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曲流河储层展布特征——以渤海P油田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廷礼 韩建斌 +2 位作者 梁世豪 孟云涛 吴瑞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8年第12期39-46,共8页
针对研究区曲流河储层横向变化快,井少难以控制横向展布的问题,充分应用地震属性对曲流河河道的约束能力,在沉积模式指导下,应用井-震结合研究该区储层展布规律。通过井与平面地震属性结合研究河道的展布方向及规律,利用连井剖面与地震... 针对研究区曲流河储层横向变化快,井少难以控制横向展布的问题,充分应用地震属性对曲流河河道的约束能力,在沉积模式指导下,应用井-震结合研究该区储层展布规律。通过井与平面地震属性结合研究河道的展布方向及规律,利用连井剖面与地震属性剖面结合认识河道边界,进而掌握了曲流河河道在平面展布和纵向上叠合规律,明确了该区主力储层的发育特征,有效解决了井少条件下难以控制储层横向变化的问题,研究成果有效支撑了该区的开发井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动型曲流河 沉积模式 -结合 储层展布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基于井-震结合的水下分流河道砂岩储层展布分析与评价--以什邡气藏JP35砂组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宏涛 马立元 +3 位作者 史云清 胡向阳 高君 李浩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8-89,共12页
为了评价川西什邡地区蓬莱镇组三段气藏的开发潜力,优选有利区,通过岩心→测井→地震标定,对该气藏及主要目的层的沉积相、储层特征和有利含气储层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气藏可进一步划分为5个砂组,各砂组厚度稳定,沉积时期构造稳定... 为了评价川西什邡地区蓬莱镇组三段气藏的开发潜力,优选有利区,通过岩心→测井→地震标定,对该气藏及主要目的层的沉积相、储层特征和有利含气储层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气藏可进一步划分为5个砂组,各砂组厚度稳定,沉积时期构造稳定,地势平缓,沉积类型属于浅水湖盆河控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是砂体发育的最有利沉积微相。目的层JP35砂组储集岩主要为中-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溶孔细粒岩屑砂岩,渗流能力差,是影响储层评价的重要因素。井-震结合的储层展布与含气性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相对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分布,研究区优质含气储层范围局限,呈不连续条带状,其展布受到沉积微相、河道规模以及局部构造高部位的控制。该方法和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及类似地区沉积相分析和储层特征、展布与评价研究以及有利区带优选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结合 储层分布与评价 沉积特征 什邡气藏
下载PDF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分布模式分析及应用——以JX油田东块沙河街组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宋洪亮 李云鹏 +3 位作者 刘宗宾 柴秋会 陈善斌 颜冠山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7-42,共6页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多支水下分流河道,对其他沉积微相的分布也具有控制作用,明确各支水下分流河道的分布和叠置关系对于井网部署和油田管理至关重要。JX油田东块沙河街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由于水下分流河道易发生迁移摆动...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多支水下分流河道,对其他沉积微相的分布也具有控制作用,明确各支水下分流河道的分布和叠置关系对于井网部署和油田管理至关重要。JX油田东块沙河街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由于水下分流河道易发生迁移摆动,河道砂体在纵向上多期叠置、平面上泛连通分布。在泛连通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中,同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连通性较好,相反,不同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连通性则相对较差。