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机器能否拥有意识——机器意识研究及其意向性分析
被引量:
13
1
作者
周昌乐
刘江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21,共9页
对机器意识的研究,是人工智能哲学领域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按照研究目标与内容的不同,可将机器意识的研究分为五种类别:面向感知意识实现的(MC-P)、面向具体特性意识实现的(MC-C)、面向机制意识实现的(MC-A)、面向自我意识实现的(M...
对机器意识的研究,是人工智能哲学领域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按照研究目标与内容的不同,可将机器意识的研究分为五种类别:面向感知意识实现的(MC-P)、面向具体特性意识实现的(MC-C)、面向机制意识实现的(MC-A)、面向自我意识实现的(MC-S)和面向感受意识实现的(MC-Q)。人工智能哲学和脑科学的研究表明,前四类的机器意识研究是切实可行的,而MC-Q的研究则面临着许多争议。援引佛教唯识论的五蕴学说对意识活动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前四类的机器意识都具有意向性,而MC-Q则不具有意向性。对于机器意识的研究与开发,应该搁置有争论的主观体验方面的实现研究,围绕意向性意识能力,采用仿脑与量子计算思想相结合的策略,来开发具有一定意向能力的机器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哲学
机器意识
五蕴
学说
意向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五蕴学说再探——人·蕴、处、界三者互摄
2
作者
虢侗
思和
《中国佛学》
2017年第2期155-164,共10页
以五蕴学说为核心的佛陀人论的两大要点:第一,人是"名色不二"的浑然整体,此论与某些传统人论中"灵与肉"或"精神与肉体"二元对立的思维划清了界限;第二,人与其生存环境是一个统一的体系,这特别体现在蕴、处、界三者互摄,"三事和...
以五蕴学说为核心的佛陀人论的两大要点:第一,人是"名色不二"的浑然整体,此论与某些传统人论中"灵与肉"或"精神与肉体"二元对立的思维划清了界限;第二,人与其生存环境是一个统一的体系,这特别体现在蕴、处、界三者互摄,"三事和合"的论述中。这种认识在人类思想发展第一次觉醒的轴心时代,是独树一帜的。这就与古希腊、古印度,以及中国先秦诸贤哲们的有关论述,相互辉映,各放异彩,对当今的我们仍然具有深刻的启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蕴
学说
人论
五蕴
十八界
《杂阿含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五蕴学说初探——五蕴界说及其三重结构管窥
3
作者
思和
虢侗
《中国佛学》
2017年第1期164-173,共10页
本文依据佛典,特别是《阿含经》严格界定了五蕴、五取蕴两个概念,指出在逻辑上它们具有“属一种”之间的层级关系,并以“五蕴一五取蕴结构解析图”予以标示。此外,还梳理了五蕴学说的三种三重结构关系,亦分别以三个系统图予以表示...
本文依据佛典,特别是《阿含经》严格界定了五蕴、五取蕴两个概念,指出在逻辑上它们具有“属一种”之间的层级关系,并以“五蕴一五取蕴结构解析图”予以标示。此外,还梳理了五蕴学说的三种三重结构关系,亦分别以三个系统图予以表示。总览这些图示,大体可知,五蕴学说作为佛陀的“人论”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至少包括三个结构层次的巨系统。其最基础的一层是色、受、想、行、识诸蕴。其第二层级或两分地解析为人的肉体物质方面和心理精神方面,或解析为能认识的我与所认识的我所二者。也可以三分,依因缘理论从发生学上将诸蕴分为三组:第一组是色蕴,“四大因、四大缘,是名色阴”;第二组包括受、想、行三蕴,经日:“触因、触缘,生受、想、行,是故名受、想、行阴”;第三组是识蕴。这第二层级上的五蕴三分或二分反映了精神与物质,能与所,以及因缘发生等深刻的哲学思考,是五蕴学说最高一个层级的概括,即心色不二的五蕴这个生命存在系统——整体的人。在五蕴整体这个最高层级上,五蕴学说所关注的是取一非取或漏一无漏的种种五蕴,这是人生观问题,这是佛陀“人论”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蕴
五取蕴
五蕴
学说
人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四塔五蕴学说与傣医疾病观
被引量:
11
4
作者
牛菲
张闯
郑进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30-32,共3页
论述了四塔五蕴学说是傣医疾病观形成的基础,强调了四塔五蕴学说对傣医学疾病观的影响有:内外并重的发病观;整体联系与恒动变化的病理观。揭示了四塔五蕴学说指导下的同源性和联系性思维对人与自然、人本身精神与形体以及形体内部的整...
