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柔性碳纤维基吸附剂的制备及CO_(2)吸附性能
被引量:
2
1
作者
元慧力
钟雯诗
+2 位作者
郑淑娟
姜伟
胡庚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67,共7页
为了解决粉末状固体吸附剂成本高、传质阻力大的缺点,以棉花碳化制得的碳纤维作为吸附剂载体,通过浸渍法负载五乙烯六胺(PEHA)制备了固体有机胺吸附剂。通过扫描电镜、物理吸附、红外、热重分析等对吸附剂进行表征,采用穿透曲线法对吸...
为了解决粉末状固体吸附剂成本高、传质阻力大的缺点,以棉花碳化制得的碳纤维作为吸附剂载体,通过浸渍法负载五乙烯六胺(PEHA)制备了固体有机胺吸附剂。通过扫描电镜、物理吸附、红外、热重分析等对吸附剂进行表征,采用穿透曲线法对吸附剂的CO_(2)吸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500℃碳化得到的碳纤维C500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471 m^(2)·g^(-1))。50PEHA/C500吸附剂在75℃时吸附量可达到4.05 mmol·g^(-1),CO_(2)吸附性能优异。对比粉末吸附剂,碳纤维之间具有更大的空隙,放大实验表明,50PEHA/C500比介孔氧化硅基吸附剂(50PEHA/SBA-15)具有更小的传质阻力。循环测试结果表明50PEHA/C500吸附剂具有优秀的再生性能。50PEHA/C500基吸附剂具有低成本、低传质阻力和优异的CO_(2)捕获能力,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
碳纤维
传质阻力
五
乙烯
六
胺
(
peha
)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改性活性氧化铝的二氧化碳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王志强
陈彬剑
焦健
《煤气与热力》
2022年第12期V0010-V0016,共7页
以活性氧化铝(γ-Al_(2)O_(3))为原料,不同含量五乙烯六胺(PEHA)的乙醇溶液为改性剂,使用浸渍法制备改性活性氧化铝(Al_(2)O_(3)-PEHA-X)。通过对改性活性氧化铝进行X射线粉末衍射实验(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实验(FTIR)和氮气吸附脱...
以活性氧化铝(γ-Al_(2)O_(3))为原料,不同含量五乙烯六胺(PEHA)的乙醇溶液为改性剂,使用浸渍法制备改性活性氧化铝(Al_(2)O_(3)-PEHA-X)。通过对改性活性氧化铝进行X射线粉末衍射实验(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实验(FTIR)和氮气吸附脱附实验(BET)可知,PEHA成功负载于活性氧化铝且没有破坏活性氧化铝原有结构,但导致其比表面积和孔容有所降低。当PEHA含量一定时,在吸附温度为25~70℃范围内,随吸附温度升高,改性活性氧化铝的CO_(2)吸附量下降。在吸附温度一定时,随PEHA含量增加,改性活性氧化铝的CO_(2)吸附量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PEHA含量大于2 mL时,CO_(2)吸附量下降尤为明显。Al_(2)O_(3)-PEHA-0.5经过5次重复使用,保持了约81%的吸附能力。在第2次吸附时CO_(2)吸附量下降17.6%,随后基本保持稳定。改性活性氧化铝的CO_(2)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吸附过程主要由化学吸附控制。吸附过程放热,反应自发进行,吸附温度升高不利于吸附反应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
乙烯
六
胺
(
peha
)
改性
活性氧化铝
二氧化碳吸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廉价高效氧化硅基CO_(2)吸附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缪杭锦
钟雯诗
+1 位作者
姜伟
胡庚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94-1000,共7页
为了解决“分子篮”固体吸附剂载体成本高的缺点,以廉价SiO_(2)纳米粒子作为吸附剂的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固体吸附剂。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物理吸附、热重分析等对吸附剂进行表征。采用穿透曲线法对吸附剂的CO_(2)吸附性能进行...