目前JX油田部分油井表现为地层压力低,邻近注水井表现为自溢现象,严重影响开发效果,降低了采收率。通过沉积标志识别、沉积特征研究以及井-震结合砂体描述,确定JX油田东块沙河街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的储层分布模式为顺物源方向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逐渐减薄,迅速相变为泥岩,垂直物源方向水下分流河道并列分布或叠置切割,砂体厚度呈现厚—薄—厚特征,岩性上表现为砂岩—泥岩—砂岩特征。经动态资料验证,研究结果准确、可靠。根据储层分布模式对研究区开发措施进行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 水下分流河道 -结合 储层分布模式 连通性JX油田
下载PDF
枣园油田孔一段精细等时地层格架建立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邢卫东 向赞 +3 位作者 钱斌 余芳 何婉茹 董莉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7-620,共4页
枣园油田地质特征复杂,当前开发难度大。在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利用井—震资料确定高级次地层框架,用沉积旋回划分砂层组,用沉积韵律划分小层,在旋回性不明显的层段,利用厚度变化规律辅助划分层组界线,在厚砂体的劈分上注... 枣园油田地质特征复杂,当前开发难度大。在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利用井—震资料确定高级次地层框架,用沉积旋回划分砂层组,用沉积韵律划分小层,在旋回性不明显的层段,利用厚度变化规律辅助划分层组界线,在厚砂体的劈分上注重相序,并注意利用自然电位曲线、自然伽马曲线或电阻率曲线上较明显的标志,将枣北地区枣Ⅳ油层组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7个中期基准面旋回,21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大致对应7个砂层组和21个小层,有效地降低了复杂断块储层研究的多解性,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动态、静态资料的统一,对枣园油田的下一步开发部署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地层格架 结合 复杂断块 标志层识别
原文传递
复杂断块油藏的精细构造解释方法
5
作者 姜宏章 李新峰 +2 位作者 李殿波 袁勇 谭卓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1-134,共4页
海拉尔盆地为断陷盆地,构造起伏大,断裂复杂。针对断陷盆地地震资料主频低、小断层识别难的问题,通过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采用高精度的合成地震记录和第四代相干、三色混相分频等技术开展了井—震联合精细构造解释... 海拉尔盆地为断陷盆地,构造起伏大,断裂复杂。针对断陷盆地地震资料主频低、小断层识别难的问题,通过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采用高精度的合成地震记录和第四代相干、三色混相分频等技术开展了井—震联合精细构造解释,并结合三维地质建模进行了断点组合,实现了断层"线—面—体"的空间识别和解释,重构了该区的构造认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油藏 结合 小断层 构造建模
下载PDF
辫状河储层内部构型研究与应用
6
作者 李灵月 王艳丽 +2 位作者 秦培莉 赵亮 刘秀明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3年第15期145-149,共5页
大港油田采油一厂以河道砂岩控制的地质储量占总储量的85%,分布在明化镇和馆陶油组,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层间层内矛盾突出。其中馆陶油组主力开发油层普遍较厚,单砂体厚度可达15~30m,内部存在隔夹层,虽然经过长期高速开采,厚油层内仍... 大港油田采油一厂以河道砂岩控制的地质储量占总储量的85%,分布在明化镇和馆陶油组,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层间层内矛盾突出。其中馆陶油组主力开发油层普遍较厚,单砂体厚度可达15~30m,内部存在隔夹层,虽然经过长期高速开采,厚油层内仍然存在未动用或含油饱和度较高的部位,油层内部存在25~35%未采出的可动油,这些剩余油的存在大部分是由于对储层的非均质性认识不足造成的。本文在港东一区六断块馆陶油组综合应用多学科资料对辨状河河道砂体的内部构型进行研究,识别厚油层内部隔夹层展布特征,探索应用井-震结合进行辨状河储层内部构型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油层动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沉积 内部构型 储层非均质性 隔夹层 -结合
下载PDF
