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交水稻亚种间重穗型组合选育──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258
1
作者 周开达 马玉清 +1 位作者 刘太清 沈茂松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403-407,共5页
从研究各类品种功能叶面积与植粒重的关系入手,确定培育亚种间重穗型组合的超高产育种路线及其技术关键,经将近十年的工作,培育出了一批大穗型不育系和广亲恢复系,组配出Ⅱ优6078等系列亚种间重穗型组合,五年试验示范表明,Ⅱ优607... 从研究各类品种功能叶面积与植粒重的关系入手,确定培育亚种间重穗型组合的超高产育种路线及其技术关键,经将近十年的工作,培育出了一批大穗型不育系和广亲恢复系,组配出Ⅱ优6078等系列亚种间重穗型组合,五年试验示范表明,Ⅱ优6078在壮苗稀植栽培下,能比油化63增产1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超高产育种 亚种杂种优势 重穗型
下载PDF
中国杂交粳稻研究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143
2
作者 邓华凤 何强 +5 位作者 舒服 张武汉 杨飞 荆彦辉 东丽 谢辉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共6页
系统回顾了中国杂交粳稻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综述了其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术策略,以促进中国杂交粳稻的发展。
关键词 杂交粳稻 育种 亚种杂种优势 发展对策
下载PDF
水稻亚种间超高产杂交组合若干株型因子的比较 被引量:95
3
作者 程式华 翟虎渠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13-718,共6页
测定了两系法亚种间超高产杂交组合“65396” (培矮 64S/ E32 )和“650 0 2”(培矮 64S/ 9311) ,三系法亚种间超高产杂交组合“协优 930 8”和对照组合“汕优 63”的若干株型因子 ,并进行了组合间的比较。结果表明 ,“65396”和“协优 9... 测定了两系法亚种间超高产杂交组合“65396” (培矮 64S/ E32 )和“650 0 2”(培矮 64S/ 9311) ,三系法亚种间超高产杂交组合“协优 930 8”和对照组合“汕优 63”的若干株型因子 ,并进行了组合间的比较。结果表明 ,“65396”和“协优 930 8”上部三叶的叶面积明显增大 ,叶角趋小 ,叶片更为挺直。“协优930 8”还表现出后期根系活力强 ,叶片光合能力强的特点。从中归纳出了单产潜力超过 12 t/ 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株型因子 亚种杂种优势 杂交水稻
下载PDF
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82
4
作者 邹江石 吕川根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4-258,共5页
20世纪 5 0年代末广东的籼稻矮化育种、6 0年代IRRI的“绿色革命”和 70年代我国三系杂交籼稻的培育成功 ,都使水稻每公顷产量成吨增加。前两者高产育种的成功主要是利用了矮秆基因 ,后者则是利用了杂种优势。在尔后的10~ 2 0年里 ,有... 20世纪 5 0年代末广东的籼稻矮化育种、6 0年代IRRI的“绿色革命”和 70年代我国三系杂交籼稻的培育成功 ,都使水稻每公顷产量成吨增加。前两者高产育种的成功主要是利用了矮秆基因 ,后者则是利用了杂种优势。在尔后的10~ 2 0年里 ,有利基因的发掘利用和育种途径没有很大的突破 ,单产徘徊不前。笔者认为 ,利用籼粳亚种间有利性状的互补乃至F1 杂种优势 ,有望在较高的单产水平上实现超高产目标。基于这个认识 ,通过籼粳杂种F1 与粳稻复交 ,于 70年代末育成了中粳品种南粳 35 ,在适宜地区种植 ,大面积产量可达 9t hm2 。 90年代初培育出典型籼粳亚种间杂交稻“亚优 2号” ,在良好气候与栽培条件下产量可超过 10 5t hm2 ,但由于化学杀雄剂的局限性 ,制种纯度始终上不去 ,加之杂种对环境条件特别敏感 ,最终未能大面积生产应用。近 10年来 ,通过两系法部分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培育出两优培九 ,成功应用于大面积生产 ,被誉为超级杂交稻的先锋组合 ,在掌握栽培特性与良好的肥水条件下 ,大面积产量可达 10~ 10 5t hm2 。笔者认为 ,今后水稻超高产育种的主要途径应是利用籼粳杂种优势与良好株型及强生理功能相结合之路 ,选育对生态条件有较好适应性、整体素质高的亚种间杂交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育种 亚种杂种优势 株型 两系法
下载PDF
水稻广亲和系的选育 被引量:56
5
作者 罗孝和 袁隆平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35-38,共4页
