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96篇文章
< 1 2 2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转向 被引量:148
1
作者 马中红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4-112,共9页
以互联网技术为主的新媒介对青年亚文化的激活,带动了各种文化关系的重新调适,改写了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推动了青年亚文化的多重转向。这其中包括青年文化形态由传统风格化表征向多媒介数字虚拟化生存的转向,由"小众... 以互联网技术为主的新媒介对青年亚文化的激活,带动了各种文化关系的重新调适,改写了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推动了青年亚文化的多重转向。这其中包括青年文化形态由传统风格化表征向多媒介数字虚拟化生存的转向,由"小众联盟"向"普泛化"的转向,由单向滞后传播向多向交互式和即时性传播的转向,并最终促成了青年亚文化表达方式和内容特质的根本性转向。这些转向关联着后现代社会文化的娱乐化、商业化和全球化问题,在呈现文化裂变的同时也呼唤文化协调。新媒介语境下的青年亚文化在与主流文化的博弈和协商中,在不同亚文化类型的碰撞中,显示出文化创新的潜能,从而对社会整体文化的变迁发生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亚文化 新媒介 文化转向 现代社会文化 主流文化 互联网技术 全球化问题 文化关系
原文传递
迷因理论视域下的短视频文化——基于抖音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142
2
作者 常江 田浩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2-39,共8页
本文选择迷因理论,以抖音短视频为代表性个案,剖析方兴未艾的互联网短视频文化的属性、特征及文化潜能,尝试建立阐释短视频文化的一般研究框架。本文认为,个体的模仿行为是短视频热点得以生产、传播的重要前提;短视频平台通过特定的技... 本文选择迷因理论,以抖音短视频为代表性个案,剖析方兴未艾的互联网短视频文化的属性、特征及文化潜能,尝试建立阐释短视频文化的一般研究框架。本文认为,个体的模仿行为是短视频热点得以生产、传播的重要前提;短视频平台通过特定的技术框架,抑制迷因在传播过程中的变异,从而制造段时间内的集中文化效应;对原生互联网文化环境的适应是抖音得以培育大量成功迷因的重要保障;高科技资本及其营销意图自始至终伴随着短视频迷因的生长,是理解迷因不可或缺的政治经济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迷因 抖音 互联网文化
原文传递
博客文化及其教育应用 被引量:65
3
作者 王良辉 《远程教育杂志》 2004年第1期7-9,共3页
博客作为一种互联网文化现象正在崛起,引起了敏锐的教育界人士对其教育应用的探索。本文通过对博客文化特征的分析以及对博客教育应用的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的探讨,展示了博客教育应用的广阔前景。
关键词 博客 知识建构 互联网 博客文化 博客教育
下载PDF
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与社会变迁 被引量:86
4
作者 王迪 王汉生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4-112,共9页
互联网已极大地改变人类的生活世界,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消费行为也随之变革,催生出新的职业模式,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家的治理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互联网的一系列论述,深刻阐明了互联网与时代变革的关系,对互联网及相关研究具... 互联网已极大地改变人类的生活世界,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消费行为也随之变革,催生出新的职业模式,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家的治理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互联网的一系列论述,深刻阐明了互联网与时代变革的关系,对互联网及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国内社会学界近年来对互联网的研究逐步深入,互联网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已成为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深化和推进互联网研究是社会学对时代重大变革的呼应,重要理论和方法创新或将从这一领域产出。本期推出“互联网与社会变迁”一组文章,试图从社会学的不同视角与层面阐发这一时代课题,推进相关领域的发展。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讲师王迪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汉生提出:中国社会的高流动性、急剧的社会分化,以及特有的文化传统和制度结构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崛起的重要背景。技术的进步与替代也在重塑社会结构与社会生活:第一,移动互联网在使用时间上的极大延续和空间上的无限延展,打破了既有的时空边界,也在相当程度上挤占了人们的时间和空间。第二,移动互联网打破了原有的共同体边界和人际关系模式,为转型中的社会交往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第三,无处不在的社会表达重新分配了话语权力,并对群体心理、集体行动与社会动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第四,不同的社会群体对移动互联网及其终端有着差异化的选择行为、应用取向和依赖程度,从文化、身份和生活方式等多种角度强化了社会分化的形态。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何明升认为:网络治理的具体形态,取决于其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恰如其分的定位。中国网络治理的定位应符合三个判据:其一,是否契合网络社会存在机制;其二,能否嵌入现实社会治理体系;其三,可否融入法治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社会变迁 中国社会科学院 社会治理体系 社会学研究 社会发展战略 网络治理 文化传统
