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泥盆系GSSP与华南泥盆系划分 被引量:16
1
作者 侯鸿飞 马学平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4-159,164,共7页
简要介绍国际泥盆系各阶界线定义、界线层型,以及目前进行的国际泥盆系埃姆斯阶、吉维阶、弗拉斯阶和法门阶亚阶划分的情况,并讨论了中国区域性阶与国际性阶之间的关系:除了埃姆斯阶和法门阶在华南分别进一步细分为郁江阶和四排阶以及... 简要介绍国际泥盆系各阶界线定义、界线层型,以及目前进行的国际泥盆系埃姆斯阶、吉维阶、弗拉斯阶和法门阶亚阶划分的情况,并讨论了中国区域性阶与国际性阶之间的关系:除了埃姆斯阶和法门阶在华南分别进一步细分为郁江阶和四排阶以及锡矿山阶和邵东阶等外,那高岭阶、应堂阶、东岗岭阶和佘田桥阶大致分别相当于布拉格阶、艾费尔阶、吉维阶和弗拉斯阶;今后需加强对上述几个中国区域性阶底界确切时代的研究。国际泥盆系中各亚阶在我国大体可以应用,但吉维阶中亚阶-上亚阶、弗拉斯阶下亚阶-中亚阶的分界及最上法门亚阶的底界在华南台地相区岩石地层上不易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盆系 全球界线层型及点位(GSSP) 年代地层划分
原文传递
泥盆系法门阶四分已成定局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成源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5-185,190,共2页
法门阶亚阶的划分是国际地层委员会泥盆系分会近年来讨论的重点(王成源,1994、2003).德国早已组建了晚泥盆世亚阶划分的工作组,提出了德国的法门阶的划分方案.
关键词 泥盆系 法门 地层划分
原文传递
刘磅:向自动化王国挺进
3
作者 简冰 《深圳特区科技》 1999年第4期18-22,共5页
如果他生在父辈的年代,会是一个踏踏实实的工程师或者大学教师。可是没有如果,同样读了十几年书的刘磅没有做过一天如他父辈那般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而成了时下最受社会关注和最“酷”的一种人——知识型老板,或者更宽泛地称之为“儒商”... 如果他生在父辈的年代,会是一个踏踏实实的工程师或者大学教师。可是没有如果,同样读了十几年书的刘磅没有做过一天如他父辈那般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而成了时下最受社会关注和最“酷”的一种人——知识型老板,或者更宽泛地称之为“儒商”。对此,刘磅有风度地承认:生逢其时嘛! 1999年刘磅有一件事做得特别得意,以致于在最不相干的时候也能想起来乐一乐,或者设法提一提。按他的话说:“找到了一条饿不着的路子。” 一个月前,他的达实自动化工程公司,成功地在中国粮食仓储自动化工程的大型竞标中,竞得其中的两个项目,这两个又都是获得世界银行贷款的大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工程 王国 目动 极累 深圳 人学 小赋 小娃 “儒商”
原文传递
上扬子区奥陶-志留纪之交的黔中隆起和宜昌上升 被引量:137
4
作者 陈旭 戎嘉余 +4 位作者 周志毅 张元动 詹仁斌 刘建波 樊隽轩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052-1056,共5页
据14个县区20多个剖面的生物地层学研究,确定了黔中隆起和宜昌上升造成沉积间断的时限.虽因地而异,但大都限于奥陶纪阿石极阶(Ashgillian)至志留纪鲁丹阶(Rhuddanian).虽然黔中隆起和宜昌上升都表现为... 据14个县区20多个剖面的生物地层学研究,确定了黔中隆起和宜昌上升造成沉积间断的时限.虽因地而异,但大都限于奥陶纪阿石极阶(Ashgillian)至志留纪鲁丹阶(Rhuddanian).虽然黔中隆起和宜昌上升都表现为区域性的上升运动,但源于华南板块在其东南方向受其他块体的水平挤压作用.奥陶纪末南极冰盖凝聚导致的全球海平面下降,使黔中隆起和宜昌上升(特别是前者)表现更为明显并露出水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中隆起 宜昌上升 阿石极 赫南特 鲁丹 奥陶-志留纪 上升运动 沉积间断
原文传递
奥陶-志留系界线地层生物带的全球对比 被引量:53
5
作者 陈旭 戎嘉余 +6 位作者 樊隽轩 詹仁斌 张元动 李荣玉 王怿 米切尔 哈帕尔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0-114,共15页
详述扬子区晚奥陶世晚期 (阿什极期 )至兰多维列世初期的生物带序列 ,修正部分的笔石带 ,与全球各重要地区进行对比。研究表明 ,全球奥陶系顶部赫南特亚阶及其上下地层在我国的扬子区发育最好 ,地层连续发育并广泛出露 ,生物带发育齐全 ... 详述扬子区晚奥陶世晚期 (阿什极期 )至兰多维列世初期的生物带序列 ,修正部分的笔石带 ,与全球各重要地区进行对比。研究表明 ,全球奥陶系顶部赫南特亚阶及其上下地层在我国的扬子区发育最好 ,地层连续发育并广泛出露 ,生物带发育齐全 ,不但有连续的笔石带 ,而且有世界广布的赫南特贝腕足动物群 ,有望在我国建立赫南特亚阶的全球层型剖面和点(GS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南特 生物带 全球对比 GSPP 奥陶系
