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凡夫俗子到一代名僧的刘萨诃 被引量:5
1
作者 孙修身 《文史知识》 1988年第8期81-84,共4页
大凡研治中西交通史的学者,是言必称张骞'凿空'之功和高僧法显,玄奘远迈异域,历游五天竺之绩的。在这里要向读者介绍的则是在东晋时西行印度,巡礼佛陀圣迹的名僧刘萨诃(法名慧达)。他和法显同时西行求法。
关键词 刘萨诃 名僧 中西交通史 天竺 慧达 和法 西行 因缘记 义熙 唐时期
原文传递
从法显的“五天竺”到玄奘的“五印度” 被引量:1
2
作者 薛克翘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33-37,66,共6页
印度古人将南亚次大陆划分为东南西北中五个部分。中国古人对此表示认同,并按汉语汉字的表达习惯提出"五天竺"的概念。法显游学印度首次考察了"五天竺"的部分地区并写出记录。玄奘周游印度后将"五天竺"改... 印度古人将南亚次大陆划分为东南西北中五个部分。中国古人对此表示认同,并按汉语汉字的表达习惯提出"五天竺"的概念。法显游学印度首次考察了"五天竺"的部分地区并写出记录。玄奘周游印度后将"五天竺"改为"五印度",并详细记录了五印度的划分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显 玄奘 天竺 印度
下载PDF
松赞干布时期唐蕃使者交往辑述 被引量:1
3
作者 郑铁钜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2期36-41,49,共7页
松赞干布是吐蕃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具有政治、军事天才的领袖。他目光敏锐,从长远战略观点出发,一生致力于对唐亲善,大胆内向唐王朝,不断引进中原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有力地推动了吐蕃社会向前发展。正是由于他的努力。
关键词 唐王朝 遣使 吐蕃时期 汉文史籍 天竺 诺曷钵 赞普 太宗贞观 右卫大将军 唐政府
下载PDF
編者的話
4
作者 方一新 《汉语史学报》 CSSCI 2017年第2期288-289,共2页
這是《漢語史學報》的第十八輯,共收録31篇文章。2016年3月26-27日,在杭州召開了由浙江大學漢語史研究中心、浙江大學中文系聯合主辦的'紀念蔣禮鴻先生誕辰100周年暨第九届中古漢語國際學術研討會'。本輯專門設置了這次硏討會... 這是《漢語史學報》的第十八輯,共收録31篇文章。2016年3月26-27日,在杭州召開了由浙江大學漢語史研究中心、浙江大學中文系聯合主辦的'紀念蔣禮鴻先生誕辰100周年暨第九届中古漢語國際學術研討會'。本輯專門設置了這次硏討會的專欄,收入部分參會論文。這些論文,大致可分三類。第一類,是對蔣禮鴻先生學術成就進行研究的文章。蔣紹愚先生《重讀〈敦煌變文字義通釋〉——紀念蔣禮鴻先生百年誕辰》一文對蔣禮鴻先生《敦煌變文字義通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竺
原文传递
房山云居寺及其塔群
5
作者 田福月 《法音》 1988年第5期35-37,共3页
北京房山县西南40里,有奇峰一座,挺拔秀丽,矗立于群山环抱的盆地中央。山腰常有白云缭绕,古名“自带山”;山坡多生莎题草,高可没膝,又名“莎题山”;山上有洞窟九座,閟藏石刻佛教大藏经版4196片,已历千年,故又通称为“石经山”;山顶突起... 北京房山县西南40里,有奇峰一座,挺拔秀丽,矗立于群山环抱的盆地中央。山腰常有白云缭绕,古名“自带山”;山坡多生莎题草,高可没膝,又名“莎题山”;山上有洞窟九座,閟藏石刻佛教大藏经版4196片,已历千年,故又通称为“石经山”;山顶突起五座高台,僧人以之比拟古印度五天竺圣地,俗称“小西天”。山之两南麓,有千年古刹云居寺,创建于隋唐之际,至辽圣宗时期形成五大院落、六进殿宇。该寺坐西朝东,依地形之高下而筑殿堂,错落有致;寺之南北双塔对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居寺 石经山 辽圣宗 天竺 盆地中央 群山环抱 房山县 续秘藏石经塔 辽代 范阳县
原文传递
關於《往五天竺國傳》裏面出現的語言特徵
6
作者 玄幸子 《汉语史学报》 CSSCI 2017年第2期118-131,共14页
《往五天竺國傳》(P.3532)由新羅僧慧超所著,是部從820年後半開始的天竺求法之一大旅行記。發現史料的經過與慧超的詳情,以伯希和、羅振玉等研究成果爲嚆矢的先行研究中已有詳細記載,在此不用贅言。本稿對其語言特徵將從字體與口語成分... 《往五天竺國傳》(P.3532)由新羅僧慧超所著,是部從820年後半開始的天竺求法之一大旅行記。發現史料的經過與慧超的詳情,以伯希和、羅振玉等研究成果爲嚆矢的先行研究中已有詳細記載,在此不用贅言。本稿對其語言特徵將從字體與口語成分的兩個方面進行考察。1.字體分析伯希和3532這個寫本裏面出現的字體有三個特徵,便是:特徵一:同一字的楷書、行書、草書字體混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竺 菩提寺 吐火羅