原文传递
探索信息时代高校课程与教学的新模式 被引量:74
5
作者 桑新民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5年第6期38-41,共4页
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导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个性化.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教育时空,使大学在网络经济与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导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个性化.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教育时空,使大学在网络经济与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大学同中小学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学校与企业、政府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尤其是世界各国大学之间的距离正在大大缩短,大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变得更加方便、也更加重要.这对高校课程与教学既是严峻挑战,又是发展的重大机遇.本文试图从高校课程与教学的体制创新和师生素养的提升着眼,探索迎接挑战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课程 信息时代 新模式 教学 国际互联网 学习方式 生存方式 信息技术 发达国家 教育时空 文化发展 网络经济 网络化 虚拟化 国际化 个性化 大学 中小学 加密 学校
下载PDF
注意力配置、互联网搜索与国际贸易 被引量:64
6
作者 施炳展 金祥义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1-86,共16页
经济主体的有限注意力是一种稀缺资源,注意力通过降低信源熵值、减少不确定性影响经济行为。开放条件下,注意力的国家间配置会影响一国贸易规模及其空间分布。本文结合不确定性理论、信息论和注意力理论进行论证,认为注意力配置通过信... 经济主体的有限注意力是一种稀缺资源,注意力通过降低信源熵值、减少不确定性影响经济行为。开放条件下,注意力的国家间配置会影响一国贸易规模及其空间分布。本文结合不确定性理论、信息论和注意力理论进行论证,认为注意力配置通过信息获取、降低不确定性来影响国际贸易。实证方面,本文利用2006—2016年中国对世界各国的百度搜索指数作为注意力配置的代理变量,采用各国自然文化遗产数量作为互联网搜索指数的工具变量,并结合同期中国双边六分位贸易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注意力配置会影响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和贸易模式;注意力配置主要通过降低不确定性渠道促进国际贸易;在考虑了零贸易、其他信息指标、内生性因素后结论依然显著。本文结论意味着,“开放发展”不仅包括有形市场开放(商品市场、服务市场和要素市场等),还应包括经济主体的注意力开放,表明经济主体的国际化视野也是影响一国开放绩效的重要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 注意力配置 互联网搜索 国际贸易 自然文化遗产
原文传递
技术变迁视角下的劳动过程研究--以互联网虚拟团队为例 被引量:58
7
作者 梁萌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2-101,共20页
本文首先梳理了劳动过程理论发展的脉络,以技术、意识形态为线索呈现了已有的研究框架。继而通过对互联网虚拟团队劳动过程的经验研究,提出在"横虚纵实"的组织中所实践的虚拟团队劳动过程存在双重矛盾:既存在作为虚拟团队的... 本文首先梳理了劳动过程理论发展的脉络,以技术、意识形态为线索呈现了已有的研究框架。继而通过对互联网虚拟团队劳动过程的经验研究,提出在"横虚纵实"的组织中所实践的虚拟团队劳动过程存在双重矛盾:既存在作为虚拟团队的文化基础的,体现为平等、自由与合作的工程师文化,也存在以个体利益为先以及等级制特征的科层制管理,二者导致了虚拟团队劳动中的合作与分化。从本质上看,这是企业为获得剩余价值对技术文化和管理控制综合统筹的妥协性制度安排,其中互联网技术文化在双重矛盾的劳动过程建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以上讨论,本文最后从理论层面尝试提出以技术变迁为分析核心的、适应互联网技术条件下劳动过程研究的新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过程技术变迁 互联网 虚拟团队 文化资本
原文传递
互联网+给教育带来五大革命性影响 被引量:56
8
作者 张杰夫 《人民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72-75,共4页
5月23日在青岛召开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开幕式上,刘延东副总理在致辞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对教育理念、模式和走向都产生了革命性影响。”如何认识这种影响,需要跳出哺育我们成长的印刷文化的局限,从人类... 5月23日在青岛召开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开幕式上,刘延东副总理在致辞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对教育理念、模式和走向都产生了革命性影响。”如何认识这种影响,需要跳出哺育我们成长的印刷文化的局限,从人类媒介变迁、教育范式转换的视角,来审视、认识这场革命的意义价值。目前,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初露端倪,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革命性 互联网 信息技术 教育领域 教育理念 印刷文化 教育范式
原文传递
