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1篇文章
< 1 2 1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贵高原湖泊水质现状及演变 被引量:92
1
作者 于洋 张民 +2 位作者 钱善勤 李大命 孔繁翔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20-828,共9页
利用2008年云贵高原13个湖泊丰水期的全面水质调查数据,系统分析云贵高原湖泊水质现状,通过与历史资料对比,揭示20年来的水质变化,并分析水质变化的原因.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将23个水质参数概括为6个主要成分,除程海外所有湖泊水质均与... 利用2008年云贵高原13个湖泊丰水期的全面水质调查数据,系统分析云贵高原湖泊水质现状,通过与历史资料对比,揭示20年来的水质变化,并分析水质变化的原因.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将23个水质参数概括为6个主要成分,除程海外所有湖泊水质均与第一主成分密切相关.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体富营养化、有机污染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等是除程海外湖泊污染的主要驱动因子,程海水质变化主要受水体的矿化度增加所驱动.另外,根据各主成分得分,本文也对13个湖泊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在评价的基础上就湖泊的保护和治理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贵高原 水质 主成分分析 湖泊污染
下载PDF
昆明准静止锋结构 被引量:63
2
作者 段旭 李英 孙晓东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5-209,共5页
利用常规探空资料, 选取1993-1995年冬、 春季节中10个昆明准静止锋典型个例作了合成计算, 分析了昆明准静止锋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 锋面呈准南北向, 平均位于103.5°~104°E附近, 垂直高度... 利用常规探空资料, 选取1993-1995年冬、 春季节中10个昆明准静止锋典型个例作了合成计算, 分析了昆明准静止锋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 锋面呈准南北向, 平均位于103.5°~104°E附近, 垂直高度约700 hPa。受云贵高原阻挡作用的影响, 昆明准静止锋低层的温度场、 湿度场和风场等的结构与一般冷锋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准静止锋 云贵高原 结构 探空资料 温度场 湿度场 风场
下载PDF
广西西林县普驮铜鼓墓葬 被引量:61
3
作者 王克荣 蒋廷瑜 《文物》 1978年第9期43-51,共9页
1972年7月,广西西林县八达公社普合大队普驮粮站在开辟晒场时,发现一处用铜鼓作葬具的"二次葬"古墓,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图一)。西林县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地处云贵高原的边缘,峰峦重迭,(马犬)娘江自西向东流过。在(马犬)... 1972年7月,广西西林县八达公社普合大队普驮粮站在开辟晒场时,发现一处用铜鼓作葬具的"二次葬"古墓,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图一)。西林县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地处云贵高原的边缘,峰峦重迭,(马犬)娘江自西向东流过。在(马犬)娘江西南岸的一处山坡上发现了这座墓葬。墓的形制非常特殊,墓坑略作圆形,造作不规整,直径1.5—1.7米不等,深2米;在地表之下深约0.6米处有一块圆形石板盖住墓口,石板下面并排放着十二块大小不等的石条。石条下面就是铜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鼓 二次葬 墓葬 云贵高原 广西壮族自治区 出土器物 玛瑙 随葬品 形制 葬具
原文传递
云贵高原典型湖泊富营养化演变过程及特征研究 被引量:51
4
作者 倪兆奎 王圣瑞 +2 位作者 金相灿 焦立新 李跃进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681-2689,共9页
