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站安全云防护方案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华志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18年第9期9-12,18,共5页
结合网站安全防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云资源进行防护的解决方案。该方案集成云DNS解析、云抗D、云WAF、大数据汇总与分析等先进技术,可以为对外发布的网站提供全面防护和攻击数据的汇总分析。
关键词 网站安全防护 DNS解析 加速 D WAF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的‘云抗10号’晒青茶加工过程代谢物变化 被引量:24
2
作者 戴宇樵 吕才有 +4 位作者 何鲁南 易超 刘学艳 黄雯 陈加敏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7-370,共14页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的超高相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技术探究云南大叶种‘云抗10号’晒青茶加工过程中代谢产物的变化,发现影响晒青茶品质形成的标志性代谢物,并进一步研究这些物质的变化路径,为了解云南晒青茶品质形成机理奠定基...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的超高相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技术探究云南大叶种‘云抗10号’晒青茶加工过程中代谢产物的变化,发现影响晒青茶品质形成的标志性代谢物,并进一步研究这些物质的变化路径,为了解云南晒青茶品质形成机理奠定基础。【方法】在制作‘云抗10号’晒青茶过程中,取‘云抗10号’鲜叶、揉捻叶、晒青叶各3组。样品经预处理后,运用LC-MS检测3组样品中的代谢产物,利用质谱数据库对其定性。运用多元统计方法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对3组样品检测数据进行分析。通过PLS-DA方法筛选差异显著的代谢物。【结果】建立了‘云抗10号’鲜叶、揉捻叶和晒青叶的代谢物谱的LC/MS分析方法,将代谢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并将3组样品聚类区分。并用LC-MS技术对‘云抗10号’晒青茶及在制茶进行检测,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在鲜叶、揉捻叶、晒青叶之间发现差异代谢物701种,揉捻叶与鲜叶的差异显著代谢物116种,晒青叶与鲜叶的差异显著代谢物158种,晒青叶与揉捻叶的差异显著代谢物48种。比对KEGG与MWDB数据库分析代谢物,这些代谢物主要与氨基酸及其衍生物代谢、多酚物质代谢等代谢途径有关。【结论】利用LC-MS技术可以有效地对鲜叶组、揉捻叶组与晒青叶组进行区分,证明代谢组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揭示晒青毛茶在加工过程中内含代谢物的化学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的晒青毛茶品质形成关键代谢物,可为晒青品质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MS 晒青茶 10号 代谢组学 代谢物
下载PDF
国家级茶树良种云抗10号在云南省的应用及推广 被引量:18
3
作者 田易萍 徐丕忠 朱兴正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24期118-119,共2页
云抗10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多年系统选育成的无性系良种。介绍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和亲本,分析其推广应用效益,指出其对提高云南红茶、名优绿茶品质与效益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推广约有12万hm2,成为国家级无性系良种中在单一... 云抗10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多年系统选育成的无性系良种。介绍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和亲本,分析其推广应用效益,指出其对提高云南红茶、名优绿茶品质与效益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推广约有12万hm2,成为国家级无性系良种中在单一省份推广面积大、效益显著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10号 推广 效益 南省
下载PDF
不同发酵程度对重萎凋“云抗10号”红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马玉青 方成刚 +5 位作者 夏丽飞 孙云南 仝佳音 张艳梅 潘联云 杨方慧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60-768,共9页