原文传递
从新出唐代碑铭论“羊同”与“女国”之地望 被引量:18
7
作者 霍巍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94-100,共7页
从新出唐代碑铭论“羊同”与“女国”之地望霍巍研究古代西藏西部的历史,难免要碰到史籍中所记载的“羊同”与“女国”等问题。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新出的考古材料,对此提出一些新的看法。一、大羊同与小羊同关干“羊同”... 从新出唐代碑铭论“羊同”与“女国”之地望霍巍研究古代西藏西部的历史,难免要碰到史籍中所记载的“羊同”与“女国”等问题。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新出的考古材料,对此提出一些新的看法。一、大羊同与小羊同关干“羊同”,汉文史书中有“大羊同”、“小羊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西部 吕思勉 地理位置 《往天竺国传》 西藏自治区 西藏中部 唐西域 西藏东部 唐会要 碑铭
原文传递
论古代象雄与象雄文明 被引量:8
8
作者 霍巍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4-54,共11页
关键词 象雄 萨满教 本教 西藏西部 骑马民族 历史文书 《往天竺国传》 世界地理 袄教 原始宗教
下载PDF
敦煌文献语词校释丛札 被引量:4
9
作者 施谢捷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3-30,共8页
关键词 敦煌文献 《补编》 敦煌变文 《往天竺国传》 《集韵》 “卧” 校释 《大正藏》 古籍出版 根本说一切有部
下载PDF
新罗僧侣对唐代佛教文化贡献考实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素琴 刘胜芳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41-47,共7页
新罗僧侣对唐代佛教文化贡献考实刘素琴,刘胜芳中华文化是开放的体系,历史上曾进行过多次有声有色的对外交流和吸收。但在历史发展的某些时期,又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这种长期的文化封闭和几千年封建政治体制的禁锁,把中国人“... 新罗僧侣对唐代佛教文化贡献考实刘素琴,刘胜芳中华文化是开放的体系,历史上曾进行过多次有声有色的对外交流和吸收。但在历史发展的某些时期,又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这种长期的文化封闭和几千年封建政治体制的禁锁,把中国人“天朝上国”的民族意识培植得根深蒂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罗 唐代佛教 文化贡献 中国佛教 唯识论 印度佛教 地藏 《往天竺国传》 起信论 九华山
下载PDF
论慧超旅行巨著《往五天竺国传》 被引量:4
11
作者 余小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35-38,共4页
慧超是唐代著名的佛教学者,也是一个伟大的宗教旅行家。文章从文学、史学及旅游学三方面评价了其旅游巨著《往五天竺国传》的创作经历及学术价值。
关键词 慧超 旅行家 《往天竺国传》
下载PDF
帕米尔风光记
12
作者 陈平 高守东(摄影) 《新疆人文地理》 2023年第6期44-55,共12页
一、天山向西,昆仑向西,兴都库什山向东,三山撞击,地裂天崩,隆起一座万年不融的雪峰,这就是帕米尔高原上的慕士塔格峰。远望雪峰,犹如“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冰峰昂首九天云霄,晶莹剔透,寒光凛冽。太阳为之红装,白雪为之素裹... 一、天山向西,昆仑向西,兴都库什山向东,三山撞击,地裂天崩,隆起一座万年不融的雪峰,这就是帕米尔高原上的慕士塔格峰。远望雪峰,犹如“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冰峰昂首九天云霄,晶莹剔透,寒光凛冽。太阳为之红装,白雪为之素裹,好一派众山之王的庄严气派!难怪塔吉克族人称“帕米尔”为“王冠”。帕米尔高原的石头城遗址,位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城北侧。根据史料记载,石头城是早期塔吉克人的先祖建立的“朅盘陀国”(我国古代地方政权)的都城。最早记载见于《梁书》,但在《新唐书》《往五天竺国传》里描述得更为详细。如今的石头城已是人去城空。暮色下的帕米尔高原上的雪山,将这里的遗迹衬托得更为沧桑与遥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天竺国传》 《新唐书》 塔吉克族 石头城遗址 帕米尔 塔吉克人 《梁书》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下载PDF
