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天童植物群落演替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79
1
作者 张庆费 由文辉 宋永昌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9-22,共4页
对浙江天童植物群落演替过程的土壤腐殖质层、0~10cm层和10~20cm层化学因子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进展演替,土壤全氮含量呈明显增长趋势,但硝态氮、氨态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除演替初期的裸地、灌丛较小外... 对浙江天童植物群落演替过程的土壤腐殖质层、0~10cm层和10~20cm层化学因子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进展演替,土壤全氮含量呈明显增长趋势,但硝态氮、氨态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除演替初期的裸地、灌丛较小外,森林群落阶段增长趋势一般不明显;土壤pH值则缺乏明显的规律性,但有机质含量呈明显增长趋势,而富里酸和胡敏酸含量,除栲树木荷林和栲树林较高,裸地最低外,其它演替阶段增长趋势也不明显;HA/FA在腐殖质层缺乏明显的规律性,但在0~10cm和10~20cm层则呈减少趋势.可见,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能增加土壤有机物质含量,促进土壤有机物质的矿化和再合成作用;而土壤化学性状的改善,也为常绿阔叶林的进展演替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次生演替 土壤养分 土壤有机物质
下载PDF
都江堰地区三种壳斗科植物的种子库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3
2
作者 肖治术 王玉山 张知彬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73-381,共9页
于 2 0 0 0年 9月~ 12月 ,在都江堰地区对原生林和次生林中 3种优势壳斗科 (Fagaceae)植物的种子雨和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基于种子雨和土壤种子库测定的种子虫蛀率、种子存活率、脊椎动物捕食率和种子发霉率的估计方法。结果... 于 2 0 0 0年 9月~ 12月 ,在都江堰地区对原生林和次生林中 3种优势壳斗科 (Fagaceae)植物的种子雨和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基于种子雨和土壤种子库测定的种子虫蛀率、种子存活率、脊椎动物捕食率和种子发霉率的估计方法。结果表明 :①种子雨持续时间较长 ,3种壳斗科植物种子雨的高峰期在原生林和次生林中略有差异 ;② 3种壳斗科植物的种子产量很低 ,种子雨散落的平均密度不大。在原生林 ,栓皮栎 (Quercusvariabilis)、树Q .serrata)和栲树 (Castanopsisfargesii)种子下落的平均密度分别为 2 .3± 3.85个 /m2 ,6 .5± 17.43个 /m2 和 1.9± 5 .2 1个 /m2 ;而在次生林则分别为 2 .4± 3.47个 /m2 ,6 .5± 13.5 5个 /m2 和 0 .3± 1.35个 /m2 ;③土壤种子库中 ,栓皮栎在原生林中没有存留完好的种子 ,而在次生林的落叶层中存留有少量完好的种子 (0 .15± 0 .37个 /m2 ) ;树在原生林和次生林中都存留有少量完好的种子 (分别为 0 .2 0± 0 .70个 /m2 和 0 .10± 0 .31个 /m2 )和少量萌发种子 (分别为 0 .5 0± 1.82个 /m2 和 0 .2 0± 0 .89个 /m2 ) ;但在土壤中未发现有栲树的种子。绝大部分的种子存留在落叶层 ,而存留在 0~ 2cm和 2~ 10cm土层中的种子极少 ;④定量测定了发霉、虫蛀和脊椎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江堰地区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壳斗科 种子雨 土壤种子库
下载PDF
栲树冠层光合生理特性的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35
3
作者 孟陈 徐明策 +1 位作者 李俊祥 高三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932-1936,共5页
森林冠层在能量传输、光合有效辐射和微气象等方面的差异可导致冠层光合生产力空间分布的变化.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在空间上的差异对精确估算森林冠层的初级生产力十分重要.本文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 森林冠层在能量传输、光合有效辐射和微气象等方面的差异可导致冠层光合生产力空间分布的变化.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在空间上的差异对精确估算森林冠层的初级生产力十分重要.本文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为对象,研究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在冠层空间上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垂直方向上,冠层北向叶的饱和光合速率(Amax)、光饱和点(LSP)和CO2羧化效率(CCE)均表现为上部>中部>底部,且依次平均降低19.4%、18.1%和37.1%;光补偿点(LCP)、光下暗呼吸(Rd)以及冠层南向叶的饱和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CO2羧化效率均表现为上部>底部>中部,上部比中部和底部高出12.3%~71.4%;表观量子效率(AQY)表现为底部>上部>中部,底部分别是顶部和中部叶的1.2和1.3倍;2)在水平方向上,冠层上部和底部南向叶的饱和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CO2羧化效率比北向叶高0.9%~31.5%;冠层中部北向叶的饱和光合速率等6个参数比南向叶高9.6%~63.2%.因此,在冠层水平上模拟和估算植物生产力时,必须考虑冠层光合生理特性的空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栲树 光合生理特性 林冠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江西九连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36
4
作者 范娟 赵秀海 +3 位作者 汪金松 张春雨 何俊 夏富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729-2737,共9页