【目的】为探究不同发酵程度的"云抗10号"大叶种红茶香气物质基础和主要芳香物种类。【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香气,气质联用技术(GC-MS)定量香气物质含量,对云南大叶种无性系良种云抗10号经重萎凋和不同发酵时间制... 【目的】为探究不同发酵程度的"云抗10号"大叶种红茶香气物质基础和主要芳香物种类。【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香气,气质联用技术(GC-MS)定量香气物质含量,对云南大叶种无性系良种云抗10号经重萎凋和不同发酵时间制成红茶的香气组分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结合国标法感官审评。【结果】从发酵4和5 h的2种大叶种红茶中分别鉴定出95和108种芳香化合物,香气总量分别为579.27、740.11μg/L,主要包含醇类、酯类、醛类、萜烯类、酮类等。2种不同发酵程度的大叶种红茶中醇类、酯类和醛类香气化合物的平均含量较高,其中醇类分别占各自香气总量的42.98%和42.86%,远高于其它种类化合物占比。含量较高的香气组分有芳樟醇、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苯乙醛、二氢芳樟醇、β-月桂烯、β-紫罗酮等。芳樟醇、香叶醇、水杨酸甲脂、苯乙醛、β-月桂烯和β-紫罗酮等表现花果香、甜香的芳香化合物含量发酵5 h的大叶种红茶高于发酵4 h的;同时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两者之间的香型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发酵4 h的大叶种红茶具有清甜香的特点,发酵5 h的大叶种红茶除甜香外还具有浓郁的花香、果香等混合香气。【结论】不同发酵程度的2种重萎凋大叶种红茶香气类型及含量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开发优质滇红茶及特色花果香大叶种红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号 红茶 发酵 气质联用 香气组分
下载PDF
不同萎凋处理对“云抗10号”红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孙云南 许燕 +5 位作者 夏丽飞 宋维希 蒋会兵 杨毅坚 孙承冕 陈林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39-1044,共6页
【目的】为充分利用、发挥云抗10号茶树品种资源优势及生产出高品质的红茶产品。【方法】通过对云抗10号鲜叶采用不同的鲜叶加工处理过程,利用感官审评比较和顶空微萃取结合GC-MS对3种处理的云抗10号红茶香气成分进行测定与分析。【结... 【目的】为充分利用、发挥云抗10号茶树品种资源优势及生产出高品质的红茶产品。【方法】通过对云抗10号鲜叶采用不同的鲜叶加工处理过程,利用感官审评比较和顶空微萃取结合GC-MS对3种处理的云抗10号红茶香气成分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经不同处理的云抗10号红茶香气品质得到明显的改善。处理1与传统工艺相比有29种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减少1160.19%;有20种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增加1353.19%;增加比减少的相对含量多193%。处理2与传统工艺相比有24种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减少751.61%;有25种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增加1660.86%,增加比减少的相对含量多909.25%。【结论】通过调温调湿萎凋、做青/摇青萎凋等处理过程,云抗10号红茶中主体香气组成没有改变,但对相对含量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号 红茶 香气成分
下载PDF
紫娟、云抗10号两个茶树品种内生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汪立群 颜小梅 +3 位作者 郭小双 张冉 梅玉 韦朝领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共5页
以分离培养的方法对同一栽培管理水平下种植的2个茶树品种紫娟和云抗10号内生菌多样性进行了初步分析比较,获得内生细菌24株,分属6个类群,以Herbaspirillum(50%)为绝对优势种群,其次为Staphylococuus(16.7%)、Acinetobacte(r16.7%)、Bur... 以分离培养的方法对同一栽培管理水平下种植的2个茶树品种紫娟和云抗10号内生菌多样性进行了初步分析比较,获得内生细菌24株,分属6个类群,以Herbaspirillum(50%)为绝对优势种群,其次为Staphylococuus(16.7%)、Acinetobacte(r16.7%)、Burkholderia(8.3%)、Geobacillus(4.2%)和Microbacterium(4.2%),其中Acinetobacter为紫娟和云抗10号共有属,Microbacterium和Herbaspirillum为紫娟特有属,Geobacillus、Staphylococuus和Burkholderia为云抗10号特有属;分离得到内生真菌17株,分属7个类群,以Guignardia(35.3%)所占比例最大,其他依次为Alternaria(17.6%)、Colletotrichum(17.6%)、Eutypella(11.8%)、Cladosporium(5.9%)、Diaporthe(5.9%)和Phoma(5.9%),其中Colletotrichum为紫娟和云抗10号共有属,Eutypella、Diaporthe和Phoma为紫娟特有属,Cladosporium、Guignardia和Alternaria为云抗10号特有属;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云抗10号可培养内生菌的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和丰富度均高于紫娟。结果表明,紫娟和云抗10号2个茶树品种间可培养内生菌群落组成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内生菌 紫娟 10号 多样性
