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亚临界水技术的鱼骨软化及其在鱼糜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沙小梅 郝君晖 +6 位作者 涂宗财 胡姿姿 王振兴 张露 李鑫 王辉 黄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4-159,共6页
以鲢鱼鱼骨为原料,以钙溶出量和游离氨基含量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亚临界水温度、处理时间、醋酸浓度和料液比对鱼骨软化效果的影响。进一步将软化的鱼骨添加至鱼糜,对比研究了细化鱼骨对鱼糜凝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鱼骨软化的最佳条件... 以鲢鱼鱼骨为原料,以钙溶出量和游离氨基含量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亚临界水温度、处理时间、醋酸浓度和料液比对鱼骨软化效果的影响。进一步将软化的鱼骨添加至鱼糜,对比研究了细化鱼骨对鱼糜凝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鱼骨软化的最佳条件为,亚临界水温度124℃,亚临界水处理时间1.5 h,醋酸浓度0.9 mol/L,料液比1∶25(g∶mL)。此条件下,每克鱼骨的钙溶出量为102.50 mg,游离氨基含量为16.01 mg。将软化后的鱼骨加入鱼糜中,能显著提高鱼糜凝胶的持水性,对鱼糜凝胶强度没有明显改变,但是会降低鱼糜凝胶的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骨软化 临界技术 醋酸 鱼糜凝胶 钙溶出量 游离氨基含量
下载PDF
核壳型多孔玻璃负载单质银的纳米颗粒制备
2
作者 孙怡文 王玉军 骆广生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17-21,共5页
使用亚临界水侵蚀Na2O-CaO-SiO2系玻璃微球,制备得到核壳型多孔玻璃微球.玻璃微球壳层为孔径分布均匀的中孔结构,具有良好的阳离子交换性能.以此多孔玻璃材料为载体,通过离子交换和氢气还原过程,制备得到单质银的纳米颗粒负载的多孔玻... 使用亚临界水侵蚀Na2O-CaO-SiO2系玻璃微球,制备得到核壳型多孔玻璃微球.玻璃微球壳层为孔径分布均匀的中孔结构,具有良好的阳离子交换性能.以此多孔玻璃材料为载体,通过离子交换和氢气还原过程,制备得到单质银的纳米颗粒负载的多孔玻璃复合材料.负载基材制备过程简单、环保,材料对银的负载量大,还原后得到的单质银的纳米颗粒粒径分布窄,单分散性好,在多孔玻璃的中孔层中分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技术 多孔玻璃 离子交换 AG纳米颗粒
下载PDF
亚临界水提取葛根中总异黄酮的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周丽 张博雅 张永忠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92-495,共4页
目的考察亚临界水提取葛根总异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总异黄酮提取率为指标,优选出葛根总异黄酮的提取工艺参数。结果当提取温度为120℃,提取时间为30 min,料液比为1∶25,压力为1.1 MPa时,葛根总异黄酮... 目的考察亚临界水提取葛根总异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总异黄酮提取率为指标,优选出葛根总异黄酮的提取工艺参数。结果当提取温度为120℃,提取时间为30 min,料液比为1∶25,压力为1.1 MPa时,葛根总异黄酮的提取率和质量分数分别为7.83%、24.9%。结论与传统的提取方法相比,亚临界水提取技术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提取技术,具有提取时间短、效率高、环境友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提取技术 葛根 总异黄酮 单因素试验 工艺优化
原文传递
亚临界水萃取技术及其在有效成分提取和分析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蔡锦源 王萌璇 +2 位作者 唐念 许芬 韦坤华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10-1213,共4页
综述了亚临界水萃取技术在有效成分提取和分析领域的研究现状,主要介绍了亚临界水萃取技术在挥发油、黄酮、多糖和蛋白质等天然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及分析检测等领域的应用,并概述了超声波、微波、酶法等技术与亚临界水萃取联用,最后展望... 综述了亚临界水萃取技术在有效成分提取和分析领域的研究现状,主要介绍了亚临界水萃取技术在挥发油、黄酮、多糖和蛋白质等天然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及分析检测等领域的应用,并概述了超声波、微波、酶法等技术与亚临界水萃取联用,最后展望了亚临界水萃取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为该技术的推广及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萃取技术 有效成分 提取 分析检测
下载PDF
亚临界水萃取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发展及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振巍 李国庆 +1 位作者 仇继玺 石磊 《中医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1494-1496,共3页
