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治疗脑性瘫痪 被引量:26
1
作者 秦泗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00-101,共2页
用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治疗脑性瘫痪58例,其中痉挛型41例,混合型14例,手足徐动型3例。术后平均随访5个月,50例有效,占86.2%。本手术效果的主要表现是患者的流涎减轻或消失,语言功能改善,肢体的痉挛... 用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治疗脑性瘫痪58例,其中痉挛型41例,混合型14例,手足徐动型3例。术后平均随访5个月,50例有效,占86.2%。本手术效果的主要表现是患者的流涎减轻或消失,语言功能改善,肢体的痉挛减轻。本手术产生疗效的机理可能与改善脑组织的微循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颈总动脉 交感神经切除
下载PDF
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剥离术结合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性瘫痪肌痉挛:11例报道 被引量:11
2
作者 俞梦瑾 黄平兰 +3 位作者 叶瑞雄 曲嘉 廖薇娜 张瑶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观察颈动脉鞘交感神经网剥离术(CPVS)与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性脑瘫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痉挛性脑瘫患儿在行CPVS和SPR术前、术后1个月临床资料,术后4个月时随访。结果多数患儿术后1个月痉挛程度明显下降,肢... 目的观察颈动脉鞘交感神经网剥离术(CPVS)与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性脑瘫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痉挛性脑瘫患儿在行CPVS和SPR术前、术后1个月临床资料,术后4个月时随访。结果多数患儿术后1个月痉挛程度明显下降,肢体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4个月随访时,疗效稳定。结论 CPVS与SPR是治疗脑瘫肌痉挛的有效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痉挛 颈总动脉 交感神经切除 神经后根切断术
下载PDF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方青波 慈红波 +1 位作者 雍恒 戈小虎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7年第6期1083-1085,共3页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又名Buerger's病,是一种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节段性狭窄及闭塞的炎性血管疾病,多见于青年男性吸烟者,主要累及四肢远端中小动静脉及神经。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当发生严重肢体缺血(CLI)时,需手术...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又名Buerger's病,是一种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节段性狭窄及闭塞的炎性血管疾病,多见于青年男性吸烟者,主要累及四肢远端中小动静脉及神经。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当发生严重肢体缺血(CLI)时,需手术重建血流,最大限度保留患肢。血管腔内治疗可能是TAO个体化治疗的重要选择,并有助于增加治疗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管腔内治疗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 机械性血栓切除 交感神经切除 交感神经 经导管射频消融
下载PDF
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治疗脑瘫近期随访 被引量:8
4
作者 田洪孝 张广国 +1 位作者 尹燕新 倪风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1025-1026,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脑性瘫痪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对176例脑瘫患者施行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手术前后配合应用脑细胞营养药物。根据临床观察、自我感觉及综合功能(流涎、语言、吞咽、智力、共济失调及运动功能等)改善情...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脑性瘫痪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对176例脑瘫患者施行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手术前后配合应用脑细胞营养药物。根据临床观察、自我感觉及综合功能(流涎、语言、吞咽、智力、共济失调及运动功能等)改善情况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结果]176例脑瘫患者中总有效率为93.2%。主要表现在患者肢体痉挛减轻、功能改善、流涎减轻或消失、语言及吞咽功能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该研究对脑瘫治疗行之有效,特别是脑瘫病人非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是其他治疗方法难以达到的。经近期随访,效果可靠。临床实用价值较大,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颈总动脉 交感神经切除 随访
下载PDF
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治疗学龄前脑瘫患儿的疗效及对患儿认知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晶晶 逯霞 +2 位作者 栾新平 木依提 杜鹏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9期1713-1716,1704,共5页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治疗学龄前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认知状况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学龄前脑瘫患儿84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非手...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治疗学龄前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认知状况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学龄前脑瘫患儿84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非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治疗,两组患儿均进行为期24周的随访观察。