下载PDF
云抗10号茶园机采适期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肖星 殷丽琼 +5 位作者 夏锐 孙云南 罗琼仙 夏丽飞 梁名志 刘德和 《山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10期1276-1278,共3页
采用茶树物候期、鱼叶展期和田间机采试验的方法,应用单人采茶机对云抗10号茶园的机采适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标准芽叶(一芽一二叶)占新梢总数的70%~80%时机采,机采鲜叶质量较高,适合作为云抗10号茶园的开采适期;试验条件下,云抗1... 采用茶树物候期、鱼叶展期和田间机采试验的方法,应用单人采茶机对云抗10号茶园的机采适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标准芽叶(一芽一二叶)占新梢总数的70%~80%时机采,机采鲜叶质量较高,适合作为云抗10号茶园的开采适期;试验条件下,云抗10号茶园一年可机采8次,其中,春、夏、秋季各采2,4,2次,间隔期分别为30,18,20 d;按鱼叶开展时间判定,春季鱼叶展后15 d左右,夏、秋季鱼叶展后9 d左右为机采适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号 机采适期 标准芽叶 机械组成 鱼叶展期
下载PDF
不同季节云抗10号厌氧加工白茶的品质差异探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马晨阳 高畅 +5 位作者 田迪 周小慧 任玲 李沅达 李亚莉 周红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7-113,共7页
本研究以春、夏、秋三个季节云抗10号一芽二、三叶鲜叶为原料,经过厌氧处理后采用相同工艺加工成白茶,对其进行感官审评、理化成分测定和UHPLC-MS/MS高通量技术检测氨基酸组分含量,以探究三个季节的原料经厌氧处理后制成的白茶品质差异... 本研究以春、夏、秋三个季节云抗10号一芽二、三叶鲜叶为原料,经过厌氧处理后采用相同工艺加工成白茶,对其进行感官审评、理化成分测定和UHPLC-MS/MS高通量技术检测氨基酸组分含量,以探究三个季节的原料经厌氧处理后制成的白茶品质差异。结果表明,三个季节的白茶品质差异明显,其中春季白茶干茶色泽翠绿,香气浓郁持久且高扬,并且有花蜜香、毫香、药香以及独特工艺香等多种香气类型,滋味浓鲜甜爽,汤色黄亮,叶底软嫩明亮,感官品质最好。春季白茶的氨基酸、可溶性糖、咖啡碱、水浸出物和黄酮类含量最高,夏季白茶的茶多酚含量最高。氨基酸成分中共检测到20种,其中显著性差异氨基酸有18种(P<0.05)。春季白茶γ-氨基丁酸(GABA)含量最高为1.22 mg/g,有8种氨基酸组分在春季白茶中含量最高;有3种在夏季白茶中含量最高;有6种在秋季白茶中含量最高。通过PCA主成分分析以及差异化合物筛选共得到15种区别三个季节白茶的差异化合物。综合感官审评结果、理化成分以及氨基酸组分来看,春季白茶与夏、秋两季白茶有明显差异,且春季白茶整体品质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GABA) 10号 品质差异 白茶 季节
下载PDF
‘云抗10号’红碎茶的香气成分组成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杨盛美 唐一春 +5 位作者 李惠 蒋会兵 宋维希 马玲 汪云刚 刘本英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4期141-144,共4页
‘云抗10号’是目前云南省推广面积最大的无性系茶树品种。本研究旨在探明‘云抗10号’为鲜叶原料加工的红碎茶香气成分组成。采用GC-MS技术对‘云抗10号’红碎茶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从中检测出7类42种化合物,包括醇类、醛类、酯类、... ‘云抗10号’是目前云南省推广面积最大的无性系茶树品种。本研究旨在探明‘云抗10号’为鲜叶原料加工的红碎茶香气成分组成。采用GC-MS技术对‘云抗10号’红碎茶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从中检测出7类42种化合物,包括醇类、醛类、酯类、碳氢化合物、酮类、酚类及杂氧化合物。相对含量较多的前10种化合物依次为:芳樟醇、水杨酸甲酯、2-已烯醛、橙花醇、α-萜品醇、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α-乙酸松油酯、苯乙醛、2,6-双(1,1-二甲基乙基)-4-甲基苯酚、1,2,4,5-四甲基苯,这10种化合物占了检测出总量的70.41%,是构成‘云抗10号’红碎茶赋香物质的基础。‘云抗10号’红碎茶主要的特征性成分是芳樟醇、水杨酸甲酯,且含量较高,其香型表现为稍带甜香尚鲜爽的香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号’ 红碎茶 香气成分