于江西九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设置4 hm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固定监测样地,用样方法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进行调查分析。应用点格局方法分析生境异质性是否影响树木分布并分析优势种红钩栲(Castanopsis lamontii)、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 于江西九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设置4 hm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固定监测样地,用样方法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进行调查分析。应用点格局方法分析生境异质性是否影响树木分布并分析优势种红钩栲(Castanopsis lamontii)、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罗浮柿(Diospyros morrisiana)和细枝柃(Eurya loquaiana)分布格局,对比存在生境异质性和排除生境异质性两种情况下优势树种不同生长阶段(幼树、小树、成年树)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不同生长阶段之间的空间关联性,探讨生境异质性之外的其它种群分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生境异质性效应显著影响九连山树木分布,4个优势树种在大尺度上存在明显的生境偏好;2)用完全随机零模型不排除生境异质性时,4个优势种总体及其不同生长阶段在0—30 m所有尺度上主要呈现聚集分布;3)用异质性随机零模型排除生境异质性后,4个优势种及其不同生长阶段的聚集程度显著下降,只在小尺度上(0—5 m)呈现聚集分布;4)4个优势种的幼树与小树均表现显著的正相关。红钩栲的成年树与幼树及成年树与小树总体表现不相关。米槠的成年树与幼树总体以无相关为主;成年树与小树之间总体呈正相关。小乔木罗浮柿的成年树与幼树之间在小尺度上(0—5 m)表现负相关或无相关,在较大尺度范围上总体表现正相关关系;小树与成年树在研究尺度上表现出正相关。灌木细枝柃的成年树与幼树,成年树与小树及小树与幼树之间在研究尺度范围内均呈现正相关关系;5)研究发现九连山优势乔木物种通过密度制约和Janzen-Connell效应释放空间,为其他物种共存提供条件,而优势灌木物种细枝柃没有表现出这两个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优势种 生境异质性 空间分布格局 空间关联性
下载PDF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栲树种子雨的时空格局 被引量:27
5
作者 胡星明 蔡永立 +1 位作者 李恺 张天澍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15-819,共5页
在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中选择5株栲树,通过种子筐和地表取样,分析了栲树种子雨的时空格局特征.结果表明,栲树种子雨从11月3日到12月16日,持续45d,存在散落的高峰期(11月18日~27日);散落在地表的种子雨主要集中在离母株树干1.5~5.5m区段... 在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中选择5株栲树,通过种子筐和地表取样,分析了栲树种子雨的时空格局特征.结果表明,栲树种子雨从11月3日到12月16日,持续45d,存在散落的高峰期(11月18日~27日);散落在地表的种子雨主要集中在离母株树干1.5~5.5m区段内,占总数的85.6%,最远不超过8m,空间格局符合二次分布;整个种子雨期间,单株平均落果数为112.8个·m-2(70个·m-2~239.5个·m-2),东南向较多(135.6个·m-2)、西北向较少(86.8个·m-2),但无显著差异;种子雨中有活力的坚果占总数的27.3%、未成熟的占25.7%,昆虫幼虫侵害的占42%,松鼠啃食的占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栲树 种子雨 时空格局
下载PDF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恢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6
作者 李翠环 余树全 周国模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5-329,共5页
回顾了在具有影响的几种演替理论指导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恢复研究的主要内容 ,包括群落结构研究 :群落的发育、波动、更新和演替 ;种群的特征、结构和竞争压力以及物种的生理生态学特征在群落进展演替中的变化。土壤动态变化研究 :土... 回顾了在具有影响的几种演替理论指导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恢复研究的主要内容 ,包括群落结构研究 :群落的发育、波动、更新和演替 ;种群的特征、结构和竞争压力以及物种的生理生态学特征在群落进展演替中的变化。土壤动态变化研究 :土壤的理化性质、肥力、有机质含量在与群落协同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植被恢复研究方法 :数学模型在时间序列和生态序列研究方法中的应用。建议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增设固定样地 ,加强定位研究以及加强群落演替过程中树种遗传机理方面的探索 ,优化次生演替数学模型等。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植被恢复 研究进展 演替
下载PDF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杉木林皆伐后林地土壤肥力的变化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鼎华 范少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研究了皆伐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杉木林林地土壤 (δ 0~ 2 0cm)肥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 :皆伐后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 ,土壤酶活性增强 ,增强的幅度以水解酶活性为大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均下降 ;土壤有机质、全氮... 研究了皆伐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杉木林林地土壤 (δ 0~ 2 0cm)肥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 :皆伐后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 ,土壤酶活性增强 ,增强的幅度以水解酶活性为大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均下降 ;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下降 ,速效养分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呈下降趋势 ;土壤交换性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土壤物理性质变差 .表 5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杉木林 皆伐 林地 土壤肥力
