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隐逸:五四时期文学的一种转向
被引量:
3
1
作者
席建彬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07-109,共3页
伴随着五四的落潮,困倦、彷徨成为时代的普遍精神征候,理想破灭之后的一代知识分子发生了分化。以周作人为代表的一批文人逐渐离开了主流文学阵营,表现出逃离意识形态的“出世”姿态,在文学上向隐逸文学传统靠拢,给二三十年代的现代文...
伴随着五四的落潮,困倦、彷徨成为时代的普遍精神征候,理想破灭之后的一代知识分子发生了分化。以周作人为代表的一批文人逐渐离开了主流文学阵营,表现出逃离意识形态的“出世”姿态,在文学上向隐逸文学传统靠拢,给二三十年代的现代文学染上了浓郁的隐逸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逸
五四
时期
文学
文人
转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五四文学批评观念与方法的现代演进
被引量:
1
2
作者
周海波
《齐鲁学刊》
CSSCI
1996年第3期28-34,共7页
五四文学批评观念与方法的现代演进周海波不管文学史家们如何评价五四时期的中国历史文化,但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事实:现代中国的整个话语系统就是在这个时代逐渐形成的。在文学批评活动中,对批评的自我确认和对西方文学思潮、批评观念...
五四文学批评观念与方法的现代演进周海波不管文学史家们如何评价五四时期的中国历史文化,但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事实:现代中国的整个话语系统就是在这个时代逐渐形成的。在文学批评活动中,对批评的自我确认和对西方文学思潮、批评观念的引进,现代批评试图重建一套崭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批评
周作人
五四
文学
五四
时期
文学
批评家
观念与方法
成仿吾
文艺批评
《小说月报》
印象主义批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在历史选择中艰难行进的现代中国文学思潮
3
作者
尹鸿
罗成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6期79-88,100,共11页
历史不会死亡,“因为它永远把它的开端和它的结尾联接起来”(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第70页,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所以,我们依然以浓厚的兴趣探寻着在历史选择中艰难行进的现代中国文学思潮的历史,试图在忍痛割舍掉大量...
历史不会死亡,“因为它永远把它的开端和它的结尾联接起来”(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第70页,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所以,我们依然以浓厚的兴趣探寻着在历史选择中艰难行进的现代中国文学思潮的历史,试图在忍痛割舍掉大量丰富的甚至是意味深长的局部细节之后,在对原有的文学史材料进行重新整理、构建与阐释之后,为现代中国文学思潮的发展演变勾勒出一个大致的轨迹,并从文学观念、价值取向和审美特征等方面对五四时期和三、四十年代文学思潮的差异进行一番粗疏的比较。当然,勾勒和比较的终极目的,并非只是希望再现或重建过去,也许我们更感兴趣的还是现在与过去的一种“对话”,在这种对话中,我们“并非只从已经消逝了的生活的知识中寻求满足一种知识欲,而是寻求某种精神的充实或吸取某种教训”(雷蒙·阿隆:《历史哲学》,《现代西方史学流派文选》第9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我们渴望在对过去作出新的理解的同时,也对未来作出新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
文学
四十年代
文学
作家
五四
时期
文学
五四
文学
艰难行进
文学
思潮
作品
历史选择
民族民间
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五四”时期“为人生”作家群的审美流向
被引量:
1
4
作者
祁述裕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79-84,共6页
用“为人生的艺术”概括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新潮”作家群的文学观由来已久。他们的小说创作活动通常被归结为批判现实,改良人生。这一概括并无不当,却显得粗疏。它揭示的只是文学家对待生活的态度,无力反映作家表现生活的独特方式...
用“为人生的艺术”概括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新潮”作家群的文学观由来已久。他们的小说创作活动通常被归结为批判现实,改良人生。这一概括并无不当,却显得粗疏。它揭示的只是文学家对待生活的态度,无力反映作家表现生活的独特方式。五四时期,在东西方文化剧烈碰撞的社会背景下进行人生选择的作家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家群
为人生
五四
时期
文学
五四
小说
文学
观
文学
研究会
狂人日记
鲁迅小说
文学
家
社会背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五四时期文学主张与康德美学的关系
5
作者
俞兆平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66-71,共6页
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学界,有一种奇特而又具有普遍性的现象。这就是一些重要社团和著名作家在论及他们的文学主张之时,一方面强调艺术的无目的性,另一方面又坚持艺术的社会功用性,甚至在同一属文章中,这种两极对立的矛盾也并存共立。
关键词
康德美学
五四
时期
文学
文学
主张
郭沫若
无目的性
鉴赏判断
二律背反
合目的性
创造社
反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周作人“五四”时期文学观的基督教影响
被引量:
3
6
作者
胡绍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6期36-42,共7页
周作人是“五四”时期颇有影响的新文学理论家。他在倡导“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等理论主张、译介外国文学,评论作家作品,以及从事新诗和小品散文创作的同时,也向新文坛评介了大量耶稣、基督和《圣书》(即《圣经》,《新旧约全书》)...
