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传播中的伦理关切 被引量:11
1
作者 彭兰 《中国编辑》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2-29,共8页
智能传播对个人信息环境、平台及社会信息环境的构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包括信息环境的封闭、失衡、失序等问题,这些问题体现了多元主体之间的价值观与利益冲突,相关的伦理研究需要在具体情境或互动网络中厘清不同主体... 智能传播对个人信息环境、平台及社会信息环境的构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包括信息环境的封闭、失衡、失序等问题,这些问题体现了多元主体之间的价值观与利益冲突,相关的伦理研究需要在具体情境或互动网络中厘清不同主体扮演的伦理角色。智能传播带来了人机协同、人机交流等新的人机关系,这些关系也包含着新的伦理问题,既涉及人的伦理,也涉及机器伦理,虽然机器伦理的构建最终要以人为本,但也需要用对称的思维看待机器的伦理地位,进行相应的伦理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传播 伦理 交流伦理 算法伦理 平台 ChatGPT
原文传递
从“前故事话语”看叙事交流的三层结构
2
作者 钱翰 王瑾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58,共13页
叙事学中的“隐含作者&隐含读者”概念,一般无法在文内直接确定所指,且关涉到叙事交流的层次和主体数量。因此,自被韦恩·布斯提出以来便备受争议。本文在梳理叙事发展的过程中发现“前故事话语”,这种安装故事外壳的叙述方式... 叙事学中的“隐含作者&隐含读者”概念,一般无法在文内直接确定所指,且关涉到叙事交流的层次和主体数量。因此,自被韦恩·布斯提出以来便备受争议。本文在梳理叙事发展的过程中发现“前故事话语”,这种安装故事外壳的叙述方式最初承继自口头传统,后在现代小说中用于形式探索和元叙事反思,它利用修辞技术塑造非时间性(即在场性),从而发挥召唤读者和渗透真实价值的修辞功能,此时可令行迹难寻的“隐含作者&隐含读者”显现,并从形式上揭示叙事交流的三层结构真实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故事叙述 叙事学 口头文学 召唤结构 交流伦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