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岷江上游生态脆弱性时空分异及驱动因子交互效应分析——以杂谷脑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肖成志 计扬 +3 位作者 李建忠 张志 巴仁基 曹亚廷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60-1770,共11页
岷江上游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特别是干旱河谷区不但生态环境脆弱,而且是人类活动主要区域。2008年5·12地震对该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为探索5·12地震前后岷江上游生态环境变化状况,同时探究该区域生态脆弱性驱动机制... 岷江上游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特别是干旱河谷区不但生态环境脆弱,而且是人类活动主要区域。2008年5·12地震对该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为探索5·12地震前后岷江上游生态环境变化状况,同时探究该区域生态脆弱性驱动机制,以杂谷脑河流域为例,从“自然环境-地质地貌-地质灾害-社会环境”4个维度选取了14个评价指标,基于空间主成分分析对该区域5·12地震震前(2001年)、震后(2009年)及现状(2020年)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基于地理探测器分析了生态脆弱性影响因子,并计算交互效应变异比量化了驱动因子的个体效应(直接影响)和交互效应(间接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震前震后区域内潜在和轻度脆弱区面积减少,微度、中度和重度脆弱区面积增加,生态脆弱性增强;经多年恢复现今区域内潜在、微度和轻度脆弱区域面积增加,中度、重度脆弱区域面积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生态脆弱性降低。岷山、邛崃山冰蚀、冰缘极高山、高山区轻度和重度脆弱区分布最广面积占比分别为25.8%和36.3%,生态脆弱性最高;干旱河谷区微度和轻度脆弱区面积分布最广面积占比分别为46.6%和33.9%,生态脆弱性较高;其他区域主要为潜在脆弱区面积占比均在74.5%以上,生态脆弱性低。高程、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度、水源涵养指数和干旱指数是区域内生态脆弱性主要驱动因子,其中,高程是最直接的影响因子,而植被覆盖度和水源涵养指数对生态脆弱性间接影响力不断加强,干旱指数在气候干燥时期对生态脆弱性直接影响力增强,生物丰度指数对生态脆弱性直接影响显著,但在震后对研究区生态脆弱性间接影响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评价 驱动因子 交互效应变异 地理探测器 干旱河谷区 杂谷脑河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