选取滇池、洱海和抚仙湖3个云贵高原不同营养水平的湖泊,通过对其不同发展阶段的植物群落结构、水质类别、营养水平及流域人口和经济活动等进行研究,总结了云贵高原湖泊发展演化过程中的特征及差异性.结果表明:滇池、洱海和抚仙湖的植... 选取滇池、洱海和抚仙湖3个云贵高原不同营养水平的湖泊,通过对其不同发展阶段的植物群落结构、水质类别、营养水平及流域人口和经济活动等进行研究,总结了云贵高原湖泊发展演化过程中的特征及差异性.结果表明:滇池、洱海和抚仙湖的植物群落结构、水质类别和营养状态均耦合良好,流域人口和经济活动是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流域人口和经济的每一次飞跃,均会导致湖泊水质类别和营养水平明显升高.云贵高原不同类型湖泊的发展过程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不仅受控于营养盐的输入,同时也受到湖泊自身特点的影响.滇池是浅水湖泊,其富营养过程与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的富营养发生过程基本一致;中等水深湖泊——洱海,其水位变化直接影响了沉水植物的存活,沉水植物的退化和消失与湖泊水质的下降和营养状态的上升关系密切;深水湖泊——抚仙湖,由于水深和基质的影响,大型水生植物很难生长,湖泊水质的下降与藻类数量的增长呈现较好的正向关系.云贵高原湖泊富营养化序列相似,但时间不同步.20世纪70年代是滇池进入中营养水平的关键年代,80年代末是滇池进入富营养化的关键时期;同时,20世纪80年代末也是洱海进入中营养水平的关键转型年代,90年代末期是洱海进入富营养化的加速阶段,同时也是抚仙湖水质下降的加速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贵高原 滇池 洱海 抚仙湖 富营养化 演变
原文传递
茶园土壤的酸化与防治 被引量:37
5
作者 郭琳 《茶叶科学技术》 2008年第2期16-17,共2页
茶树起源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云贵高原,在亚热带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了喜酸怕碱的生活习性,茶树在土壤pH值4.0~6.5之间能正常生长,尤以4.5~5.5为最好,pH高于6.5时生长逐渐停滞,超过7.0时甚至会死亡,低于4.0时茶树生... 茶树起源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云贵高原,在亚热带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了喜酸怕碱的生活习性,茶树在土壤pH值4.0~6.5之间能正常生长,尤以4.5~5.5为最好,pH高于6.5时生长逐渐停滞,超过7.0时甚至会死亡,低于4.0时茶树生长受到抑制,影响茶叶产量与质量,并且土壤理化性质将明显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茶树生长 土壤PH值 防治 酸化 土壤理化性质 云贵高原 西南地区
下载PDF
云贵高原湖泊夏季浮游植物组成及多样性 被引量:37
6
作者 张民 于洋 +2 位作者 钱善勤 李大命 孔繁翔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29-836,共8页
浮游植物是水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对维持水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2008年云贵高原湖泊丰水期浮游植物调查数据,系统地分析了云贵高原13个湖泊中浮游植物的种群密度、生物量、组成及其多样性.云贵高原13个湖泊... 浮游植物是水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对维持水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2008年云贵高原湖泊丰水期浮游植物调查数据,系统地分析了云贵高原13个湖泊中浮游植物的种群密度、生物量、组成及其多样性.云贵高原13个湖泊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109种(绿藻52种、蓝藻23种、硅藻20种、其他14种).13个湖泊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在0.5-2.2之间,其值大小与单个环境因子无显著相关.相关分析发现浮游植物总量与总氮、总磷、CODMn、硝态氮含量显著正相关,物种丰富度与总氮、总磷(0.1mg/L范围内)、CODMn含量亦显著正相关.另外,研究也发现各湖泊间浮游植物组成的相似性与各湖泊间营养状态差异显著负相关.由此可见,湖泊的营养状态不仅影响浮游植物的总量、组成以及物种丰富度,而且也影响各湖泊物种组成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贵高原 浮游植物 生物多样性 湖泊
下载PDF
云贵高原近45年来日照及能见度变化及其成因初步分析 被引量:36
7
作者 郑小波 罗宇翔 +3 位作者 段长春 ZHAO Tian-liang 陈娟 康为民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92-998,共7页
利用云贵高原1961—2005年184个气象站的日照时数、总云量和能见度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高原的日照、云量、中低空水汽和能见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云贵高原的总云量、中低层大气水汽含量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条件下,有85%的台站出现日照... 利用云贵高原1961—2005年184个气象站的日照时数、总云量和能见度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高原的日照、云量、中低空水汽和能见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云贵高原的总云量、中低层大气水汽含量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条件下,有85%的台站出现日照时数减少,减少量在12.2h.(10a)-1到173.7h.(10a)-1之间。Mann-Kendall检验的结果表明:日照时数减少的台站中有63.7%的站出现突变现象,突变发生的年代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主要发生在80~90年代,21世纪以来这种减少现象不明显。同时年平均能见度从60年代的34km下降到目前的27km。云量、高空水汽和能见度条件分析表明,高原对流层气溶胶和污染物浓度的增加是导致日照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贵高原 气候变化 日照 能见度 云量