基于井一震结合的河流相单河道预测方法 被引量:7
7
作者 赵晓明 吴胜和 +3 位作者 岳大力 完颜祺琪 张跃龙 刘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1-174,共4页
为进一步提高河流相单河道井问预测精度,提出了基于井一震结合的河流相单河道薄砂体精细预测方法。该方法以井一震结合为指导思想,在对地震资料进行属性响应和频谱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基于小波变换的分频处理技术提取能反映单砂体... 为进一步提高河流相单河道井问预测精度,提出了基于井一震结合的河流相单河道薄砂体精细预测方法。该方法以井一震结合为指导思想,在对地震资料进行属性响应和频谱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基于小波变换的分频处理技术提取能反映单砂体厚度级别的离散频率能量体,在对其进行河道边缘检测属性计算后利用沿层切片技术对单河道的空间形态进行预分析,最终在井标定的基础上完成单河道的预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单河道薄层砂体的预测结果与井数据吻合程度较高,对薄砂体的预测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 单河道 分频处理 河道边缘检测属性 结合
下载PDF
地质统计学地震反演在油田开发后期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国慧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6-158,共3页
在大庆长垣油田密井网的开发中,有效结合平面高密度的地震数据和纵向上具有高分辨率的钻井资料是提高地震反演储层预测精度的关键技术。以喇嘛甸油田北北块为例,采用曲线重构、地震重采样以及地质统计学方法进行井—震结合地震反演,提... 在大庆长垣油田密井网的开发中,有效结合平面高密度的地震数据和纵向上具有高分辨率的钻井资料是提高地震反演储层预测精度的关键技术。以喇嘛甸油田北北块为例,采用曲线重构、地震重采样以及地质统计学方法进行井—震结合地震反演,提高了井间薄储层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统计学 曲线重构 反演 结合
下载PDF
大庆长垣油田开发地震沉积学研究
9
作者 李操 姜岩 +3 位作者 樊晓东 刘宗堡 王元波 齐金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16-925,I0008,I0009,共12页
随着地震沉积学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大庆长垣油田密井网开发区陆相砂泥薄互层储层预测出现地层切片优选效率低、井震信息匹配分析难度大、地层切片与储层厚度缺乏量化的对应关系等问题。为此,在波阻抗特征分析、基于地质目标的保幅地... 随着地震沉积学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大庆长垣油田密井网开发区陆相砂泥薄互层储层预测出现地层切片优选效率低、井震信息匹配分析难度大、地层切片与储层厚度缺乏量化的对应关系等问题。为此,在波阻抗特征分析、基于地质目标的保幅地震数据处理基础上,研究了地层切片自动优选、地震属性平面可信度分析、井—震结合厚度定量预测等方法,构成了大庆长垣油田开发地震沉积学技术基本框架,并研发了井震结合储层预测软件,提高了长垣油田开发地震沉积学储层预测精度和效率。实际应用表明,在密井网开发区仍然存在很多井数据无法确定的砂体变化,在井间可能发育宽度小于半个井间距的窄河道,开发地震沉积学对这些地质现象的预测与分析对于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开发区 保幅地数据处理 地层切片优选 属性可信度分析 结合厚度定量预测
下载PDF
河流相油气储层的井震结合相控随机建模约束方法 被引量:54
10
作者 于兴河 李胜利 +2 位作者 赵舒 陈建阳 侯国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41,共9页
河流相油气储层的研究传统上多是只依据井点资料,先在井上进行沉积相的划分,而后进行剖面相的分析,最后再结合平面沉积参数等值线图编制平面相图,这样往往会造成"见砂画河,吾跟勘探走"的局面,这种平面相图在井间可能存在着较... 河流相油气储层的研究传统上多是只依据井点资料,先在井上进行沉积相的划分,而后进行剖面相的分析,最后再结合平面沉积参数等值线图编制平面相图,这样往往会造成"见砂画河,吾跟勘探走"的局面,这种平面相图在井间可能存在着较大的误差。然而,平面相图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储层建模中相控的结果。为此作者提出了一种井震结合进行沉积相图编制的新方法,即"以河找砂,指导勘探行"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层次地相控约束随机建模。同时提出相控建模的三个基本的约束条件,即首先要保证随机建模模型的"相序"符合地质规律;其次要保证建模实现的微相分布统计概率与单井沉积微相数据离散化至三维网格后的统计概率相一致;第三要确保三维数据中每种微相的变差函数特征与定量地质知识库一致。因而,从沉积形成与演化的成因角度来指导沉积储层随机建模过程,应用多参数协同、分层次约束的方法,以河道的平面展布和垂向演化来控制建模的结果,使其更逼近地下地质的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 油气储层 结合 随机建模