中国互联网20年:三次浪潮和三大创新 被引量:50
9
作者 方兴东 潘可武 +1 位作者 李志敏 张静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4,共12页
本文从商业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三个层面入手,全程、全面梳理和评价20年来中国互联网的发生、发展和管理等波澜壮阔的历程。
关键词 互联网 商业创新 制度创新 文化创新
原文传递
网络文化的冲击与改进高校德育工作 被引量:33
10
作者 汪盛科 张芝萍 《高校理论战线》 CSSCI 2000年第11期45-47,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发展 信息化 互联网 信息技术 用户 统计报告 高校德育工作 网络文化 总数
原文传递
移动短视频生产的“众神狂欢”与秩序治理 被引量:47
11
作者 高宏存 马亚敏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7-54,共8页
移动互联网深度普及的文化语境带动了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强势爆红的"众神狂欢"的文化景象,成为"草根全体"权利置换新场域、主流核心价值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新空间,为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时尚元素与新活力... 移动互联网深度普及的文化语境带动了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强势爆红的"众神狂欢"的文化景象,成为"草根全体"权利置换新场域、主流核心价值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新空间,为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时尚元素与新活力。但"抖时代"短视频生产利益驱动的市场逻辑挑战文化价值,有意增加拥堵黏度的平台设计与用户行为上瘾带来"疾患"矛盾等问题,深度凸显互联网文化生态问题。移动短视频行业未来将呈现以并购、兼并为主要形式的市场删汰趋势,亟需提升企业、平台的社会责任感与准入门槛,鼓励平台提高技术审核能力,完善举报投诉机制,建立短视频行业内容规范,提高监管效率和处罚力度,完善政府、平台与用户之间合作共治的长效机制,构建互联网生态下的文化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短视频 抖音 文化冲突 文化治理
原文传递
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传承——基于非遗社会实践与现象的观察思考 被引量:46
12
作者 乔晓光 苏欢 《文化遗产》 CSSCI 2017年第1期4-10,共7页
国家的现代化开启了新时代,电话和网络普及、农民工大潮、城乡差距缩小……种种因素造就了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冲击着传统乡村生活。与此同时,我们国家迎来了文化遗产时代,非遗保护逐渐进入常态化。互联网时代与文化遗产时代的相遇产生了... 国家的现代化开启了新时代,电话和网络普及、农民工大潮、城乡差距缩小……种种因素造就了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冲击着传统乡村生活。与此同时,我们国家迎来了文化遗产时代,非遗保护逐渐进入常态化。互联网时代与文化遗产时代的相遇产生了一系列文化现象:文化物流、文化流变、文化融合、文化同质、文化衍生、文化功利……这些为非遗传承带来挑战。国家在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中不断实施新政策、新方案,尤其是文化部与教育部自2015年起开展的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计划,成为近几年非遗传承工作的重要举措。非遗传承与保护实践工作的推进,让我们思考互联网时代的传承该如何由文化自发转向文化自觉。大学非遗、社区非遗、少年非遗、海外非遗等传承的关键词,应当在这个传统与现代不断碰撞的时代引发我们的思考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村社文化 互联网时代 活态文化 大学非遗 社区非遗
下载PDF
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被引量:39
13
作者 丁宏 《高校理论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互联网 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观念 价值取向 校园文化 教学方法
原文传递
趣缘:互联网连接的新兴范式——试论算法逻辑下的隐性连接与隐性社群 被引量:41
14
作者 喻国明 曾佩佩 +1 位作者 张雅丽 周杨 《新闻爱好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13,共5页
作为连接一切的工具,互联网实现了内容网络到关系网络的构建,而大数据时代,智能化算法推荐为人们构建起以趣缘为基础的隐性连接,趣缘成为互联网连接的一种新兴范式。以趣缘为主要特征的隐性连接以标签的形式构建不同的隐性社群,重塑着... 作为连接一切的工具,互联网实现了内容网络到关系网络的构建,而大数据时代,智能化算法推荐为人们构建起以趣缘为基础的隐性连接,趣缘成为互联网连接的一种新兴范式。以趣缘为主要特征的隐性连接以标签的形式构建不同的隐性社群,重塑着社会形态。目前前人对隐性连接的研究还处于空白,通过将基于算法推荐技术下的隐性连接为出发点探讨隐性连接与传统的显性连接的特征以及隐性连接带来的问题与影响,并尝试从伦理价值适切的角度探讨显性连接与隐性连接的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推荐 互联网连接 趣缘 隐性连接 文化
下载PDF
Z世代:时代与社会多重规定性的建构 被引量:39
15
作者 沈杰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13,共10页
