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百年来亚洲中部内陆湖泊演变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70
1
作者 秦伯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1-19,共9页
本文对亚洲中部地区内陆湖泊近百年来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特别是气候因素进行了考察与分析。位于我国内蒙古东部及蒙古高原北部的湖泊,近百年来其变化以水位上涨与面积扩张为主,产生这种湖泊水位上升的原因与该地区降水增加有关.... 本文对亚洲中部地区内陆湖泊近百年来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特别是气候因素进行了考察与分析。位于我国内蒙古东部及蒙古高原北部的湖泊,近百年来其变化以水位上涨与面积扩张为主,产生这种湖泊水位上升的原因与该地区降水增加有关.此外,气温升高使冻土与地下冰融化,亦间接地增加了径流产出率,导致河川径流增加.该地区降水的增加同整个北半球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相一致.位于亚洲内陆区西部的里海.自70年代末以来出现水位上升,亦与其集水区域内气候转湿润有关;位于中亚山区及平原的湖泊均以下降为主要特征.导致湖泊水位下降的原因中,有的是由于人类活动影响.有的是气候干旱所致,或二者兼而有之.中亚地区气温有升高的趋势,但降水减少,反过来又促使人类引水拦蓄等活动加剧.造成径流进一步减少,加速湖泊水位下降与面积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中部 内陆湖泊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湖泊演变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precipitation variations in the arid Central Asia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warming 被引量:67
2
作者 CHEN FaHu HUANG Wei +2 位作者 JIN LiYa CHEN JianHui WANG JinSo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12期1812-1821,共10页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temporal precipitation variations in the arid Central Asia (ACA) and their regional differences during 1930-2009 using monthly gridded precipitation from the Climatic Research Unit (CRU). O...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temporal precipitation variations in the arid Central Asia (ACA) and their regional differences during 1930-2009 using monthly gridded precipitation from the Climatic Research Unit (CRU).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this westerly circulation dominated arid region is generally increasing during the past 80 years, with an apparent increasing trend (0.7 mm/10 a) in winter. The precipitation variations in ACA also differ regionally,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distinct subregions (Ⅰ West Kazakhstan region, Ⅱ East Kazakhstan region, ⅢCentral Asia Plains region, Ⅳ Kyrgyzstan region, and V Iran Plateau region).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falls fairly even on all seasons in the two northern subregions (regions Ⅰ and Ⅱ, approximately north of 45°N), whereas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is falling mainly on winter and spring (accounting for up to 80% of the annual total precipitation) in the three southern subregions.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is increasing on all subregions except the southwestern ACA (subregion Ⅴ) during the past 80 year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precipitation appeared in subregions Ⅰ and Ⅲ. The long-term trends in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all subregions are determined mainly by trends in winter precipitation. Additionally, the precipitation in ACA has significant interannual variations. The 2-3-year cycle is identified in all subregions, while the 5-6-year cycle is also found in the three southern subregions. Besides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s, there