观察和比较两组的综合功能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发育商、智商以及C因子值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综合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5.24%(40/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57%(33/42)(P<0.05)。治疗后24周,观察组患儿的发育商值为(84.5±11.3),显著高于对照组(62.2±12.4)(P<0.05);观察组患儿的智商值为(80.7±11.4),显著高于对照组(67.3±12.1)(P<0.05);观察组患儿的C因子值为(12.8±4.0),显著高于对照组(9.9±3.3)(P<0.05)。结论: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治疗学龄前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认知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切除 认知状况 脑瘫 学龄前
原文传递
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对混合型脑性瘫痪临床疗效及血清IL-6、IL-10、TNF-α水平的影响
6
作者 付亚威 张春雨 +3 位作者 邵将 吴俊杰 管琪 栾新平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2期62-66,共5页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对混合型脑性瘫痪儿童临床疗效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对50例混合型脑性瘫痪儿童行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比较手术前后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对混合型脑性瘫痪儿童临床疗效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对50例混合型脑性瘫痪儿童行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比较手术前后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及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教师流涎(teacher drooling scale,TDS)分级和粗大运动功能分类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改善情况。结果50例混合型脑性瘫痪儿童术后IL-6、TNF-α水平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IL-10水平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及TDS分级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GMFCS程度较术前无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TNF-α水平与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及TDS分级均呈正相关,手术前后TNF-α水平与GMFCS程度无相关性;手术前后IL-6、IL-10水平与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TDS分级、GMFCS程度均无相关性。结论IL-6、IL-10、TNF-α参与了混合型脑性瘫痪的发病过程,而颈总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可通过降低IL-6、TNF-α水平达到改善临床症状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颈总动脉 交感神经切除 炎性细胞因子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大鼠颈交感神经解剖及其臂丛神经去交感神经支配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7
作者 沙轲 陈德松 +3 位作者 赵劲民 彭峰 陈琳 谢继辉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为研究交感神经对其分布的周围神经之间的功能关系找到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选用SD大鼠30只,雌雄各5只作颈交感神经解剖。雌性大鼠20只制作臂丛神经去交感神经支配模型。术中肉眼观察、术后观察眼部Horner征、爪掌出汗试验,分析与... 目的为研究交感神经对其分布的周围神经之间的功能关系找到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选用SD大鼠30只,雌雄各5只作颈交感神经解剖。雌性大鼠20只制作臂丛神经去交感神经支配模型。术中肉眼观察、术后观察眼部Horner征、爪掌出汗试验,分析与切除物组织学检查的符合率。结果大鼠颈交感干有其自身特点。其臂丛神经只接受颈中神经节支配。去交感神经模型中,所有观察指标与组织学检查相符合;Horner征是术后观察的理想指标。结论大鼠臂丛神经去交感神经支配模型是研究交感神经与外周神经相互关系的理想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 外周神经 颈部 交感神经切除
原文传递
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治疗脑瘫 被引量:5
8
作者 田洪孝 刘丽华 +1 位作者 张继香 侯秀玲 《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 1999年第1期14-15,共2页
目的 探讨脑瘫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及不同类型的手术效果。方法 88例脑瘫行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根据临床观察及功能改善情况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结果 88例中总有效率93.2%,主要表现在患者肢体痉挛减轻、功能改善、流涎... 目的 探讨脑瘫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及不同类型的手术效果。方法 88例脑瘫行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根据临床观察及功能改善情况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结果 88例中总有效率93.2%,主要表现在患者肢体痉挛减轻、功能改善、流涎减轻或消失、语言功能改善等。结论 该手术治疗脑瘫行之有效,对临床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颈总动脉 交感神经切除 治疗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除治疗手汗症的配合
9
作者 沈华娟 《齐鲁护理杂志》 1997年第1期22-23,共2页
