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变动中的平衡:东盟在亚太安全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
5
1
作者
封帅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17年第4期1-18,共18页
在过去50年的发展历程中,东盟在亚太安全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历经了三次变迁。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使东南亚地区的冷战格局发生变化,东盟创始成员国开启了退出冷战的历史进程,使东盟得以顺利度过脆弱的襁褓期。1978年,越柬冲突爆发,东...
在过去50年的发展历程中,东盟在亚太安全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历经了三次变迁。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使东南亚地区的冷战格局发生变化,东盟创始成员国开启了退出冷战的历史进程,使东盟得以顺利度过脆弱的襁褓期。1978年,越柬冲突爆发,东盟积极参与柬埔寨问题的和平解决进程,摆脱了在亚太安全体系中的边缘地位,但也暴露出硬实力不足的缺陷。1991年冷战终结,亚太安全体系发生历史性的剧变,处于地区安全结构平衡点上的东盟抓住有利时机,推动创建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成为亚太安全合作进程的"驾驶员",其地位与影响走向巅峰。无论从历史经验还是从理论模型来看,东盟在亚太安全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根源于亚太地区安全结构与东盟战略选择的互构。近年来,在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影响下,亚太安全体系的结构变革逐渐深入,东盟在其中的关键地位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东盟各国新一代领导人能否深刻理解东盟与亚太安全体系的内在联系,并做出合理的战略选择,对于东盟的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
亚太
安全
体系
地区
安全
结构
平衡
冷战
中美关系
重返
亚太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俄罗斯在亚太安全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
2
2
作者
封帅
《国际关系研究》
2017年第2期16-34,共19页
自19世纪60年代至今,俄罗斯与亚太空间互动的历史逻辑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亚洲国家眼中,俄罗斯是亚太空间的外来者。在俄罗斯自己看来,他们代表着欧洲文明向亚洲扩张的历史进程。"他者"的身份认同使得俄罗斯只能作为...
自19世纪60年代至今,俄罗斯与亚太空间互动的历史逻辑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亚洲国家眼中,俄罗斯是亚太空间的外来者。在俄罗斯自己看来,他们代表着欧洲文明向亚洲扩张的历史进程。"他者"的身份认同使得俄罗斯只能作为外部因素参与到亚太安全体系中。当俄罗斯国势强盛、综合国力凌驾于亚太国家之上时,它能够成为亚太安全体系的平衡者。但当国势衰微,在地区力量结构中处于弱势地位时,俄罗斯在亚太安全体系中的位置就将出现断崖式下跌,成为虽身处体系之中,却无法融入体系变迁进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式的边缘角色。俄罗斯参与亚太安全事务的历史就是在这两种状态下反复摇摆的潮汐运动。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在亚太事务上进入了新一轮的弱势周期,在国家力量大幅下降、欧亚空间与亚太空间的力量对比愈发失衡的局面下,俄罗斯逐渐滑向亚太安全体系的边缘位置。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知识精英提出了建构亚洲身份、"大欧亚伙伴关系"以及同亚太支点国家加强双边合作等应对策略,但由于综合国力与国际环境的限制,其效果尚不明显,俄罗斯在亚太安全体系中的困境短时期内难以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亚太
安全
体系
“他者”身份
定位与作用
原文传递
美国战略东移的行动特点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波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54-58,共5页
美国战略东移的行动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倾斜式整合全球战略资源以实现最大优化;构筑以美国为中心的亚太集体安全体系;以"软实力"为优选,采取灵活手段扩展战略议题;在战略威慑层面采用"利比亚模式",重视非接触...