下载PDF
贵州董哥洞近1000 a来高分辨率洞穴石笋δ^18O记录 被引量:28
8
作者 何尧启 汪永进 +1 位作者 孔兴功 程海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14-1118,共5页
基于贵州董哥洞两支石笋16个230Th年龄和486个δ18O测试数据,建立了过去1000a来洞穴石笋高分辨率δ18O的时间序列.该洞穴近1000a来δ18O变化曲线指示了云贵高原东南部西南季风降水变化过程.与太阳辐射曲线对比表明,百年尺度西南季风降... 基于贵州董哥洞两支石笋16个230Th年龄和486个δ18O测试数据,建立了过去1000a来洞穴石笋高分辨率δ18O的时间序列.该洞穴近1000a来δ18O变化曲线指示了云贵高原东南部西南季风降水变化过程.与太阳辐射曲线对比表明,百年尺度西南季风降水变化响应于太阳活动周期.洞穴石笋δ18O记录揭示了自1720AD年以来西南季风强度突增现象,反映了热带印度洋海-气耦合作用对过去一个世纪北半球温度上升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8O 洞穴石笋 高分辨率 记录 贵州 太阳活动周期 热带印度洋 测试数据 太阳辐射 变化过程 季风降水 云贵高原 变化曲线 时间序列 季风强度 降水变化 西南季风 百年尺度 温度上升 耦合作用 对比表 东南部 北半球
原文传递
近47年云贵高原汛期强降水和极端降水变化特征 被引量:31
9
作者 王学锋 郑小波 +2 位作者 黄玮 杨鹏武 周德丽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50-1355,共6页
利用云贵高原159个常规气象站1961~2007年汛期(5~10月)逐日降水量,用百分位法定义站点强降水和极端降水阈值,对强降水和极端降水事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贵高原汛期强降水和极端降水阈值地理分布差异较大,与汛期降水量关系不... 利用云贵高原159个常规气象站1961~2007年汛期(5~10月)逐日降水量,用百分位法定义站点强降水和极端降水阈值,对强降水和极端降水事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贵高原汛期强降水和极端降水阈值地理分布差异较大,与汛期降水量关系不大,而与站点海拔高度显著负相关;1961~2007年汛期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降水日数显著减少,降水有集中的趋势;强降水量和极端降水量具有与汛期降水量相似的年际波动特征,极端降水与汛期降水的相关高于强降水;以强降水量和极端降水量与汛期降水量的比重表征事件的强度,两者均呈显著增加的变化趋势,并在1990年代初期发生了显著增加的突变;强降水和极端降水与夏季季风强弱变化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 极端降水 夏季风 云贵高原
原文传递
云贵高原黑颈鹤的种群数量和分布 被引量:28
10
作者 李凤山 杨芳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3-46,共4页
云贵高原有黑颈鹤的两个越冬区 :( 1 )云南西部 ;( 2 )云南东北部和贵州西北部。这两个地区的黑颈鹤数量占全球种群的 1 4至 1 3。国际鹤类基金会与云南省林业厅于 2 0 0 1 2 0 0 2年冬季在云贵高原联合对黑颈鹤进行了一次同步计... 云贵高原有黑颈鹤的两个越冬区 :( 1 )云南西部 ;( 2 )云南东北部和贵州西北部。这两个地区的黑颈鹤数量占全球种群的 1 4至 1 3。国际鹤类基金会与云南省林业厅于 2 0 0 1 2 0 0 2年冬季在云贵高原联合对黑颈鹤进行了一次同步计数 ,本次调查覆盖了 1 7个已知或潜在的黑颈鹤越冬地点 ,其中 1 5个地点有黑颈鹤分布。在 2 0 0 2年 1月 1 8日和 1 9日 ,分别记录到 32 61和 31 82只黑颈鹤。本调查还统计了灰鹤、斑头雁和赤麻鸭 ,数量分别为 :灰鹤 80 4和 1 1 5 8只 ;斑头雁 1 75 9和 2 978只 ;赤麻鸭 34 42和 5 4 44只。与 1 991 1 992年冬季进行的调查结果相比 ,黑颈鹤在这一地区的数量增加了 90 %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颈鹤 种群 分布 云贵高原
下载PDF
云贵高原喀斯特坡耕地土壤微生物量C、N、P空间分布 被引量:31
11
作者 张利青 彭晚霞 +5 位作者 宋同清 邹冬生 曾馥平 宋敏 俞孜 刘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056-2065,共10页
