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互联网亚文化对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
- 1
-
-
作者
李静琦
-
机构
西安外事学院
-
出处
《中国新通信》
2023年第19期114-116,共3页
-
基金
“网络亚文化对民办高校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2XKT27。
-
文摘
互联网亚文化是指在网络上流行的一种文化形式,例如网站、社交媒体等。大学生是互联网的主要用户群体之一,他们非常喜欢并接受互联网亚文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亚文化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互联网亚文化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大学生作为一种具有较高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群体,对于互联网亚文化的变化和发展非常敏感,他们会积极地参与到互联网亚文化中来,创造出独特的文化形式,以表达自己的个性和观点。此外,互联网亚文化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由于大学生已经成为互联网的主要用户之一,他们对于互联网亚文化的变化和发展非常敏感,会积极地参与到互联网亚文化中来,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在当代社会,主流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可以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和理解互联网亚文化,积极参与到社会文明进步中来,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为解决互联网亚文化的负面效应,本文提出积极开发高质量的互联网上亚文化产品、努力营造良好的主流价值观环境、加强互联网文化的建设以及强化互联网亚文化的安全机制等,旨在培育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
关键词
互联网亚文化
主流价值观
影响
对策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论产业化情境中互联网亚文化的意识形态构建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柴冬冬
-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
-
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5-123,共9页
-
基金
第63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网络亚文化生产的意识形态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18M630932)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化产业伦理研究"(项目编号:14ZDB169)成果
-
文摘
在互联网时代,亚文化的意识形态构建逻辑将从文化主导型向商业主导型转变。而随着互联网亚文化产业的形成,互联网亚文化的意识形态构建则呈现出了传播范围的广延性、存在方式的虚拟性、内容构成的杂合性、价值导向的对话性等特征。通过组构体验为王的亚文化产业链、打造融合共生的亚文化生态、推动品牌先行的营销模式、塑造时尚新潮的产业形象等途径,互联网亚文化不断建构和扩张自身的意识形态,并产生了重要的社会效应。对此,主流意识形态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亚文化的社会治理与经济价值,不断推进其转型升级,并积极规制其中的不良倾向;另一方面也要吸收互联网亚文化意识形态构建中的积极因素,进而推动自身叙述模式的转变。
-
关键词
互联网亚文化
文化产业
意识形态
-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
-
题名论新媒介情境中的互联网亚文化生产及其意识形态构建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柴冬冬
-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
-
出处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1,共8页
-
基金
第63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网络亚文化生产的意识形态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18M630932)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化产业伦理研究"(项目编号:14ZDB169)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作为一种动态的生产性文化,互联网亚文化在生成、蔓延、消费及再生产中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但互联网亚文化与新媒体技术的异质同构,却使其不断演化成一种混杂性的意识形态场域。娱乐意识形态、商业意识形态、权力意识形态、媒介意识形态、消费意识形态与审美意识形态等是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意识形态。从意识形态维度审视互联网亚文化的生产态势可以看到,随着文化经济属性成为其常态,互联网亚文化将承担日益重要的社会生产功能,进而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构建的重要内容和手段。面对互联网亚文化日益混杂化、博弈化、感性化的意识形态建构趋势,主流意识形态应当实现从刚性管理到柔性治理范式的转变,即通过参与、渗入、吸收、收编、引导、监督的方式维护其健康有序发展。
-
关键词
新媒介
互联网亚文化
意识形态
构建
-
分类号
G05
[文化科学]
G206
-
-
题名基于互联网亚文化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机制研究
- 4
-
-
作者
廖延
郭曼
-
机构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作家天地》
2019年第20期148-148,150,共2页
-
基金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立项批文编号:桂职院【2018】209号182101.
-
文摘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虚拟网络俨然成为了人类的"第二社会",新的文化生态圈和传播的导向发生了深刻变化。从根本上准确把握网络教育的主导地位,更有利于高职院校正确且有效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而现如今网络衍生的互联网亚文化大多与传统文化的格格不入,对当代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都带来了极坏的影响,也给高职院校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
关键词
互联网亚文化
思政教育
工作机制
-
分类号
G711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