敦煌写本残卷《慧超往五天竺国传》中的五言诗——兼论中世佛教行记的情感抒写及其诗笔 被引量:4
13
作者 阳清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5-143,共9页
敦煌写本残卷《慧超往五天竺国传》现存有五言诗五首。这些诗歌遣词造句往往有来处可寻,或感物以言志,或缘情而奋藻,大致呈现出中世汉诗的时代特征,一方面让文学的本质和功能得以彰显,另一方面展示出了重要的人文价值。从法显行记、慧... 敦煌写本残卷《慧超往五天竺国传》现存有五言诗五首。这些诗歌遣词造句往往有来处可寻,或感物以言志,或缘情而奋藻,大致呈现出中世汉诗的时代特征,一方面让文学的本质和功能得以彰显,另一方面展示出了重要的人文价值。从法显行记、慧生行记相关文献有意于人物情感的抒写,到慧超行记出现五言诗乃至义净类传中诸诗的时代演绎,终使唐代佛教行记的诗笔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水平。中世佛教行记的情感抒写及其诗笔,充分表现出晋唐高僧作为佛教徒、异乡人以及旅行者的普遍情怀,特别昭示出唐代诗歌繁荣的时代现状和积极意义,必然会对以后相关的佛教叙事尤其是西游主题类小说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慧超 《往天竺国传》 佛教行记 情感抒写 诗笔
原文传递
慧琳所见《往五天竺国传》研究
14
作者 武绍卫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29,共8页
唐开元时期新罗僧慧超撰写的《往五天竺国传》早已佚失,但因被保存在敦煌藏经洞,故得以于20世纪初再次被发现;也因其传记标题、作者姓名以及一些词汇曾被慧琳编入《一切经音义》,所以才能被伯希和等人识别出来。慧琳所摘词汇,是研究《... 唐开元时期新罗僧慧超撰写的《往五天竺国传》早已佚失,但因被保存在敦煌藏经洞,故得以于20世纪初再次被发现;也因其传记标题、作者姓名以及一些词汇曾被慧琳编入《一切经音义》,所以才能被伯希和等人识别出来。慧琳所摘词汇,是研究《往五天竺国传》的关键线索。这些词汇,既有与敦煌本相合者,也有词义相合而文字有异者,更有超出敦煌本者。对慧琳所摘词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敦煌本《往五天竺国传》的内容及性质,也有益于深化对慧琳所见三卷本《往五天竺国传》之内容、篇幅以及形成过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本 慧超 《往天竺国传》 慧琳 《一切经音义》
下载PDF
唐敕使王玄策使印度路线再考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修身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7年第2期87-105,10,共19页
唐敕使王玄策使印度路线再考孙修身有唐一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无论是疆域的广博,抑或是对外交往的频繁,都为前时诸朝所不及,这是为历史文献的记载所证实了的。在对外的交往中,以印度摩伽陀王国和大唐帝国的交往最多。众... 唐敕使王玄策使印度路线再考孙修身有唐一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无论是疆域的广博,抑或是对外交往的频繁,都为前时诸朝所不及,这是为历史文献的记载所证实了的。在对外的交往中,以印度摩伽陀王国和大唐帝国的交往最多。众所周知,在唐朝的初年,曾有一位孤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 “丝绸之路” 印度河 新唐书·西域传 《大唐西域记》 《往天竺国传》 历史文献记载 西藏自治区 唐帝国 文成公主
原文传递
《往五天竺国传》中的印度人形象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蕴秋 申美兰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91-96,共6页
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角度入手,对《往五天竺国传》中的印度人形象进行了解析。分析了慧超在该书中对印度人形象描写失实的原因。
关键词 慧超 天竺国传 印度人 社会集体想象 幻象
下载PDF
慧超所记阿富汗诸地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薛克翘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32-38,共7页
