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笼状碳氢化合物五环[5.4.0.0^2,6,0^3,10.0^5,9]十一烷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邱丽美 侯俊先 +3 位作者 韦伟 郑剑 贡雪东 肖鹤鸣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45-750,共6页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G**水平上,对典型高能量密度笼状化合物五环[5.4.0.02,6.03,10.05,9]十一烷(PCU)进行了理论计算.基于上述水平全优化分子结构的键长、键角及二面角求得PCU分子的张力能;用Monte-Carlo方法得到化合物的理...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G**水平上,对典型高能量密度笼状化合物五环[5.4.0.02,6.03,10.05,9]十一烷(PCU)进行了理论计算.基于上述水平全优化分子结构的键长、键角及二面角求得PCU分子的张力能;用Monte-Carlo方法得到化合物的理论密度;由简谐振动分析求得IR谱,计算结果与实验良好相符;基于振动分析,由统计热力学求得PCU的热力学性质;采用GIAO方法求得PCU的13CNMR和1HNMR谱的化学位移,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线性相关性均大于0.99,计算结果可辅助解析PCU的NMR谱;IR和NMR的理论计算结果可用于确定PCU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五环[5.4.0.0^2 ^6.0^3 ^10.0^5 9]十一烷 张力能 密度 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谱
下载PDF
五环[5.4.0.0^(2,6).0^(3,10).0^(5,9)]十一烷的合成和表征 被引量:2
2
作者 史胜斌 范桂娟 +3 位作者 杨世源 廖龙渝 张红梨 李金山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0-124,共5页
将二聚环戊二烯裂解生成的环戊二烯,与对苯二醌进行Diels-Alder加成反应,得到了1,4,4a,8a-四氢-1,4-桥亚甲基萘-5,8-二酮,经[2+2]环加成和黄鸣龙还原反应,最终得到目标产物五环[5.4.0.02,6.03,10.05,9]十一烷,产物总收率为51.6%,采用熔... 将二聚环戊二烯裂解生成的环戊二烯,与对苯二醌进行Diels-Alder加成反应,得到了1,4,4a,8a-四氢-1,4-桥亚甲基萘-5,8-二酮,经[2+2]环加成和黄鸣龙还原反应,最终得到目标产物五环[5.4.0.02,6.03,10.05,9]十一烷,产物总收率为51.6%,采用熔点测定、核磁共振氢谱、碳谱、红外光谱和质谱对各步产物进行了表征。探讨了Diels-Alder加成和[2+2]环加成反应的影响因素,确定了Diels-Alder加成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滴加环戊二烯时溶液温度-11℃,时间3 h。[2+2]环加成反应的最佳条件是:以丙酮做溶剂,原料浓度2 g·125mL-1,光照时间23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环加成反应 ^五环[5.4.0.0^2 ^6.0^3 ^10.0^5 9]]十一烷 合成
下载PDF
五环[5.4.0.02,6.03,10.05,9]十一烷-8,11-二酮的还原及试剂的循环利用
3
作者 王大胜 蒋景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336-2340,共5页
以环戊二烯和对苯醌为原料,经过Diels-Alder加成反应、[2+2]光照关环反应、黄鸣龙还原反应合成五环[5.4.0.0^2,6.0^3,10.0^5,9]十一烷(PCUD)。还原过程中以甲苯和一缩二乙二醇为混合溶剂,采用一锅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考察了黄鸣龙还原... 以环戊二烯和对苯醌为原料,经过Diels-Alder加成反应、[2+2]光照关环反应、黄鸣龙还原反应合成五环[5.4.0.0^2,6.0^3,10.0^5,9]十一烷(PCUD)。还原过程中以甲苯和一缩二乙二醇为混合溶剂,采用一锅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考察了黄鸣龙还原过程中两不同温度、时间阶段〔(θ1、t1)和(θ2、t2)〕的反应过程对笼烃产物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五环[5.4.0.0^2,6.0^3,10.0^5,9]十一烷-8,11-二酮)∶n(KOH)∶n(水合肼)=1∶7.5∶14,第一阶段θ1=120℃,t1=2.5 h;第二阶段θ2=180℃,t2=4 h的条件下,PCUD收率提高到76.2%。利用PCUD易挥发的特点,探索了还原过程中一缩二乙二醇和氢氧化钾的循环使用效果,在进行的11次反应及循环实验中, PCUD的平均收率达到7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环[5.4.0.0^2 ^6.0^3 ^10.0^5 9]十一烷 黄鸣龙还原反应 优化 循环 精细化工中间体
下载PDF
五环[5.4.0.0^(2,6).0^(3,10).0^(5,9)]十一烷及其衍生物结构和性能的理论预测
4
作者 李彦军 王渭娜 +1 位作者 吕剑 杜改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4-187,共4页
在DFT-B3LYP/6-31G^(**)水平上,研究了五环[5.4.0.0^(2,6).0^(3,10).0^(5,9)]十一烷(PCU)及其24个衍生物的结构和性能。设计等键反应计算了生成热。基于统计热力学原理计算拟合了200~1200K温度范围内体系的热力学函数,利用Kamlet-Jacob... 在DFT-B3LYP/6-31G^(**)水平上,研究了五环[5.4.0.0^(2,6).0^(3,10).0^(5,9)]十一烷(PCU)及其24个衍生物的结构和性能。设计等键反应计算了生成热。基于统计热力学原理计算拟合了200~1200K温度范围内体系的热力学函数,利用Kamlet-Jacobs方程估算了爆轰性能。研究结果认为,三硝基苯基五环[5.4.0.0^(2,6).0^(3,10).0^(5,9)]十一烷(25号化合物)是这些衍生物中爆轰性能最优的化合物,为PCU衍生物的合成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和规律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环[5.4.0.0^2 ^6.0^3 ^10.0^5 9]十一烷 等键反应 热力学性质 爆轰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