下载PDF
遮荫处理对云抗10号茶树春梢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阎意辉 袁文侠 +3 位作者 关文玉 倪婷婷 李璐 李家华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14,共5页
利用黑色遮阳网覆盖遮荫处理的方式,设置50%和75%遮荫度大棚覆盖遮荫、50%直接覆盖茶树遮荫和无遮光露地对照的处理方式,研究了不同遮荫度、不同遮荫方式和遮荫天数对云抗10号茶树良种春梢生化成分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遮光露地对... 利用黑色遮阳网覆盖遮荫处理的方式,设置50%和75%遮荫度大棚覆盖遮荫、50%直接覆盖茶树遮荫和无遮光露地对照的处理方式,研究了不同遮荫度、不同遮荫方式和遮荫天数对云抗10号茶树良种春梢生化成分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遮光露地对照相比,遮荫处理的春梢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新梢咖啡碱含量、氨基酸含量都呈显著增加的趋势,与之相反,茶多酚含量和非酯型儿茶素EC和EGC的含量趋于减少;其中,50%遮光度直接覆盖茶树遮荫处理7 d对上述生化成分的累积影响较为显著,与对照相比,新梢第1叶和第2叶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分别增加了78.94%和52.33%;咖啡碱含量增加了13.6%;氨基酸含量增加了21.18%;茶多酚含量减少了16.57%;EC和EGC分别减少了33.73%和31.36%.遮荫处理降低了酚氨比,这利于云南春茶绿茶品质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号茶树 遮荫 SPAD值 生化成分
下载PDF
云抗10号大叶种茶晒青芽叶的生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保 姜东华 +2 位作者 吕生 车涛 张怀志 《茶叶科学技术》 2013年第1期1-4,共4页
以云抗10号大叶种茶为研究对象,分别采摘其芽头、第一叶、第二叶、第三叶、第四叶和茶梗,分析其生化特性。结果表明:芽头的总灰分、可溶性糖、铁、锰和氟元素含量低于叶片中的含量,而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比例)、粗纤维、铜、锌、茶氨酸... 以云抗10号大叶种茶为研究对象,分别采摘其芽头、第一叶、第二叶、第三叶、第四叶和茶梗,分析其生化特性。结果表明:芽头的总灰分、可溶性糖、铁、锰和氟元素含量低于叶片中的含量,而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比例)、粗纤维、铜、锌、茶氨酸和咖啡碱的含量高于叶片中的含量,芽头的茶多酚、水浸出物和酯型儿茶素含量低于嫩叶,高于老叶。茶梗的总灰分、水浸出物、茶多酚、铜、氟、咖啡碱、儿茶素总量均低于芽头和叶片,而粗纤维、铁和茶氨酸含量高于芽头和叶片。不同芽叶生化成分变异系数高于15%的有铜、锌、锰、氟、粗纤维、可溶性糖、茶氨酸、咖啡碱、儿茶素及其单体类物质,由此表明不同芽叶的生化成分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号 大叶种 新梢 晒青 生化特性
下载PDF
云抗10号与肯尼亚6/8的红碎茶香气成分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盛美 唐一春 +7 位作者 孙雪梅 李惠 李友勇 蒋会兵 宋维希 马玲 刘本英 李晓霞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276-2280,共5页
云抗10号是云南省推广运用面积最广的无性系茶树良种,而肯尼亚6/8是肯尼亚加工红碎茶的主栽品种。为了探讨栽培于同一地理环境条件下,云抗10号与肯尼亚6/8的红碎茶香气成分差异,用GC-MS法分析了用相同加工工艺制成的云抗10号及肯尼亚6/... 云抗10号是云南省推广运用面积最广的无性系茶树良种,而肯尼亚6/8是肯尼亚加工红碎茶的主栽品种。为了探讨栽培于同一地理环境条件下,云抗10号与肯尼亚6/8的红碎茶香气成分差异,用GC-MS法分析了用相同加工工艺制成的云抗10号及肯尼亚6/8的红碎茶香气组成。结果表明,云抗10号与肯尼亚6/8的红碎茶香气成分总体上相似,但香气组成略有差异,两者的香气成分主要由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碳氢化合物、酚类、杂氧化合物等组成,且数量相当,其中芳樟醇、水杨酸甲酯含量都较高,是两者红碎茶的主要香气成分,感官审评表明,云抗10号红碎茶的甜香不如肯尼亚6/8的浓郁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号 肯尼亚6 8 红碎茶 香气成分
下载PDF
茶树良种云抗10号推广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光涛 侯建荣 +2 位作者 梁涛 徐玫 杨斌 《热带农业科技》 2016年第1期30-32,共3页
简述云南无性系茶树良种云抗10号的品种特点,推广生产后的高产、优质和抗寒性状表现,以及无公害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10号 品种特点 无公害栽培
下载PDF
不同配方叶面肥对‘云抗10号’茶叶品质的影响
14