美国战略东移的行动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倾斜式整合全球战略资源以实现最大优化;构筑以美国为中心的亚太集体安全体系;以"软实力"为优选,采取灵活手段扩展战略议题;在战略威慑层面采用"利比亚模式",重视非接触式高科技、新武器的使用和新媒体网络的作用。美国战略东移是过程而非结果,相互依赖和全球治理新格局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传统霸权国与新兴国权力消长过程中对抗冲突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战略资源
亚太
安全
体系
战略威慑
国际
安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50年代初台湾地区当局与美国亚太集体安全体系关系考论——以《澳新美安全条约》成员范围扩大化问题为中心
被引量:
1
4
作者
钟奕诚
《台湾历史研究》
2022年第4期58-72,共15页
联合美国和亚太各国组建多边“反共”组织是国民党当局“反攻大陆”计划的关键组成部分。继1949年蒋介石首倡《太平洋公约》失败后,国民党当局又于1950年代初寻求跻身由美国主导的拟议中的《太平洋公约》。设想中的亚太集体安全体系受...
联合美国和亚太各国组建多边“反共”组织是国民党当局“反攻大陆”计划的关键组成部分。继1949年蒋介石首倡《太平洋公约》失败后,国民党当局又于1950年代初寻求跻身由美国主导的拟议中的《太平洋公约》。设想中的亚太集体安全体系受各类条件的制约,规模被大幅缩减,最后仅有澳、新、美三国同盟作为唯一多边军事组织真正落地成型。尽管如此,国民党当局仍试图推动扩大《澳新美安全条约》成员范围。由于美台对未来亚太集体安全体系的基本性质与协防地域的期望大相径庭,美国杜鲁门当局自始至终没有考虑过将台湾地区当局纳入其间。国民党当局随菲律宾步调起舞,但美国对二者并非一视同仁。美台对亚太集体安全体系应承担何种军事责任的不同认知,反映出双方在东亚地区安全目标上存在无法调和的分歧,这成为冷战前期美台多数矛盾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
国民党当局
《太平洋公约》
《澳新美
安全
条约》
亚太
集体
安全
体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变动中的平衡:东盟在亚太安全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
5
1
作者
封帅
机构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
出处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17年第4期1-18,共18页
基金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国周边跨区域安全架构的理论模型与实现路径"(2016EGJ001)
文摘
在过去50年的发展历程中,东盟在亚太安全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历经了三次变迁。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使东南亚地区的冷战格局发生变化,东盟创始成员国开启了退出冷战的历史进程,使东盟得以顺利度过脆弱的襁褓期。1978年,越柬冲突爆发,东盟积极参与柬埔寨问题的和平解决进程,摆脱了在亚太安全体系中的边缘地位,但也暴露出硬实力不足的缺陷。1991年冷战终结,亚太安全体系发生历史性的剧变,处于地区安全结构平衡点上的东盟抓住有利时机,推动创建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成为亚太安全合作进程的"驾驶员",其地位与影响走向巅峰。无论从历史经验还是从理论模型来看,东盟在亚太安全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根源于亚太地区安全结构与东盟战略选择的互构。近年来,在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影响下,亚太安全体系的结构变革逐渐深入,东盟在其中的关键地位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东盟各国新一代领导人能否深刻理解东盟与亚太安全体系的内在联系,并做出合理的战略选择,对于东盟的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关键词
东盟
亚太
安全
体系
地区
安全
结构
平衡
冷战
中美关系
重返
亚太
Keywords
ASEAN
Asia-Pacific Security System
Regional Security Structure
Balance
the Cold War
Sino-US Relations
Return to Asia-Pacific
分类号
D814.1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俄罗斯在亚太安全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
2
2
作者
封帅
机构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
出处
《国际关系研究》
2017年第2期16-34,共19页