周作人是“五四”时期颇有影响的新文学理论家。他在倡导“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等理论主张、译介外国文学,评论作家作品,以及从事新诗和小品散文创作的同时,也向新文坛评介了大量耶稣、基督和《圣书》(即《圣经》,《新旧约全书》),以及基督教的博爱、人道、平等、同情等宗教意识。这些同他接受的西欧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学说、近代民主主义思想一起,形成他“五四”时期文学观念的基本思想材料。研究他接受基督教影响的方式和思想特点,不仅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他当时多方面的文学活动,而且对了解基督教与五四文学的关系也是具有启发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五四
时期
文学
观
基督教影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日本私小说对“五四”时期中国作家的影响
7
作者
郑丹青
《安顺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23-25,共3页
私小说是日本独特的文学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国"五四"时期的文学创作活动,然而这两者在社会意识的表现上存在着差异。文章通过比较"五四"时期中国"私小说"作家的文学创作意图和日本私小说作家...
私小说是日本独特的文学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国"五四"时期的文学创作活动,然而这两者在社会意识的表现上存在着差异。文章通过比较"五四"时期中国"私小说"作家的文学创作意图和日本私小说作家的文学创作意图来探讨这一问题,得出结论为:日本的私小说不具备社会意识,小说中的自我形象是缺乏社会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私小说
中国“
五四
”
时期
文学
社会意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日本明治前期文学与中国“五四”时期新文学试比
8
作者
王新新
《东北亚论坛》
1999年第2期89-94,共6页
日本明治前期文学与中国“五四”时期新文学无论是在其赖以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上,还是在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文学本身的内容上,都是既相似、又不同,因而也就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中日两国近现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类同现象声讨封建制度、...
日本明治前期文学与中国“五四”时期新文学无论是在其赖以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上,还是在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文学本身的内容上,都是既相似、又不同,因而也就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中日两国近现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类同现象声讨封建制度、反思传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比的基础,然而因其发生的时序及文化土壤的不同,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原因:一是二者的领导力量各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明治前期
文学
中国“
五四
”
时期
新
文学
相似
差异
原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隐逸:五四时期文学的一种转向
被引量:
3
1
作者
席建彬
机构
连云港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
出处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07-109,共3页
文摘
伴随着五四的落潮,困倦、彷徨成为时代的普遍精神征候,理想破灭之后的一代知识分子发生了分化。以周作人为代表的一批文人逐渐离开了主流文学阵营,表现出逃离意识形态的“出世”姿态,在文学上向隐逸文学传统靠拢,给二三十年代的现代文学染上了浓郁的隐逸色彩。
关键词
隐逸
五四
时期
文学
文人
转向
Keywords
recluse
literature in the May 4th period
scholars
direction changes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五四文学批评观念与方法的现代演进
被引量:
1
2
作者
周海波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1996年第3期28-34,共7页
文摘
五四文学批评观念与方法的现代演进周海波不管文学史家们如何评价五四时期的中国历史文化,但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事实:现代中国的整个话语系统就是在这个时代逐渐形成的。在文学批评活动中,对批评的自我确认和对西方文学思潮、批评观念的引进,现代批评试图重建一套崭新的...
