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夏文《五更转》残叶考 被引量:10
1
作者 聂鸿音 《宁夏社会科学》 2003年第5期74-75,共2页
本文介绍俄藏西夏文7987号《五更转》残页。这是迄今发表的第一件西夏民间俗曲,其形式可以溯源至敦煌的几种汉文写本,显示出西夏民间文学与唐五代敦煌文学之间存在继承关系。
关键词 西夏 民间文学 敦煌 五更
下载PDF
武威藏西夏文《五更转》考释 被引量:8
2
作者 梁继红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7-81,共5页
对武威藏西夏文《五更转》进行了全文译释,并与敦煌文献中的《五更转》和俄藏西夏文《五更转》作了比较,指出流行于唐五代时期的敦煌五更转和西夏五更转,在形式和内容上存在差异。西夏文《五更转》是西夏少数民族在唐五代敦煌民间文学... 对武威藏西夏文《五更转》进行了全文译释,并与敦煌文献中的《五更转》和俄藏西夏文《五更转》作了比较,指出流行于唐五代时期的敦煌五更转和西夏五更转,在形式和内容上存在差异。西夏文《五更转》是西夏少数民族在唐五代敦煌民间文学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文字编创的西夏民间文学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 敦煌 五更
下载PDF
流传在甘肃的“五更词”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高启安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43-152,共10页
流传在甘肃的“五更词”研究高启安敦煌文学作品中,有一部分属于民间文学;一些即便是僧侣们为宣扬佛教而创作的宣传品,也大量借用了民间文学的形式。比如,属于敦煌歌辞的《五更转》,虽然其大部分内容是宣传佛教思想,劝化人们皈依... 流传在甘肃的“五更词”研究高启安敦煌文学作品中,有一部分属于民间文学;一些即便是僧侣们为宣扬佛教而创作的宣传品,也大量借用了民间文学的形式。比如,属于敦煌歌辞的《五更转》,虽然其大部分内容是宣传佛教思想,劝化人们皈依佛教和阐明宗教义理,但其形式,却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宗教 甘肃 小调 音调 五更 句式 音乐形式 “花儿” 民歌 五更鸟》
下载PDF
敦煌《五更转》与河西宝卷《哭五更》之关系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吴清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69-74,共6页
敦煌写卷中的歌辞《五更转》与河西宝卷中的《哭五更》,流传在同一地域,具有相似的结构形式,因此厘清二者的关系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分析了二者的源流关系,并对其形式和表现主题的异同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 五更 《哭五更 河西宝卷
下载PDF
敦煌五更词与甘肃五更词比较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高启安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18-125,191,共9页
敦煌五更词与甘肃五更词比较研究高启安五更词作为敦煌文学中的一支奇葩,近百年特别是解放后,不断有人整理研究,无论从其内容、形式,乃至于音韵、音调、创作者等研究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整理、研究都向更科学、... 敦煌五更词与甘肃五更词比较研究高启安五更词作为敦煌文学中的一支奇葩,近百年特别是解放后,不断有人整理研究,无论从其内容、形式,乃至于音韵、音调、创作者等研究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整理、研究都向更科学、更纵深发展。一些学者还考证了某首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更 敦煌研究 民间秘密宗教 敦煌文学 宗教服务 甘肃 敦煌歌辞 民间宗教 词的名称 句型
下载PDF
“五更转”源流演变及其意义刍论 被引量:3
6
作者 于东新 葛超 《中国韵文学刊》 2012年第2期1-7,共7页
"五更转"是一种有趣的诗体,它包括文人"五更转"、民间"五更转"、俗曲唱五更和佛道"五更转"等类别。通过文人创作、民间歌唱以及佛道教徒的利用,它逐渐形成固定体式,就在这一过程中,它渗透到各... "五更转"是一种有趣的诗体,它包括文人"五更转"、民间"五更转"、俗曲唱五更和佛道"五更转"等类别。通过文人创作、民间歌唱以及佛道教徒的利用,它逐渐形成固定体式,就在这一过程中,它渗透到各种艺术领域,如音乐、诗歌、曲艺、戏曲,同时在形式上衍生出各种变式。研究其发展演变的轨迹,会从中发现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如民间创作与文人创作的相互影响,音乐与诗、词、曲以及曲艺、戏曲之间的相互渗透,互相吸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更 类别 发展演变 艺术规律
