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姜炳春 张昆 +1 位作者 朱海心 高文革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5年第2期84-85,共2页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伴行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方法 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治疗小腿远端、踝部、足跟及足背部外伤性软组织缺损、瘢痕、溃疡共2 6例。皮瓣切取面积(8cm×5cm)~(14cm×9cm )。结果 经1~...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伴行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方法 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治疗小腿远端、踝部、足跟及足背部外伤性软组织缺损、瘢痕、溃疡共2 6例。皮瓣切取面积(8cm×5cm)~(14cm×9cm )。结果 经1~2年随访,2 6例皮瓣成活及外形良好。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切取简单安全,不损伤主要血管,是修复小腿下段、踝部、足部软组织缺损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腓肠神经 软组织缺损 修复 交叉转移
下载PDF
重复性最大离心运动训练的交叉转移效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廖永华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6-121,共6页
目的:对重复训练效应与重复训练的交叉转移进行研究,测试两次相同的最大离心训练的间隔休息时长及神经适应机制是否能够产生交叉转移,降低运动损伤。方法:共招募23位健康成年男性大学生,并按握力大小排序后随机分为实验组(12人)与对照组... 目的:对重复训练效应与重复训练的交叉转移进行研究,测试两次相同的最大离心训练的间隔休息时长及神经适应机制是否能够产生交叉转移,降低运动损伤。方法:共招募23位健康成年男性大学生,并按握力大小排序后随机分为实验组(12人)与对照组(11人)。实验组以平衡次序(左右手屈肘肌群各一半)先让单侧屈肘肌群进行30次最大离心收缩训练(30°/s),间歇3周后改由对侧屈肘肌群进行第2回合最大离心收缩训练;对照组则以同侧非惯用手屈肘肌群进行两个相同回合的最大离心收缩训练。结果:(1)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第2回合最大离心收缩训练后肌肉损伤指标中,肌肉酸痛、肘关节放松度、最大等长肌力变化率的恢复速度均明显优于各自的第1回合对应值;(2)且在第2回合最大离心收缩训练后第1天的肘关节放松度及最大等长肌力变化率皆存在显著差异;(3)肌电信号中,实验组及对照组在第2回合最大离心收缩训练后的平均功率频率显著低于第1回合,而肌电均方根则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平衡次序最大离心收缩训练能有效产生重复训练效应现象,并且可能借助募集Ⅰ型肌纤维参与了对侧第2回合的最大离心收缩训练,产生重复训练效应交叉转移,降低肌肉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训练效应 交叉转移 延迟性肌肉酸痛 最大等长肌力 中枢神经系统 运动训练 疲劳
下载PDF
指动脉皮瓣桥式交叉转移修复难愈性创面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媛媛 刘智慧 徐刚 《医学与哲学(B)》 2016年第9期51-52,共2页
探讨指动脉皮瓣桥式交叉转移修复难愈性创面临床研究。2013年1月~2015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对皮肤软组织坏死10例患者进行相邻指指动脉皮瓣桥式交叉转移方法修复,术后25d^30d断蒂。术后进行随访,了解手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0例患者皮... 探讨指动脉皮瓣桥式交叉转移修复难愈性创面临床研究。2013年1月~2015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对皮肤软组织坏死10例患者进行相邻指指动脉皮瓣桥式交叉转移方法修复,术后25d^30d断蒂。术后进行随访,了解手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0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质地柔软,外形良好,功能恢复满意。指动脉皮瓣桥式交叉转移修复难愈性创面是一种良好的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桥式交叉转移 难愈性创面 移植
下载PDF
铁路货运合理价格确定的方法研究
4
作者 鲁强 《榆林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56-60,共5页