亚临界水萃取技术是近年来化学成分提取新技术,在中药领域主要用于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影响提取效率的关键因素主要有压力、温度、萃取时间以及夹带剂。亚临界水萃取技术与常用的提取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高效、低成本、无污染等... 亚临界水萃取技术是近年来化学成分提取新技术,在中药领域主要用于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影响提取效率的关键因素主要有压力、温度、萃取时间以及夹带剂。亚临界水萃取技术与常用的提取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高效、低成本、无污染等,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改变萃取参数,对萃取溶媒的极性进行微调,可以选择性的萃取出不同极性的化合物,有机溶剂的参与将大大增加水溶媒的萃取范围,同时低碳、环保的大生产将是该技术迅速兴起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萃取技术 挥发性成分 提取 分离
下载PDF
亚临界水提取白兰叶挥发油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战伟伟 于磊娟 彭玉娇 《饮料工业》 2012年第9期6-9,共4页
采用亚临界水提取白兰叶挥发油。主要探究了提取压力、提取时间、液料比、提取温度对白兰叶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亚临界水提取白兰叶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压力5MPa、提取时间35min、液料比1500ml:80g、提取温度... 采用亚临界水提取白兰叶挥发油。主要探究了提取压力、提取时间、液料比、提取温度对白兰叶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亚临界水提取白兰叶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压力5MPa、提取时间35min、液料比1500ml:80g、提取温度1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兰 挥发油 临界技术 工艺优化
下载PDF
亚临界水提取技术在沙棘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邓志云 许艺铧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5-69,共5页
以经过体外模拟的消化发酵模型后的沙棘叶亚临界水提液DPPH清除率为指标,优化了亚临界水提取沙棘叶的工艺条件:于121℃提取30 min,料液比为1︰20 g/mL。与常温晾干和常规的绿茶加工工艺制备的沙棘叶茶进行对比,沙棘叶亚临界水提液经过... 以经过体外模拟的消化发酵模型后的沙棘叶亚临界水提液DPPH清除率为指标,优化了亚临界水提取沙棘叶的工艺条件:于121℃提取30 min,料液比为1︰20 g/mL。与常温晾干和常规的绿茶加工工艺制备的沙棘叶茶进行对比,沙棘叶亚临界水提液经过消化发酵模型后DPPH清除率(94.16%±1.08%)显著优于沙棘叶绿茶茶水(89.23%±1.04%),更优于常温晾干的沙棘叶茶水(86.19%±2.14%)(p>0.05)。此次研究首次将亚临界水提取技术应用于沙棘叶加工,为进一步改良沙棘叶茶加工工艺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叶 临界提取技术 体外消化发酵模型 DPPH清除率
原文传递
亚临界水处理秸秆装备的工业物联网系统研究
8
作者 周佳铭 薛建彬 《机械与电子》 2020年第1期66-69,75,共5页
介绍了一种通过亚临界水水解技术处理秸秆的装备,并针对其智能化水平低的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物联网架构的远程装备监测系统。搭建了基于STM32的采集设备状态数据和位置信息的硬件实验平台,该硬件平台通过NB-IoT无线通信技术传输数据,... 介绍了一种通过亚临界水水解技术处理秸秆的装备,并针对其智能化水平低的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物联网架构的远程装备监测系统。搭建了基于STM32的采集设备状态数据和位置信息的硬件实验平台,该硬件平台通过NB-IoT无线通信技术传输数据,并基于MQTT协议与云平台通讯;利用微信小程序,结合云服务器的消息转发功能,实现实时远程监测,以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从而提高该新型无害化处理秸秆装备的智能化水平。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技术 物联网 NB-IoT 云平台
下载PDF
亚临界水提取技术应用于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9
作者 张益萍 杨家琛 《现代盐化工》 2019年第4期27-28,共2页
介绍了近十几年亚临界水提取技术在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面的应用。该提取法与其他提取技术相比,有提取率高、操作简单等优点,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新型提取技术。
关键词 临界提取技术 黄酮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亚临界水提取技术在物质提取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家琛 张益萍 《化工时刊》 CAS 2019年第11期33-37,共5页
亚临界水提取技术(SCWE),是一种以亚临界水(SCW)为提取溶剂的新型提取技术,具有高效、绿色等优势。本文在简要介绍亚临界水的基础上,综述了其在生物活性物质提取,环境、食品中有害成分提取检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概述了提取过程的影响... 亚临界水提取技术(SCWE),是一种以亚临界水(SCW)为提取溶剂的新型提取技术,具有高效、绿色等优势。本文在简要介绍亚临界水的基础上,综述了其在生物活性物质提取,环境、食品中有害成分提取检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概述了提取过程的影响因素,以及与多种辅助强化技术联用的研究结果。最后展望了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为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提取技术(SCWE) 应用 生物活性物质 有害成分 辅助强化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