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9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五言诗的起源——从“诗言志”、“诗缘情”的差异说起 被引量:28
1
作者 戴伟华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4-164,共11页
“诗言志”是阅读理论的总结,核心为赋诗以言志,其“诗”指《诗经》;“诗缘情”是创作理论的总结,其“诗”指诗体之诗,“诗言志”和“诗缘情”中的“诗”的内涵并不相同。诗歌的发展经历了《诗》———歌诗———诗三个阶段,“诗缘情”... “诗言志”是阅读理论的总结,核心为赋诗以言志,其“诗”指《诗经》;“诗缘情”是创作理论的总结,其“诗”指诗体之诗,“诗言志”和“诗缘情”中的“诗”的内涵并不相同。诗歌的发展经历了《诗》———歌诗———诗三个阶段,“诗缘情”理论的提出和五言诗体写作兴盛同步,并且是针对五言诗的。五言诗发育不是传统的字句演进的过程,而是文人观念的自我突破。五言诗初始阶段作者疑伪或佚名,五言诗以杂诗为名,都是五言诗不入正体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志 缘情 五言诗
原文传递
谈歌词的翻译 被引量:17
2
作者 钱仁康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4-58,共5页
这是1998年9 月中央电视台《我们在歌声中相识》摄制组前来采访的谈话记录,谈的是50
关键词 五言诗 七言 长短句 歌行体 语体 歌词的轻重律 歌曲的节律 抑扬格 扬抑格
下载PDF
20世纪汉代诗歌研究综述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敏俐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1-111,共11页
关键词 汉代 五言诗 中国 乐府 中国古代文学 研究史 文人 样式 成果
原文传递
《耕织图》流传考 被引量:19
4
作者 渡部武 曹幸穗 《农业考古》 1989年第1期160-165,共6页
一、前言大约是四年前,距我家不远的平塜市博物馆展出了安政六年(1859)画师云霁陈人所画的《四季耕作图》之复制品。该画以富士山为背景,将水稻耕作中的从浸种至收获的各个作业环节绘于一幅画之中。它作为反映幕末相模地方的农村生活习... 一、前言大约是四年前,距我家不远的平塜市博物馆展出了安政六年(1859)画师云霁陈人所画的《四季耕作图》之复制品。该画以富士山为背景,将水稻耕作中的从浸种至收获的各个作业环节绘于一幅画之中。它作为反映幕末相模地方的农村生活习俗的史料而被广泛引用。另外,流传于日本各地的类似的《四季耕作图》不胜枚举,它们也都被作为农业技术史资料而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耕作 博物馆 流传 农业技术史 美术馆 调查研究 五言诗 绘画 日本式 屏风
下载PDF
论曹操诗歌在五言诗形成中的地位 被引量:17
5
作者 木斋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0-45,共6页
 曹操诗歌是"魏响"的第一阶段。五言诗是在清商乐中成熟的,清商乐是由建安之后曹氏父子所开创的新兴音乐。曹操诗作显示了由四言、杂言诗向五言诗作转型的渐变轨迹。曹丕等人诗"便娟婉约,能移人情"的特质正是从曹...  曹操诗歌是"魏响"的第一阶段。五言诗是在清商乐中成熟的,清商乐是由建安之后曹氏父子所开创的新兴音乐。曹操诗作显示了由四言、杂言诗向五言诗作转型的渐变轨迹。曹丕等人诗"便娟婉约,能移人情"的特质正是从曹操"悲壮"诗风的"悲"演化而来。五言诗成熟在曹操诗歌之后,《古诗十九首》是曹操之后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古十九首》 第一阶段 曹氏父子 清商乐 五言诗 杂言 成熟 建安 婉约 曹丕 悲壮
下载PDF
南朝五言诗体调的“古”“近”之变 被引量:15
6
作者 葛晓音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4-157,共14页
在南朝五言诗体调由古趋近的渐变过程中,导致古、近体调之间差异的原因,不全取决于声律。五言诗的结构层次、创作方式、表现功能的变化,也是促使体调由古趋近的重要因素。这种变化与声律的发展在宋齐梁时期并不完全同步,至梁中叶以后才... 在南朝五言诗体调由古趋近的渐变过程中,导致古、近体调之间差异的原因,不全取决于声律。五言诗的结构层次、创作方式、表现功能的变化,也是促使体调由古趋近的重要因素。这种变化与声律的发展在宋齐梁时期并不完全同步,至梁中叶以后才自然趋向融合。大体说来,南朝五言的古体结构容量较大、层次变化较多,便于自由直白地叙述、抒情和铺陈,格调凝重沉厚,因此多用于感怀、赠答、奉酬、行旅、山水等内容较为复杂的题材。而近调则结构简单,立意聚于一点、避免尽情直陈的创作方式,发展了思致含蓄、求新求巧的表现倾向,易导致格调的浅俗轻靡,多用于咏物、闺情、离别等主题雷同、内容单薄的题材。但二者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体调差别容易混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 五言诗 体调 古近之变
原文传递
试论《玉台新咏》 被引量:9
7
作者 穆克宏 《文学评论》 1985年第6期107-115,共9页