本文通过对受铁路影响的其他部门,在其相互之间存在直接效益转移时的波及效益强度的分析,从而提出受铁路影响的部门,在存在直接效益转移的情况下,铁路货运合理价格的确定方法。
关键词 波及效益 交叉转移效益 理论价格 单向转移效益
下载PDF
上唇组织瓣交叉转移修复下唇缺损13例临床总结 被引量:1
5
作者 饶坚 尹文华 谢春梅 《中国伤残医学》 2012年第12期119-120,共2页
目的:唇部肿瘤的切除及外伤常造成唇组织的全层缺损,探讨对侧唇组织经交叉后修复下唇缺损的方法,观察修复后的下唇的肤色、质地、厚度和功能。方法:对13例下唇缺损病例应用上唇组织瓣交叉方法进行修复。结果:13例组织瓣全部成活,随访6... 目的:唇部肿瘤的切除及外伤常造成唇组织的全层缺损,探讨对侧唇组织经交叉后修复下唇缺损的方法,观察修复后的下唇的肤色、质地、厚度和功能。方法:对13例下唇缺损病例应用上唇组织瓣交叉方法进行修复。结果:13例组织瓣全部成活,随访6~12个月,外形恢复满意。结论:用上唇组织瓣修复下唇缺损,选择适当的适应证,加强手术技巧,用上唇组织瓣修复下唇缺损,能获得功能和外形的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唇缺损 上唇组织瓣交叉转移 修复
原文传递
人的治疗性克隆
6
作者 申景平 张淑萍 《世界科学》 2000年第2期26-27,共2页
随着物种间细胞核转移技术的应用,用卵母细胞的替代物生产“前胚胎”已成为可能。
关键词 治疗性克隆 物种交叉转移 克隆 伦理
下载PDF
基于光路追踪方法的激光交叉束能量转移模型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欣 郝亮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6-140,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几何光路追踪方法并可在流体模拟程序中实现在线计算的激光交叉束能量转移(CBET)耦合模型。借助由激光逆轫致吸收公式引入的泵浦激光功率密度在流体网格尺度上的计算公式,该模型可计算探针激光束中每根光线所携带的能量经... 提出一种基于几何光路追踪方法并可在流体模拟程序中实现在线计算的激光交叉束能量转移(CBET)耦合模型。借助由激光逆轫致吸收公式引入的泵浦激光功率密度在流体网格尺度上的计算公式,该模型可计算探针激光束中每根光线所携带的能量经过与泵浦激光场相互作用带来的损失(或增加),从而实现激光能量在束间的转移。反复迭代的计算方法解决了由于激光束间能量转移与光线历史相关并且束间强耦合带来的方程求解困难。模型很容易推广到多束激光束两两能量交换的情形,也可用于研究逆轫致吸收和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等物理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驱动惯性约束聚变 激光靶耦合 交叉束能量转移 几何光路追踪 在线耦合计算
下载PDF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法立法目标与模式 被引量:2
8
作者 焦麦青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530-533,共4页
财政转移支付立法模式的确定,应与其立法目标相匹配,不仅应承载社会公平理念,满足我国财税制度规范化的诉求,而且还要应对诸多制度层面的挑战。在我国现阶段,财政转移支付立法模式采用纵向型转移支付,是平衡财政转移支付价值目标与我国... 财政转移支付立法模式的确定,应与其立法目标相匹配,不仅应承载社会公平理念,满足我国财税制度规范化的诉求,而且还要应对诸多制度层面的挑战。在我国现阶段,财政转移支付立法模式采用纵向型转移支付,是平衡财政转移支付价值目标与我国现行税收管理体制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转移支付 立法目标 立法模式 纵向型转移支付 纵横交叉转移支付
下载PDF
双锥对撞点火实验中的交叉束能量转移与背向受激布里渊散射
9
作者 高凡 袁鹏 +6 位作者 黄浩彬 寇琦 贾青 远晓辉 张喆 张杰 郑坚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54-260,共7页
在直接驱动激光聚变研究中,激光辐照靶丸会激励起受激布里渊散射(SBS)和交叉束能量传递(CBET)等过程,降低激光与靶丸的能量耦合效率以及激光辐照均匀性,导致靶丸内爆品质下降.本文使用一套基于光纤收集信号的背向散射诊断系统,诊断了双... 在直接驱动激光聚变研究中,激光辐照靶丸会激励起受激布里渊散射(SBS)和交叉束能量传递(CBET)等过程,降低激光与靶丸的能量耦合效率以及激光辐照均匀性,导致靶丸内爆品质下降.本文使用一套基于光纤收集信号的背向散射诊断系统,诊断了双锥对撞点火(DCI)实验中波长在351 nm附近的时间分辨背向散射光谱.通过对比不同激光辐照条件下散射光谱的特征,结合光谱强度与入射激光能量以及激光偏振态的相关性分析,确认背向散射信号中包含了分别来自CBET和背向SBS过程的散射成分,确认镜像激光束之间的偏振夹角对CBET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当前DCI实验中,在351 nm附近的背向反射率不高于3%,显著低于球对称辐照直接驱动中心点火方案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锥对撞点火方案 交叉束能量转移 背向受激布里渊散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