论述了四塔五蕴学说是傣医疾病观形成的基础,强调了四塔五蕴学说对傣医学疾病观的影响有:内外并重的发病观;整体联系与恒动变化的病理观。揭示了四塔五蕴学说指导下的同源性和联系性思维对人与自然、人本身精神与形体以及形体内部的整体联系的认识观点,贯穿于傣医学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养生、防治等理论各个方面,是傣医学基础理论的基本特点和临床实践指导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塔
五蕴
学说
傣医疾病观
内外并重
联系变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机器能否拥有意识——机器意识研究及其意向性分析
被引量:
13
1
作者
周昌乐
刘江伟
机构
厦门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系
厦门大学哲学系
出处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21,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引入审美觉知机制的音乐创造性计算模型及其应用实现"(60975076)
文摘
对机器意识的研究,是人工智能哲学领域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按照研究目标与内容的不同,可将机器意识的研究分为五种类别:面向感知意识实现的(MC-P)、面向具体特性意识实现的(MC-C)、面向机制意识实现的(MC-A)、面向自我意识实现的(MC-S)和面向感受意识实现的(MC-Q)。人工智能哲学和脑科学的研究表明,前四类的机器意识研究是切实可行的,而MC-Q的研究则面临着许多争议。援引佛教唯识论的五蕴学说对意识活动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前四类的机器意识都具有意向性,而MC-Q则不具有意向性。对于机器意识的研究与开发,应该搁置有争论的主观体验方面的实现研究,围绕意向性意识能力,采用仿脑与量子计算思想相结合的策略,来开发具有一定意向能力的机器人。
关键词
人工智能哲学
机器意识
五蕴
学说
意向性
Keywords
AI philosophy, machine consciousness ,theory of five aggregates, intentionality
分类号
N0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五蕴学说再探——人·蕴、处、界三者互摄
2
作者
虢侗
思和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
中国佛学院
出处
《中国佛学》
2017年第2期155-164,共10页
文摘
以五蕴学说为核心的佛陀人论的两大要点:第一,人是"名色不二"的浑然整体,此论与某些传统人论中"灵与肉"或"精神与肉体"二元对立的思维划清了界限;第二,人与其生存环境是一个统一的体系,这特别体现在蕴、处、界三者互摄,"三事和合"的论述中。这种认识在人类思想发展第一次觉醒的轴心时代,是独树一帜的。这就与古希腊、古印度,以及中国先秦诸贤哲们的有关论述,相互辉映,各放异彩,对当今的我们仍然具有深刻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
五蕴
学说
人论
五蕴
十八界
《杂阿含经》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五蕴学说初探——五蕴界说及其三重结构管窥
3
作者
思和
虢侗
机构
中国佛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
出处
《中国佛学》
2017年第1期164-173,共10页
文摘
本文依据佛典,特别是《阿含经》严格界定了五蕴、五取蕴两个概念,指出在逻辑上它们具有“属一种”之间的层级关系,并以“五蕴一五取蕴结构解析图”予以标示。此外,还梳理了五蕴学说的三种三重结构关系,亦分别以三个系统图予以表示。总览这些图示,大体可知,五蕴学说作为佛陀的“人论”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至少包括三个结构层次的巨系统。其最基础的一层是色、受、想、行、识诸蕴。其第二层级或两分地解析为人的肉体物质方面和心理精神方面,或解析为能认识的我与所认识的我所二者。也可以三分,依因缘理论从发生学上将诸蕴分为三组:第一组是色蕴,“四大因、四大缘,是名色阴”;第二组包括受、想、行三蕴,经日:“触因、触缘,生受、想、行,是故名受、想、行阴”;第三组是识蕴。这第二层级上的五蕴三分或二分反映了精神与物质,能与所,以及因缘发生等深刻的哲学思考,是五蕴学说最高一个层级的概括,即心色不二的五蕴这个生命存在系统——整体的人。在五蕴整体这个最高层级上,五蕴学说所关注的是取一非取或漏一无漏的种种五蕴,这是人生观问题,这是佛陀“人论”的核心。
关键词
五蕴
五取蕴
五蕴
学说
人论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四塔五蕴学说与傣医疾病观
被引量:
11
4
作者
牛菲
张闯
郑进
机构
云南中医学院
出处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30-32,共3页
基金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2007C224M)
云南中医学院院级资助项目
文摘
论述了四塔五蕴学说是傣医疾病观形成的基础,强调了四塔五蕴学说对傣医学疾病观的影响有:内外并重的发病观;整体联系与恒动变化的病理观。揭示了四塔五蕴学说指导下的同源性和联系性思维对人与自然、人本身精神与形体以及形体内部的整体联系的认识观点,贯穿于傣医学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养生、防治等理论各个方面,是傣医学基础理论的基本特点和临床实践指导思想。
关键词
四塔
五蕴
学说
傣医疾病观
内外并重
联系变化
Keywords
The Theory of Four Elements and Five Skandhas
Dai Medicine Disease Concept
Attention to Internal and External
Holism and Correlation
分类号
R295.3 [医药卫生—民族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机器能否拥有意识——机器意识研究及其意向性分析
周昌乐
刘江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五蕴学说再探——人·蕴、处、界三者互摄
虢侗
思和
《中国佛学》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五蕴学说初探——五蕴界说及其三重结构管窥
思和
虢侗
《中国佛学》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四塔五蕴学说与傣医疾病观
牛菲
张闯
郑进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9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