作者 杨雪梅 罗斯 +3 位作者 赵建锐 代蓉 舒娜 兰茗清 《茶叶通讯》 2024年第4期470-475,共6页
选用磷酸二氢钾作为基础肥料,分别添加尿素、小肽和微量元素肥对‘云抗10号’茶树进行喷施处理。结果表明,喷施小肽+磷酸二氢钾+微量元素处理茶树的百芽重最高,达20.32 g;内含成分方面,喷施小肽+磷酸二氢钾+微量元素处理水浸出物含量也... 选用磷酸二氢钾作为基础肥料,分别添加尿素、小肽和微量元素肥对‘云抗10号’茶树进行喷施处理。结果表明,喷施小肽+磷酸二氢钾+微量元素处理茶树的百芽重最高,达20.32 g;内含成分方面,喷施小肽+磷酸二氢钾+微量元素处理水浸出物含量也最高,达44.11%。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喷施小肽+磷酸二氢钾处理最高,且与对照(清水组)有显著性差异;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小肽+磷酸二氢钾处理茶多酚及咖啡碱与对照均有显著性差异。茶样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喷施小肽+磷酸二氢钾+微量元素处理外形(90分)、汤色(88分)、香气(92分)、滋味(87分)与叶底(90分)均优于其他处理,综合感官评分最高(89.40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叶面肥 10号’ 生化成分 茶叶品质
下载PDF
茶树‘云抗10号’全基因组SSR信息分析及4CL基因引物开发 被引量:4
15
作者 彭靖茹 檀业维 +4 位作者 黄寿辉 温立香 张芬 冯春梅 李嫄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5411-5418,共8页
SSR标记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分子标记技术,在茶树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及统计学的方法,对已成功绘制了高质量基因组图谱的‘云抗10号’茶树全基因组进行分析,获得428 654个具有引物片段的SSR标记。通过对这些SS... SSR标记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分子标记技术,在茶树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及统计学的方法,对已成功绘制了高质量基因组图谱的‘云抗10号’茶树全基因组进行分析,获得428 654个具有引物片段的SSR标记。通过对这些SSR区段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碱基数目的重复单元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含有二核苷酸的重复单元最多,占总数的54.04%;其次为三核苷酸重复单元,占总数的31.52%。经比较,在茶树与可可的基因组SSR中,二核苷酸SSR重复单元数量最少的都是CG/GC基元;三核苷酸SSR重复单元中数量较少的都有CCG/CGC/GCC基元类型;四核苷酸SSR重复单元最多的都是AAAT/TTTA基元。为进一步研究及验证所设计SSR引物的有效性及多态性,对茶树酚类合成途径中关键酶4-香豆酸乙酰连接酶(4CL)进行SSR引物开发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17对引物。其中13对SSR引物扩增的区域有分布在基因间区,2对在内含子区及2对在5'上游非翻译区。挑选其中的6对引物进行多态性的研究,发现位于内含子区的2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其它不表现。在茶树全基因组中大规模开发SSR标记,将为茶树的进化、分类和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10号 基因组 SSR标记 4-香豆酸乙酰连接酶
原文传递
不同加工工艺对云抗10号红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伟 夏丽飞 +5 位作者 宋维希 蔡丽 杨毅坚 李梅 杨方慧 陈林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693-2697,共5页
【目的】筛选出云抗10号红茶的最佳加工工艺,为充分利用、发挥云抗10号茶树品种资源优势及生产出高品质的红茶产品提供参考。【方法】以云抗10号一芽二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为原料,分别采用传统工艺、新工艺1和新工艺2进行加工,通过感... 【目的】筛选出云抗10号红茶的最佳加工工艺,为充分利用、发挥云抗10号茶树品种资源优势及生产出高品质的红茶产品提供参考。【方法】以云抗10号一芽二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为原料,分别采用传统工艺、新工艺1和新工艺2进行加工,通过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测定评价不同加工工艺对云抗10号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采用新工艺2鲜叶原料经萎凋、3次浪青、第二次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工艺加工的红茶感官品质最佳,其水浸出物含量为44.50%,氨基酸含量为3.40%,咖啡碱含量为3.09%,茶多酚含量为16.80%,可溶性糖为2.70%,儿茶素总量为2.40%,茶黄素为0.40%,茶红素为5.4%,茶褐色为7.20%。【结论】加工工艺对云抗10号红茶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号 红茶 加工工艺 品质