下载PDF
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25
8
作者 余雷 张一平 +4 位作者 沙丽清 宋清海 谭正洪 周文君 武传胜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2-336,共5页
利用ChinaFlux设置在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内的通量观测系统的土壤含水量数据,分析了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内土壤含水量的时间变化及其影响因子,以期了解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含水量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为森林固碳能力、潜力和... 利用ChinaFlux设置在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内的通量观测系统的土壤含水量数据,分析了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内土壤含水量的时间变化及其影响因子,以期了解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含水量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为森林固碳能力、潜力和速率研究提供支撑。结果表明:(1)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大致呈单峰曲线分布,各层土壤含水量基本上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波动范围也逐渐减小,最小值均在3月,最大值集中在7、8、9三个月。(2)0~100cm各层深度的土壤含水量在17.7%~39.5%波动,其中100cm深度的土壤含水量值最低、波动范围最小,总体来看,土壤含水量雨季高于旱季。(3)土壤含水量主要受降雨量、地温和相对湿度等要素的影响(P<0.05),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5cm深度的土壤含水量最大,约为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哀牢山
原文传递
几种多样性指标在森林群落分析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24
9
作者 苏宇乔 张毅 +1 位作者 贾小容 薛跃规 《生态科学》 CSCD 2017年第1期132-138,共7页
为检验多样性指标对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变化的效应和敏感性,以广东东莞银瓶山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计算每个样方单元的物种数、个体总数及其他6种多样性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在样方尺度上,Berger-Parker指... 为检验多样性指标对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变化的效应和敏感性,以广东东莞银瓶山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计算每个样方单元的物种数、个体总数及其他6种多样性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在样方尺度上,Berger-Parker指数作为反映群落优势度的指标,对群落多样性变化最为敏感,而Simpson指数最不敏感;与丰富度(即物种数)变异程度最接近的为Menhinick指数及Margalef指数,而Berger-Parker指数其变化与样方单元总个体数的变化最接近;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相关性最强,而与Menhinick指数的相关性相对较弱。在样方单元组合的丰富度梯度下,Berger-Parker指数、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及Simpson指数均表现出显著差异,而Pielou指数和Menhinick指数则对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不敏感。依据这些结果,对开展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时如何合理选用恰当的指标,提出了详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erger-Parker指数 Menhinick指数 Margalef指数 SHANNON-WIENER指数 Pielou指数 Simpson指数
下载PDF
我国的硬叶常绿阔叶林 被引量:20
10
作者 金振洲 区普定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1年第2期13-20,共8页
硬叶常绿阔叶林在世界植被中有三大区已闻名于世~[23,26,27],即:地中海沿岸,这里以刺叶栎(Quercus ilex)、木栓栎(Q.suber)、油橄榄(Olea europaea)为标志~[23,27];北美加利福尼亚,这里以荒叶栎(Quercus agrifolia)、黄鳞栎(Q.chrysolep... 硬叶常绿阔叶林在世界植被中有三大区已闻名于世~[23,26,27],即:地中海沿岸,这里以刺叶栎(Quercus ilex)、木栓栎(Q.suber)、油橄榄(Olea europaea)为标志~[23,27];北美加利福尼亚,这里以荒叶栎(Quercus agrifolia)、黄鳞栎(Q.chrysolepis)为标志~[22,27];澳洲的西部和南部,这里以多种桉树,如边桉(Eucalyptus marginata)、异色桉(E.diversicolor)等为标志~[27]。此外,还有南非好望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叶常绿阔叶林 乔木层 中国植物区系 植物群系 古地中海 特提斯海 植被亚型 植被分类 高山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川西 灌丛 优势种 西南地区 吴征 叶栋 分布区 生境条件