were 3-4 episodic precipitation variations in all subregions, with the latest episodic change that started in the mid- to late 1970s. The precipitations in most of the study regions are fast increasing since the late 1970s. Overall, the responses of ACA precipitation to global warming are complicated. The variations of westerly circulation are likely the major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precipitation variations in the study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d Central Asia annual and seasonal precipitation changing tendency regional difference
原文传递
亚洲中部干旱区生态地理格局研究 被引量:49
3
作者 陈曦 姜逢清 +2 位作者 王亚俊 李耀明 胡汝骥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5-390,共6页
亚洲中部干旱区是北半球陆地温带、暖温带面积最大的世界干旱区域。同时,它又是世界上生态与环境十分脆弱,自然资源和能源相对富集的区域。从发生学的观点,用系统论的方法研究亚洲中部干旱区生态地理环境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以满足... 亚洲中部干旱区是北半球陆地温带、暖温带面积最大的世界干旱区域。同时,它又是世界上生态与环境十分脆弱,自然资源和能源相对富集的区域。从发生学的观点,用系统论的方法研究亚洲中部干旱区生态地理环境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以满足区域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需求。研究认为:山地森林草原-盆地平原绿洲寓于荒漠,并与荒漠共存,是一种复杂、而又完整的内陆生态地域系统,是亚洲中部干旱区最显明,最基本的自然生态地理区域,具有最根本的生态地理格局特征。深刻认识、科学掌握和解读干旱区的地域规律性———生态地理格局。对建设美丽中国,特别是中国干旱区生态安全、环境保护,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理格局 生态系统 绿洲与荒漠 亚洲中部 干旱区
原文传递
人类活动对亚洲中部水环境安全的威胁 被引量:20
4
作者 胡汝骥 陈曦 +3 位作者 姜逢清 王亚俊 吉力力.阿不都外力 阿不都米吉提.阿布力克木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9-197,共9页
主要依赖河流出山口的径流量维系山地-绿洲-荒漠间脆弱生态平衡的亚洲中部干旱区,其水分循环过程完全不同于湿润区。平原区不产生径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同源于山区,一个流域就是一个以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依赖的生态功能单元,其中河流是纽... 主要依赖河流出山口的径流量维系山地-绿洲-荒漠间脆弱生态平衡的亚洲中部干旱区,其水分循环过程完全不同于湿润区。平原区不产生径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同源于山区,一个流域就是一个以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依赖的生态功能单元,其中河流是纽带,连接山区径流形成区与平原径流散失区或消耗区,以水分循环为主体,并与生物、生态系统紧密相联系,构成一个独特而又完整的內陆水分循环体系。自然要素的变化,特别是人类的参与或介入,改变了水分循环的规律,对亚洲中部干旱区水和环境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威胁。用多年的观测数据来讨论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提出维系和保持干旱区水环境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水循环 径流量 环境安全 干旱区 亚洲中部
原文传递
新疆塔里木盆地及其邻近地区的蜱类与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15
5
作者 于心 热孜万.阿不力孜 +1 位作者 戴翔 张渝疆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01-503,共3页
关键词 自然疫源性疾病 塔里木盆地 蜱类 新疆 贮存宿主 传播媒介 亚洲中部 气温变化
下载PDF
亚洲中部干旱区湖泊的地域分异性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均力 包安明 +1 位作者 胡汝骥 王亚俊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41-950,共10页
湖泊是干旱区气候与环境变化的敏感指示器,了解干旱区湖泊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有利于正确分析和评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干旱区水资源的影响。采用2010年的Landsat遥感数据资料,对新疆、中亚五国及其毗邻高山地区的湖泊制图,并分析... 湖泊是干旱区气候与环境变化的敏感指示器,了解干旱区湖泊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有利于正确分析和评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干旱区水资源的影响。采用2010年的Landsat遥感数据资料,对新疆、中亚五国及其毗邻高山地区的湖泊制图,并分析该区域内湖泊的数量、面积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①2010年研究区域内大于0.01 km2以上的湖泊总数为30 952个,总面积为496 674.35 km2,其中哈萨克斯坦北部、阿尔泰山地区和昆仑山南麓是湖泊富集的地区。②湖泊数量与湖泊面积呈幂指数关系,湖泊面积每升高一个10的量级,该量级内的湖泊数量下降4~6倍,湖泊面积增加1~2倍,与全球的湖泊分布相比,属于湖泊分布相对稀少的地区。③湖泊数量在纬度带的空间分布相对均一,大型湖泊集中分布在41°~44°、46°和48°~50°的纬度带上;低海拔地区的湖泊数量多,面积大,高海拔地区湖泊数量多,面积小;山区、河谷湿地和哈萨克斯坦北部草原湖泊数量多;荒漠区湖泊分布稀少。④近20 a来,高山地区湖泊与平原地区湖泊呈相反的变化模式,高山地区湖泊处于稳定或快速扩张态势,而平原地区的湖泊剧烈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面积 湖泊数量 地域分异 时空分布 气候变化 亚洲中部
