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交叉配型试验结果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血小板抗体检验结果将其分为阳性组与阴性组,配型到阴性或弱阳性供者标本纳入相合亚组,多...目的探讨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交叉配型试验结果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血小板抗体检验结果将其分为阳性组与阴性组,配型到阴性或弱阳性供者标本纳入相合亚组,多次配型均为阳性供者标本纳入不合亚组。比较阳性组与阴性组首次输注后,相合亚组与不合亚组本次输注后,1 h、24 h血小板校正增高计数(CCI)及血小板回收率(PPR)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模型分析1 h、24 h血小板CCI及PPR与血小板抗体检验、交叉配型试验结果的相关性。结果阳性组1 h CCI、24 h CCI、1 h PPR、24 h PPR水平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相合亚组1 h CCI、24 h CCI、1 h PPR、24 h PPR水平均明显高于不合亚组(P<0.05)。血小板抗体测试结果与1 h CCI、24 h CCI、1 h PPR、24 h PPR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交叉配型试验结果与1 h CCI、24 h CCI、1 h PPR、24 h PPR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结果与反复输血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关系较为密切,临床需积极开展上述试验以避免不必要的血小板资源浪费。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交叉配型试验结果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血小板抗体检验结果将其分为阳性组与阴性组,配型到阴性或弱阳性供者标本纳入相合亚组,多次配型均为阳性供者标本纳入不合亚组。比较阳性组与阴性组首次输注后,相合亚组与不合亚组本次输注后,1 h、24 h血小板校正增高计数(CCI)及血小板回收率(PPR)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模型分析1 h、24 h血小板CCI及PPR与血小板抗体检验、交叉配型试验结果的相关性。结果阳性组1 h CCI、24 h CCI、1 h PPR、24 h PPR水平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相合亚组1 h CCI、24 h CCI、1 h PPR、24 h PPR水平均明显高于不合亚组(P<0.05)。血小板抗体测试结果与1 h CCI、24 h CCI、1 h PPR、24 h PPR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交叉配型试验结果与1 h CCI、24 h CCI、1 h PPR、24 h PPR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结果与反复输血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关系较为密切,临床需积极开展上述试验以避免不必要的血小板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