下载PDF
扬子区奥陶纪末赫南特亚阶的生物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32
6
作者 陈旭 戎嘉余 +8 位作者 樊隽轩 詹仁斌 张元动 王志浩 王宗哲 李荣玉 王怿 米切尔(C.E.Mitchell) 哈帕尔(D.A.T.Harper)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9-175,200,共8页
重新研究了宜昌王家湾 ,宜昌分乡 ,桐梓红花园和松桃陆地坪 4条上奥陶统上部至志留系底部的连续采集剖面。1999年 6月在捷克召开的第 8届国际奥陶系大会上提名宜昌王家湾和桐梓红花园剖面分别为赫南特亚阶的全球层型候选剖面 (GSSP)和... 重新研究了宜昌王家湾 ,宜昌分乡 ,桐梓红花园和松桃陆地坪 4条上奥陶统上部至志留系底部的连续采集剖面。1999年 6月在捷克召开的第 8届国际奥陶系大会上提名宜昌王家湾和桐梓红花园剖面分别为赫南特亚阶的全球层型候选剖面 (GSSP)和辅助剖面。对赫南特亚阶及其上、下地层的生物带重新厘定 ,自下而上为 Foliomena-N ankinolithus/D.complanatus,D.complexus带 ,P.pacificus带 (包括下部亚带 ,T.typicus亚带和 Diceratograp-tus mirus亚带 ) ,N.extraordinarius- N.ojsuensis带 ,N.persculptus带 ,A.ascensus带和 P.acuminatus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南特 奥陶系 扬子区 生物地层学
原文传递
关于奥陶系最上部赫南特(Hirnantian)亚阶全球层型的建议 被引量:21
7
作者 戎嘉余 陈旭 +1 位作者 哈帕尔(D.A.T.Harper) 米切尔(C.E.Mitchell)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6-181,共6页
在对鄂西宜昌王家湾和分乡、黔北桐梓红花园、黔东北松桃陆地坪 4条剖面的相关地层和主要门类化石做了新的无间断采集和重新鉴定笔石和腕足动物这两个重要化石门类的基础上 ,发现奥陶纪最末期—志留纪最早期的完整笔石序列与腕足动物等... 在对鄂西宜昌王家湾和分乡、黔北桐梓红花园、黔东北松桃陆地坪 4条剖面的相关地层和主要门类化石做了新的无间断采集和重新鉴定笔石和腕足动物这两个重要化石门类的基础上 ,发现奥陶纪最末期—志留纪最早期的完整笔石序列与腕足动物等新的化石材料 ,初步了解奥陶纪末集群灭绝后生物幸存的基本特征。经过选择 ,特推荐宜昌王家湾公路旁穿越奥陶 -志留纪界线地层剖面作为建立国际赫南特亚阶的首位候选 (leading candidate)层型 ,并推荐桐梓红花园相关剖面作为辅助候选 (auxiliary candidate)层型。对建立全球赫南特亚阶界线层型的基本条件和国外相关剖面的优缺点作了分析。本文所识别的赫南特亚阶相当于两个笔石带 :下部 N ormalograptus ex-traordinarius- N.ojsuensis带和上部 N.persculptus带。典型的 H irnantia动物群的整体地质历程为奥陶纪最末期 ,相当于 N ormalograptus extraordinarius- N.ojsuensis带和 N.persculptus带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纪 赫南特 层型 候选剖面
原文传递
“赫南特阶”和奥陶系—志留系界线的厘定 被引量:14
8
作者 汪啸风 陈孝红 BD.Erdtmann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1999年第3期12-18,共7页
根据对湖北宜昌王家湾、黄花场、分乡以及新近发现的远安苟家垭奥陶系与志留系界线剖面生物地层、层序地层和化学地层的综合研究将该区最晚奥陶纪到最早志留纪的化石带自下而上重新厘定为Nankinolithus带,Dicellograptus complexus带,Pa... 根据对湖北宜昌王家湾、黄花场、分乡以及新近发现的远安苟家垭奥陶系与志留系界线剖面生物地层、层序地层和化学地层的综合研究将该区最晚奥陶纪到最早志留纪的化石带自下而上重新厘定为Nankinolithus带,Dicellograptus complexus带,Paraorthograptus pacificus带,Nor-malograptus bohemicus-N.extraordinarius带,Hirnantia-Kinnella带,Glyptograptus? persculp—tus带,Akidograptus ascensus带,Parakidograptus acuminatus带和Orthograptus vesiculosus带,其中Paraorthograptus pacificus带可分为Pararetiograptus sinensis亚带,Tangyagraptus typicuas和Diceratograptus mirus亚带。指出目前尚无可靠证据证明国际奥陶系与志留系界线层型剖面,即英格兰Dob’s Linn剖面P. acuminatus带底部与该种首次出现(FAD)的层位一致。建议将英国Ashipill统改为阶,内部分两个亚阶,其上部“Hirnantian”亚阶和O/S界线应分别下移到P.pacificus带底部和G.?persculptus带底界。前者的底界与晚奥陶世Nankinolithus带顶部海退事件(NRE)后海侵所形成的最大海泛面的位置基本一致;后者与古冈瓦纳超大陆中部冰盖快速消融所引起的全球海退/海侵时间(HRE)和铱、碳同位素异常以及海洋及大气地球化学状况的突然改变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系 志留系 界线 赫南特 海侵 海退事件