为了解决“分子篮”固体吸附剂载体成本高的缺点,以廉价SiO_(2)纳米粒子作为吸附剂的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固体吸附剂。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物理吸附、热重分析等对吸附剂进行表征。采用穿透曲线法对吸附剂的CO_(2)吸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粒径小(6 nm)且比表面积高(321 m^(2)×g^(-1))的SiO_(2)纳米粒子基吸附剂(50PEHA/6SiO_(2))比高成本的50PEHA/SBA-15吸附剂表现出有更优的CO_(2)吸附能力,这是由于50PEHA/6SiO_(2)具有开放的结构和较低的传质阻力。50PEHA/6SiO_(2)吸附剂也表现出良好的再生性能。50PEHA/6SiO_(2)吸附剂的低成本和优异的CO_(2)捕获能力展现出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获
二氧化硅纳米粒子(SiO_(2))
开放结构
五
乙烯
六
胺
(
peha
)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柔性碳纤维基吸附剂的制备及CO_(2)吸附性能
被引量:
2
1
作者
元慧力
钟雯诗
郑淑娟
姜伟
胡庚申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先进催化剂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67,共7页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Y21G0100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203167)。
文摘
为了解决粉末状固体吸附剂成本高、传质阻力大的缺点,以棉花碳化制得的碳纤维作为吸附剂载体,通过浸渍法负载五乙烯六胺(PEHA)制备了固体有机胺吸附剂。通过扫描电镜、物理吸附、红外、热重分析等对吸附剂进行表征,采用穿透曲线法对吸附剂的CO_(2)吸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500℃碳化得到的碳纤维C500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471 m^(2)·g^(-1))。50PEHA/C500吸附剂在75℃时吸附量可达到4.05 mmol·g^(-1),CO_(2)吸附性能优异。对比粉末吸附剂,碳纤维之间具有更大的空隙,放大实验表明,50PEHA/C500比介孔氧化硅基吸附剂(50PEHA/SBA-15)具有更小的传质阻力。循环测试结果表明50PEHA/C500吸附剂具有优秀的再生性能。50PEHA/C500基吸附剂具有低成本、低传质阻力和优异的CO_(2)捕获能力,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碳捕集
碳纤维
传质阻力
五
乙烯
六
胺
(
peha
)
Keywords
CO_(2)capture
carbon fiber
mass transfer resistance
pentaethylenehexamine(
peha
)
分类号
O647.32 [理学—物理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改性活性氧化铝的二氧化碳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王志强
陈彬剑
焦健
机构
山东建筑大学
出处
《煤气与热力》
2022年第12期V0010-V0016,共7页
文摘
以活性氧化铝(γ-Al_(2)O_(3))为原料,不同含量五乙烯六胺(PEHA)的乙醇溶液为改性剂,使用浸渍法制备改性活性氧化铝(Al_(2)O_(3)-PEHA-X)。通过对改性活性氧化铝进行X射线粉末衍射实验(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实验(FTIR)和氮气吸附脱附实验(BET)可知,PEHA成功负载于活性氧化铝且没有破坏活性氧化铝原有结构,但导致其比表面积和孔容有所降低。当PEHA含量一定时,在吸附温度为25~70℃范围内,随吸附温度升高,改性活性氧化铝的CO_(2)吸附量下降。在吸附温度一定时,随PEHA含量增加,改性活性氧化铝的CO_(2)吸附量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PEHA含量大于2 mL时,CO_(2)吸附量下降尤为明显。Al_(2)O_(3)-PEHA-0.5经过5次重复使用,保持了约81%的吸附能力。在第2次吸附时CO_(2)吸附量下降17.6%,随后基本保持稳定。改性活性氧化铝的CO_(2)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吸附过程主要由化学吸附控制。吸附过程放热,反应自发进行,吸附温度升高不利于吸附反应进行。
关键词
五
乙烯
六
胺
(
peha
)
改性
活性氧化铝
二氧化碳吸附
Keywords
pentaethylenehexamine(
peha
)
modification
activated alumina(γ-Al_(2)O_(3))
carbon dioxide adsorption
分类号
S216.4 [农业科学—农业机械化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廉价高效氧化硅基CO_(2)吸附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缪杭锦
钟雯诗
姜伟
胡庚申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先进催化剂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94-1000,共7页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Y21G0100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203167)
浙江师范大学实验技术开发项目(SJ202111)。
文摘
为了解决“分子篮”固体吸附剂载体成本高的缺点,以廉价SiO_(2)纳米粒子作为吸附剂的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固体吸附剂。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物理吸附、热重分析等对吸附剂进行表征。采用穿透曲线法对吸附剂的CO_(2)吸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粒径小(6 nm)且比表面积高(321 m^(2)×g^(-1))的SiO_(2)纳米粒子基吸附剂(50PEHA/6SiO_(2))比高成本的50PEHA/SBA-15吸附剂表现出有更优的CO_(2)吸附能力,这是由于50PEHA/6SiO_(2)具有开放的结构和较低的传质阻力。50PEHA/6SiO_(2)吸附剂也表现出良好的再生性能。50PEHA/6SiO_(2)吸附剂的低成本和优异的CO_(2)捕获能力展现出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获
二氧化硅纳米粒子(SiO_(2))
开放结构
五
乙烯
六
胺
(
peha
)
Keywords
CO_(2) capture
SiO_(2) nanoparticles
open structure
pentaethylenehexamine(
peha
)
分类号
O647.32 [理学—物理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柔性碳纤维基吸附剂的制备及CO_(2)吸附性能
元慧力
钟雯诗
郑淑娟
姜伟
胡庚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改性活性氧化铝的二氧化碳吸附性能研究
王志强
陈彬剑
焦健
《煤气与热力》
202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廉价高效氧化硅基CO_(2)吸附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缪杭锦
钟雯诗
姜伟
胡庚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