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代的文字规范和楷体正字的形成 被引量:14
1
作者 陆锡兴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14-16,共3页
正字就是规范字,至少在秦汉时期,汉字正字的说法就已经形成。正字的规范性有两个重要部分,即字义规范和字形规范。在字义方面,和正字相对的是通假字;在字形方面,和正字相对的是异体字。异体字的形成有很复杂的文化背景,有地域原因,有古... 正字就是规范字,至少在秦汉时期,汉字正字的说法就已经形成。正字的规范性有两个重要部分,即字义规范和字形规范。在字义方面,和正字相对的是通假字;在字形方面,和正字相对的是异体字。异体字的形成有很复杂的文化背景,有地域原因,有古今原因,也有造字方式的原因,在篆而楷的过程中,隶定的方式是一个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体字 隶定 通假字 颜元孙 石经 隶古定 杜延业 古体 玄度 五经
下载PDF
清代科举生态与五经文的文学化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曙雯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8-156,共9页
清代乡、会试虽然首重四书文,但在经学兴盛的背景下,清廷一直试图提升五经文的地位,五经文从首场调整至第二场以及"五经中式"的取消并非五经文地位下降的信号。在实践中,五经文的地位表现为考官可以从后场取人,而制度设计为... 清代乡、会试虽然首重四书文,但在经学兴盛的背景下,清廷一直试图提升五经文的地位,五经文从首场调整至第二场以及"五经中式"的取消并非五经文地位下降的信号。在实践中,五经文的地位表现为考官可以从后场取人,而制度设计为从后场取人提供了合法性,"补荐"和"拔遗"则为从后场取人提供了程序保障。当后场的经、策也可能成为被取中的因素时,士子们便会于此用力,尤其在五经文中展开竞逐,标新领异,甚至以骈体或韵语写作,从而增加文章的辨识度,五经文因此得以摆脱制义清真雅正标准的约束,表现出"浓淡正奇,不名一格"的多样性。而考官的文人化趣味则使五经文的衡文标准与严格规范下的四书文判然有别。科举的制度设计和程序运作中含有调动文学竞逐、表达文人趣味的契机,五经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呈现其文学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 五经 后场 学化 标准
下载PDF
论通假实质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小刚 《兰州学刊》 CSSCI 1993年第6期31-35,30,共6页
一般把古代文献中用乙字代替甲字的现象称为通假。就这一现象的研究来看,关于其形成原因,学界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古代字少;关于其形成条件,则异口同声,认为是语音相同或相近。笔者以为,这两个观点均难自圆其说。 唐代的张参在《五经文字&... 一般把古代文献中用乙字代替甲字的现象称为通假。就这一现象的研究来看,关于其形成原因,学界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古代字少;关于其形成条件,则异口同声,认为是语音相同或相近。笔者以为,这两个观点均难自圆其说。 唐代的张参在《五经文字·序》中说:“前古字少,后代稍益之;古文经典音字,多有假借。”这大概是“古代字少”说的较早言论,今天时见有人用之作为理论依据。可是搬用者不知,他们是强命假借为通假,实质迫使古人之言就已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经 中说 《战国策》 张参 时见 迷天大罪 黄季刚 依声 马矢 十八篇
下载PDF
唐“开成石经”补字概述 被引量:1
4
作者 芦桂兰 《碑林集刊》 1995年第1期90-97,共8页
西安碑林保存着一套石刻的儒家经典著作——十三经。凡131石,68万余字,被誉为我国最大的一座石质书库。这十三经刻石,除一部《孟子》为清康熙年间刻立外,《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 西安碑林保存着一套石刻的儒家经典著作——十三经。凡131石,68万余字,被誉为我国最大的一座石质书库。这十三经刻石,除一部《孟子》为清康熙年间刻立外,《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十二部经书均为唐文宗开成年间刊刻,故史称'开成石经',与'开成石经'同时刻立的还有唐人张参和唐玄度分别编写的《五经文字》和《九经字样》两部有助于读经的著作。'开成石经'原立于唐长安城务本坊国子监讲论堂之两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成石经 十二部经 务本坊 儒家经典著作 九经字样 五经 《仪礼》 《孝经》 《尔雅》 西安碑林
原文传递
说“权”
5
作者 冥子 《群言》 1989年第11期36-37,共2页
"有权就有一切"。在中国,有它特殊的意义。这是因为中国经历了长达二千余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满清王朝早已被推翻,人民共和国已经建立,也尽管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而权,这个长期封建意识培养出来的东西,仍顽固地依附在各类... "有权就有一切"。在中国,有它特殊的意义。这是因为中国经历了长达二千余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满清王朝早已被推翻,人民共和国已经建立,也尽管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而权,这个长期封建意识培养出来的东西,仍顽固地依附在各类人物的身上。"文革"期间流行的"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反映出某些人的头脑中追逐权的迫切心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而权 满清王朝 摄皇帝 意识培养 符命 五经 飞龙乘云 不加区别 元后传 统治阶层
原文传递
读碑随感(一)
6
作者 秦公 《中国书法》 1982年第1期30-31,共2页