世纪之交时段诞生的Z世代,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社会发展的时空坐标规定了它的核心身份特征:互联网原住民的第一代;数字化场域中新媒体文化的创作者;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先行者;多重风险与压力的直面者;迈向民族复兴强国世代的主力军。这... 世纪之交时段诞生的Z世代,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社会发展的时空坐标规定了它的核心身份特征:互联网原住民的第一代;数字化场域中新媒体文化的创作者;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先行者;多重风险与压力的直面者;迈向民族复兴强国世代的主力军。这些复杂的身份特征赋予他们诸多丰富而又矛盾的特质,他们时常处在两歧性情境的交织之中。而要实现对自身局限性的超越,则需要生命原理产生的自我完善驱力与先进价值观产生的引领作用所共同达成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世代 互联网时代 新媒体文化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 强国世代
下载PDF
从朗读到有声阅读:阅读史视野中的“听书” 被引量:39
16
作者 赵丽华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76,共6页
从口语时代、抄本时代的朗读,到互联网传播时代的"听书",阅读形态经历了某种螺旋上升式的回归,呈现出听觉对于阅读的重要性。"听书"是通俗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一种通俗的阅读方式,呈现的是互联网技术发展背景下人... 从口语时代、抄本时代的朗读,到互联网传播时代的"听书",阅读形态经历了某种螺旋上升式的回归,呈现出听觉对于阅读的重要性。"听书"是通俗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一种通俗的阅读方式,呈现的是互联网技术发展背景下人类阅读的整体调性,对内容生产/传播有着重要影响。在朗读的介入性、阅读场景的交互性、文本的开放性等方面,"听书"均可借镜人类阅读史中悠久的朗读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史 朗读 互联网技术 传播时代 通俗文化 阅读方式 发展背景 内容生产
下载PDF
2007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 被引量:29
17
作者 祝华新 胡江春 孙文涛 《今传媒》 2008年第2期31-40,共10页
2007年是中国网络舆论继续活跃的一年。以重庆征地拆迁“钉子户”事件和山西“黑砖窑”事件为代表,网民对突发事件和社会事务踊跃发表意见,形成了若干轮较大规模、较强力度的网络舆论,对事件的解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2... 2007年是中国网络舆论继续活跃的一年。以重庆征地拆迁“钉子户”事件和山西“黑砖窑”事件为代表,网民对突发事件和社会事务踊跃发表意见,形成了若干轮较大规模、较强力度的网络舆论,对事件的解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2007年也是中国政府对互联网舆情的引导丁作趋于稳健和有序的一年。中央政府要求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不少地方政府开始重视互联网反映出的社情民意,在网络舆情的应对中积累了不少经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互联网 舆情分析 突发事件 网络文化建设 网络舆论 “钉子户” 征地拆迁 社会事务
下载PDF
文旅融合下旅游目的地互联网思维的产品营销及创新 被引量:38
18
作者 田志奇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10,共3页
随着观光市场发展遇到瓶颈,国家开始引领市场对目的地注入文化,提炼内容,打造更具情感体验的产品,以文化引领成为目的地突破发展瓶颈的新趋势。同时,随着互联网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各项技术进步升级,越来越多目的地开始注重线上投入及优化... 随着观光市场发展遇到瓶颈,国家开始引领市场对目的地注入文化,提炼内容,打造更具情感体验的产品,以文化引领成为目的地突破发展瓶颈的新趋势。同时,随着互联网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各项技术进步升级,越来越多目的地开始注重线上投入及优化,加大线上宣传力度,增加线上渠道,进行软硬件技术配套升级,加快智慧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为游客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 互联网行业 产品营销 创新 思维 文化引领 情感体验 技术进步
下载PDF
网络政治的政治学分析 被引量:22
19
作者 李斌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6-48,共3页
本文从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出发 ,分析了网络政治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并从现实政治生活的角度 ,对网络政治中的政治参与、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互联网 网络政治 政治参与 政治文化 政治社会化
下载PDF
Tag和现代教育技术 被引量:25
20
作者 夏天 杨瑛霞 +1 位作者 田爱奎 张际平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9-92,共4页
Tag是新一代互联网模式Web2.0的核心应用之一,它实现了分众分类的思想,具有自发性、共享性和动态自适应性的特点。Tag的推广和应用将会增强人们的概括意识,引发评价标准和分类原则的多元化,促进人们的远程交流,有利于社会网络的形成,因... Tag是新一代互联网模式Web2.0的核心应用之一,它实现了分众分类的思想,具有自发性、共享性和动态自适应性的特点。Tag的推广和应用将会增强人们的概括意识,引发评价标准和分类原则的多元化,促进人们的远程交流,有利于社会网络的形成,因此,Tag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本文在分析Tag对网络文化的影响的基础上,指出了Tag在教育技术中诸多方面应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G 标签 WEB2.0 分众分类 现代教育技术 互联网 网络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