下载PDF
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雨雪冰冻灾情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22
11
作者 肖文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3,共2页
关键词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冰冻 雨雪 引发 灾情 南方地区 林业生产 灾后
下载PDF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林龄细根生物量及其养分 被引量:19
12
作者 刘波 余艳峰 +1 位作者 张贇齐 徐小牛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1-84,共4页
通过对安徽池州老山自然保护区的肖坑常绿阔叶林细根生物量和细根养分进行研究,发现细根生物量和细根养分及养分储量呈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即随着土层加深而逐渐减少。在表土层,0~10 cm土层中细根生物量最多,氮、磷、钾含量及其养分储... 通过对安徽池州老山自然保护区的肖坑常绿阔叶林细根生物量和细根养分进行研究,发现细根生物量和细根养分及养分储量呈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即随着土层加深而逐渐减少。在表土层,0~10 cm土层中细根生物量最多,氮、磷、钾含量及其养分储量也是最高。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常绿阔叶林比较发现,细根的生物量有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不同年龄林分细根中氮、磷、钾的含量也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细根生物量 养分含量 养分储量
下载PDF
黑石顶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黄果厚壳桂的AFLP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军丽 王峥峰 +2 位作者 王伯荪 李鸣光 张炜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91-398,共8页
以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 AFLP)分析了黑石顶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黄果厚壳桂 ( Cryptocarya concinna)在三个不同群落类型中的遗传多态性及遗传结构 ,并比较了该 3个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以 4对 AFLP选择引物组合产生了大量扩增表型... 以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 AFLP)分析了黑石顶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黄果厚壳桂 ( Cryptocarya concinna)在三个不同群落类型中的遗传多态性及遗传结构 ,并比较了该 3个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以 4对 AFLP选择引物组合产生了大量扩增表型带 ,用 AMOVA、PHYLIP等软件分析计算了种群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黑石顶黄果厚壳桂种群具有高的种群内遗传多态性、低的种群间遗传分化。并讨论了种群遗传变化与生境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果厚壳桂 优势种群 AFLP 遗传结构 植物群落 分子生态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下载PDF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个体及生物量的点格局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胡砚秋 李文斌 +1 位作者 崔佳玉 苏志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66-1072,共7页
在广东康禾自然保护区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内设置4 hm2固定样地进行每木调查,分析群落优势种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和木荷(Schima superba)种群的年龄结构,并分别用Ripley's L函数和标记相关函数(mark correlation function)对... 在广东康禾自然保护区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内设置4 hm2固定样地进行每木调查,分析群落优势种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和木荷(Schima superba)种群的年龄结构,并分别用Ripley's L函数和标记相关函数(mark correlation function)对种群个体和生物量空间点格局进行可视化解析。结果表明:1)米槠和木荷种群的径级结构为金字塔型,种群中有大量幼年个体,属增长型种群。2)米槠和木荷种群在0—50 m尺度上均呈聚集分布,说明生境异质性在种群空间格局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米槠种群聚集强度随空间尺度的增大逐渐增强,木荷种群在0—29.5 m尺度上聚集强度随尺度增大而增强,随后开始减小。3)米槠和木荷种群生物量分布格局与个体分布格局并不耦合,米槠生物量在个体间主要呈负相关,说明个体间存在显著的资源竞争。木荷个体间生物量分布相互独立,竞争不明显,显示出作为亚热带先锋树种的木荷有很高的资源利用效率。个体及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分析表明两个种群的分布模式均有利于实现物种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优势种 点格局分析 生物量 标记点格局
下载PDF
深圳大鹏半岛常绿季雨林和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荣京 张永夏 +2 位作者 严岳鸿 陈红锋 邢福武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5-501,共7页