关键词
文学
批评
周作人
五四
文学
五四
时期
文学
批评家
观念与方法
成仿吾
文艺批评
《小说月报》
印象主义批评
分类号
I209.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在历史选择中艰难行进的现代中国文学思潮
3
作者
尹鸿
罗成琰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6期79-88,100,共11页
文摘
历史不会死亡,“因为它永远把它的开端和它的结尾联接起来”(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第70页,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所以,我们依然以浓厚的兴趣探寻着在历史选择中艰难行进的现代中国文学思潮的历史,试图在忍痛割舍掉大量丰富的甚至是意味深长的局部细节之后,在对原有的文学史材料进行重新整理、构建与阐释之后,为现代中国文学思潮的发展演变勾勒出一个大致的轨迹,并从文学观念、价值取向和审美特征等方面对五四时期和三、四十年代文学思潮的差异进行一番粗疏的比较。当然,勾勒和比较的终极目的,并非只是希望再现或重建过去,也许我们更感兴趣的还是现在与过去的一种“对话”,在这种对话中,我们“并非只从已经消逝了的生活的知识中寻求满足一种知识欲,而是寻求某种精神的充实或吸取某种教训”(雷蒙·阿隆:《历史哲学》,《现代西方史学流派文选》第9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我们渴望在对过去作出新的理解的同时,也对未来作出新的展望。
关键词
现代中国
文学
四十年代
文学
作家
五四
时期
文学
五四
文学
艰难行进
文学
思潮
作品
历史选择
民族民间
文学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五四”时期“为人生”作家群的审美流向
被引量:
1
4
作者
祁述裕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79-84,共6页
文摘
用“为人生的艺术”概括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新潮”作家群的文学观由来已久。他们的小说创作活动通常被归结为批判现实,改良人生。这一概括并无不当,却显得粗疏。它揭示的只是文学家对待生活的态度,无力反映作家表现生活的独特方式。五四时期,在东西方文化剧烈碰撞的社会背景下进行人生选择的作家们。
关键词
作家群
为人生
五四
时期
文学
五四
小说
文学
观
文学
研究会
狂人日记
鲁迅小说
文学
家
社会背景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五四时期文学主张与康德美学的关系
5
作者
俞兆平
机构
厦门大学中文系
出处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66-71,共6页
文摘
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学界,有一种奇特而又具有普遍性的现象。这就是一些重要社团和著名作家在论及他们的文学主张之时,一方面强调艺术的无目的性,另一方面又坚持艺术的社会功用性,甚至在同一属文章中,这种两极对立的矛盾也并存共立。
关键词
康德美学
五四
时期
文学
文学
主张
郭沫若
无目的性
鉴赏判断
二律背反
合目的性
创造社
反题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周作人“五四”时期文学观的基督教影响
被引量:
3
6
作者
胡绍华
出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6期36-42,共7页
文摘
周作人是“五四”时期颇有影响的新文学理论家。他在倡导“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等理论主张、译介外国文学,评论作家作品,以及从事新诗和小品散文创作的同时,也向新文坛评介了大量耶稣、基督和《圣书》(即《圣经》,《新旧约全书》),以及基督教的博爱、人道、平等、同情等宗教意识。这些同他接受的西欧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学说、近代民主主义思想一起,形成他“五四”时期文学观念的基本思想材料。研究他接受基督教影响的方式和思想特点,不仅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他当时多方面的文学活动,而且对了解基督教与五四文学的关系也是具有启发意义的。
关键词
周作人
五四
时期
文学
观
基督教影响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日本私小说对“五四”时期中国作家的影响
7
作者
郑丹青
机构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安顺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23-25,共3页
文摘
私小说是日本独特的文学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国"五四"时期的文学创作活动,然而这两者在社会意识的表现上存在着差异。文章通过比较"五四"时期中国"私小说"作家的文学创作意图和日本私小说作家的文学创作意图来探讨这一问题,得出结论为:日本的私小说不具备社会意识,小说中的自我形象是缺乏社会性的。
关键词
日本私小说
中国“
五四
”
时期
文学
社会意识
Keywords
Japanese Private Novel
China's"Fourth"literature of the period
social awareness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日本明治前期文学与中国“五四”时期新文学试比
8
作者
王新新
机构
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东北亚论坛》
1999年第2期89-94,共6页
文摘
日本明治前期文学与中国“五四”时期新文学无论是在其赖以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上,还是在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文学本身的内容上,都是既相似、又不同,因而也就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中日两国近现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类同现象声讨封建制度、反思传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比的基础,然而因其发生的时序及文化土壤的不同,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原因:一是二者的领导力量各异。
关键词
日本明治前期
文学
中国“
五四
”
时期
新
文学
相似
差异
原因
分类号
I0-03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隐逸:五四时期文学的一种转向
席建彬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五四文学批评观念与方法的现代演进
周海波
《齐鲁学刊》
CSSCI
199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在历史选择中艰难行进的现代中国文学思潮
尹鸿
罗成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五四”时期“为人生”作家群的审美流向
祁述裕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五四时期文学主张与康德美学的关系
俞兆平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周作人“五四”时期文学观的基督教影响
胡绍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日本私小说对“五四”时期中国作家的影响
郑丹青
《安顺学院学报》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日本明治前期文学与中国“五四”时期新文学试比
王新新
《东北亚论坛》
199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