土壤微生物是地球生物演化进程中的先锋种类,具有重要的生态修复功能,但空间分布格局是否存在的争议很大。以云贵高原典型喀斯特坡耕地为对象,基于网格法取样,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综合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 土壤微生物是地球生物演化进程中的先锋种类,具有重要的生态修复功能,但空间分布格局是否存在的争议很大。以云贵高原典型喀斯特坡耕地为对象,基于网格法取样,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综合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云贵高原喀斯特坡耕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磷(Pmic)以及碳氮比(Cmic/Nmic)适宜,氮(Nmic)的含量较低,变异均很大,空间自相关性明显,最佳拟合模型均为指数模型。块金值C0较小(0.0016—0.0087),C0/(C0+C)均<25%(2.6%—10.2%),变程a较短(22.2—51.0 m),其强烈的空间变异主要由结构性变异引起。Kriging等值线图表明,Cmic、Nmic和Cmic/Nmic的高值区分布在坡的中上部,Pmic的高值区则在坡的中下部和坡脚。云贵高原喀斯特坡耕地土壤微生物不仅存在着小尺度的空间分布格局,而且不同土壤微生物属性的空间分布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量C、N、P 空间变异 喀斯特 坡耕地 云贵高原
下载PDF
中国西南历史气候初步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蓝勇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3年第2期13-39,共27页
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先生《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使中国历史气候研究走上了科学的道路。不过,长期以来人们对历史气候的研究多局限于对中国北方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而对中国西南一隅的气候变迁研究极其薄弱。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南亚热带 全新世中期 年降雨量 高原地区 川西山地 云贵高原 纬度 中国西南 科学出版社
原文传递
云贵高原湖泊的生物入侵原因探讨 被引量:22
13
作者 路瑞锁 宋豫秦 《环境保护》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35-37,共3页
云贵高原拥有众多生境相对封闭的高原湖泊,其中生存着一些经长期演化而形成的特有水生物种。但目前滇池、洱海、抚仙湖、澄海、泸沽湖等众多高原湖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外来物种的侵扰。本文以洱海的生物入侵为例,对云贵高原湖泊生物入侵... 云贵高原拥有众多生境相对封闭的高原湖泊,其中生存着一些经长期演化而形成的特有水生物种。但目前滇池、洱海、抚仙湖、澄海、泸沽湖等众多高原湖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外来物种的侵扰。本文以洱海的生物入侵为例,对云贵高原湖泊生物入侵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贵高原 湖泊 生物入侵 水生物种 生态系统 环境保护 管理 物种保护
下载PDF
长江流域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26
14
作者 别之龙 《长江蔬菜》 2018年第8期24-29,共6页
化肥越撒越多,农药越打越多,土地越种越瘦……这是我国设施蔬菜迅猛发展背后的尴尬现实。过量、不合理施肥用药,不仅增加生产成本,也严重威胁着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从农业部制定《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 化肥越撒越多,农药越打越多,土地越种越瘦……这是我国设施蔬菜迅猛发展背后的尴尬现实。过量、不合理施肥用药,不仅增加生产成本,也严重威胁着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从农业部制定《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到科技部启动"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专项,一时间,设施蔬菜"化肥、农药双减"项目在全国遍地开花,试验田里的无数次探索,承载了人们"绿色农田、放心菜园"的殷殷期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产业 长江流域 设施 渝东北地区 云贵高原 主产区 中南部 渝东南
下载PDF
云贵高原1961-2006年大气能见度和消光因素变化趋势及原因 被引量:25
15
作者 郑小波 王学锋 +2 位作者 罗宇翔 Tianliang Zhao 陈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4-319,共6页