The wide compatibility gene contained in Paddy may be transferred into the varieties of japonica, javanica or indica type. Also, it may be recombined with restoring gene for the sterile lines of BT type or WA type,Thi... The wide compatibility gene contained in Paddy may be transferred into the varieties of japonica, javanica or indica type. Also, it may be recombined with restoring gene for the sterile lines of BT type or WA type,This makes it possible to utilize heterosis between subspecies by using the thiee-line method.In addition, it may be recombined with the photoperiod sensitive sterile gene within nucleus so as to develop the best genetic tool for utilization of heterosis between subspecies indica and japonica─a wide compatibility-photopeniod sensitive genic sterile Line with japonica cytoplasm and indica nucleus. It can also be combined with dwarf gene, which helps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subspecies hybrids express heterobeltiosis in plant heig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广亲和系 亚种杂种优势 选育 特征特性 配合力
下载PDF
利用CSSL群体研究水稻籼粳亚种间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 被引量:21
6
作者 余传元 万建民 +4 位作者 翟虎渠 王春明 江玲 肖应辉 刘裕强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2-37,共6页
利用以粳稻品种Asominori为背景, 籼稻品种IR24为供体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的63个株系, 构建了一套以广亲和粳稻品种02428为父本的杂种群体, 研究了IR24全基因组的染色体片段与02428基因组相应染色体片段间的产量及产量构成性状的杂... 利用以粳稻品种Asominori为背景, 籼稻品种IR24为供体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的63个株系, 构建了一套以广亲和粳稻品种02428为父本的杂种群体, 研究了IR24全基因组的染色体片段与02428基因组相应染色体片段间的产量及产量构成性状的杂种优势效应. 结果表明, 产量和产量构成性状的亚种间杂种优势水平在染色体片段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图示基因型分析发现, 有14个独立的染色体区段在产量上存在显著的亚种间杂种优势, 分布在除Chr.8和 Chr.10外的其余10条染色体上, 其中在Chr.2, Chr.3, Chr.4, Chr.11和 Chr.12上的6个染色体区段的杂种优势显著水平达0.005以上, 分别位于X132~G1340~R459, X48~C393A, R288~R1854, R2918~X52, X257~C1350和R367~X189-2~X24-2的标记区间, 单片段置换后, 其CSSLs×02428组合F1单株产量比对照组合'Asominori×02428'增加35%以上. 大多数染色体片段在产量及主要产量构成性状上没有显著的杂合效应. 在Chr.6上发现一个杂种劣势片段, 与标记R2171连锁, 使杂种产量下降27%. 本文还探讨了应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研究作物杂种优势的优点, 并提出了利用水稻籼粳亚种间部分杂种优势和全基因组杂种优势的分子育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种杂种优势 籼粳 产量构成 水稻 产量性状 粳稻品种 区段 染色体 全基因组 对照组
原文传递
论湖南水稻育种的主攻方向和技术策略 被引量:10
7
作者 肖国樱 陈芬 +5 位作者 孟秋成 周浩 李锦江 于江辉 邓力华 翁绿水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8,共6页
当前中国水稻产业处在转型期,转型的方向是经营规模化、农民专业化、服务社会化、全程机械化、栽培轻简化。为了适应这种转变,湖南水稻育种应重点开展如下5个方面的工作:(1)主攻早、中熟期的双季稻育种,以适应双季稻面积和直播栽培面积... 当前中国水稻产业处在转型期,转型的方向是经营规模化、农民专业化、服务社会化、全程机械化、栽培轻简化。为了适应这种转变,湖南水稻育种应重点开展如下5个方面的工作:(1)主攻早、中熟期的双季稻育种,以适应双季稻面积和直播栽培面积扩大对短熟期品种的需求;(2)培育低镉、高直链淀粉含量的双季稻品种,以提高稻米健康品质;(3)培育苗期耐5℃低温的早稻和开花期耐17℃低温的晚稻,以防止倒春寒、寒露风对直播双季稻的危害;(4)利用粳稻和爪哇稻资源以及非典型亚种间杂种优势,以提高双季稻产量潜力;(5)重点储备抗螟虫、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水稻技术,以迎接转基因水稻时代的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低镉 高直链淀粉含量 耐冷 亚种杂种优势 转基因水稻
原文传递
标记辅助改良热带粳稻利用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英文)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容柏 M. P. Pandey +10 位作者 杨新庆 廖惠红 邓智年 张向军 韦燕萍 李小勇 岑贞陆 吕维莉 魏源文 黄思良 李杨瑞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5年第1期1-5,共5页