采用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深圳大鹏半岛亚热带常绿季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常绿季雨林和常绿阔叶林共有6个主要群落类型;常绿季雨林群落内各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顺... 采用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深圳大鹏半岛亚热带常绿季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常绿季雨林和常绿阔叶林共有6个主要群落类型;常绿季雨林群落内各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顺序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常绿阔叶林群落内各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顺序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常绿季雨林和常绿阔叶林乔、灌层物种多样性比较中,常绿季雨林<常绿阔叶林,草本层比较中,常绿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季雨林和常绿阔叶林都具有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明显特征。过度的人类干扰将导致植物物种多样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鹏半岛 亚热带常绿季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辽东栎叶片气孔密度及δ^(13)C值的时空变异 被引量:15
16
作者 郑淑霞 上官周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0-36,共7页
利用数码图像显微镜处理系统和稳定性碳同位素测定技术 ,对 2 0世纪 30— 80年代不同年代不同植被区域内辽东栎叶片气孔密度及δ1 3C值的时空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全国不同区域辽东栎气孔密度为 5 35~80 0stoma·mm- 2 ,... 利用数码图像显微镜处理系统和稳定性碳同位素测定技术 ,对 2 0世纪 30— 80年代不同年代不同植被区域内辽东栎叶片气孔密度及δ1 3C值的时空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全国不同区域辽东栎气孔密度为 5 35~80 0stoma·mm- 2 ,平均值为 70 3stoma·mm- 2 ,δ1 3C值为 - 2 8 4 7‰~ - 2 5 0 2‰ ,平均值为 - 2 6 83‰。从时间分布角度 ,由 2 0世纪 30— 80年代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中辽东栎叶片气孔密度和δ1 3C值持续降低比较明显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中辽东栎叶片气孔密度呈增加趋势 ,而δ1 3C值呈降低趋势 ;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中辽东栎叶片δ1 3C值呈增加趋势 ,但气孔密度几乎没有变化。从空间分布角度 ,30年代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青藏高原高寒植被 3个区域中辽东栎气孔密度和δ1 3C值依次递减 ,说明水分利用效率 (WUE)呈下降趋势 ;5 0年代 ,辽东栎气孔密度在 4个植被区域之间产生波动 ,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个区域中的辽东栎气孔密度比较接近 ,且高于气孔密度相差不大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青藏高原高寒植被 2个区域 ,4个植被区域类型之间辽东栎叶片δ1 3C值差异不大 ;80年代 ,辽东栎在由东到西分布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至温带草原区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3C值 气孔密度 辽东栎 叶片 暖温带落叶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水分利用效率(WUE) 稳定性碳同位素 80年代 青藏高原 时空变异规律 20世纪 高寒植被 叶混交林 时空分布 植被区 测定技术 处理系统 数码图像 时间分布
下载PDF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几种乔木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冉春燕 陶建平 宋利霞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53-756,776,共5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3种模拟光环境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乔木树种罗浮柿(D iospyros m orrisiana)、香樟(C inna-m omum camphora)、白毛新木姜子(Neolitsea aurata)的种子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与同一地区的典型阳性行道树种复羽叶栾树(Koe...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3种模拟光环境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乔木树种罗浮柿(D iospyros m orrisiana)、香樟(C inna-m omum camphora)、白毛新木姜子(Neolitsea aurata)的种子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与同一地区的典型阳性行道树种复羽叶栾树(Koelreupena bipinnata)进行了对比。阳生树种复羽叶栾树在各光环境中总萌发率均超过90%,萌发格局表现为前期快,后期平缓;罗浮柿和白毛新木姜子萌发率随着光照水平减弱而升高,白毛新木姜子仅在黑暗中萌发率可达59%,萌发格局表现为整个萌发过程平缓。香樟种子萌发率低,可能与未解除休眠有关。以上结果表明,3种常绿阔叶林乔木和阳性树种复羽叶栾树的种子萌发对光照环境的响应有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物种的耐阴性、物种原有生境的稳定性和种子的大小有紧密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乔木种子 萌发 光照
下载PDF
安徽植被带的划分 被引量:16
18