碑刻书法,是我国传统书法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丽珍宝。欣赏一通优秀的碑刻作品,可以给人一种美好的精神享乐,从中受到艺术情趣的熏陶和启迪。我国古代石刻文字的种类很多,有碑碣、墓志、摩崖、造象、塔铭、浮图、... 碑刻书法,是我国传统书法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丽珍宝。欣赏一通优秀的碑刻作品,可以给人一种美好的精神享乐,从中受到艺术情趣的熏陶和启迪。我国古代石刻文字的种类很多,有碑碣、墓志、摩崖、造象、塔铭、浮图、经幢、石阙、地莂、题名等。其中以碑志的历史、艺术价值最大,数量最多,因此人们常常统称为『碑刻』。汉魏立碑旨在记事、颂功、传文,所以多不署名撰书人姓氏。洛阳太学《熹平石经》是汉代大书法家蔡邕用隶书写成,意在订正五经文字统一版本。唐宋之碑传文传书两者兼盼,故撰书者姓名常刊于石上。从碑刻书法艺术角度看,不管当时、正碑旨意如何,其影响所及是广泛深远的。《熹平石经》『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后汉书·蔡邕列传》);欧阳询路遇索靖所书古碑,先在马上看,后下马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熹平石经 洛阳太学 石刻 索靖 五经 汉魏 艺术价值 艺术构思 街陌 礼器碑
原文传递
宁波发现科场作弊专用书
7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1994年第12期34-34,共1页
自科举取士以来,科场作弊之风便应运而生。累朝累代,其手法五花八门,不一而足。有趣的是,竟有以此为营生的书贾。据新华社记者郑黎报道,近来在浙江宁波和余姚市接连发现用微刻字体刊印的袖珍八股文刻本,便系清代科场作弊专用书。
关键词 书贾 累朝 科举取士 微刻 复气 五经 禁集 藏一
原文传递
封面用图:清代县学制艺卷
8
《科举学论丛》 2017年第2期182-182,共1页
(上海嘉定博物馆藏)明清时期,读书人需要通过科举考试才能获得进身资格。科考有童试、乡试、会试三级。童试亦称童子试、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阶段,中式者称生员(秀才),可进人所在地(府、州、县)学宫学习深造。对于入学的生员... (上海嘉定博物馆藏)明清时期,读书人需要通过科举考试才能获得进身资格。科考有童试、乡试、会试三级。童试亦称童子试、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阶段,中式者称生员(秀才),可进人所在地(府、州、县)学宫学习深造。对于入学的生员,政府设有学官监督教导其学业,并定期进行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经 童生试
原文传递
班固《典引》的文体创新与文章学思想 被引量:5
9
作者 蔡丹君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19,共10页
班固《典引》以"典"为名,自命接续《尧典》而为文;又在序中反思前人文章"靡而不典"、"典而不实",从文体学、文章学角度提出了"典"这个重要命题。萧统《文选》将此文归于"符命"一体,... 班固《典引》以"典"为名,自命接续《尧典》而为文;又在序中反思前人文章"靡而不典"、"典而不实",从文体学、文章学角度提出了"典"这个重要命题。萧统《文选》将此文归于"符命"一体,而从实际创作看来,《典引》的文体追求,更贴近于两汉交替期以来的拟经之体。拟训典而行文,是汉代经学影响文章写作的具体表现之一。在班固之前,王莽、扬雄就因于现实之需,已经发了"五经含文"的思想,并以《尚书》诸篇为轨则,产生了诸多拟经之作。班固拟训典而行文的文体学、文章学思想,在《典引》中是通过檃栝《尚书》经义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经 班固 扬雄 王莽
下载PDF
论“立言不朽”作为文学话语的历史生成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智虎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67-71,共5页
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领域内,"立言不朽"由政治(伦理)命题转化为文学命题是经过两个人实现的——曹丕和刘勰。曹丕提出"夫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为文学争得了与"立功"、"立德"平等的地位... 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领域内,"立言不朽"由政治(伦理)命题转化为文学命题是经过两个人实现的——曹丕和刘勰。曹丕提出"夫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为文学争得了与"立功"、"立德"平等的地位;他还有意使"经"向"文"屈就,"文"向"经"攀升,从而在文学外部实现了"立言不朽"。刘勰则以"宗经"为策略,在文学内部实现了"立言不朽"。他认为,文学只有"宗经"才能祛除"去圣久远,将遂讹滥"的弊病,得以健康发展。因为"经"具有其它文化资源所不具备的思想取向与艺术选择的优势;"经"具有可以为文学效法的优点;"宗经"的核心是"正末归本"。经过一千多年的历史的检验,刘勰真正实现了"立言不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言不朽” 五经 “宗经” “正末归本”
下载PDF
“五经皆文”:《文心雕龙》潜在的逻辑前提——刘勰的“宗经观”新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虞蓉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36-140,共5页
"五经皆文"是刘勰在《宗经》篇里集中提出并贯穿《文心雕龙》全书的一个重要思想。它不仅是刘勰为"文"之"宗经"寻找到的理论根据,而且在总论、文体论、创作论等部分的不同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具体含义。本... "五经皆文"是刘勰在《宗经》篇里集中提出并贯穿《文心雕龙》全书的一个重要思想。它不仅是刘勰为"文"之"宗经"寻找到的理论根据,而且在总论、文体论、创作论等部分的不同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具体含义。本文对此作了具体清理,并进一步探讨这一命题据以产生的理论背景与思想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雕龙》 “宗经” 五经 质相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