《玉台新咏》是《诗经》《楚辞》以后最古的一部诗歌总集。由于它所选录的诗篇,历来多认为是“艳歌”,所以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解放后出版的两部影响比较大的中国文学史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中国文学史》,只是在谈... 《玉台新咏》是《诗经》《楚辞》以后最古的一部诗歌总集。由于它所选录的诗篇,历来多认为是“艳歌”,所以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解放后出版的两部影响比较大的中国文学史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中国文学史》,只是在谈到梁陈骈文时提及《玉台新咏序》,捎带了几句。游国恩等编的《中国文学史》,在介绍《文选》时,顺便介绍《玉台新咏》,仅用了三行半的篇幅。因此,即使是大学文科学生对此书也不清楚。这个待遇是很不公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体 中国文学史 萧纲 梁代 徐陵 五言诗 南朝 简文 七言
原文传递
敦煌学郎诗作者问题考略 被引量:10
8
作者 徐俊 《文献》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4-23,共10页
在敦煌宝藏发现之初,人们对遗书中各类写本的题记就予以了足够的重视。伯希和向胡适说他当时挑选敦煌经卷的三个标准,其中之一就是看有无题记可供考订。一九三六年,许国霖采用北平图书馆所藏敦煌写卷编成《敦煌石室写经题记与敦煌杂录》... 在敦煌宝藏发现之初,人们对遗书中各类写本的题记就予以了足够的重视。伯希和向胡适说他当时挑选敦煌经卷的三个标准,其中之一就是看有无题记可供考订。一九三六年,许国霖采用北平图书馆所藏敦煌写卷编成《敦煌石室写经题记与敦煌杂录》,胡适作序称收录的四百多条题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学 题记 敦煌写卷 作者问题 敦煌 郭沫若 五言诗 敦煌石室 胡适 三个标准
原文传递
谢庄作品简论 被引量:8
9
作者 王运熙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36-40,共5页
谢庄兼长辞赋、诗歌、骈文。其《月赋》以抒情写景细致著名,五言、杂言诗亦有佳作。他有不少应诏之作,文辞深奥多用典,与颜延之同为刘宋宫廷文学的代表作家。他解音律,作品多协律,是永明文学的重要先驱人物。
关键词 谢庄 《月赋》 杂言 宫廷文学 抒情 五言诗
下载PDF
建安诗歌与《古诗十九首》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昌平 《江淮论坛》 1984年第3期77-85,共9页
谈到建安诗歌的传承,各种文学史著作都只谈汉乐府的影响。一九五六年,马茂元先生在其《古诗十九首探索》序言中提出:《古诗十九首》是“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的建安诗风的前奏。然而这一富于启发性的观点,却一直未引起学术界应有的... 谈到建安诗歌的传承,各种文学史著作都只谈汉乐府的影响。一九五六年,马茂元先生在其《古诗十九首探索》序言中提出:《古诗十九首》是“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的建安诗风的前奏。然而这一富于启发性的观点,却一直未引起学术界应有的重视。其实这并非是“标新立异”的见解,而是总结了历代诗论家上百次指出过的一个文学史现象。兹略举数例以证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十九首》 建安 文学史著 汉乐府 马茂元 学术界 序言 抒情 建安风骨 五言诗
下载PDF
论秦嘉、徐淑的五言赠答诗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小平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48-53,共6页
秦嘉《赠妇诗》三首和徐淑《答秦嘉诗》一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当中出现较早、艺术上较有成就的一组五言诗。秦嘉、徐淑赠答诗创作上的成功,标志着东汉后期文人五言诗创作已趋成熟,五言诗的文人化倾向已趋明朗,五言诗体已告形成且开... 秦嘉《赠妇诗》三首和徐淑《答秦嘉诗》一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当中出现较早、艺术上较有成就的一组五言诗。秦嘉、徐淑赠答诗创作上的成功,标志着东汉后期文人五言诗创作已趋成熟,五言诗的文人化倾向已趋明朗,五言诗体已告形成且开始活跃于诗坛。秦嘉、徐淑赠答诗还开创了赠答诗这一创作形式,开拓了五言诗题材上的创作领域。徐淑《答秦嘉诗》的骚体五言形式,是四言体、楚骚体与五言诗体相结合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嘉、徐淑 五言诗 五言诗
下载PDF
《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反思 被引量:8
12
作者 木斋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4-66,共13页