培育亚种间杂交水稻品种是开发水稻产量潜力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本研究通过复合杂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MAS)培育出新型的籼稻基因渗入热带粳稻品系。这些基因渗入系表现出良好的农艺性状 ,经 RAPD标记检测 ,遗传上更相似于热带粳... 培育亚种间杂交水稻品种是开发水稻产量潜力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本研究通过复合杂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MAS)培育出新型的籼稻基因渗入热带粳稻品系。这些基因渗入系表现出良好的农艺性状 ,经 RAPD标记检测 ,遗传上更相似于热带粳稻 ,大部分品系具有广亲和特性。进一步用 SSR和 SSR- RAPD分子标记分析这些籼稻渗入系热带粳稻与 3个温敏核雄性不育系间的遗传差异性 ,利用具有较大的分子标记多态性的组合亲本配制杂交稻种子 ,鉴定获得了多个具有强杂种优势的组合。结果表明 ,MAS是亚种间杂交水稻育种中辅助选择杂交亲本、鉴定广亲和位点、育种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距离分析和杂交稻组合选配的有效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品系 热带 标记辅助 亚种杂种优势 籼稻 育种 基因渗入 遗传多样性 分子标记
下载PDF
我国杂交粳稻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6
9
作者 胡兴明 钱前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11,共3页
杂交水稻研究与应用是中国科学家对全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做出的一项重要历史贡献。我国对杂交粳稻的研究虽迟于日本,但却后来居上,并领先于其他国家。更重要的是,中国杂交粳稻研究还推动了籼粳亚种间杂交亲和性的研究,选育了大量以“甬优... 杂交水稻研究与应用是中国科学家对全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做出的一项重要历史贡献。我国对杂交粳稻的研究虽迟于日本,但却后来居上,并领先于其他国家。更重要的是,中国杂交粳稻研究还推动了籼粳亚种间杂交亲和性的研究,选育了大量以“甬优”系列为代表的、利用亚种间优势的超高产籼粳杂交稻组合,为中国粮食安全提供了足够的种子“芯片”。本文回顾了中国杂交粳稻研究历程,重点分析了杂交粳稻研究中的每个创新思维,希望引起对杂交粳稻研究的讨论,“抛砖引玉”,寻找杂交粳稻实际育种规律,使大田真正育种效率得到更大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滇型”不育系 杂交亲和性 理想株型 亚种杂种优势
下载PDF
籼与粳的历史传奇 被引量:3
10
作者 沈希宏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2-126,132,共6页
亚洲栽培稻分为籼与粳两个亚种,籼与粳之间在形态指标和生理机能方面存在诸多不同,在长期的历史演化中分分合合,颇为传奇。本文就其形态与基因型区别、地理分布、历史演化、籼粳桥梁基因、籼粳杂交育种、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等方面进行... 亚洲栽培稻分为籼与粳两个亚种,籼与粳之间在形态指标和生理机能方面存在诸多不同,在长期的历史演化中分分合合,颇为传奇。本文就其形态与基因型区别、地理分布、历史演化、籼粳桥梁基因、籼粳杂交育种、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等方面进行概述和探讨,期望对籼粳融合的现代籼粳亚种间杂交稻育种与关键基因发掘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亚种 亚种 形态指标 基因型 地理分布 历史演化 广亲和桥梁基因 亚种杂种优势 籼粳杂交稻
下载PDF
水稻粳型亲籼光温敏不育系509S的选育及其杂种优势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志刚 陈亮明 +1 位作者 江玲 万建民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56-263,共8页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的主要原因在于育性位点上等位基因互作,因此,在籼粳交主要的育性位点上的片段置换,及把籼粳片段相互置换克服生殖障碍进行育种成为可能。本研究将籼稻轮回422S的光温敏不育基因以及籼稻249黄的黄叶形态标记通过...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的主要原因在于育性位点上等位基因互作,因此,在籼粳交主要的育性位点上的片段置换,及把籼粳片段相互置换克服生殖障碍进行育种成为可能。本研究将籼稻轮回422S的光温敏不育基因以及籼稻249黄的黄叶形态标记通过回交方法导入到粳稻镇稻88中,同时在S5、S7、S8和S9育性位点上,分别利用4个与育性位点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RM276、RM455、RM141和RM185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最终成功选育出粳稻光温敏不育系509S。该不育系株叶形态表现为粳稻特征,与大量籼稻品种杂交结实率正常,与粳稻杂交结实率反而偏低。选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SSR标记对509S的遗传背景进行鉴定,实验结果表明不育系509S遗传背景92%为粳稻遗传背景。不育系509S在4个置换的育性位点都为籼稻片段,正是这些籼稻片段的置换使不育系509S与籼稻杂交可育,而与粳稻杂交表现低育,且在不育系与籼稻配制的杂交组合中表现强大的籼粳交杂种优势。该实验结果为籼粳交杂种优势的育种实践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温敏不育 粳型亲籼系 509S 亚种杂种优势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育种
