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7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度人经》“五斗”解诂 被引量:3
1
作者 施秦生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29,共10页
《度人经》在古灵宝经尚"五"观念的基础上,结合汉晋道教的星命思想,极富创造性地构建了"东斗主算,西斗记名,北斗落死,南斗上生,中斗大魁,总监众灵"的五斗主命信仰模式,影响深远。然而对此"五斗"之解释却... 《度人经》在古灵宝经尚"五"观念的基础上,结合汉晋道教的星命思想,极富创造性地构建了"东斗主算,西斗记名,北斗落死,南斗上生,中斗大魁,总监众灵"的五斗主命信仰模式,影响深远。然而对此"五斗"之解释却历来歧说纷纭。本文指出,《度人经》"五斗"说乃根源于以北斗和四象为代表的五宫星官体系,并旨在强调中天北斗的至高地位,故"五斗"之"中斗"当指北斗星,其余"四斗"则为四方各七宿。随着《度人经》长期的流布及其地位的抬升,"五斗"取得了相对独立的神格并被整合进道教星神谱系乃至宋代国家礼制宫观的神祇体系中;而经过《五斗经》等新经典的重塑与宣扬,"五斗"信仰在更为普及的同时也被进一步剥离出原始的文本与语境,其原义遂隐而不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人经 五斗 北斗 五斗
原文传递
神丹
2
作者 沧海 《文学界(原创版)》 2011年第3期53-59,共7页
人若是精明,在许多事情上都会有不俗表现的,比如做生意,比如过日子。在木木街数以百计水果商贩中,五斗无疑是最精明的一个。
关键词 五斗 父亲 大车
原文传递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与道教关系初探 被引量:27
3
作者 张泽洪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92-99,共8页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与道教关系初探张泽洪中国少数民族与中华传统道教,具有源远流长的关系,道教在产生、创立、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受到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深刻影响。本文根据史籍、道经的有关记载,探讨了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与道教关系初探张泽洪中国少数民族与中华传统道教,具有源远流长的关系,道教在产生、创立、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受到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深刻影响。本文根据史籍、道经的有关记载,探讨了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少数民族地区道教传播的史实。对当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少数民族 早期道教 《道藏》 五斗米道 魏晋南北朝 《晋书》 《三国志》 范长生 梅山蛮 《洞玄灵宝五感文》
原文传递
论早期道教遗物摇钱树 被引量:23
4
作者 鲜明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8-12,共5页
论早期道教遗物摇钱树鲜明近年来,随着出土摇钱树的增多,学术界对摇钱树的研究也渐趋热烈。研究者们对摇钱树的形制、内涵以及与汉墓仙化主题等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讨①。但是,对于摇钱树的性质、作用等认识却仍然有待深入。至于摇钱... 论早期道教遗物摇钱树鲜明近年来,随着出土摇钱树的增多,学术界对摇钱树的研究也渐趋热烈。研究者们对摇钱树的形制、内涵以及与汉墓仙化主题等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讨①。但是,对于摇钱树的性质、作用等认识却仍然有待深入。至于摇钱树何以突然兴起于东汉时期的酉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道教 摇钱树 二十四治 《太平经》 张道陵 五斗米道 《太平经合校》 巴蜀地区 遗物 张鲁
下载PDF
黄巾起义先驱与巫及原始道教的关系——兼论“黄巾”与“黄神越章” 被引量:14
5
作者 方诗铭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13,共11页
道教的起源是一个复杂问题,前人的有关论著很多,本文借助于出土文物,拟专从一个角度加以考察,即东汉时原始道教与民间流行的'巫'和'巫术'的关系。这里不否认《太平青领书》、《太平经》等对原始道教的形成具有一定影响... 道教的起源是一个复杂问题,前人的有关论著很多,本文借助于出土文物,拟专从一个角度加以考察,即东汉时原始道教与民间流行的'巫'和'巫术'的关系。这里不否认《太平青领书》、《太平经》等对原始道教的形成具有一定影响,但这类典籍所反映的属于统治者的思想,与源自民间的原始道教有着根本上的区别。同时,还要特别论述作为黄巾起义先驱的李广和张伯路起义,说明起义和原始道教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兼论'黄巾'之称来自原始道教的尊神'黄神越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道教 黄巾起义 天师道 出土文物 张鲁 后汉书 五斗米道 使者 巫术 统治者