原文传递
亚洲中部高山降水稳定同位素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5
7
作者 孙从建 张子宇 +2 位作者 陈伟 李伟 陈若霞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28,共10页
为了揭示中亚高山地区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开展不同尺度下干旱区水文循环的研究,分析了亚洲中部天山、昆仑山、祁连山地区18个站点的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资料。结果表明:天山、昆仑山和祁连山地区降水稳定同位素季节变化... 为了揭示中亚高山地区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开展不同尺度下干旱区水文循环的研究,分析了亚洲中部天山、昆仑山、祁连山地区18个站点的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资料。结果表明:天山、昆仑山和祁连山地区降水稳定同位素季节变化较为明显,表现出夏半年高、冬半年低的变化趋势。3个地区降水稳定同位素的空间分布也呈现出显著的季节差异。除昆仑山外,天山和祁连山大气降水线方程的斜率均低于全球大气降水线,说明这些地区的降水受到较强的蒸发影响。研究区各站点降水稳定同位素均呈显著的温度效应,区域内降水量效应不明显。春、夏季昆仑山地区3站点的降水δ^18O高程效应较明显,降水δ^18O随海拔上升而降低,其余地区没有明显的高程效应。除昆仑山地区西合休外,亚洲高山地区氘盈余(d值)总体表现出冬半年高,夏半年低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 降水 稳定同位素 时空分布 亚洲中部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蒙古农业投资合作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原瑞玲 翟雪玲 《中国经贸导刊》 2017年第15期40-43,共4页
蒙古地处亚洲中部,东、南、西与中国接壤,北与俄罗斯相邻,是世界第二大内陆国,是"一带一路"北线的重要支点,也是东北亚合作的重要成员,地缘位置十分重要。2014年,中蒙确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蒙关系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一带一路... 蒙古地处亚洲中部,东、南、西与中国接壤,北与俄罗斯相邻,是世界第二大内陆国,是"一带一路"北线的重要支点,也是东北亚合作的重要成员,地缘位置十分重要。2014年,中蒙确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蒙关系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一带一路"背景下,研究我国与蒙古农业合作现状,分析投资环境和未来农业合作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投资 中蒙关系 地缘位置 未来农业 发展阶段 农产品贸易 畜牧业产业 农业基础设施 亚洲中部 两国关系
原文传递
公元前2千纪中后叶亚洲中部地区的圜底陶罐 被引量:11
9
作者 韩建业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2-93,共12页
本文所说亚洲中部地区,大致包括“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中国新疆、青海、宁夏、甘肃中西部、内蒙古西部,蒙古西部,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和萨彦岭地区,大体以阿尔泰地区为中心。
关键词 亚洲中部 青铜时代晚期 圜底陶罐
原文传递
亚洲中部干旱气候研究综述与机理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戴新刚 汪萍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0年第1期1-12,共12页
综述了亚洲中部干旱气候若干研究进展,并对亚洲中纬度干旱区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依据大尺度气候分类法将全球陆地划分为季风、地中海及西风带气候区,分别对应于年内季节循环中多雨—高温的同位相、反位相及不相关等类型水—热配置... 综述了亚洲中部干旱气候若干研究进展,并对亚洲中纬度干旱区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依据大尺度气候分类法将全球陆地划分为季风、地中海及西风带气候区,分别对应于年内季节循环中多雨—高温的同位相、反位相及不相关等类型水—热配置特征。亚洲中部干旱区南北部分属地中海和西风带气候区,其不同水—热位相配置又对应于不同的水汽通量及其散度等特征。研究揭示了欧亚大陆中部干旱区形成于降水不足且季节性水—热配置不当,起因于大气环流平均槽脊季节变化引起的大气动力—热力配置,其根源是海陆热力差异及大地形对大气环流强迫的结果。本文还讨论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之间平均气流水汽散度的季节性互动,以及行星尺度上不同气候区之间平均气流与瞬变涡动水汽散度之间的配置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中部 气候分类 干旱机理 水—热位相配置 水汽输送 大气定常波
下载PDF
蒙古野驴 成群驰骋在卡拉麦里
11
作者 李佳 林晓麟(摄) 《森林与人类》 2024年第2期66-73,共8页