原文传递
太湖稻区优质超级杂交粳稻新组合选育初探 被引量:3
12
作者 端木银熙 孙菊英 +7 位作者 林一波 王建军 张洪程 何建华 陈金龙 盛金元 钟卫国 苏月红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6-98,共3页
通过对优质超级杂交粳稻新组合选育实践的总结,提出了包括新组合选育方面的技术路线及关键技术。
关键词 三系杂交粳稻 选育 亚种杂种优势 优质超级稻
下载PDF
水稻显性半矮秆突变体及其衍生系的广亲和性鉴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程灿 刘斌美 +4 位作者 吴跃进 童继平 吴敬德 张瑛 袁勤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4-77,共4页
分别以水稻显性半矮秆突变体Y98149及其衍生系D3、D4、D5与4个籼稻和4个粳稻品种测交进行广亲和性鉴定。结果表明,D5与标准籼稻测验种(IR36、南京11号)测交F1结实率均值为78.7%,与标准粳稻测验种(巴利拉、秋光)测交F1结实率均值为77.9%... 分别以水稻显性半矮秆突变体Y98149及其衍生系D3、D4、D5与4个籼稻和4个粳稻品种测交进行广亲和性鉴定。结果表明,D5与标准籼稻测验种(IR36、南京11号)测交F1结实率均值为78.7%,与标准粳稻测验种(巴利拉、秋光)测交F1结实率均值为77.9%,具有较好的广亲和性;且D5与籼、粳品系测交在产量性状上均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而株高较矮,具有负向超亲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显性半矮秆突变体 广亲和性 亚种杂种优势
下载PDF
爪籼交恢复系福恢964的选育与利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利兴 游年顺 +3 位作者 雷捷成 张以华 雷上平 潘玉卿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10期114-118,171,共6页
阐述了福恢964选育的技术路线和选育过程。用爪哇稻BJ22选作母本,明恢63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杂交水稻恢复系福恢964,具有农艺性状优异、广亲和性较好、恢复力强、恢复谱广、配合力高、所配组合表现突出等特点。用福恢964配制的组合福优... 阐述了福恢964选育的技术路线和选育过程。用爪哇稻BJ22选作母本,明恢63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杂交水稻恢复系福恢964,具有农艺性状优异、广亲和性较好、恢复力强、恢复谱广、配合力高、所配组合表现突出等特点。用福恢964配制的组合福优964和昌优964通过了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说明,利用爪籼杂交方式选育水稻恢复系,以扩大恢复系与不育系的遗传距离,进而实现部分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增加每穗总粒数、提高组合的产量和改善稻米品质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福恢964的生育期特性奇特,短日照处理或高温均能显著地缩短其生育期,属于弱感光型、基本营养生长性强、感温性较强的水稻。简要介绍福恢964所配组合的栽培技术要点。展现了进一步利用含有爪哇稻亲源的福恢964为主体亲本,选育超强恢复系,进而配制出超级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的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爪籼交恢复系 福恢964 选育 利用 选育过程 强恢复系 利用研究 三系杂交水稻 亚种杂种优势 生育期特性 栽培技术要点 福优964 每穗总粒数
下载PDF
利用籼稻广亲和恢复系选育三系杂交组合的研究
15
作者 仲维功 盛生兰 +3 位作者 陈志德 宋小禄 杨杰 陈志石 《南京农专学报》 1999年第2期1-6,共6页
对用籼型恢复系与粳型广亲和系02428杂交选育出的5个农艺性状较好的新的籼型恢复系进行了恢复力和亲和性测定。结果表明:所测5个株系对粤泰A恢复力正常,其中4个对珍汕97A和协青早A育性恢复度在80%以上;与常规粳稻品... 对用籼型恢复系与粳型广亲和系02428杂交选育出的5个农艺性状较好的新的籼型恢复系进行了恢复力和亲和性测定。结果表明:所测5个株系对粤泰A恢复力正常,其中4个对珍汕97A和协青早A育性恢复度在80%以上;与常规粳稻品种杂交的F1亲和力亦较好;92024和92025能分别使粳型不育系泗稻8号A育性恢复到74.7%和77.3%。新育成的籼型广亲和恢复系与不同类型的不育系配组,都能选育出产量水平高于对照种汕优63的组合。为利用籼型广亲和系选育三系品种间和亚种间杂交组合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广亲和恢复系 三系法 亚种杂种优势
下载PDF
高产香型杂交稻宜香1979选育及应用
16
