果或产品,也剖析了构成文化交流或互动(Interaction)的因素。但在构成因素中最基本及重要之一的“民族形象”(National Images),却往往为史... 学者们早已做了很多关于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史的研究,探索了这方面一些重要的史实、影响及结果或产品,也剖析了构成文化交流或互动(Interaction)的因素。但在构成因素中最基本及重要之一的“民族形象”(National Images),却往往为史家们忽略,少有深入研究。其实,一个民族在它历史上某关键时刻中如何看待自已(即本身“自我形象”[Self-image]之模塑)及与较先进(或落后)的民族对比,往往是推动学习他人或传播(或防止他人学习)本身文化的首要因素。因此,研究文化交流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形象 交流史 中西文化交流 近代中国 中国文化观 西方学者 西奥多·罗斯福 欧洲文化 CIVILIZATION 自我形象
原文传递
古代中国和非洲的医药交流 被引量:7
7
作者 朱德明 《中华医史杂志》 CAS 1997年第2期105-108,共4页
中国和非洲虽远隔重洋,古代双方医药交流的历史却源远流长。从中医药传入非洲和那里的医药反传两方面来看,非洲医学界人士来华的人数和次数逾越中国之右,那里香药传入我国的规模亦比中药反传大得多。随着清朝闭关自守政策的日趋酷严... 中国和非洲虽远隔重洋,古代双方医药交流的历史却源远流长。从中医药传入非洲和那里的医药反传两方面来看,非洲医学界人士来华的人数和次数逾越中国之右,那里香药传入我国的规模亦比中药反传大得多。随着清朝闭关自守政策的日趋酷严,这种友好的科技交流亦告停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中国 非洲医学 交流史
原文传递
七夕星歌的交流史溯流(上)——中日诗歌自然意象对谈录 被引量:7
8
作者 中西进 王晓平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1994年第3期44-49,43,共7页
星意象的天文学 王:最初接触《万叶集》的时候,对里面的七夕歌发生了兴趣,因为这一素材的歌数超过了百首,还不包括没有标明七夕歌字样却似乎隐含着七夕内容的那些和歌。题材的醒目位置已经反映出奈良时代这一来自中国的神话传说深入歌... 星意象的天文学 王:最初接触《万叶集》的时候,对里面的七夕歌发生了兴趣,因为这一素材的歌数超过了百首,还不包括没有标明七夕歌字样却似乎隐含着七夕内容的那些和歌。题材的醒目位置已经反映出奈良时代这一来自中国的神话传说深入歌人心目中的情况,而它表观出的多样性,又可以说丰富与发展了这个传说。后来我又知道在平安时代乃至江户时代,以七夕为素材的和歌也层出不穷,不可胜计。《古今要览稿》中便收录了不少历代的七夕歌。日木有一系列诸如《天稚彦物语》、《七夕百首》等以七夕为题材的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中国的牛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女星 自然意象 溯流 和歌 牵牛织女 交流史 七夕诗 七月七日 诗歌 天棚
原文传递
东福寺藏《佛鉴无准禅师行状》——南宋寺院制度补论 被引量:7
9
作者 石川重雄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2009年第3期164-179,共16页
序言无准师范(佛鉴禅师,1177-1249),禅宗五山第一位高僧,身负径山寺的国际化,在中日禅宗史、中日交流史上也是少有的著名修行僧。京都(日本)的东福寺保存着与无准师范有关的两篇行状,现都寄放在京都国立博物馆中。一篇是德如... 序言无准师范(佛鉴禅师,1177-1249),禅宗五山第一位高僧,身负径山寺的国际化,在中日禅宗史、中日交流史上也是少有的著名修行僧。京都(日本)的东福寺保存着与无准师范有关的两篇行状,现都寄放在京都国立博物馆中。一篇是德如笔录的《纸本墨书无准行状记》5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寺院制度 禅师 南宋 国立博物馆 禅宗 国际化 交流史 师范
原文传递
明清江南史研究的全球史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邹振环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3,M0003,共11页
明清江南史一直备受学界关注,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明清江南史研究更加活跃,成为最引人注目的领域之一。事实上,明清江南史不仅是中国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对全球史研究也具有重大意义,是沟通、整合中国史和全球史研究一个很好的... 明清江南史一直备受学界关注,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明清江南史研究更加活跃,成为最引人注目的领域之一。事实上,明清江南史不仅是中国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对全球史研究也具有重大意义,是沟通、整合中国史和全球史研究一个很好的实例。本文拟从以明清江南为中心的东亚海域交流史、世界经济贸易环流中的明清江南、明清江南与中外互动、江南文化中的世界元素、中欧比较视野下的明清江南等方面,谈一点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经济贸易 中国研究 全球 明清江南 交流史 中欧比较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原文传递
我国铜鼓之海外传播 被引量:6
