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脚基”洋楼:近代闽南侨乡社会的文化混杂与现代性想象 被引量:5
1
作者 江柏炜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2-96,共5页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探讨闽南数量最多的洋楼类型"五脚基"的起源,以及其作为混杂体(hybridism)的空间文化形式,它如何转化成闽南侨乡社会的住宅类型;分析"五脚基"空间的功能与意义,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归纳出近代...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探讨闽南数量最多的洋楼类型"五脚基"的起源,以及其作为混杂体(hybridism)的空间文化形式,它如何转化成闽南侨乡社会的住宅类型;分析"五脚基"空间的功能与意义,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归纳出近代侨乡住宅空间体制及生活方式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建筑史 文化史 华侨 南洋
原文传递
骑楼文化研究:跨境方言“五脚基”的起源及其语义演变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珊 杨思声 余浩淼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7-35,共9页
在骑楼文化研究中,经常会涉及"五脚基"方言,但其起源、所指意义及其与"骑楼"用语的关系,仍存在诸多争议和不明之处。通过对遗存的华侨书信、文学作品、法规条款、地方史志、近代建筑实物、民间生活对话等的综合分析... 在骑楼文化研究中,经常会涉及"五脚基"方言,但其起源、所指意义及其与"骑楼"用语的关系,仍存在诸多争议和不明之处。通过对遗存的华侨书信、文学作品、法规条款、地方史志、近代建筑实物、民间生活对话等的综合分析后,指出:"五脚基"方言的产生与闽籍华侨在新马一带对马来语"Kaki lima"和英文"five-foot-way"的杂糅翻译有关,其最初语义特指殖民者推动建设的骑楼店屋底层五尺宽外廊,后来被用以泛指各种类型的外廊空间及其衍生文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将南洋的"五脚基"传回闽南故乡,并深度融入闽南侨乡社会的建筑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进而使其承载了丰富的文化记忆。"骑楼"用语与"五脚基"方言在语义上有部分重叠,但二者传入闽南的路线和使用场合上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 南洋 华侨 闽南 骑楼
下载PDF
近代闽南侨乡“五脚基”与“洋楼”表征关系解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思声 王珊 戚路辉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5-579,共5页
基于皮尔斯的符号三角理论和实证分析,提出在近代闽南侨乡文化的特殊场合下,"五脚基"能成为"洋楼"的表征符号的观点."五脚基"作为一种符号媒介,能够与"洋楼"客体对象建立表征关系,这种表征关... 基于皮尔斯的符号三角理论和实证分析,提出在近代闽南侨乡文化的特殊场合下,"五脚基"能成为"洋楼"的表征符号的观点."五脚基"作为一种符号媒介,能够与"洋楼"客体对象建立表征关系,这种表征关系体现为存在关联、标识关联、类构关联3个方面,而"五脚基"符号媒介在与"洋楼"客体对象建立表征关系后,它也就能上升为一种更"发达"的符号."五脚基"除了作为闽南人用来指代"外廊文化体"的符号外,当其处在近代闽南侨乡特定的文化场合内的时候,却还有表征"洋楼"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征符号 闽南 洋楼 符号三角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