下载PDF
地震沉积学在大庆长垣密井网条件下储层精细描述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39
11
作者 郝兰英 郭亚杰 +2 位作者 李杰 齐金成 焦艳丽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1-86,共6页
文中针对大庆油田特高含水期精细调整挖潜,需要精细精确刻画储层的要求,充分利用大庆长垣油田密井网条件下储层精细描述成果及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建立了处理-解释一体化高保真地震处理、大密度合成记录精细标定及地层切片优选方法;针... 文中针对大庆油田特高含水期精细调整挖潜,需要精细精确刻画储层的要求,充分利用大庆长垣油田密井网条件下储层精细描述成果及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建立了处理-解释一体化高保真地震处理、大密度合成记录精细标定及地层切片优选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砂体分布特点,给出了利用地层切片采用"砂中找泥"和"泥中找砂"的单一河道识别分析方法,形成了"地震趋势为引导,井点相控"的井震结合储层精细刻画方法;实际应用证明对剩余油的分析认识更具针对性,应用点坝识别成果指导了D区水平井方案设计,取得了较好的钻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地 沉积学 结合 储层精细刻画
下载PDF
复杂断块老油田精细地层对比综合方法的提出与应用 被引量:30
12
作者 孔祥宇 于继崇 李树峰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9年第1期120-124,共5页
针对复杂断块老油田地层对比方面所存在的一系列难题,在广泛消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强调综合分析和运用地面露头、地震资料、测井资料、测试资料等所能提供的一切有用信息,并使之相互配合、相互验证,进而达到精确地层对比... 针对复杂断块老油田地层对比方面所存在的一系列难题,在广泛消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强调综合分析和运用地面露头、地震资料、测井资料、测试资料等所能提供的一切有用信息,并使之相互配合、相互验证,进而达到精确地层对比的综合方法——"地震测井结合、分块分级对比"的小层对比方法。该方法综合利用测井资料纵向上的高分辨率优势和地震资料横向上的优势对砂层组进行识别及划分对比,此外,还应用油田开发过程中丰富的生产动态资料进行方案的验证和必要的调整,从而达到动态资料与井震资料的统一。该方法在现已处于开发中后期的缅甸PYAY油田的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断层展布特征和油水系统均取得了新的认识,并克服了原方案划分方法较笼统、精度不足等缺点。因此,在方法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都取得了新进展,建立了一套专门针对类似的复杂断块老油田开展精细地层对比研究的工作模式和技术方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精细对比 结合 动静结合 分块分级对比 复杂断块 老油田
下载PDF
井震结合断层建模技术在复杂断块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13
作者 曲良超 卞昌蓉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4期426-429,共4页
基于井震结合的三维断层建模技术,提高了复杂断块基础地质研究工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采用新的技术方法和工作流程,拓宽了地质建模工作的研究范围,即从"一个特定的研究环节"变为贯穿整个油藏开发地质工作的综合研究项目。井震... 基于井震结合的三维断层建模技术,提高了复杂断块基础地质研究工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采用新的技术方法和工作流程,拓宽了地质建模工作的研究范围,即从"一个特定的研究环节"变为贯穿整个油藏开发地质工作的综合研究项目。井震结合的三维断层建模技术,一方面可将断层建模与构造落实、地层对比等基础地质研究工作充分结合到一起;另一方面还可借用三维地质建模特有技术方法,以更高的技术要求重新开展基础地质研究。建立断层模型的具体步骤:首先,利用地震解释成果建立初步断层模型;其次,利用钻井断点位置进行三维空间校正;最后,针对无法解释的断点位置修改断层解释方案。在苏北盆地溱潼凹陷祝庄油田阜一段应用中,利用该技术对原构造解释方案和地层对比进行修正,调整了局部构造高点和断层断距,并新增断层一条,落实了断块内各级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 断层建模 复杂断块 基础地质 步骤 应用 苏北盆地