作者 夏爱梅 聂乐群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4年第6期523-528,共6页
安徽各地种子植物分布型的统计结果显示其植物区系基本属于温带性质,地理联系广泛,与东亚关系密切。通过对大别山不同区域3个山头(天堂寨、多枝尖和陀尖)的种子植物数目和结构,及属种相似性系数两方面的研究,认为整个大别山植物应归同... 安徽各地种子植物分布型的统计结果显示其植物区系基本属于温带性质,地理联系广泛,与东亚关系密切。通过对大别山不同区域3个山头(天堂寨、多枝尖和陀尖)的种子植物数目和结构,及属种相似性系数两方面的研究,认为整个大别山植物应归同一植物区系,其植被应归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划分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时,大别山应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同时结合对黄山、板桥、天堂寨、琅琊山和皇藏峪的植物区系和生活型谱的统计结果分析,提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分界线,位于淮河一线;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暖温带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分界线位于叶集、六安、舒城、庐江、铜陵、宣城至广德一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植物 植物区系 生活型谱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暖温带常绿、落叶叶混交林
下载PDF
氮添加对武夷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叶片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乔姝怡 郑成洋 +2 位作者 张歆阳 曾发旭 邢娟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24-1135,共12页
该文以福建武夷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3个氮(N)添加梯度的野外实验,研究了群落内乔木植物、灌木植物、草本植物、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叶片N、磷(P)化学计量特征对N沉降的响应,以及不同功能群和物种化学计量特征对N沉降... 该文以福建武夷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3个氮(N)添加梯度的野外实验,研究了群落内乔木植物、灌木植物、草本植物、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叶片N、磷(P)化学计量特征对N沉降的响应,以及不同功能群和物种化学计量特征对N沉降响应的差异。在已开展5年人工N添加的样地内,3年的监测结果表明:N添加整体上提高了植物叶片N含量,草本层植物叶片N含量对N添加的响应比乔木层和灌木层植物更加敏感,优势种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草本植物砂仁(Amomum villosum)、蕨类植物狗脊(Woodwardia japonica)的叶片N含量显著增加。N添加整体上增加了植物叶片P含量,乔木层植物和灌木层植物叶片P含量没有显著变化,草本层植物叶片P含量显著增加,而苔藓植物叶片P含量显著减少。N添加促使武夷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叶片N:P由18.67上升至19.72,加剧了植物生长的P限制;乔木物种N:P的变化较灌木和草本物种更加稳定。N添加条件下,植物叶片N:P的变化主要受到叶片P含量而非N含量变化的影响,N添加对生态系统P循环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叶化学计量特征 氮含量 磷含量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武夷山
原文传递
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乔木碳储量及固碳增量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鹏超 张一平 +3 位作者 杨国平 郑征 刘玉洪 谭正洪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47-1053,共7页
为了解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乔木碳储量及其固碳增量,利用2005和2008年的植被调查数据,对哀牢山3种主要常绿阔叶林的乔木碳储量及其固碳增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原生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滇山杨次生林和旱冬瓜次生林的乔木碳储... 为了解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乔木碳储量及其固碳增量,利用2005和2008年的植被调查数据,对哀牢山3种主要常绿阔叶林的乔木碳储量及其固碳增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原生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滇山杨次生林和旱冬瓜次生林的乔木碳储量分别为257.90、222.95和105.39tC·hm-2;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乔木碳储量主要存储在DBH≥91cm的乔木中(34.68%);而次生林的乔木碳储量主要分布在径级21cm≤DBH<41cm的乔木中(滇山杨林77.29%;旱冬瓜林69.28%)。由此可见,哀牢山地区原生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乔木层在碳蓄积方面占主导优势。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3个森林类型乔木层均具有固碳增量,即使是原生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其乔木层年平均固碳增量也达2.47tC·hm-2·a-1;次生林乔木层的年平均固碳增量约为原生林的2倍,显示了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乔木层具有较强的碳汇增量。初步估算,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区内每年乔木固碳增量为8.52×104tC·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生物量 碳储量 哀牢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