阿富汗位于中亚、西亚和南亚的交界处,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和商贸中心.从张骞通西域到玄奘取经,阿富汗都是必经之地.7世纪,玄奘访问了阿富汗并在《大唐西域记》中留下宝贵的记载;8世纪,新罗国来华僧人慧超到阿富汗考察并写下了... 阿富汗位于中亚、西亚和南亚的交界处,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和商贸中心.从张骞通西域到玄奘取经,阿富汗都是必经之地.7世纪,玄奘访问了阿富汗并在《大唐西域记》中留下宝贵的记载;8世纪,新罗国来华僧人慧超到阿富汗考察并写下了《往五天竺国传》一书,此书记载了分散于兴都库什山山谷间诸多部落国的地理和民俗,是研究阿富汗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慧超 《往天竺国传》 阿富汗 迦毕试 吐火罗
下载PDF
《淮安东魏石刻造像考》质疑 被引量:2
18
作者 窦修林 张适 《东南文化》 CSSCI 1996年第4期112-114,共3页
《淮安东魏石刻造像考》质疑窦修林张适1993年,淮安市出土一块东魏石刻造像。次年《东南文化》第四期刊登了王锡民、陈锦惠《江苏淮安东魏石刻铭文造像碑》(以下简称《调查报告》)和张同标《淮安东魏石刻造像考》(以下简称《造... 《淮安东魏石刻造像考》质疑窦修林张适1993年,淮安市出土一块东魏石刻造像。次年《东南文化》第四期刊登了王锡民、陈锦惠《江苏淮安东魏石刻铭文造像碑》(以下简称《调查报告》)和张同标《淮安东魏石刻造像考》(以下简称《造像考》)两文。最近,笔者对其进行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刻造像 发愿文 佛教造像 犍陀罗艺术 《往天竺国传》 淮安 供养人 北魏 云岗石窟 人生无常
下载PDF
《往五天竺国传》记载的西域史料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森安孝夫 广中智之 尹磊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1-18,共8页
敦煌藏经洞发现的新罗僧人慧超《往五天竺国传》(P.3532)是研究8世纪前半叶印度、中亚和中印关系史的重要资料,《慧超〈往五天竺国传〉研究》是以桑山正进为主持者的研究班讲解该写本的研究成果,它由日本各方面的专家参加执笔,于1992年... 敦煌藏经洞发现的新罗僧人慧超《往五天竺国传》(P.3532)是研究8世纪前半叶印度、中亚和中印关系史的重要资料,《慧超〈往五天竺国传〉研究》是以桑山正进为主持者的研究班讲解该写本的研究成果,它由日本各方面的专家参加执笔,于1992年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出版,目前仍然是最可靠的成果。这里翻译的是以注释方式对写本最后部分史料的研究内容,多由森安孝夫执笔,内容涉及安西四镇、西域汉寺、龟兹佛教等研究唐代西域宗教、历史、地理等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慧超 《往天竺国传》 安西四镇 龟兹佛教 大云寺
下载PDF
法藏敦煌本《慧超往五天竺国传》题名系由伯希和首定说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冀青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1-155,共5页
依据慧琳《一切经音义》确定敦煌本《慧超往五天竺国传》题名,是学术史上一大功绩,学界多将此首定之功归于罗振玉。本文认为敦煌本《慧超传》的题名首定者并非罗振玉,而是伯希和。本文回顾了伯希和研究慧琳《音义》及其中所记《慧超传... 依据慧琳《一切经音义》确定敦煌本《慧超往五天竺国传》题名,是学术史上一大功绩,学界多将此首定之功归于罗振玉。本文认为敦煌本《慧超传》的题名首定者并非罗振玉,而是伯希和。本文回顾了伯希和研究慧琳《音义》及其中所记《慧超传》之经历,认为伯希和于1904年上半年发表的《8世纪末从中国入印度的两条线路》一文,显示他已熟知慧琳《音义》中所记《慧超传》的85个词汇。当伯希和于1908年3月23日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里第一次翻阅《慧超传》残卷时,当场确定了其内容。当伯希和于1909年9月在北京接待罗振玉等中国学者时,曾展示敦煌本《慧超传》残卷,并透露其依据慧琳《音义》确定《慧超传》的结果。罗振玉《敦煌石室书目及发见之原始》、《莫高窟石室秘录》两文中,均承认敦煌本《慧超传》题名系由伯希和根据慧琳《音义》确定。但罗振玉等编《敦煌石室遗书》中,在谈论敦煌本《慧超传》定名问题时,已不再提及伯希和之名。此后,学界一直误以为罗振玉依据慧琳《音义》确定敦煌本《慧超传》题名。本文认为,学术史研究应追本溯源,还原历史真相,尊重历史事实,确认伯希和是第一个依据慧琳《音义》确定敦煌本《慧超传》题名的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慧超往天竺国传一切经音义伯希和 罗振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