下载PDF
西湖凹陷中北部花港组物源及沉积相分析 被引量:24
14
作者 董春梅 赵仲祥 +5 位作者 张宪国 于申 黄鑫 段冬平 林建力 孙小龙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5-34,72,126,127,共13页
西湖凹陷中北部地区面积广,井点和取心数量少,导致花港组物源和沉积相类型认识存在争议。根据砾石成分、岩屑类型、石英阴极发光特征和重矿物组合类型,判断研究区母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根据重矿物ZTR指数,判断沉积物搬运距离;根据倾角测... 西湖凹陷中北部地区面积广,井点和取心数量少,导致花港组物源和沉积相类型认识存在争议。根据砾石成分、岩屑类型、石英阴极发光特征和重矿物组合类型,判断研究区母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根据重矿物ZTR指数,判断沉积物搬运距离;根据倾角测井和地震前积反射结构特征,推断古水流方向;根据泥岩颜色、泥砾特征、层理类型、粒度概率累积曲线和岩石类型等相标志,判断沉积相类型。结果表明:研究区花港组物源主要来自北部的虎皮礁凸起,局部有东部钓鱼岛隆褶带物源的混入;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水下分流间湾3种微相类型,其中以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主。该结果可以为西湖凹陷中北部地区勘探和开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 物源 沉积相 花港组 西湖凹陷
下载PDF
基于井断点引导小断层地震识别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21
15
作者 李操 王彦辉 姜岩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8-151,共4页
为了准确刻画断层的空间分布特征,满足密井网条件下老油田精细调整挖潜的需求,首次利用老油田井断点数据库信息及地震反射特征综合解释了LMD油田BB2区块的断层。通过脉冲试井证实该区存在2条北东向断层,不仅将目的层的断点组合率由... 为了准确刻画断层的空间分布特征,满足密井网条件下老油田精细调整挖潜的需求,首次利用老油田井断点数据库信息及地震反射特征综合解释了LMD油田BB2区块的断层。通过脉冲试井证实该区存在2条北东向断层,不仅将目的层的断点组合率由原来的85%提高到95%以上,而且改变了前人对LMD油田断层的认识,其解释结果为开发调整提供了重要依据。该方法是刻画断层空间展布形态的有效途径,可以在大庆长垣油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点引导 断层解释 结合 油田开发
下载PDF
密井网条件下随机地震反演及其在河道砂体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6
作者 张秀丽 姜岩 +3 位作者 郝兰英 王彦辉 郭亚杰 孙雨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54-963,822,共10页
以大庆长垣油田萨尔图油层为例,研究了密井网条件下随机地震反演方法及其在河道砂体预测中的应用。研究表明:不同厚度砂体的随机地震反演结果符合率差异较大:厚度大于3m的砂体符合率为91%;厚度为2~3m的砂体符合率为83%;厚度小于1m的... 以大庆长垣油田萨尔图油层为例,研究了密井网条件下随机地震反演方法及其在河道砂体预测中的应用。研究表明:不同厚度砂体的随机地震反演结果符合率差异较大:厚度大于3m的砂体符合率为91%;厚度为2~3m的砂体符合率为83%;厚度小于1m的砂体符合率为70%。随着砂体厚度的减小,符合率降低,井网密度越大,预测精度下降幅度越小。利用"地震反演引导,井点微相控制"方法,根据测井曲线形态差异与反演剖面砂体发育状况的分析,能够较为准确地对河道砂体的单一河道边界、走向、井间砂体叠置关系及窄小河道砂体进行描述。利用随机地震反演结果在河道砂体沉积模式的控制下完成油田开发中后期各类河道砂体的精细描述是切实可行的,且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地反演 结合 河道砂体 储层预测 大庆油田
下载PDF
特高含水老油田断层表征及剩余油高效挖潜 被引量:17
17
作者 姜岩 李雪松 付宪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46-253,共8页
断层附近局部富集的剩余油是特高含水老油田重要的挖潜方向。以大庆长垣油田为例,紧密围绕断层边部剩余油精准挖潜的开发需求,创新了以“井断点引导”三维互动断层精细解释为特色的井震结合构造表征技术,准确刻画了断层三维空间形态,深... 断层附近局部富集的剩余油是特高含水老油田重要的挖潜方向。以大庆长垣油田为例,紧密围绕断层边部剩余油精准挖潜的开发需求,创新了以“井断点引导”三维互动断层精细解释为特色的井震结合构造表征技术,准确刻画了断层三维空间形态,深化了断层边部剩余潜力的认识,转变了断层附近井位部署和挖潜调整的思路,形成了老油田断层附近剩余潜力区优选方法及配套的挖潜措施,有效挖掘了高含水老油田断层遮挡形成的剩余油,取得了显著的增储增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表征 断点引导 PNPoly算法 结合 剩余油 老油田