11
作者 房仲甫 《思想战线》 1984年第4期44-51,共8页
铜鼓是我国古代西南民族的文化特征。它不仅在国内多有发现,而且曾经传播海外。研究此项问题,不仅涉及中外文化交流史,而且与我国古代航海史有关。所惜资料极少,目前研究者不多。本文试就铜鼓外传地区、航路、族属与航船及其影响,提出... 铜鼓是我国古代西南民族的文化特征。它不仅在国内多有发现,而且曾经传播海外。研究此项问题,不仅涉及中外文化交流史,而且与我国古代航海史有关。所惜资料极少,目前研究者不多。本文试就铜鼓外传地区、航路、族属与航船及其影响,提出一点极为粗浅的看法,以作引玉之砖。地区与航路铜鼓海外传播的国内出发路线。考古发现证明,源于云南西部地区的铜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古代 断发文身 交流史 云南 航海 西南地区 伏羲 铜鼓 越王勾践 百越
下载PDF
图像观识与海上丝绸之路史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恒武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4-48,共5页
论及图像资料与海上丝绸之路史,首先有必要对海上丝绸之路史的研究内涵做一闸释。无疑,海上丝绸之路史在海交史(海上交通史、海域交流史)范畴之内,然而,其关切点和方法论均带有自身的特征。这里的所谓“丝绸”,指代以丝绸为首亦... 论及图像资料与海上丝绸之路史,首先有必要对海上丝绸之路史的研究内涵做一闸释。无疑,海上丝绸之路史在海交史(海上交通史、海域交流史)范畴之内,然而,其关切点和方法论均带有自身的特征。这里的所谓“丝绸”,指代以丝绸为首亦包括陶瓷、铜钱、书画、雕刻等在内所有跨海流动的物。砧,属于有形之“物”,亦呈有状之“象”;所谓“路”,即跨海物流运行的轨迹,是可视之“迹”,也有可察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图像资料 交通 交流史 方法论 “物” “象” “路”
原文传递
日本与渤海的交流史及近年来日本方面的研究状况 被引量:6
13
作者 熊谷公男 王禹浪 《北方文物》 2000年第1期109-112,共4页
关键词 渤海 日本 交流史 外交
原文传递
丝路画卷上的明珠
14
作者 《中国收藏》 2024年第2期72-75,共4页
1507年前,丝绸之路上的大都市——洛阳,一座永宁寺塔拔地而起——“去地一千尺。去京师百里,已遥见之。”这座“弹土。当驼铃响起,我们一同走进这木之功,穷造形之巧”的佛塔,“宝铎和鸣,铿之声,闻及十余里”。时人赞叹的“不可思议”,... 1507年前,丝绸之路上的大都市——洛阳,一座永宁寺塔拔地而起——“去地一千尺。去京师百里,已遥见之。”这座“弹土。当驼铃响起,我们一同走进这木之功,穷造形之巧”的佛塔,“宝铎和鸣,铿之声,闻及十余里”。时人赞叹的“不可思议”,虽仅存世18年,却给后人带来绵延1500余年的无尽想象。物换星移,沧海桑田,当时丝绸之路上的盛景与创造艺术瑰宝的人早已远去,但一件件穿越千年的绘画、书法、雕塑、造像、器物,见证了丝绸之路上多彩文明的交流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交流史 艺术瑰宝 永宁寺 驼铃 京师 不可思议
原文传递
浅析琵琶在跨文化音乐交流和融合中的作用和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常笑笑 《音乐生活》 2023年第9期87-89,共3页
跨文化音乐交流和融合是当今世界音乐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琵琶作为中国传统乐器的代表之一,在跨文化音乐交流和融合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以琵琶在跨文化音乐交流中的交流史、琵琶演奏家以及琵琶融合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对琵琶... 跨文化音乐交流和融合是当今世界音乐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琵琶作为中国传统乐器的代表之一,在跨文化音乐交流和融合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以琵琶在跨文化音乐交流中的交流史、琵琶演奏家以及琵琶融合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对琵琶在跨文化音乐交流和融合中的作用和影响进行研究,了解琵琶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发展状况,探索琵琶在跨文化音乐交流和融合中的创新性和独特性,从而促进琵琶在跨文化音乐交流中的发展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交流 音乐作品 中国传统乐器 交流史 跨文化 琵琶 全球范围 作用和影响
原文传递
关于做好新疆宗教工作促进“一带一路”建设民心相通的思考
16
作者 于尚平 《中国宗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3,共2页