我的《古诗十九首》研究,缘起于《中国诗歌演变史》的整体写作,其中汉魏五言诗演变历程的研究和写作,既为十九首研究的缘起,也为其写作的主要方法。审美学术观,对文本与史料的思考在先、现有结论在后,实践第一等诸多方面的统一,为本研... 我的《古诗十九首》研究,缘起于《中国诗歌演变史》的整体写作,其中汉魏五言诗演变历程的研究和写作,既为十九首研究的缘起,也为其写作的主要方法。审美学术观,对文本与史料的思考在先、现有结论在后,实践第一等诸多方面的统一,为本研究学术观和方法论的本质。十九首中的部分作品应为曹植所作,其余作品、苏李诗和《孔雀东南飞》等,皆应与曹植、曹彪、甄氏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十九首》 建安 五言诗 方法论
下载PDF
论“吴均体” 被引量:5
13
作者 万光治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6-32,共7页
《梁书·文学传》于“吴均体”仅有“清拔有古气”一语。近世有以吴均散文或诗文为“吴均体”者。“吴均体”应与吴均五言诗有关。其“清拔有古气”大抵从摹仿汉魏乐府来;善于炼字琢句,造语恢奇崛峭,风格硬涩寒瘦,是“吴均体”最... 《梁书·文学传》于“吴均体”仅有“清拔有古气”一语。近世有以吴均散文或诗文为“吴均体”者。“吴均体”应与吴均五言诗有关。其“清拔有古气”大抵从摹仿汉魏乐府来;善于炼字琢句,造语恢奇崛峭,风格硬涩寒瘦,是“吴均体”最根本的构成因素。“吴均体”的形成,固与其身世、性格、经历有关,其不满南朝后期诗文过分圆熟轻艳,企图以“奇心”、“奇骨”求得新变,也是不可忽略的原因。吴均与中晚唐诗人如贾岛、孟郊的心态与文风颇有相似之处,其求新求变的努力,应当予以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均体 五言诗 风格 新变
原文传递
郭璞《游仙诗》主旨说述评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道贵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0年第4期12-17,共6页
关键词 《游仙 五言诗 郭璞 创作主旨 存在 存留 观点
原文传递
永明声病说的再认识——谈平头、上尾、蜂腰、鹤膝 被引量:5
15
作者 冯春田 《语言研究》 1982年第1期189-196,共8页
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齐梁二代对于促进汉语诗歌声律形式的形成,有着不可泯灭的功劳。声律是文人们从不自觉地接触到自觉地认识的,声律论是经过了切磋琢磨才建立起来的。而且,讲究诗文的声病的风气已经弥漫了当时的文坛。对当时声律说的... 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齐梁二代对于促进汉语诗歌声律形式的形成,有着不可泯灭的功劳。声律是文人们从不自觉地接触到自觉地认识的,声律论是经过了切磋琢磨才建立起来的。而且,讲究诗文的声病的风气已经弥漫了当时的文坛。对当时声律说的内容,《南史·陆厥传》上有记载:"永明末盛为文章,吴郡沈约、陈郡谢眺、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顒,善识声韵,为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言诗 蜂腰 上尾 平头 沈约 同声 四声 平声 声律论 入声
下载PDF
略谈木斋对当下中国文学史研究的推动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法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55-56,共2页
有学者说,任何一部文学史,都是当代史,这无疑是深刻的。当今的古代文学研究,正面临着方法论的变革。木斋先生的《宋词体演变史》和关于古诗十九首与汉魏五言诗发生史的研究,正如傅璇琮先生所说:"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q... 有学者说,任何一部文学史,都是当代史,这无疑是深刻的。当今的古代文学研究,正面临着方法论的变革。木斋先生的《宋词体演变史》和关于古诗十九首与汉魏五言诗发生史的研究,正如傅璇琮先生所说:"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发人深省的具有颠覆性的、革命性的创新见解。"(参见傅璇琮先生《历史的化石·序》,东方出版社,2009年8月版)长江学者张法教授亦说:"木斋让中国文学史不得不重思重写。"木斋先生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重建学术机制和学术话语"的命题,值得学术界深思。由此本刊又特别邀请张法教授、欧明俊教授等学者针对汉魏五言诗和词体文学史的重新写作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讨。这六篇文章提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方法论话题,希望能对我们的文学史研究在方法论上有所启迪,也欢迎学界同仁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斋 中国文学史 词体 五言诗 十九首 文学史研究
下载PDF
论四言诗音节分化与五言诗的发生 被引量:7
17