根据云贵高原203个气象台站1961—2006年大气能见度、降水、相对湿度、风速和天气现象等观测资料,采用倾向率方法对能见度和大气消光系数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还应用Mann-Kendall方法对>19km能见度、霾日数和消光系数的多年变化进... 根据云贵高原203个气象台站1961—2006年大气能见度、降水、相对湿度、风速和天气现象等观测资料,采用倾向率方法对能见度和大气消光系数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还应用Mann-Kendall方法对>19km能见度、霾日数和消光系数的多年变化进行了气候突变检验。结果表明,有84.2%台站出现了能见度减少趋势。减少最多为-11km·10a-1,最少为-1km·10a-1。减少的平均气候倾向率在1961—1979年为0.96km·10a-1,1980—2006年为1.6km·10a-1,高原平均能见度从60年代的约34km下降到目前的约27km。另一方面,有15.8%台站能见度有增加趋势,且多集中在人类活动较为稀少的高海拔山区。有71%的台站>19km能见度频率出现减少的趋势,平均倾向率为-2%·10a-1,主要出现在高原东部和中部人口和工业稠密区。该地区同时也出现霾日增加的现象。Mann-Kendall检测结果表明,>19km能见度频率减少和霾日数增加现象出现突变的时间相同。年平均消光系数发生突变的时间稍推后。认为能见度下降、消光因素增加的原因与人为排放污染物浓度增加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见度 消光系数 霾日 气溶胶 云贵高原 大气污染
下载PDF
清洁大气背景下贵阳空气质量变化及气象作用 被引量:24
16
作者 舒卓智 赵天良 +3 位作者 郑小波 邱玉珺 仕仁睿 贾梦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460-4468,共9页
利用贵阳市2013~2016年空气质量监测及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云贵高原城市空气变化及气象影响作用.结果表明:近4a贵阳区域SO_2、NO_2、O_(3_8h)、PM_(10)、PM_(2.5)和CO年平均浓度分别为(20.78±19.71),(28.32±9.59),(107.... 利用贵阳市2013~2016年空气质量监测及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云贵高原城市空气变化及气象影响作用.结果表明:近4a贵阳区域SO_2、NO_2、O_(3_8h)、PM_(10)、PM_(2.5)和CO年平均浓度分别为(20.78±19.71),(28.32±9.59),(107.59±27.54),(67.56±34.32),(42.53±24.52)μg/m3和(0.74±0.22)mg/m^3,除SO_2浓度接近或超出我国中东部城市之外,其它污染物均表现为相对清洁水平;地面O_3浓度逐年明显上升,但其它大气污染物水平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呈现与我国中东部一致的空气质量年际、月际和日变化特征.各功能区污染物区域差异明显,颗粒物和SO_2、NO_2、CO浓度水平表现为工业区>居民区>郊区,O_3浓度呈现为郊区>居民区>工业区的特征,表明人为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近4a O_3与PM_(2.5)夏季白天呈显著正相关,冬季显著负相关,反映了云贵高原城市空气质量的复合污染特性.大气污染物浓度与温度、边界层高度、太阳直接辐射和气压的相关性显著,而与相对湿度和风速相关性较弱,这不同于中东部地区风速主导大气污染物水平变化的特征.云贵高原夏季作为主要雨季,小雨和中雨量级降水对PM_(2.5)吸湿增长较弱,中雨以上降水对PM_(2.5)具有清除作用;而在PM_(2.5)浓度较高和干冷的冬季,小雨的PM_(2.5)吸湿增长明显,中雨以上降水对PM_(2.5)清除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贵阳 大气污染物 气象条件 云贵高原
下载PDF
利用MODIS监测高原水稻生育期和长势的方法 被引量:20
17
作者 郑小波 陈娟 +2 位作者 康为民 罗宇翔 田鹏举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7年第4期453-456,共4页
用GIS技术分离提取贵州高原上坡度<6°、面积>667hm2大坝子的地理信息,选择其中栽培水稻的大坝子为遥感监测区域,用2005-2006年MODIS的旬合成NDVI序列与地面农业气象观测站数据,分析水稻生育期、长势与NDVI值的关系。结果发现... 用GIS技术分离提取贵州高原上坡度<6°、面积>667hm2大坝子的地理信息,选择其中栽培水稻的大坝子为遥感监测区域,用2005-2006年MODIS的旬合成NDVI序列与地面农业气象观测站数据,分析水稻生育期、长势与NDVI值的关系。结果发现,水稻各生育期与NDVI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水稻返青后的NDVI在0.60左右,分蘖-拔节期NDVI迅速上升到0.70,孕穗-抽穗期NDVI到达峰值0.75左右,乳熟-成熟期则下降到较低点,NDVI=0.70可以作为水稻生殖生长开始点的指标。通过NDVI与同期气温资料对比分析,可以对水稻的长势进行定性预测和长势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GIS NDVI 云贵高原 水稻生育期
下载PDF
中国云贵高原喀斯特地区春旱特征分析 被引量:22
18