原文传递
再论早期道教遗物摇钱树 被引量:11
6
作者 鲜明 《四川文物》 1998年第4期29-33,共5页
关键词 早期道教 张道陵 摇钱树 五斗米道 《神仙传》 中国天文学史 西王母 巴蜀地区 平冈治 道教文化
下载PDF
道家哲学向宗教神学理论的切换──《老子想尔注》“道”论剖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梁宗华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51-57,共7页
关键词 《想尔注》 《老子想尔注》 《老子》 道家哲学 宗教神学 “道”论 五斗米道 道教 “一” 长生不死
原文传递
论宋代江南之“吃菜事魔”信仰 被引量:8
8
作者 芮传明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13,共13页
关键词 摩尼教 大众信仰 民间信仰 宗教信仰 五斗米道 江南地区 佛教 传统信仰 《金刚经》 《佛祖统纪》
下载PDF
五斗米道命名的由来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泽洪 《宗教学研究》 1988年第4期15-20,共6页
五斗米道是道教正一派之源,创建时间最早,在道教史上自有其应有地位。但对五斗米道命名之由来,学者们的专论甚少,卿希泰先生认为:“五斗米道的命名,可能与崇拜五方星斗有关。”本文试图从另一角度探讨这一问题。
关键词 五斗米道 道教史 巴郡 《后汉书》 汉中 张鲁 张陵 少数民族 《太平御览》 张道陵
原文传递
鬼道·谈风·女鬼──魏晋六朝志怪小说女鬼形象独秀原因探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生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2期109-113,共5页
鬼道·谈风·女鬼魏晋六朝志怪小说女鬼形象独秀原因探析孙生魏晋六朝,志怪小说大兴,承秦汉神仙小说《山海经》和《穆天子传》发展起来的志怪小说,据严懋垣撰《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书录》所列,共凡35种之多,内容不外乎神... 鬼道·谈风·女鬼魏晋六朝志怪小说女鬼形象独秀原因探析孙生魏晋六朝,志怪小说大兴,承秦汉神仙小说《山海经》和《穆天子传》发展起来的志怪小说,据严懋垣撰《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书录》所列,共凡35种之多,内容不外乎神、鬼、仙、妖四大故事。而其中以鬼故事所占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志怪小说 女鬼形象 原因探析 魏晋六朝 《搜神记》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 《太平广记》 爱情小说 爱情故事 五斗米道
下载PDF
洪雅瓦屋山道教与蜀中少数民族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泽洪 《宗教学研究》 CSSCI 2000年第3期53-59,共7页
四川洪雅瓦屋山是张陵五斗米道平冈治教区 ,当地的青衣羌人是蜀中最早皈依道教的少数民族。本文探讨洪雅瓦屋山道教的源流 ,围绕五斗米道与青衣羌人关系 ,对五斗米道传教史有新的阐释 。
关键词 五斗米道 道教 传教 皈依 阐释 源流 瓦屋山 羌人 青衣 发祥地
全文增补中
试论西南少数民族与道教的关系 被引量:9
12
作者 钱安靖 《贵州民族研究》 1983年第4期135-145,共11页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源远流长的宗教。它对中国人民的影响广泛深刻,从思想意识到生活习俗,无不有其痕迹。过去有一种传统说法,谓道教为汉族人民的宗教、至今尚有一定影响;还有一种说法,谓天师道肇起东方,同滨海地区关系至密。那末道教...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源远流长的宗教。它对中国人民的影响广泛深刻,从思想意识到生活习俗,无不有其痕迹。过去有一种传统说法,谓道教为汉族人民的宗教、至今尚有一定影响;还有一种说法,谓天师道肇起东方,同滨海地区关系至密。那末道教是否仅为汉族人民的宗教,它同我国少数民族、特别是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究竟如何,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一些探索。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是社会上层建筑组成部分之一,它必然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当然是歪曲的反映)。正如列宁所说:“既然唯物主义总是用存在解释意识而不是相反,那末要把唯物主义应用于人类社会生活,就要用社会存在来解释社会意识”(《卡尔·马克思》,《列宁选集》第二卷第584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这个基本原理为我们探讨此问题,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天师道 西南少数民族 张陵 五斗米道 鹤鸣山 南诏 氐羌 范长生 张鲁