蒙古野驴曾广泛分布于亚洲中部的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地区,是开阔景观生境中最具代表性物种,如今集中分布于准噶尔盆地的卡拉麦里山和内蒙古中部的乌拉特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卡拉麦里是我国蒙古野... 蒙古野驴曾广泛分布于亚洲中部的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地区,是开阔景观生境中最具代表性物种,如今集中分布于准噶尔盆地的卡拉麦里山和内蒙古中部的乌拉特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卡拉麦里是我国蒙古野驴种群数量最大和最集中分布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野驴 卡拉麦里 种群数量 亚洲中部 内蒙古中部 荒漠草原 梭梭林 准噶尔盆地
原文传递
敦煌大漠:薪火相传 生生不息——以电影《吾爱敦煌》为例
12
作者 何紫听 赵岚 《现代艺术》 2024年第1期46-47,共2页
敦煌,位于亚洲中部,曾是连接东西方贸易的咽喉要道,是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路。许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的文化与中国文化在此全面交融,莫高窟藏经洞的文献,被称为“人类打开中世纪的钥匙”。《汉书·地理志》中曾对“敦煌”二字进行阐... 敦煌,位于亚洲中部,曾是连接东西方贸易的咽喉要道,是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路。许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的文化与中国文化在此全面交融,莫高窟藏经洞的文献,被称为“人类打开中世纪的钥匙”。《汉书·地理志》中曾对“敦煌”二字进行阐释“敦,大也;煌,盛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地理志》 藏经洞 亚洲中部 丝绸之路 薪火相传 咽喉要道 莫高窟 敦煌
原文传递
内蒙古植物区系纲要(中)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书润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8年第2期1-4,共4页
五、植物的区系地理成分 我区植物区系属泛北极植物区,欧亚森林植物亚区的大兴安岭地区,亚洲荒漠植物亚区的中亚中东部地区,欧亚草原亚区的蒙古草原地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北地区(吴征镒)。种子植物117种,其中世界广布科15... 五、植物的区系地理成分 我区植物区系属泛北极植物区,欧亚森林植物亚区的大兴安岭地区,亚洲荒漠植物亚区的中亚中东部地区,欧亚草原亚区的蒙古草原地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北地区(吴征镒)。种子植物117种,其中世界广布科15个,如禾本科等。世界分布主产热带6个科,如豆科等。世界分布主产温带12科,如菊科,蔷薇科等,世界分布主产地中海6个科,如唇形科,十字花科,藜科等,世界分布主产南非,如杜鹃花科,北温带分布15科,如毛莨科,杨柳科等,全温带分布7科,如伞形科等,旧世界温带分布3科,地中海分布如锁阳科,瓣鳞花科,半日花科。还有东亚——北美分布,北美——印度——南美及南半球分布等,热带分布有8个类型,主要为气热带——温带分布,共24科,如大科等。全热带——亚热带分布10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区系 分布区类型 内蒙古 世界分布 亚洲中部 阿拉善 四合木 贺兰山 种子植物 北温带
下载PDF
农田防护林的设计与营造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茂春 《新疆农垦科技》 2006年第4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网 设计 气候干旱 水土流失 塔克拉玛干 森林覆盖率 亚洲中部 热不平衡 炎热 温带
下载PDF
Assemblage characteristics of clay minerals and its implications to evolution of eolian dust input to the Parece Vela Basin since 1.95 Ma 被引量:6
15
作者 明洁 李安春 +4 位作者 黄杰 万世明 孟庆勇 蒋富清 闫文文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74-186,共13页
To understand the provenance and evolution of eolian input in the last 1.95 Ma in the Parece Vela Basin in the eastern Philippine Sea, the clay mineral assemblage of a gravity core PV090510 from the basin was investig... To understand the provenance and evolution of eolian input in the last 1.95 Ma in the Parece Vela Basin in the eastern Philippine Sea, the clay mineral assemblage of a gravity core PV090510 from the basin was investigated using paleogeomagnetic dating and X-ray diffraction. The assemblage of the core mainly consisted of smectite (-46%) and illite (-40%), with some chlorite (-10%) and kaolinite (-4%). Analysis of the provenance of these minerals suggested that smectite was mainly derived from volcanic rocks of the Mariana Arc, while illite, chlorite, and kaolinite were mainly transported as eolian dust by the East Asian monsoon from central Asia. We used the ratio of (illite+chlorite+kaolinite)/smectite as a proxy for Asian eolian input to the Parece Vela Basin since 1.95 Ma. This ratio followed glacial and interglacial cycles and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intensity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and aridity of central Asia since 1.95 Ma. The changes of the ratio reflected three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and provenance clim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olian dust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clay mineral PROVENANCE Parece Vela Basin