基金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国周边跨区域安全架构的理论模型与实现路径"(2016EGJ001)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自19世纪60年代至今,俄罗斯与亚太空间互动的历史逻辑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亚洲国家眼中,俄罗斯是亚太空间的外来者。在俄罗斯自己看来,他们代表着欧洲文明向亚洲扩张的历史进程。"他者"的身份认同使得俄罗斯只能作为外部因素参与到亚太安全体系中。当俄罗斯国势强盛、综合国力凌驾于亚太国家之上时,它能够成为亚太安全体系的平衡者。但当国势衰微,在地区力量结构中处于弱势地位时,俄罗斯在亚太安全体系中的位置就将出现断崖式下跌,成为虽身处体系之中,却无法融入体系变迁进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式的边缘角色。俄罗斯参与亚太安全事务的历史就是在这两种状态下反复摇摆的潮汐运动。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在亚太事务上进入了新一轮的弱势周期,在国家力量大幅下降、欧亚空间与亚太空间的力量对比愈发失衡的局面下,俄罗斯逐渐滑向亚太安全体系的边缘位置。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知识精英提出了建构亚洲身份、"大欧亚伙伴关系"以及同亚太支点国家加强双边合作等应对策略,但由于综合国力与国际环境的限制,其效果尚不明显,俄罗斯在亚太安全体系中的困境短时期内难以得到显著改善。
关键词
俄罗斯
亚太
安全
体系
“他者”身份
定位与作用
Keywords
Russia
Asian-Pacific security system
identity of 'the other'
position and role
分类号
D815.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D851.2 [政治法律—政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美国战略东移的行动特点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波
机构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外国所
出处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54-58,共5页
基金
作者主持的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从科索沃到利比亚:西方人道主义干预新发展及我国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CGJ021
文摘
美国战略东移的行动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倾斜式整合全球战略资源以实现最大优化;构筑以美国为中心的亚太集体安全体系;以"软实力"为优选,采取灵活手段扩展战略议题;在战略威慑层面采用"利比亚模式",重视非接触式高科技、新武器的使用和新媒体网络的作用。美国战略东移是过程而非结果,相互依赖和全球治理新格局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传统霸权国与新兴国权力消长过程中对抗冲突场景。
关键词
全球战略资源
亚太
安全
体系
战略威慑
国际
安全
分类号
D871.2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50年代初台湾地区当局与美国亚太集体安全体系关系考论——以《澳新美安全条约》成员范围扩大化问题为中心
被引量:
1
4
作者
钟奕诚
机构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教研部
出处
《台湾历史研究》
2022年第4期58-72,共15页
文摘
联合美国和亚太各国组建多边“反共”组织是国民党当局“反攻大陆”计划的关键组成部分。继1949年蒋介石首倡《太平洋公约》失败后,国民党当局又于1950年代初寻求跻身由美国主导的拟议中的《太平洋公约》。设想中的亚太集体安全体系受各类条件的制约,规模被大幅缩减,最后仅有澳、新、美三国同盟作为唯一多边军事组织真正落地成型。尽管如此,国民党当局仍试图推动扩大《澳新美安全条约》成员范围。由于美台对未来亚太集体安全体系的基本性质与协防地域的期望大相径庭,美国杜鲁门当局自始至终没有考虑过将台湾地区当局纳入其间。国民党当局随菲律宾步调起舞,但美国对二者并非一视同仁。美台对亚太集体安全体系应承担何种军事责任的不同认知,反映出双方在东亚地区安全目标上存在无法调和的分歧,这成为冷战前期美台多数矛盾的根源。
关键词
冷战
国民党当局
《太平洋公约》
《澳新美
安全
条约》
亚太
集体
安全
体系
Keywords
Cold War
Guomingdang authorities
Pacific Treaty
ANZUS Security Treaty
collective security system in Asia and Pacific
分类号
D675.8 [政治法律—政治学]
D829.71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变动中的平衡:东盟在亚太安全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封帅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17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俄罗斯在亚太安全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封帅
《国际关系研究》
2017
2
原文传递
3
美国战略东移的行动特点
刘波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1950年代初台湾地区当局与美国亚太集体安全体系关系考论——以《澳新美安全条约》成员范围扩大化问题为中心
钟奕诚
《台湾历史研究》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