下载PDF
国际泥盆系亚阶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成源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7-79,共3页
关键词 泥盆系 牙形刺 年代地层单位 生物带 布拉格 洛柯考夫 旋回地层学 构造地质学
原文传递
中国早石炭世早期阶和亚阶的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2
10
作者 季强 王旭日 《地质学刊》 CAS 2017年第2期171-176,共6页
简要回顾了中国早石炭世早期地层"阶"和"亚阶"划分的历史沿革,阐述了划分的基本原则,即在全球性或大区域性关键地质事件和生物进化事件研究的基础上,将"阶"和"亚阶"的底界应置于地质事件之后... 简要回顾了中国早石炭世早期地层"阶"和"亚阶"划分的历史沿革,阐述了划分的基本原则,即在全球性或大区域性关键地质事件和生物进化事件研究的基础上,将"阶"和"亚阶"的底界应置于地质事件之后某一或某些主导生物门类谱系演化的分支点上,且以某一主导生物门类的新分子在谱系中的首次出现来定义。根据地层的分布和发育特征,拟将中国早石炭世地层分为岩关阶和大塘阶2个阶,其中岩关阶可分为3个亚阶:塘林冲村亚阶、大圩镇亚阶和小圩镇亚阶。岩关阶的底界以牙形刺Siphonodella sulcata的首次出现来确定,与现行的国际泥盆—石炭系界线相一致;岩关阶的顶界以牙形刺Gnathodus homopunctatus的首次出现来确定,略高于现行的由有孔虫定义的国际杜内—维宪阶界线位置。认为现行的国际杜内—维宪阶界线没能规避岩关阶晚期事件(海平面下降事件)的影响,大量以Eoparastaffella为代表的底栖有孔虫的出现正是此次事件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石炭世 岩关 塘林冲村 大圩镇 小圩镇 中国
下载PDF
川西北上寺剖面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一段砾屑灰岩沉积特征及成因
11
作者 乔丹 张彪 +2 位作者 银河 段雄 时志强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398,共15页
广元上寺剖面早三叠世砾屑灰岩对上扬子地区P-T事件后的古环境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以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一段格里斯巴赫亚阶的砾屑灰岩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学、岩石学方法,结合不同砾屑灰岩碳、氧同位素变化特征来分析其可... 广元上寺剖面早三叠世砾屑灰岩对上扬子地区P-T事件后的古环境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以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一段格里斯巴赫亚阶的砾屑灰岩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学、岩石学方法,结合不同砾屑灰岩碳、氧同位素变化特征来分析其可能的成因。结果表明,这些砾屑灰岩可划分出4大类:剖面下部的Ⅰ型砾屑灰岩,形状不规则,大小混杂,缺乏板条状砾屑,推测为重力流成因;Ⅱ型砾屑灰岩(角砾状灰岩)砾屑直径大,含大量分米级板条状砾屑,推测为强度和频率急剧增加的风暴诱发的沉积;Ⅲ型砾屑灰岩(扁平砾屑灰岩)的砾屑平行于层面分布,平面上呈扁平状,垂向切片呈竹叶状,具有倒“小”字、菊花状构造和局部呈叠瓦状排列等特征,推测为机械-压溶复合成因;Ⅳ型砾屑灰岩显示为蠕虫状灰岩,代表着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弱的环境,推测为生物-机械复合成因。风暴对先期沉积的灰岩的撕裂是扁平砾屑形成的基础,后期成岩过程中泥质填隙物与灰岩砾屑的差异压实是扁平砾屑灰岩形成的又一原因。蠕虫状灰岩可能为生物-风暴、成岩作用共同的结果,与扁平砾屑灰岩在成因上有一定的联系。上寺剖面飞一段碳酸盐岩碳同位素曲线显示出缓慢上升的趋势,角砾状灰岩(Ⅱ型砾屑灰岩)发育后期碳同位素发生正偏,指示着沉积环境的过渡转折,可能和这一时期风暴作用对海洋的影响致使浮游微生物繁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三叠世 格里斯巴赫 飞仙关组一段 扁平砾屑灰岩 蠕虫状灰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