胸交感神经切除是目前治疗手足多汗症的首选方法。随着电视胸腔镜手术的不断完善,过去需在开胸条件下才能完成的手术,现在只需经2个约1.0cm的小口就能完成。自1995年7月至今,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手术 交感神经切除 手汗症 交感神经 手足多汗症 半坐卧位 交感神经切除 心理护理 冷光源 器械护士
下载PDF
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治疗重型脑瘫26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蒙辉能 张旭光 黄荣赐 《右江医学》 2005年第4期407-408,共2页
关键词 脑性瘫痪 颈总动脉 交感神经切除
下载PDF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诊疗现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雷 辛世杰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07年第12期834-837,共4页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累及中小动静脉的非动脉硬化性血管炎性闭塞性疾病,自百余年前首次报道以来,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现,发病率差异很大,发达地区发病率在下降,女性病人比例则不断升高。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吸烟是公认的主...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累及中小动静脉的非动脉硬化性血管炎性闭塞性疾病,自百余年前首次报道以来,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现,发病率差异很大,发达地区发病率在下降,女性病人比例则不断升高。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吸烟是公认的主要原因。该病目前仍无统一诊断标准,一些药物如前列腺素类对其有一定效果,交感神经切除有较好的临床效果,骨髓干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可能会为我们带来更多选择。本文就近年诊治现状给予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交感神经切除 干细胞 基因治疗
原文传递
胸腔镜交感神经链切断治疗手汗症临床体会
12
作者 王静铭 万树成 刘宏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1年第8期824-825,共2页
本研究2006年2月至2009年6月采用电视辅助胸腔镜外科行部分交感神经切除,治疗手汗症43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电视辅助胸腔镜外科 手汗症 交感神经 治疗 床体 交感神经切除 2009年
下载PDF
内镜在周围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13
作者 陆九州 徐建光 《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 2003年第5期270-272,共3页
周围神经独特的解剖特点及生理特性,使内镜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本文对内镜在周围神经领域的应用作了回顾,以期使内镜在周围神经外科手术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周围神经外科手术 内镜 三叉神经 腕管综合征 神经移植 交感神经切除
下载PDF
关于冻伤治疗的现代认识
14
作者 王梅松 《人民军医》 1982年第2期33-35,共3页
寒冷引起的局部组织损伤,通常可以分为两大类:非冻结性损伤和急性冻结性损伤。非冻结性损伤包括冻疮、战壕足、浸泡足。通常所说的冻伤是指局部急性冻结性损伤。本文拟简要介绍后一种类型损伤治疗问题的现代认识。急性冻结性冻伤的组织... 寒冷引起的局部组织损伤,通常可以分为两大类:非冻结性损伤和急性冻结性损伤。非冻结性损伤包括冻疮、战壕足、浸泡足。通常所说的冻伤是指局部急性冻结性损伤。本文拟简要介绍后一种类型损伤治疗问题的现代认识。急性冻结性冻伤的组织坏死机制是冻结和融化直接损伤组织细胞和血管,以及继发性循环障碍引起组织缺氧所致。根据这种损伤机制,国内外研究者和临床医生近40年来研究和观察了下列各项治疗措施。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伤 组织坏死 复温 创伤 交感神经切除
下载PDF
头部及神经外科学
15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CAS 2001年第6期82-83,共2页
0120951 腕管综合征的临床诊断/ZuckerR S//JAMA.-2000,283(8).-1001~1002医科情0120952 腕管综合征的临床诊断/Cos-grove J L//JAMA.-2000,283(8).-1002~1003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临床诊断 医科 神经外科学 交感神经切除 显微外科手术 头部 技术要点 治疗 神经传导
下载PDF
交感神经去除对大鼠胃APUD细胞的影响
16
作者 陈晓兵 姜学海 郭筠秋 《中国伤残医学》 2013年第5期35-37,共3页
目的:研究交感神经去除对胃内分泌细胞的影响,探讨降低迷走神经切除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术后复发率的可能方法。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2组,1组为模拟手术的对照组,2组行腹腔交感神经节切除,术后饲养6周后取材。测基础胃酸量、血清... 目的:研究交感神经去除对胃内分泌细胞的影响,探讨降低迷走神经切除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术后复发率的可能方法。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2组,1组为模拟手术的对照组,2组行腹腔交感神经节切除,术后饲养6周后取材。测基础胃酸量、血清胃泌素水平,光镜下计胃粘膜中APUD细胞数、G细胞数、D细胞数,电镜下观察APUD细胞超微结构。结果:去除大鼠胃的交感神经后,(1)基础胃酸分泌量及血清胃泌素水平无明显变化;(2)胃的APUD细胞总数减少,G细胞减少,2组间有显著差异,D细胞无明显变化;(3)APUD细胞超微结构未见明显变化。结论:交感神经切除后,胃G细胞的减少可能是迷走神经合并交感神经去除后胃酸分泌恢复不全的原因之一。迷走神经切除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时同时切除交感神经是降低术后复发率的可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切除 血清胃泌素 APUD细胞 溃疡复发
原文传递
不同节段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8
17