下载PDF
苏莱曼圣山下
16
作者 叶临之 《天涯》 2024年第3期129-137,共9页
认识苏莱曼圣山在哈萨克斯坦的漫长冬季守候多时后,我到达吉尔吉斯斯坦的奥什城,来到了苏莱曼圣山下。这里是费尔干纳盆地的东部边缘,距离中国的西睡喀什大约五百多公里。从奥什城往东,就是磅的天山,这样的范围,如果展开整个亚洲地图,... 认识苏莱曼圣山在哈萨克斯坦的漫长冬季守候多时后,我到达吉尔吉斯斯坦的奥什城,来到了苏莱曼圣山下。这里是费尔干纳盆地的东部边缘,距离中国的西睡喀什大约五百多公里。从奥什城往东,就是磅的天山,这样的范围,如果展开整个亚洲地图,鸟瞰亚洲中部的山峦与江湖,人类的迁徙贯穿了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莱曼 费尔干纳盆地 亚洲中部 吉尔吉斯斯坦 奥什 昆仑山 圣山 哈萨克斯坦
原文传递
隐匿于冰川与旷野中的“大猫”
17
作者 雍怡 《知识就是力量》 2024年第6期58-61,共4页
雪域“大猫”的生存之道雪豹是亚洲中部特有物种,也是全球现存9种、中国境内4种大型猫科动物(虎、豹、猎豹和雪豹)中栖息地海拔最高的一个物种。为了适应高寒环境,雪豹进化出很多独特的身体结构和功能,例如,浓密的毛发,小耳朵、长尾巴... 雪域“大猫”的生存之道雪豹是亚洲中部特有物种,也是全球现存9种、中国境内4种大型猫科动物(虎、豹、猎豹和雪豹)中栖息地海拔最高的一个物种。为了适应高寒环境,雪豹进化出很多独特的身体结构和功能,例如,浓密的毛发,小耳朵、长尾巴和大脚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有物种 雪豹 亚洲中部 高寒环境 猎豹 栖息地 毛发 生存之道
原文传递
哈萨克斯坦实行单一时区制
18
作者 李敏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24年第3期31-33,共3页
【时政材料】根据哈萨克斯坦政府有关决定,当地时间3月1日起,该国阿斯塔纳、阿拉木图、奇姆肯特3个直辖市以及哈中部、东部12个州将时钟拨慢一小时,从而将此前该国实行的东五时区和东六时区两个时区统一合并为东五时区。【哈萨克斯坦地... 【时政材料】根据哈萨克斯坦政府有关决定,当地时间3月1日起,该国阿斯塔纳、阿拉木图、奇姆肯特3个直辖市以及哈中部、东部12个州将时钟拨慢一小时,从而将此前该国实行的东五时区和东六时区两个时区统一合并为东五时区。【哈萨克斯坦地理概况】哈萨克斯坦位于亚洲中部,是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全境处于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地带,荒漠和半荒漠占国土面积一半以上。最北部是平原,中部为哈萨克丘陵,东部和东南部为阿尔泰山和天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概况 国土面积 亚洲中部 奇姆肯特 阿斯塔纳 半荒漠 哈萨克斯坦 时政材料
下载PDF
认识荒漠常绿阔叶灌木沙冬青 被引量:1
19
作者 乌达巴拉其其格 高润红 杨永志 《内蒙古林业》 2023年第4期43-45,共3页
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又名蒙古黄花木、蒙古沙冬青,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其为第三纪孑遗种,也是亚洲中部特有物种和中国荒漠地区中唯一的超旱生常绿阔叶灌木。沙冬青是我国阿拉善荒漠主要的植被类型之一,在生态环境保护... 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又名蒙古黄花木、蒙古沙冬青,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其为第三纪孑遗种,也是亚洲中部特有物种和中国荒漠地区中唯一的超旱生常绿阔叶灌木。沙冬青是我国阿拉善荒漠主要的植被类型之一,在生态环境保护、园林绿化、药用开发、种质科研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有物种 沙冬青 黄花木 生态环境保护 亚洲中部 孑遗种 超旱生 药用开发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柽柳冠下枯枝落叶沉积特征 被引量:4
20
作者 贺俊霞 穆桂金 +3 位作者 张鹂 万的军 潘燕芳 苏永亮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81-788,共8页
柽柳是分布广泛的耐盐耐旱植物,温带干旱区重要物种。观测证明柽柳冠下有机凋落物的沉积作用是显著的,具有有机碳沉积埋藏的重要意义。有机质凋落沉积量与柽柳当年生长量关系不密切,但受当地水分条件、气温变化和风沙作用影响显著。在... 柽柳是分布广泛的耐盐耐旱植物,温带干旱区重要物种。观测证明柽柳冠下有机凋落物的沉积作用是显著的,具有有机碳沉积埋藏的重要意义。有机质凋落沉积量与柽柳当年生长量关系不密切,但受当地水分条件、气温变化和风沙作用影响显著。在策勒绿洲前缘,柽柳冠下有机质凋落物年沉积量达到400g/m^2。当多枝柽柳冠丛受到损伤或生长受到胁迫时,沉积明显增加,年生长量与凋落量之比(回归量)>40%;在时间序列上,有机凋落物与无机碎屑的主要沉积过程是明显分开的,有机凋落物沉积主要发生在冬季,占年沉积量的75%以上,而同期无机碎屑沉积量不足5%。沉积交替过程对有机凋落物形成了良好的埋藏保存作用;在空间范围上,有机凋落物并不是在冠下均匀或对称分布的。在风的影响下,冠丛下风侧有机凋落物被显著集中。冠丛丘的顶部只是无机碎屑的沉积中心区而并非有机凋落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沉积 柽柳冠丛丘 亚洲中部 土壤碳蓄积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