下载PDF
云南绿茶新品种‘云抗47号’的选育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丕忠 王家金 +4 位作者 田易萍 周萌 孙雪梅 李友勇 刘本英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37-1343,共7页
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通过系统选育育成茶树新品种云抗47号,并以国家级良种云抗10号作为对照进行区试试验,测定了相关的数据,之后制作了绿茶烘青样,并进行了审评。‘云抗47号’是从云南大叶群体种南糯大叶茶中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高... 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通过系统选育育成茶树新品种云抗47号,并以国家级良种云抗10号作为对照进行区试试验,测定了相关的数据,之后制作了绿茶烘青样,并进行了审评。‘云抗47号’是从云南大叶群体种南糯大叶茶中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优质绿茶新品种。属于乔木型,大叶类,树姿开张,芽叶黄绿色,茸毛多,制绿茶品质优。云抗47号是优质绿茶新品种,适宜在云南省茶区及气候条件类似的茶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7 茶树 品种 选育
下载PDF
云抗10号大叶种茶不同芽叶的生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保 姜东华 +2 位作者 吕生 车涛 张怀志 《茶叶通讯》 2013年第1期7-9,14,共4页
以云抗10号大叶种茶芽叶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生化特性。结果表明:芽头的总灰分、可溶性糖、铁、锰以及氟元素的含量低于叶片的含量,而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粗纤维、铜、锌、茶氨酸和咖啡碱的含量高于叶片的含量,芽头的茶多酚、水浸出物和... 以云抗10号大叶种茶芽叶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生化特性。结果表明:芽头的总灰分、可溶性糖、铁、锰以及氟元素的含量低于叶片的含量,而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粗纤维、铜、锌、茶氨酸和咖啡碱的含量高于叶片的含量,芽头的茶多酚、水浸出物和酯型儿茶素含量低于嫩叶,高于老叶。茶梗的总灰分、水浸出物、茶多酚、铜、氟、咖啡碱、儿茶素总量均低于芽头和叶片,而粗纤维、铁和茶氨酸含量高于芽头和叶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号 大叶种 生化特性
下载PDF
不同加工工艺对“云抗10号”滇红工夫茶品质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和明珠 杨丽冉 +3 位作者 刘琨毅 胡太邦 万人源 杨广容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3-81,共9页
为提高滇红工夫茶的品质特征,以云南大叶种茶树“云抗10号”鲜叶为原料,按滇红工夫茶的加工工艺,调整萎调、揉捻、发酵和干燥4个工序,制得10个滇红工夫茶样,并对茶样进行感官审评和内含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所制茶样的水浸出物含量为38.1... 为提高滇红工夫茶的品质特征,以云南大叶种茶树“云抗10号”鲜叶为原料,按滇红工夫茶的加工工艺,调整萎调、揉捻、发酵和干燥4个工序,制得10个滇红工夫茶样,并对茶样进行感官审评和内含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所制茶样的水浸出物含量为38.12%~45.35%,游离氨基酸含量为3.59%~5.53%、茶多酚含量为19.67%~26.45%,茶黄素含量为0.06%~0.09%,茶红素含量为1.66%~4.30%、茶褐素含量为3.71%~4.83%。滇红工夫茶的品质是各个加工工艺互相作用的结果,以重萎凋8 h~12 h,揉捻28 min~30 min,发酵12 h~14 h,干燥温度先高温(110℃~115℃)烘干1 h后低温(80℃~85℃)烘干1 h的加工工艺制得的“云抗10号”工夫红茶综合品质最佳。综上,研究结果对提升滇红工夫茶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号 滇红工夫茶 加工工艺 感官审评 茶品质
下载PDF
云抗10号茶树不同修剪高度对茶叶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何青元 罗琼仙 《福建茶叶》 2009年第1期26-27,共2页
2008年春茶期间,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分别采用100cm、90cm、80cm茶树水平修剪高度,证明云抗10号适宜的树冠高度为90cm,增产幅度达19.24%以上,达到极显著水平。
关键词 10号 茶树 修剪高度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