作者 林敏 涂远荣 +3 位作者 李旭 赖繁彩 陈剑锋 代祖建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3期2315-231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节段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疗效和术后代偿性多汗的差异。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开展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干切断术400例(2例因严重胸膜粘连放弃右侧手术),将398例分为3组。A组:T(2-4)胸交感神经干切断207例;... 目的探讨不同节段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疗效和术后代偿性多汗的差异。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开展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干切断术400例(2例因严重胸膜粘连放弃右侧手术),将398例分为3组。A组:T(2-4)胸交感神经干切断207例;B组:T3胸交感神经干切断131例;C组:L(3-4)胸交感神经干切断60例。结果各组均获成功,术后手掌多汗症状全部消失,术后无严重并发症。B组和C组术后代偿性多汗分别为5.3%和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组和A组术后代偿性多汗分别为5.8%和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812,P〈0.01),B+C组术后代偿性多汗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T3或T(3-4)胸交感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疗效可靠,能有效减少术后代偿性多汗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汗症 交感神经切除 胸腔镜 代偿性多汗
原文传递
经电视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手汗症50例 被引量:36
18
作者 严志焜 朱理 +2 位作者 倪科伟 倪旭鸣 钱文伟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 探讨用电视胸腔镜外科技术治疗手汗症的可行性。 方法  1995年以来应用电视胸腔镜外科 (VATS)行部分胸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手汗症 5 0例。其中男性 2 6例 ,女性 2 4例 ;平均年龄 2 6 7岁。患者主要症状为手掌、足底与腋下多汗 ... 目的 探讨用电视胸腔镜外科技术治疗手汗症的可行性。 方法  1995年以来应用电视胸腔镜外科 (VATS)行部分胸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手汗症 5 0例。其中男性 2 6例 ,女性 2 4例 ;平均年龄 2 6 7岁。患者主要症状为手掌、足底与腋下多汗 ,严重时成滴珠状。自行设计全麻下气管内插管 ,取 30°半坐位、两臂伸展 90° ,VATS两孔径路 ,CO2 低压充气显露上纵隔 ,用钩状电刀切除T2 ~T4交感神经节 ,有时达T5。双侧手术可在同一体位完成。 结果 术后双手立即干燥、红润。本组病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偶见有躯干代偿性多汗 ,但症状多轻微。随访至今仅 1例在 1年后又出现手部多汗 ,但较术前明显减轻 ,其余各例疗效满意。 结论 VATS胸交感神经切除术能精确显露胸交感神经链 ,解剖定位准确 ,创伤小、安全可靠 ,术后恢复快 ,疗效确实而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切除 手法症 胸腔镜 VATS
原文传递
T_3、T_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比较 被引量:31
19
作者 刘彦国 杨劼 +6 位作者 王俊 刘军 李剑锋 姜冠潮 黄宇清 杨帆 赵辉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3期2318-2320,共3页
目的探索在较低的单一位置切断交感神经链的T3、T4切断术用于手汗症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多中心的回顾性对照研究,搜集2004年9月至2006年2月连续接诊的103例原发性手汗症患者,男49例,女54例,平均年龄23.2岁。103例患者分别进入T3... 目的探索在较低的单一位置切断交感神经链的T3、T4切断术用于手汗症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多中心的回顾性对照研究,搜集2004年9月至2006年2月连续接诊的103例原发性手汗症患者,男49例,女54例,平均年龄23.2岁。103例患者分别进入T3、T4两个治疗组,接受同期双侧T3(n=66)或T4(n=37)交感神经链切断手术。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平均随访8.6个月±5.2个月。患者手掌多汗症状均完全改善,全组有效率100%。T4组有54.1%患者诉在天气过热时手掌略有潮湿,但患者对此结果表示满意,T3组有15.2%患者有类似症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38,P〈0.01);T3组有25.8%术后出现手掌明显干燥、皴裂,T4组中5.4%出现类似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3,P〈0.05);33.6%患者出现代偿性出汗,其中T3组30例(45.6%),T4组8例(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8,P〈0.05)。结论较低节段单一位置的T3、T4切断术在手汗症治疗中效果肯定。其中T4切断术并发症少,更加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汗症 交感神经切除 胸腔镜 纵隔镜
原文传递
胸腔镜经乳晕单切口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 被引量:23
20
作者 涂远荣 赖繁彩 +5 位作者 李旭 林敏 段红兵 傅成国 詹华辉 郑毅汶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4期3131-3133,共3页
目的探讨经乳晕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Endoscopic Thoracic Sympathicotomy,ETS)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美容效果。方法自2011年1—7月,我们三所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福州市第一医院)采用经乳... 目的探讨经乳晕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Endoscopic Thoracic Sympathicotomy,ETS)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美容效果。方法自2011年1—7月,我们三所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福州市第一医院)采用经乳晕单切口为52例(男45例,女7例)手汗症患者成功施行ETS。结果全组患者一侧手术时间(指切皮至术毕)5~8min,平均6min,住院时间2~3d,平均2.2d,无一例手术中转开胸或发生术中术后并发症。全组随访1—7个月,平均2.8个月,切口处未见明显瘢痕,乳头及乳晕外形无变化且感觉功能良好。所有患者均十分满意手术疗效和美容效果。结论采用经乳晕单切口路径施行ETS安全可行和有效、切口隐蔽,未见明显瘢痕,符合美容最佳需求,是治疗手汗症又一种可供患者选择的隐痕微创手术路径,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证 交感神经切除 乳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