作者 沈亚丹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1-195,207,共6页
人们已习惯在四言诗之外探寻五言诗之源,但将汉语诗歌之分为"四言""五言"等仅是不得已的语言策略,已将鲜活的诗歌纳入语言的牢笼。由于诗歌本为"长言",其音节数量往往会挣脱汉字数量的束缚,而五言诗正是... 人们已习惯在四言诗之外探寻五言诗之源,但将汉语诗歌之分为"四言""五言"等仅是不得已的语言策略,已将鲜活的诗歌纳入语言的牢笼。由于诗歌本为"长言",其音节数量往往会挣脱汉字数量的束缚,而五言诗正是源于四言诗的五音节化。《诗经》主体为四音节诗,这将汉语诗歌发展纳入齐言框架。主体情境和解读方式的改变,使得原有音节长度及句读模式被打破,音节之顿挫及语气沉郁,已对音节之绵延和分化虚席以待;《楚辞》在汉初的盛行,使得"句外"之语气助词"兮",栖息于四音节模式之中,进而演化为早期五言诗之语气词,后正式分化为一个独立音节,成为五音节诗的有机组成部分。此外,汉初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及《楚辞》独白式私人视角,也使得长歌当哭成为一种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言 楚辞 音节分化 五音节 五言诗
下载PDF
论五言律诗对偶形式的形成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小平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52-58,共7页
五言诗发展到南朝的齐、梁、陈与北朝的魏、齐、周六朝(以下简称“南北六朝”)时,已呈现出全面的格律化倾向。篇制五言八句式的兴起,声律“粘式”的逐步形成,都是这种格律化倾向的主要标志。与此同时,依据五言八句式为篇制基础,五言诗... 五言诗发展到南朝的齐、梁、陈与北朝的魏、齐、周六朝(以下简称“南北六朝”)时,已呈现出全面的格律化倾向。篇制五言八句式的兴起,声律“粘式”的逐步形成,都是这种格律化倾向的主要标志。与此同时,依据五言八句式为篇制基础,五言诗的对偶位置也表现出趋于稳定的倾向,并逐渐凝定为一定的模式。据丁福保辑《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统计,南北六朝的五言八句式诗共有993首。我对这近千首诗的对偶位置逐一进行了考察,现将其对偶的联数及其所处的位置综合类比。列一简表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偶形式 句式 选择使用 南北朝 对偶句 宫体 五言诗 五言 六朝 格律化
下载PDF
钟嵘《诗品》的诗歌批评体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萧华荣 《文学评论》 1985年第4期104-113,共10页
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既有紧密联系又有不同侧重。钟嵘《诗品》,就其主导倾向来说,是一部诗歌批评专著。《诗品》的序言,体现了钟嵘的文学批评观,是其诗歌批评的理论纲领与指导思想;《诗品》的正文,以“三品升降”的形式评论了汉魏至齐梁... 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既有紧密联系又有不同侧重。钟嵘《诗品》,就其主导倾向来说,是一部诗歌批评专著。《诗品》的序言,体现了钟嵘的文学批评观,是其诗歌批评的理论纲领与指导思想;《诗品》的正文,以“三品升降”的形式评论了汉魏至齐梁的一百二十多位五言诗人,是其诗歌批评的具体实践。《诗品》的批评理论与批评实践是基本一致的,构成较为完备的诗歌批评体系。本文试图对这个体系进行剖析与评述,以就正于广大专家与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歌批评 钟嵘 审美标准 具体实践 批评标准 五言诗 主导倾向 文学理论
原文传递
试论鲍照创作的艺术成就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思信 《文学评论》 1982年第5期91-101,共11页
南北朝时期,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承先启后的重要转折时期,正象刘宋诗人鲍照在《采菱歌》中所说:“思今怀近忆,望古怀远识,怀古复怀今,长怀无终极。”而这位作者正是南北朝最优秀的诗人之一。一次,鲍照几乎病死,他在“呼吸乏喘,举目悲矣... 南北朝时期,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承先启后的重要转折时期,正象刘宋诗人鲍照在《采菱歌》中所说:“思今怀近忆,望古怀远识,怀古复怀今,长怀无终极。”而这位作者正是南北朝最优秀的诗人之一。一次,鲍照几乎病死,他在“呼吸乏喘,举目悲矣,火药间缺而拟之”的垂危情况下,写了《松柏篇并序》。这是他最长的诗,除序外,共九十六句,四百八十字。在诗中,他写出了自己所想象的病死之状,死后灵魂之情以及家属的悲痛等等,可说是他的“绝命辞”。他说他死后,“安寝委沉寞,恋恋念平生。事业有余结,刊述未及成。资(亻出)无担石,儿女皆孩婴。一朝放擒去,万恨缠我情。”他恋恋不舍,念念不忘的平生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 七言 中国文学史 南北朝时期 五言诗 边塞 歌创作 拟行路难 鲍照 乐府民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