作者 袁淑杰 缪启龙 +3 位作者 谷晓平 邱新法 周涛 康为民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96-800,共5页
利用1951~2004年54年88个站3~5月日降水量资料,计算云贵喀斯特地区春旱强度指数,对该区春旱强度指数时间序列进行小波分析,揭示云贵喀斯特地区春旱强度指数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的复杂结构。结果表明:全区范围内春旱强度指数序列变化... 利用1951~2004年54年88个站3~5月日降水量资料,计算云贵喀斯特地区春旱强度指数,对该区春旱强度指数时间序列进行小波分析,揭示云贵喀斯特地区春旱强度指数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的复杂结构。结果表明:全区范围内春旱强度指数序列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和突变点,春旱强度指数存在22年左右的周期特征。特重区、严重区13~15年的周期也很显著,并存在2~3年的主周期;中旱区和轻旱区还具有9~11年的周期,存在3~4年的主周期。根据主周期进行预测,特重区、严重区干旱程度将加重;轻旱区、中旱区干旱程度将减轻。同时还分析了春旱的分布特征、形成的环流场和物理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贵高原 喀斯特 小波分析 多时间尺度 春旱
下载PDF
湘桂黔滇藏红色岩溶风化壳的发育模式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李德文 崔之久 刘耕年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3-300,共8页
基于对湘、桂、黔、滇、藏等地岩溶区红色风化壳的野外和室内研究,从表生地貌学、粘土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角度分析红色石灰土性质与地貌演化的关系,提出红色岩溶风化壳发育的二阶段模式:1)地貌夷平-风化物质积累阶段,在地貌演化过程中溶... 基于对湘、桂、黔、滇、藏等地岩溶区红色风化壳的野外和室内研究,从表生地貌学、粘土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角度分析红色石灰土性质与地貌演化的关系,提出红色岩溶风化壳发育的二阶段模式:1)地貌夷平-风化物质积累阶段,在地貌演化过程中溶蚀残余物质不断积累,最后在夷平面上形成厚层连续的泥质风化壳。夷平面的地貌水文条件有利于粘粒的形成和保存,但限制了富铝化作用的有效进行,造就了岩溶风化壳粘粒含量高、富铝化程度低的特点。这与研究区23个红色岩溶风化壳剖面化学、粒度特征和粘土矿物组合特点一致。2)地貌切割一风化壳淋溶阶段,原始夷平面上的风化壳大多呈灰色。只有在构造隆升和地表微切割导致地下水位降低、淋溶条件开始改善的情况下,风化壳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转为红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岩溶风化壳 二阶段发育模式 夷平面 构造隆升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下载PDF
1961~2005年云贵高原太阳辐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21
20
作者 郑小波 王学锋 +1 位作者 罗宇翔 陈娟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57-664,共8页
利用云贵高原1961-2005年9个日射站辐射和气候观测资料以及能见度观测资料等,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该区域到达地表太阳总辐射量(以下简称总辐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该区年总辐射的空间分布特点是西部高于东部,丽... 利用云贵高原1961-2005年9个日射站辐射和气候观测资料以及能见度观测资料等,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该区域到达地表太阳总辐射量(以下简称总辐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该区年总辐射的空间分布特点是西部高于东部,丽江站最高(6207MJ·m-2·a-1),遵义站最低(3340MJ·m-2·a-1)。1961-2005年间,该区6个站的年总辐射呈年际或年代际变化,但无线性变化趋势(P〉0.1),其余3个站(蒙自、贵阳、遵义)的年总辐射在1960年代至1980年代间呈显著下降趋势(P〈0.001),其后略有增加(蒙自)或增加明显(贵阳)。蒙自总辐射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能见度降低,遵义下降则与总云量增加和能见度较低有关,贵阳总辐射下降则与总云量增加有关,总云量增加导致日照时数减少。总体而言,1961~2005年云贵高原总辐射的年际变化或年代际变化与总云量及日照时数有关,城市站(昆明、贵阳)日照时数随能见度降低而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贵高原 地表辐射变化 日照 云量 能见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