作者 林纲 李云武 +5 位作者 贺兵 王峰 包灵丰 杨从金 张杰 廖宗永 《四川农业科技》 2007年第5期21-22,共2页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杂交水稻优质化的要求愈来愈迫切。针对此种状况,选育高配合力的强优优质恢复系,采用优优强合的技术路线,是提高杂交水稻高产与优质的有效途径。国内杂交籼稻超高产育种的发展方向,系利用亚种间杂...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杂交水稻优质化的要求愈来愈迫切。针对此种状况,选育高配合力的强优优质恢复系,采用优优强合的技术路线,是提高杂交水稻高产与优质的有效途径。国内杂交籼稻超高产育种的发展方向,系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对此,袁隆平、周开达等进行了设计和目标的量化。为了提高水稻恢复系的整体水平,实现所配组合在优质、高产、稳产、抗病、高配合力、强适应性等方面的重大突破,在恢复系选育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型杂交稻 选育 水稻恢复系 亚种杂种优势 应用 高配合力 超高产育种 优质化
下载PDF
亚种间超级杂交稻研究概述
17
作者 刘玉龙 邓应德 +2 位作者 肖层林 张海清 张维亮 《作物研究》 2009年第5期314-317,共4页
我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目标为每公顷每日稻谷产量100 kg,米质达到部颁二级以上优质米标准,抗两种以上主要病虫害。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是选育超级杂交稻最重要的途径。育种家已筛选广亲和基因,并培育了广亲和系,为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提供... 我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目标为每公顷每日稻谷产量100 kg,米质达到部颁二级以上优质米标准,抗两种以上主要病虫害。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是选育超级杂交稻最重要的途径。育种家已筛选广亲和基因,并培育了广亲和系,为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提供了条件,配成了亚种间超级杂交稻。但是超级杂交稻组合广适性,高产与优质协调性以及高产栽培技术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亚种杂种优势 高产机理 广适性
下载PDF
从两优培粳的育成谈两系杂交粳稻育种
18
作者 祁玉良 张明年 +3 位作者 余新春 申关望 何世界 李慧龙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0-34,共5页
介绍了亚种间杂交粳稻组合两优培粳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和主要特征特性,对选育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粳稻的有关技术策略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通过优异水稻种质资源的发掘利用,加强广谱广亲和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采取双亲最佳组配方式等途径,... 介绍了亚种间杂交粳稻组合两优培粳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和主要特征特性,对选育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粳稻的有关技术策略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通过优异水稻种质资源的发掘利用,加强广谱广亲和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采取双亲最佳组配方式等途径,进一步提高两系杂交粳稻的优势水平和产量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法 杂交粳稻 两优培粳 亚种杂种优势 广亲和性
下载PDF
绿色超级稻培育的战略设想
19
作者 张启发 《作物育种信息》 2005年第11期1-2,共2页
在过去半个世纪里,我国的水稻育种实现了两次重要突破:第一次是60年代矮化育种的成功,把水稻产量提高了20%~30%;第二次是70年代中期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水稻产量在矮秆良种的基础上又增长20%左右。为进一步提高品种的产量潜力... 在过去半个世纪里,我国的水稻育种实现了两次重要突破:第一次是60年代矮化育种的成功,把水稻产量提高了20%~30%;第二次是70年代中期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水稻产量在矮秆良种的基础上又增长20%左右。为进一步提高品种的产量潜力,我国的水稻育种界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以利用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为主的超级稻计划。通过近10年的努力,该计划已取得较大成功,培育出的超级稻新品种的产嫩潜力有较大突破。但要使超级稻的产嫩潜力在大面积生产中得以实现,除要求高产、优质外,还应着重针对以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培育 亚种杂种优势 水稻育种 产量潜力 大面积生产 矮化育种 产量提高 研究成功 杂交水稻
下载PDF
1993年总目次
20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杂交水稻制种 水稻 水稻不育系 亚种杂种优势 杂交晚稻 恢复系 光敏核不育水稻 水稻抗白叶枯病 目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