原文传递
先秦巴蜀文化的尚五观念 被引量:8
13
作者 段渝 《四川文物》 1999年第5期15-18,共4页
关键词 巴蜀文化 古蜀文化 巴文化 宗教观念 文化因素 古代蜀人 宗教信仰 社会组织形式 五斗米道 发展演变
下载PDF
道教与彝族“咒鬼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蔡华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2-36,共5页
本文通过对道教与彝族“咒鬼经”的比较研究,论述了道教“咒鬼经”与彝族“咒鬼经”的渊源与流变;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作为巴蜀主要民族的彝族,其积淀丰富的彝族巫文化在漫长的历史中,对早期五斗米道“咒鬼经”形成产生的影响;论证了道... 本文通过对道教与彝族“咒鬼经”的比较研究,论述了道教“咒鬼经”与彝族“咒鬼经”的渊源与流变;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作为巴蜀主要民族的彝族,其积淀丰富的彝族巫文化在漫长的历史中,对早期五斗米道“咒鬼经”形成产生的影响;论证了道教“咒鬼经”与彝族“咒鬼经”的内容与形式相互交融、相互发展,以及近代道教“咒鬼经”对彝族“咒鬼经”的影响。笔者认为道教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纽带,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彝族 “咒鬼经” 比较研究 渊源 流变 巫文化 五斗米道 近代
原文传递
铜镜铭文“其师命长”的考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苏奎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4-72,共9页
Cliff Tomb 1 at Hejiashan in Mianyang, Sichuan yielded a late Eastern Han period bronze mirror with figures of immortals and the inscription "其师命长." According to some scholars, the character "师&quo... Cliff Tomb 1 at Hejiashan in Mianyang, Sichuan yielded a late Eastern Han period bronze mirror with figures of immortals and the inscription "其师命长." According to some scholars, the character "师" refers to priests of Wudoumi Taoism 五斗米道 (Five-dou-of-rice Taoism), and the mirror may have been a Taoist instrument. However,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an all-round examination of the mirrors coming from the Eastern Han to the Six Dynasties period, including a grammatical study of their inscription "其师命长," as well as a investigation of their date, prevailing region and typological attribution, it can be preliminarily concluded that the "师" must refer to the mirror making master rather than any priests of Wudoumi Taoism in the Shu region. As for the nature of the mirror under discussion, it is difficult to clarify for the time being whether this is a Taoist instru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段式神仙镜 其师命长 五斗米道
原文传递
游仙诗与曹操的心态 被引量:7
16
作者 许晓晴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S2期147-151,共5页