下载PDF
读敦煌俗曲杂识 被引量:2
7
作者 辛夷 《社科纵横》 1990年第6期28-33,共6页
敦煌俗曲主要指敦煌歌辞内[五更转]、[十二时]、[百岁篇]、[行路难]等通俗的民间曲词,它们上承六朝遗规,下启后代词曲之兆端,在我国词曲研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拟对这部分通俗曲调的本事、缘起及其流变作一些初步探讨。 说[... 敦煌俗曲主要指敦煌歌辞内[五更转]、[十二时]、[百岁篇]、[行路难]等通俗的民间曲词,它们上承六朝遗规,下启后代词曲之兆端,在我国词曲研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拟对这部分通俗曲调的本事、缘起及其流变作一些初步探讨。 说[五更转] [五更转]之“转”,犹“啭”,歌唱的意思。此调除见于敦煌歌辞外,时代更早者当推《乐府诗集》卷33[相和歌辞·平调]所载陈伏知道《从军五更转》五首,每首五言四句,平韵。辞前引《乐苑》云:“[五更转]商调曲也。”郭茂倩按:“伏知道已有《从军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更 伏知道 敦煌歌辞 《乐府诗集》 郭茂倩 五言 相和歌 曲词 平韵 七言
下载PDF
中国戏曲《别妻》在琉球的传播
8
作者 刘富琳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23,共7页
东京大学图书馆藏有一本记载琉球"上江户"时表演的中国戏曲剧本资料《琉球剧文和解》,共有五个剧目,均已失传,《饯夫》是其中之一。《饯夫》的剧情与《缀白裘》中的《别妻》相同,但剧本作了删减,情节更为简练,《别妻》曾在我... 东京大学图书馆藏有一本记载琉球"上江户"时表演的中国戏曲剧本资料《琉球剧文和解》,共有五个剧目,均已失传,《饯夫》是其中之一。《饯夫》的剧情与《缀白裘》中的《别妻》相同,但剧本作了删减,情节更为简练,《别妻》曾在我国一些地方戏中表演。论文介绍了《琉球剧文和解》的收藏来历及《饯夫》的相关史料,比较了《饯夫》与《缀白裘》中《别妻》的唱腔。通过调查,发现绍剧《别妻》的唱词、曲牌与《缀白裘》中《别妻》的唱词、曲牌相同,表明绍剧《别妻》继承了《缀白裘》的《别妻》。因此,绍剧《别妻》的唱腔音乐就可为琉球恢复《饯夫》的唱腔音乐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琉球剧文和解 中国戏曲 绍剧 别妻 传播 琉球 饯夫 五更 五更
原文传递
论敦煌佛曲 被引量:1
9
作者 徐湘霖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60-67,共8页
论敦煌佛曲徐湘霖《敦煌曲子词集》中宣扬佛教的词曲占了很大的比重。任二北先生的《敦煌曲校录》所选545首曲子词,佛曲就有293首,占去一半还多①。可见,佛曲在当时社会上的流行,不仅相当普及,而且相当热闹。然而,为什么在... 论敦煌佛曲徐湘霖《敦煌曲子词集》中宣扬佛教的词曲占了很大的比重。任二北先生的《敦煌曲校录》所选545首曲子词,佛曲就有293首,占去一半还多①。可见,佛曲在当时社会上的流行,不仅相当普及,而且相当热闹。然而,为什么在稍后的唐宋文人词中几乎荡然无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曲 敦煌曲子词 五更 讲经文 龟兹乐 佛教 《菩萨蛮》 《渔歌子》 民间艺术 十二时
下载PDF
敦煌歌辞《五更转》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伏俊琏 徐会贞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3-16,26,共5页
敦煌写本中保存有《五更转》12题,共74首,抄写在45个写卷上。从上世纪初以来,这些写卷逐渐公布。罗振玉、罗福苌、刘复、郑振铎、胡适、王重民、任二北、饶宗颐、周丕显、聂鸿音、郑阿财、林仁昱等先生,从《五更转》文本的整理、校录开... 敦煌写本中保存有《五更转》12题,共74首,抄写在45个写卷上。从上世纪初以来,这些写卷逐渐公布。罗振玉、罗福苌、刘复、郑振铎、胡适、王重民、任二北、饶宗颐、周丕显、聂鸿音、郑阿财、林仁昱等先生,从《五更转》文本的整理、校录开始,对这一文学形式的源流体制进行考证,并与非汉文《五更转》和民间相关文学进行比较,从而深化了这一民族文学形式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歌辞 五更 研究史
下载PDF
论“啭”题乐府的音乐文学形态
11
作者 韩宁 《中国韵文学刊》 2018年第3期19-24,共6页
以"啭"为题的乐府有《五更转》《春莺啭》《莫才人啭》,从字源来考察,"啭"源于"转",由"转"字的往复、宛转意演化而来。"啭"字出现后也指一种唱法,"啭"的唱法是用"喉... 以"啭"为题的乐府有《五更转》《春莺啭》《莫才人啭》,从字源来考察,"啭"源于"转",由"转"字的往复、宛转意演化而来。"啭"字出现后也指一种唱法,"啭"的唱法是用"喉啭"方式歌唱,重复叠沓,在唐代属"新声",且与"秦声"有相似之处。《五更转》回环往复的特殊结构正是与"啭"唱法相适应的。《春莺啭》以"喉啭"发声为主要特点,其流传甚广,在唐代即已形成了有"莺"就有"啭"定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啭 五更 春莺啭