下载PDF
碳酸盐岩裂缝-孔洞型储层缝洞体系综合预测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6
18
作者 王峣钧 郑多明 +4 位作者 李向阳 崔永福 孙绍寒 万效国 杨鹏飞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27-736,共10页
针对碳酸盐岩裂缝-孔洞型储层的有效预测,研究并提出了井震结合的地震多属性融合缝洞体系综合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叠后地震资料的峰值频率振幅属性对储层的孔洞分布特征进行预测,然后利用成像测井获得的储层段裂缝平均孔隙度与倾... 针对碳酸盐岩裂缝-孔洞型储层的有效预测,研究并提出了井震结合的地震多属性融合缝洞体系综合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叠后地震资料的峰值频率振幅属性对储层的孔洞分布特征进行预测,然后利用成像测井获得的储层段裂缝平均孔隙度与倾角、曲率、方差等叠后地震属性预测的大尺度裂缝分布结果进行交会,分别确定出这些属性的有效范围,再将有效范围内的几种属性值进行融合得到叠后大尺度裂缝分布特征;基于叠前分方位CRP道集计算频率梯度属性进行小尺度裂缝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成像测井裂缝孔隙度进行交会得到小尺度裂缝分布;最终将孔洞、大裂缝和小裂缝3种预测结果融合,得到缝洞体系综合预测成果。对我国西部T油田H区块碳酸盐岩储层缝洞体系预测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所论缝洞体系综合预测方法相较于常规方法能够更好地实现碳酸盐岩储层缝洞体系的有效预测,提高勘探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层 裂缝预测 孔洞预测 结合 叠后地属性 叠前方位各向异性
下载PDF
影响火山岩裂缝发育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阮宝涛 张菊红 +2 位作者 王志文 张立冬 平静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7-292,共6页
火山岩储层具有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的特征。因此裂缝发育特征成为制约气井产能的关键因素,如何评价火山岩裂缝发育特征就成为火山岩气藏开发研究的难点。以松辽盆地南部火山岩气藏为例,利用岩心、测井及叠前三维地震等资料,采用井震结... 火山岩储层具有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的特征。因此裂缝发育特征成为制约气井产能的关键因素,如何评价火山岩裂缝发育特征就成为火山岩气藏开发研究的难点。以松辽盆地南部火山岩气藏为例,利用岩心、测井及叠前三维地震等资料,采用井震结合的方法,识别出松南长岭火山岩气藏5个裂缝密度高值区带及裂缝的2个主要延伸方向,结果与各井钻井显示、测试情况较为吻合,对后期气藏水平井整体开发部署设计起到重要指导作用。这种井震结合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火山岩储层裂缝预测识别的难题,对其他地区裂缝性火山岩气藏的开发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气藏 结合 裂缝识别
原文传递
震控储层建模方法及其在普光气田的应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姜贻伟 刘红磊 +2 位作者 杨福涛 张纪喜 张雪松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17,106,共4页
三维地质建模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尽可能精确的储层参数模型来展示三维空间的地质情况,并为油气藏数值模拟提供地质基础。震控储层建模技术是以地质统计学和变差函数分析等常规数学建模方法为基础,通过将合理的地震参数数据作为约束,... 三维地质建模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尽可能精确的储层参数模型来展示三维空间的地质情况,并为油气藏数值模拟提供地质基础。震控储层建模技术是以地质统计学和变差函数分析等常规数学建模方法为基础,通过将合理的地震参数数据作为约束,实现井间测井数据更合理内插的一种储层建模方法。该技术可以将含有丰富地质、岩性、物性信息的地震数据和测井数据结合在一起,既体现了测井数据的垂向分辨率,又综合了地震数据体反映的储层横向变化特征,特别适用于井网密度不高、储层非均质性强的油气田。为此,基于该方法在普光气田的实际应用效果,结合地震反演数据在储层建模中的应用成果,把地震数据作为宏观约束条件,有效地解决了井网密度不高时储层属性模型的精度问题,并指出了储层建模中整合地震数据方法的若干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光气田 控地质建模 结合 反演 多级建模 储集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