曹操的诗歌一向以抒写渴望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精神为人所称道,但现存他的二十几首诗中,也存在着占1/3比例的游仙诗。对这些游仙诗究竟怎样理解与评价,诗人真实的思想是怎样的?本文试从文本入手,结合作者的情况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对曹操... 曹操的诗歌一向以抒写渴望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精神为人所称道,但现存他的二十几首诗中,也存在着占1/3比例的游仙诗。对这些游仙诗究竟怎样理解与评价,诗人真实的思想是怎样的?本文试从文本入手,结合作者的情况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对曹操的游仙诗做出比较接近作者本人意图的客观的理解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游仙 道教 五斗米道 建功立业 《陌上桑》 神仙世界 长生久视 黄老思想 统一大业
下载PDF
天师道的符、箓、斋、醮初探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金涛 张青剑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4期50-57,共8页
天师道的符、箓、斋、醮初探张金涛,张青剑道教自创始以来,即以符、录(即“篆”,下文同)、斋、酪为主要活动方式,尤其天师道以符、录、斋、酸见长,故世人目之为符录派、其历史源远流长。汉魏之后一直为道教主流的符录诸派,在宋... 天师道的符、箓、斋、醮初探张金涛,张青剑道教自创始以来,即以符、录(即“篆”,下文同)、斋、酪为主要活动方式,尤其天师道以符、录、斋、酸见长,故世人目之为符录派、其历史源远流长。汉魏之后一直为道教主流的符录诸派,在宋、元四百年间进入一个新的兴盛发展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师道 五斗米道 原始道教 《隋书·经籍志》 元帅 龙虎山 斋醮科仪 《太平经》 二十四治 太平道
下载PDF
论五斗米道的“官僚性”特质 被引量:7
18
作者 冯渝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6-134,共9页
对五斗米道"师君"、"祭酒"、"鬼卒"等教内称号以及"义舍"、"三原"、"行刑"等教内组织制度的深度剖析,可以明确五斗米道大范围效仿汉制的"官僚性"特质。据此可判... 对五斗米道"师君"、"祭酒"、"鬼卒"等教内称号以及"义舍"、"三原"、"行刑"等教内组织制度的深度剖析,可以明确五斗米道大范围效仿汉制的"官僚性"特质。据此可判断,五斗米道立教之纲或当脱胎于"汉家"之制,因而具有明显的在世"官僚性"特质;与此同时,出于宗教立教之考量,五斗米道又对这层"官僚性"赋予独特的宗教内涵,故也呈现出一定的出世特性。五斗米道刻意汲取汉制的现象,不仅具体反映出五斗米道的宗教乌托邦追求,更从实证层面揭示"汉家神学"对原始道教的内在形塑作用,以及原始道教从精神角度保存"汉家"秩序的宏阔愿景。这一点正是原始道教发起汉末宗教-政治运动,重建"太平"理想秩序的逻辑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斗米道 官僚性 宗教乌托邦 “汉家”解体 太平
下载PDF
范长生与巴氐据蜀关系再探 被引量:7
19
作者 段玉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1989年第3期79-85,共7页
巴氐据蜀是西晋末年流民起义中的重要事件。范长生与巴氐据蜀的关系,唐长孺先生曾经在其《晋代北境各族“变乱”的性质及五胡政权在中国的统治》①与《范长生与巴氐据蜀的关系》②二文中加以探讨,论证缜密,结论精道。但是笔者认为,唐先... 巴氐据蜀是西晋末年流民起义中的重要事件。范长生与巴氐据蜀的关系,唐长孺先生曾经在其《晋代北境各族“变乱”的性质及五胡政权在中国的统治》①与《范长生与巴氐据蜀的关系》②二文中加以探讨,论证缜密,结论精道。但是笔者认为,唐先生的某些结论似乎还可探讨,而某些语焉不详的问题又有待补充。因此,笔者撰成此文,以期有助于对此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斗米道 魏晋时期 李氏 唐长孺 少数民族 成汉政权 川东 张鲁 流民 汉中
下载PDF
道教的起源和形成 被引量:6
20
作者 喻松青 《历史研究》 1963年第5期147-164,共18页
记述道教的文献虽然很多,但是其中对于道教的产生及其早期历史的说明还很不清楚。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汉民族固有的宗教。它出现很早,仅自东汉张道陵创立道教到现在,即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它的起源和思想渊源可以追溯至秦汉以上。正确... 记述道教的文献虽然很多,但是其中对于道教的产生及其早期历史的说明还很不清楚。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汉民族固有的宗教。它出现很早,仅自东汉张道陵创立道教到现在,即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它的起源和思想渊源可以追溯至秦汉以上。正确地阐明道教的产生及其早期历史,不仅是中国古代宗教史上的重要课题,也是研究我国古代思想史的一个重要内容。此文的目的即在论述这些问题,提供一些粗浅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五斗米道 宗教信仰 中国古代 今文学派 阴阳五行 早期历史 农民起义 太平道 起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