下载PDF
论敦煌文学的音乐价值
12
作者 王誉声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1年第4期72-76,共5页
敦煌文学的文学价值,这是国内外共知的。而它的音乐价值,却是少为人知的。原因有二:一、世界上研究文学的人甚多,而研究音乐的人甚少,研究寺乐文学的人更少;二。
关键词 凤归云 曲体 五更 南歌子 杂言 唐宋词 敦煌歌辞总编 下女夫词 唱门 唐五代
下载PDF
敦煌遗书概述
13
作者 周丕显 《敦煌学辑刊》 1980年第1期18-31,共14页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典籍和文物资料,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文物典籍,经历了漫长历史岁月中兵、虫、水、火的遭遇,有的已失逸不传;有的留存至今,成为我们重要...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典籍和文物资料,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文物典籍,经历了漫长历史岁月中兵、虫、水、火的遭遇,有的已失逸不传;有的留存至今,成为我们重要的文化学术遗产;还有的或遗存于地下,或密藏于洞窟山岩,也将陆续发掘、发现,再现人间,为我们所欣赏、利用,发挥它的作用。在古代历史上,曾有两次比较大的文物典籍的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遗书 孔壁古文 文化典籍 汲冢 敦煌本 金山国 古代历史 全唐诗 五更 中兵
下载PDF
俄藏与中国藏两种西夏文曲辞《五更转》之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希平 彭超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3-140,共8页
俄罗斯与中国甘肃武威分藏两组西夏文曲辞《五更转》,为西夏文学提供了诗文之外新的体裁。文章在学界相关考释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起源及内容风格演变。现存最早的《五更转》为南北朝时期陈朝的伏知道所作,中原《五更转》多为边塞宫廷题... 俄罗斯与中国甘肃武威分藏两组西夏文曲辞《五更转》,为西夏文学提供了诗文之外新的体裁。文章在学界相关考释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起源及内容风格演变。现存最早的《五更转》为南北朝时期陈朝的伏知道所作,中原《五更转》多为边塞宫廷题材,文辞风格典雅,西夏文曲辞《五更转》题材风格与之有别,这源于敦煌《五更转》题材和风格之转换,西夏文曲辞《五更转》明显受敦煌《五更转》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文曲辞《五更 敦煌曲辞 西夏文学 羌族文学
原文传递
敦煌佛教歌辞作者考辨二题
15
作者 李小榮 《新国学》 2008年第1期128-135,共8页
本文结合传世文献和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敦煌遗书S.2165V等书卷《思大和上坐禅铭》中的'思大和上'及S.6077《无相五更转》中的'无相'进行了新的考释,指出二者实是南朝高僧慧思与唐代净众无相。
关键词 《思大和上坐禅铭》 慧思 《无相五更 净众 无相
原文传递
中原与边陲、书面与民间文学互动之范例--西夏《五更转》源流及最早作者伏知道创作简论
16
作者 徐希平 《中原文化研究》 2021年第6期107-114,共8页
《五更转》是广泛流行于中国各地的一种民间曲调,中原及边陲,汉语及各族语言文学中都有相关形式的作品。从西夏文《五更转》与中原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由此追溯《五更转》的源头。欧阳询《艺文类聚》所载陈代伏知道《从军五更转》为现... 《五更转》是广泛流行于中国各地的一种民间曲调,中原及边陲,汉语及各族语言文学中都有相关形式的作品。从西夏文《五更转》与中原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由此追溯《五更转》的源头。欧阳询《艺文类聚》所载陈代伏知道《从军五更转》为现存最早的书面文学文献,其五绝形式成为后来的的中原文人《从军五更转》的定格,但在西夏、敦煌以及中原民间《五更转》却变得较为灵活自由。伏知道《从军五更转》是描写边塞特殊生活场景,表达征人情绪的作品,为中原文人尤其是在明代作家作品中多有传承。但民间作品则主要为表现男女相思和宣扬宗教教义两大类。对伏知道籍贯、与南朝伏曼容家族关系及其创作予以考论,反映了中华文学中各地域各族别各语种之间书面与民间文学的影响与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文学 五更》曲辞 伏知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