宗教不仅在人类文明的起源发展和交流互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在“一带一路”的历史中发挥了独特的文化纽带作用。新疆地处中国西北、亚欧大陆腹地,是丝绸之路经贸交通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和通道,也是多种文明和宗教的传播汇... 宗教不仅在人类文明的起源发展和交流互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在“一带一路”的历史中发挥了独特的文化纽带作用。新疆地处中国西北、亚欧大陆腹地,是丝绸之路经贸交通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和通道,也是多种文明和宗教的传播汇集之地。在多种文明中,中华文明是新疆地区自古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体系。历史上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各宗教,在中华文化的浸润滋养下,逐渐呈现中华风貌,体现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一部中国宗教史,折射出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灿烂悠久的交流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方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 中华文明 纽带作用 交流史 文明体系 一带一路 民心相通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佛教交流史视域下文殊信仰的传播
17
作者 邓星亮 王国棉 《中国宗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45,共2页
文殊信仰是指以崇拜文殊菩萨及其般若智慧为主要内容的佛教信仰。将文殊信仰交流传播置于“一带一路”视域下进行研究,不仅是佛教交流史研究范式的变化,也是佛教研究紧随时代、与时俱进的革新。基于此,本文旨在梳理“一带一路”佛教交... 文殊信仰是指以崇拜文殊菩萨及其般若智慧为主要内容的佛教信仰。将文殊信仰交流传播置于“一带一路”视域下进行研究,不仅是佛教交流史研究范式的变化,也是佛教研究紧随时代、与时俱进的革新。基于此,本文旨在梳理“一带一路”佛教交流史视域下文殊信仰的传播线索,以展现不同区域在文殊信仰传播中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殊信仰 文殊菩萨 佛教信仰 交流史 一带一路 交流传播 般若 视域下
原文传递
中日图书馆学65年交流史(1899-1964)序说 被引量:6
18
作者 范凡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9,共6页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日两国图书馆学之间有着密切的交流,根据图书馆学研究著述的流向,可将这65年历史划分为五个阶段:近代图书馆制度从美国传入的阶段、中国向日本学习图书馆学的阶段、中日两国图书馆学双向交流阶段、日本...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日两国图书馆学之间有着密切的交流,根据图书馆学研究著述的流向,可将这65年历史划分为五个阶段:近代图书馆制度从美国传入的阶段、中国向日本学习图书馆学的阶段、中日两国图书馆学双向交流阶段、日本全面发动武装侵华战争后单向攫取的阶段、1949年以后到文革之前的相互交流阶段。在每个阶段中都有为数不多,却发挥了相当重要作用的学者,日方的有田中不二麿、间宫不二雄、大佐三四五、武居权内、松见弘道等人,中方的有梁启超、罗振玉、谢荫昌、顾实、杨昭悊、马宗荣、杜定友、刘国钧等人,他们通过翻译、著书立说、创办刊物、成立青年图书馆员联盟等研究会的形式,将当时各自国内还没有的先进的图书馆学介绍引进过来,不仅为本国图书馆学的发展,而且为中日图书馆学的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从每个阶段的图书馆事业背景、图书馆学著述研究内容、各自的特征以及对彼此的影响,来考察中日图书馆学之间的交流与联系,为从国际角度观察中国图书馆学的码发展提供一个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史 分期 图书馆学 中国 日本
下载PDF
《康熙与路易十四》,一段被影像化的中法交流史
19
作者 李勇 《今日中国》 2024年第9期74-77,共4页
明末清初的中国遇见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那是一个西学东渐、中学西传的初起时代。这幅有趣的图片出自300年前的一本法文书籍,如果不加说明,今天的人们恐怕很难相信,图中高鼻深目、骨相西化的中年男子,竟然是一位声名显赫的中国人。
关键词 路易十四 影像化 交流史 声名显赫 西学东渐 中学西传 文艺复兴
下载PDF
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
20
作者 李昀 《财新周刊》 2024年第27期78-79,共2页
做历史研究不能游离于世界之外,做中国史、中西交流史研究更是如此——接纳世界的同时也会被世界接纳。1900年6月22日,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偶然被发现,文书、佛经、绢纸绘画、法器等6万余件文物重见天日。然而,此后20余年间,大批敦煌文物... 做历史研究不能游离于世界之外,做中国史、中西交流史研究更是如此——接纳世界的同时也会被世界接纳。1900年6月22日,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偶然被发现,文书、佛经、绢纸绘画、法器等6万余件文物重见天日。然而,此后20余年间,大批敦煌文物被掠夺、贩卖到世界各地。典籍流散海外,是中国学术的“伤心史”(陈寅恪语);另一方面,也形成了一门国际显学——敦煌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敦煌文物 敦煌学 藏经洞 敦煌莫高窟 交流史 陈寅恪 法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